1. 问题的提出
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近些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发展的。党的19大和中央农村会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农业农村工作被摆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已被公认为农村发展和减贫的关键途径 [1] ,旅游业被公认为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工具,并且被广泛用于创造增收途径和增加就业 [2] 。近些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国家也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具体来说,乡村旅游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可以促进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增进乡村民生福祉 [3] ;第二,可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经济收入,促使农村打造出新的产业体系 [4] ;第三,可以提升农业价值,提升农村地区的基建水平,全面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 [5] 。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但是近些年我国的乡村旅游业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欠缺长远规划且旅游产品种类单一 [6] ,各地产品同质化明显 [7] ,等等。评价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发现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为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思路或指示方向。
2. 文献综述
近几年,很多学者做了乡村旅游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刘雪等(2024) [8] 以乡村旅游环境资源、服务管理、产业规模、发展效应四个维度为基础,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甘肃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孟建伟等(2023) [9] 以资源禀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传统、基础配置和扶持力度6个方面为基础构建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刘定惠、张亚雄(2023) [10] 从资源价值、环境条件、建设条件三个层面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张俊英等(2023) [11] 从产业结构、产业效益、发展潜力和发展环境四方面构建了青海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以上内容所述,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评价研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此类相关文献是以频数统计法、德尔菲法、参考其他文献等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来确定乡村旅游的维度(一级指标)和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并且适用性有所欠缺等。一体化乡村旅游理论(IRT框架)整合了乡村发展的各方面,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在多国都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 [2] 。因此,本文全面梳理了有关IRT框架的相关文献,并设计各维度所占的权重,旨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模版和理论依据。
3. IRT框架的内涵
一体化乡村旅游(Integrated Rural Tourism)的概念最早出自欧洲的SPRITE项目,该项目旨在评估旅游业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整合,将评估结果整合到整个欧洲落后的农村地区,并就如何进一步改善这种整合提出建议 [12] [13] 。Saxena等借鉴一体化乡村旅游概念并总结SPRITE项目之后提出了一体化乡村旅游的概念 [14] 。2000年,欧洲多国联合提出“支持和促进欧洲农村落后地区的一体化旅游”倡议,确立了“IRT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框架 [15] ,主要包括7个维度 [14] 。各个维度的定义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Dimensions and definitions of the IRT framework
表1. IRT框架的维度及定义
资料来源:(Saxena G等,2007) [9] 。
七个维度中,“网络”被认为是核心 [16] 。,Saxena认为内生性、内嵌性、赋权是网络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规模”的概念也和网络有关,意味着网络节点的增删;“可持续性”则是网络构建的最终结果;“互补性”会使主客在更好的网络中都得到更好的体验 [17] 。IRT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密切相关,因此有些学者将可持续作为一体化乡村旅游的维度 [18] 。
IRT框架在国内还没有被广泛研究 [19] ,但仍有许多学者在其文章中对IRT框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李燕琴等(2023)在对IRT框架总结为内生性等7个维度后,又对各维度的标志表现进行了梳理 [20] 。包乌兰托亚、高乐华(2021)指出,网络是IRT框架的核心,体现为多利益相关者间利益诉求的均衡表达 [21] 。高清明等(2022)指出,在IRT框架中,赋权是根本动因,可持续性是最终目标 [22] 。张晓慧(2012)指出,一体化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是尽可能的使当地的各个方面和全部利益相关者都受益 [23] 。
基于IRT框架各要素的内涵制定的多层次的指标体系,目前在各类文献中鲜有涉及,唯有贾增慧的硕士学位论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统计在乡村旅游评价中出现频度较高的指标,而构建的指标体系。
4. IRT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理论
4.1. IRT框架各维度间的关系
IRT框架各维度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存在一定关系的,本文梳理了三篇核心期刊对各维度关系的总结与表述,具体如表2所示。
4.2. IRT的相关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
IRT框架与可持续发展概念契合度很高,上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指出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并且该理论重点关注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 [24] ,旅游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环境、社会、经济等层面均达到高标准。由此可见,可持续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与IRT框架的概念存在相当大程度的重合,也因此许多学者把可持续作为IRT框架要素层的一个维度。

Table 2. Com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mensions of IRT framework
表2. IRT框架各维度间关系的梳理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2、IRT与乡村振兴
党的19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党的20大再次强调乡村振兴。其主要内涵包括五大振兴、总目标、总要求等方面,具体如下表3所示。

Table 3. The main conno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表3.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涵
资料来源:(赵延安、陈凤仪,2023) [25] 。
由此可见,IRT与乡村振兴相似,都重点关注乡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乡村振兴要求当中,产业兴旺对应IRT框架的内生性、互补性、规模三个维度,上述IRT框架的三个维度关系到产业兴旺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能否彼此协调、互相强化;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两个层面则对应可持续性与赋权两个维度,可以以生态宜居为引领在乡村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两个层面则对应内嵌性、网络两个维度 [17] 。
5. IRT框架各维度权重设计
各维度的权重能够揭示各个维度之间的重要程度,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IRT框架各维度所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是将同一层次的指标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利用矩阵进行出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 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对IRT框架的7个维度两两构造判断矩阵,aij为要素i与要素j按重要性进行比较的结果,在判断变量间的相对重要性时,通常按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表4)。
(2) 层次单排序
简单地说,层次单排序就是根据我们构成的判断矩阵将将本层中所有元素两两比较。计算矩阵B的最大特征根λmax,此时W = (W1, W2, W3, …,Wn) T为权向量:
(3)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用CI计算,为衡量CI的大小,引入随机一致性指标RI,随机一致性指标RI和判断矩阵的阶数有关,其关系如表5所示。
矩阵一致性的检验系数CR的公式如下:
CI计算公式为:
RI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如果CR < 0.1就表示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就表示没有通过检验。
本次研究共邀请10位乡村旅游方面的专家填写构造因子重要度矩阵表,选用算术平均方法,即取各专家在评价矩阵中所赋分值的算术平均数来得出最终评价矩阵并计算权重。经计算得出CI ≈ 0.0492,RI = 1.32,CR ≈ 0.0372,CR < 0.1,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经计算的出的维度权重如下表6所示。

Table 6. Weight of each dimension of the IRT framework
表6. IRT框架各维度权重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权重分析: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可知,网络维度所占权重最高,达到37%,符合李燕琴等学者关于IRT框架中网络维度是核心的论述。权重排名第二的是规模维度,占比到达20%。第三是可持续维度,占比为14%。第四为内生性维度,占比11%。第五是赋权维度,占比9%。第六是内嵌性,占比为5%。第七是互补性维度,占比4%。
从占比较重的几个维度可以看出,与硬件有关的维度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我们的常识,因为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有景点,并且景点要足够优秀有吸引力。优秀景点数量越多,该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要足够良好,不然可达性就会受限。比如,如果公路的数量不够或公路过于破旧,那么自驾游的游客既不容易抵达旅游地,也不容易在游览时获得良好体验。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汽车站或是火车站,那么乘公共交通工具来游览的游客就不容易抵达景区,这就会限制该地的游客数量。可持续性同样重要,发展旅游业不能以破坏环境为前提,如果为了短期的旅游收入而使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当地的旅游业便不可持续,甚至当地的总体经济都变得不可持续。
6. 结论
解决农村问题要从全局着手,统一规划农村地区的各方面,使各方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乡村旅游被认为是替代各项滑坡产业促进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IRT框架适用性广,兼顾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旨在谋求乡村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值得作为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评价的参考模版。我国乡村振兴在国家战略和架构的基础上,可以借鉴IRT等国外理论,探索评估方法,走出一条更完善的发展路径,促进和美乡村发展。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