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一方面,“血缘”与“家族延续”的情结,让老人们对自己的子孙承担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结构和养育职能的快速变化,加之社会抚幼服务相对落后,子女养育压力逐渐由祖父母承担。学术界较早关注了隔代养幼对老人身心健康的负面效应,并指出其可能导致祖父母提前退休、减少乃至放弃休闲,然而,在“主动养老”和“三孩政策”政策背景下,关于隔代养幼与社会参与的角色转换困境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实际上,这种角色转变的矛盾既违背了我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养老理念,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三孩”政策对社会生育水平的促进作用 [1] 。
2022年,全国妇联关于“三孩生育”政策对家庭教育影响的调查中,50.1%的家长认为,祖父母是否可以帮助照看子女,是决定是否要二孩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这一比率比入园、升学(83.7%)、经济情况(72.8%)要低,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们在生二胎甚至三胎的时候,会考虑祖父母是否会承担孩子照顾的责任。
总之,在当前的城市家庭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一是祖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责任,二是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都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所以,在城市家庭中,祖父母的参与就是一种弥补父母缺位的有效途径 [2] 。祖辈在儿童教养过程中的素质、价值观等问题,关系到下一代团体的长期发展。一方面,祖父母的养育方式在城市家庭中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他们的祖先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充裕的时间,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起家庭教育的作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家庭之中。另一方面,因为祖父母的教养理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方式有所下降,相反,他们对幼儿的过分保护,这就造成了在城市家庭中幼儿的行为、性格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在儿童时期所形成的习惯和养育方法,对儿童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解决好隔代养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 。
2. 市场调研——描述性分析
2.1. 基本概况
调查内容: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隔代抚育市场现状以及市场需求;
调查时间:2023年5月~2023年6月;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隔代抚育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从用户角度了解社会育儿压力大小、隔代抚育市场现状、隔代抚育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空间。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总述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线上以及上海松江区p社区线下访谈发放进行,问卷有效填写人次577人次,调查人群地域分布都比较广,其中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皖地区及海南和北京地区,如图1所示:
年龄分布主要以青年、老年为主,其中青年为216人次,老年361人次(如图2)。
2.2.2. 具体数据分析
(1) 老年人对帮助子女参与育儿过程的意愿程度分布

Table 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elderly’s willingness to help their children participate in the child-rearing process
表1. 老年人对帮助子女参与育儿过程意愿的频数分布
如表1通过分析老年人对帮助子女参与育儿过程的意愿程度分布表得出:
高度参与意愿:有40%的老年人表示非常愿意帮助子女参与育儿过程。这部分老年人可能拥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或者对孙辈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意愿:另外50%的老年人表示比较愿意帮助子女参与育儿。这部分老年人可能认识到自己在育儿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子女来说是有价值的,因此愿意在子女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有限参与意愿:有6%的老年人表示不太愿意帮助子女参与育儿。这部分老年人可能由于自身健康或其他原因,对参与育儿过程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然而,即使他们表示不太愿意,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抗拒参与育儿,可能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会有所保留。无参与意愿:没有老年人表示不愿意帮助子女参与育儿。
(2) 老年人在参与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布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difficult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older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childcare
表2. 老年人在参与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布
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老年人在参与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布表得出:40%的老年参与育儿过程群体认为自己在参与育儿过程中精力体力难以跟上,26%的老年参与育儿过程群体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他们关心的主要方面。这表明了,在我们平台的设计过程中,主要的育儿板块将会定位在帮助参与育儿过程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引导他们更轻松地进行参与育儿过程。
(3) 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相关内容数据分布
如表3所示,从调研数据来看,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育儿相关内容的人群与未使用过的人群相比较略微居多,可以看出当前社会老年人在网上查找信息的能力有了提高,且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群利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相关内容,结合当前我国整体人口情况,老年人口基数较大,从而可以推测老年人群在育儿经验与知识获取方面对互联网的需求在逐步增大。

Table 3. Whether the elderly used smartphones to find data on parenting-related content
表3. 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相关内容数据频数
(4) 老年人对参与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分布
在未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相关信息的受访对象中,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分布:

Table 4.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ata on ways to solv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parenting
表4. 参与育儿过程时遇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数据频数分布
如表4通过分析老年人对参与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分布表得出:绝大部分参与育儿过程老人在参与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倾向于依靠自身参与育儿过程的经验进行解决,参与育儿过程老人可以在经验交流区进行已有参与育儿过程经验的交流。同时其余参考育儿书籍和电视育儿频道这两项内容,也证明本平台最终将实现育儿资源整合目标并具有较大用户参考价值。
(5) 老年人群通常利用智能手机查找育儿信息的渠道分布
在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相关信息的受访对象中,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分布如表5:

Table 5. Distribution of channel data for older people who usually use smartphones to find parenting information
表5. 老年人群通常利用智能手机查找育儿信息的渠道数据分布
由表5数据可知,老年人群利用智能手机查找育儿相关内容的渠道十分丰富,形式也各有不同,可以看出现今互联网平台上可以提供关于隔代抚育经验与知识的渠道是非常多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今互联网平台上关于隔代抚育的经验分享内容核分享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6) 老年人群对网上提供的育儿方法采纳程度分布
在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相关内容的受访对象中,对网上内容的采纳分布如表6:

Table 6.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ata on the degree of adoption of parenting methods provided by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n the Internet
表6. 老年人群对网上提供的育儿方法采纳程度数据频数分布
通过调研发现,所有被调查对象都会对网上提供的方法予以采纳,采纳程度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网上的育儿经验方法对隔代抚育实际生活会产生具体影响,因而网上育儿经验的优劣区分对当前参与隔代抚育的老年人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7) 幼儿父母育儿难度分布

Table 7.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arenting difficulty data of young children
表7. 幼儿父母育儿难度数据频数分布
如表7所示通过分析上图数据:68.33%的幼儿父母育儿感到困难,而31.67%的幼儿父母育儿相对容易。这一数据表明,社会大部分的育儿家庭,出于工作生活等压力,在育儿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苦难,大部分家庭都并非是父母照顾孩子,也会有其他家庭成员加入到孩子的抚育过程中。
(8) 祖父母参与抚育小孩的程度分布
在已有幼儿需要抚育的中年受访对象中,祖父母参与幼儿抚育的现状分布如表8所示:(1代表参与程度低,2代表参与程度较低,3代表参与程度一般,4代表参与程度较高,5代表参与程度高)

Table 8.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grand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care
表8. 祖父母参与抚育小孩的数据频数分布
根据表8的数据,我们分析了祖父母参与幼儿抚育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受访的中年家庭中,绝大多数祖父母都参与了孙辈的抚育过程,且参与程度普遍较高。整体平均值3.18反映了祖父母在孙辈抚育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广泛的参与程度表明,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在辅助祖父母更好地参与孙辈抚育方面具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和潜在影响力。因此,针对这一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内容,将有助于增进家庭和谐与代际交流。
(9) 父辈对祖父母参与抚育小孩的需求程度分布
在已有幼儿需要抚育的中年受访对象中,对祖父母参与幼儿抚育的需求分布:(1代表需求程度低,2代表需求程度较低,3代表需求程度一般,4代表需求程度较高,5代表需求程度高)

Table 9. Distribution of parents’ demand for grand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child rearing
表9. 父辈对祖父母参与抚育小孩的需求程度分布
如表9在受访的人群家庭当中,祖父母参与抚育小孩的需求程度平均值为2.65。与上一组数据对比,幼儿父母对于祖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抚育存在一定需求,幼儿父母在幼儿抚育有减轻压力的需求。幼儿父母对祖父母参与幼儿抚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整体需求程度中等偏上。同时,不同家庭在育儿观念和实际需求上存在差异。
(10) 未生育家庭对老人未来参与育儿过程的需求程度
在目前没有幼儿需要抚育的中年受访对象中,对未来祖父母参与幼儿抚育的需求分布:(1代表需求程度低,2代表需求程度较低,3代表需求程度一般,4代表需求程度较高,5代表需求程度高)

Table 10. The degree of demand for the elder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hild-rearing process in the future of non-childbearing families
表10. 未生育家庭对老人未来参与育儿过程的需求程度
如表10未生育家庭对老人未来参与育儿过程的需求程度上表分析得出,56.60%父母对于老人未来参与育儿过程存在较高的需求,并且幼儿抚育过程中对于祖父母能够较大程度的参与也有一定的需求,只有24.42%的父母对于祖父母参与有幼儿的抚育需求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今的社会现象,隔代抚育现象社会比较普遍。
(11) 您父母是否愿意帮忙带小孩统计分布

Table 11. Dat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whether your parents are willing to help with children
表11. 您父母是否愿意帮忙带小孩数据频数分布
如表11在所有受访对象中,有超过七成的人表示父母有意愿帮忙参抚育幼儿,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表示父母无此方面意愿,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社会中大部分老年人都有意愿参与隔代抚育活动,隔代抚育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
(12) 参与育儿过程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使用熟练度分布

Table 12. Distribution of smartphone proficiency among older adults involved in the childcare process
表12. 参与育儿过程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使用熟练度分布
如表12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使用熟练度分布表后得出:绝大部分参与育儿过程的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的熟练度较高,说明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是有基本的认知的。但存在28%的参与育儿过程老年人群体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是比较困难的。
(13) 与他人分享育儿经验的意愿分布

Table 1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willingness to share parenting experience with others
表13. 与他人分享育儿经验的意愿频数分布
如表13在受访的老年人群中,大部分人表示有较强的育儿经验分享意愿,少部分人表示不太愿意分享及不愿意分享,由此推测在整体老年人群体中,大部分人群都有自己的育儿经验并且伴随着较强烈的分享意愿,假设提供相关的分享平台,则部分人群将会积极参与到平台上的经验分享活动当中。
**p < 0.01.
上表14使用相关分析去研究“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使用熟练度”,“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内容”分别与“分享育儿经验分享意愿”,“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内容”之间的相关关系情况,并且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到:
“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使用熟练度”分别与“分享育儿经验分享意愿”,“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内容”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性(p < 0.01),并且相关系数值均高于0.7,说明“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使用熟练度”分别与“分享育儿经验分享意愿”,“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内容”之间均有着非常紧密的正向相关关系。类似的,“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过育儿内容”与“分享育儿经验分享意愿”之间也会有着非常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是0.99。
3. 现状分析
3.1. 现状分析
3.1.1. 隔代抚育社会现状
(1) 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
长期的宗法制社会,形成了我国民众浓厚而独特的家庭伦理思想。所谓“含饴弄孙”,不仅是祖辈追求的理想境界,更是他们的自觉责任。祖辈认为抚养孙辈是理所应当顺其自然的并且乐在其中 [4] 。
(2) 幼儿父母工作压力大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在农村的农民工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而外出工作,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抚养便成为他们现实的选择。在城镇,人们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让奔波于职场的双职工父母对隔代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3) 年轻父母对儿女养育经验不足
长期执行的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如今大量的年轻父母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使其在养儿育女方面更不知所措 [5] 。祖辈退休后时间充裕、精力尚可,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子女的生活与孙辈的抚育中,想要为子女分担压力,因而强烈而主动地负起隔代教育之责 [6] 。
当前已有隔代抚育主要以父母、祖父母同时参与幼儿抚育活动的形式为主,在祖父母参与抚育幼儿过程中大都遇到过类似于与孩子父母育儿从在差异,无法完全胜任孩子的教育等问题。
3.1.2. 老年人群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经过我们团队的市场调查,受调查的48%的老年人都能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使用微信进行付款、实时通讯、公众号查看等;受调查的24%人老年人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较复杂的操作,如拍摄视频上传,进行图片编辑等。
4. 调查结论
4.1. 老年人参与隔代抚育意愿积极
多数受访者均表示,他们很乐意去主动地帮助子女参与育儿过程,或当他们的子女表明让他们去帮忙带小孩的这方面的需求的话,他们也均会尽量去满足 [7] 。
4.2. 老年人参与隔代抚育存在困扰
问题集中在自身精力体力跟不上和担忧其孙辈的身心健康方面,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过于活泼吵闹,或者是不放心孙辈的吃穿住行以及孙辈学习的新鲜事物居多自身难以迅速掌握等方面 [8] 。
4.3. 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熟练度较高
从当前情况看,多数老人都能较熟练地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使用网页查询、查看新闻应用类软件等,来进行他们的日常交流及信息摄入。并且他们也表示,只要应用软件足够简单易上手是都能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的 [9] 。所以,对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做到有针对性的改进,将平台做到简洁方便易上手是留住我们目标老年用户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为增强我们的用户粘性上提供了思路。
4.4. 老年人群网上育儿资源查找需求较大
随着互联网及技术的发展,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育儿方面,由于当前时代发展不同,许多老年人曾经的育儿方式在当前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多数老年人在育儿经验查找方面都选择了在互联网平台进行,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科学合理的育儿方法 [10] 。
4.5. 网上隔代抚育相关内容丰富,但内容杂乱、良莠不齐
现今互联网平台上关于隔代抚育的经验分享非常丰富,老年人群可以通过如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诸多平台进行搜寻;但与此同时丰富的信息涌现也带来了信息甄别的问题,当前互联网上关于隔代抚育的内容多而杂,质量良莠不齐,对于老年人群而言鉴别其优劣存在一定的困难。
4.6. 老年群体育儿经验分享欲望较高
参与隔代抚育的老年人群中大多都是第二次抚育孩子,在育儿方面有自己的相关经验,同时这其中大部分人群还伴随着较高的分享欲望,愿意积极参与到参与育儿过程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当中 [11] 。
4.7. 幼儿父母对祖父母参与隔代抚育需求较高
当今的80、90后一方面面对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需要养育老人,还需要抚育幼儿。在幼儿抚育过程中,幼儿抚育需要占据大量的时间的精力,与工作相冲突。综上所述,当今社会上的育儿家庭对于祖父母参与幼儿的抚育存在较高需求。
4.8. 老年群体有意愿参与隔代抚育
四世同堂,儿孙满堂是很多老年人对家庭的美好希望,所以大部分父母对于参与子女的育儿过程持积极状态。而如今一方面部分90、80后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父母愿意和孙辈多交流。综上所述,即使对于未生育家庭,祖父母也愿意参与到幼儿的抚育过程中,对隔代抚育的现状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12] 。
5. 隔代抚育问题优化路径分析
5.1.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第一,必须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建议学校或专业院校聘请专家,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根据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规范,可以使社区父母或家庭中的老年人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使社区的父母教育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创建学习型家庭。
家庭层次三代人的相处要相互包容理解、妥协和让步,特别是祖父母和孙辈间的协作。身为祖父母,在面对父母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时候,要勇于接纳新的思想,防止和子辈发生正面的冲突,适当地回避和包容,这对保持代际关系的融洽是有益的。身为子女,要关心、理解和尊重老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和解决,以免把一些小事变成大事。另外,要将养育子女的家庭划分清楚,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不同的世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相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对方的习俗,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包容、理解,适当地作出一些妥协和让步,才能保持一个家庭的和睦。
5.2. 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区参与
在体制上,应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导,社区参与”的协作机制。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社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家校协同的基础上,提出在每个学期对父母进行最少一次的家庭教育培训;社区应在农村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一方面,利用主题活动和培训,增强本地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另一方面,还可以与社区本地的资源相结合,为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供合适的场地和条件。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布协调合作指南,为本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支撑和评价依据,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协作模式。
政府与社会应对儿童养育费用进行分摊,以减少儿童的负担。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一方面,儿童正逐步向(准)公共产品、社会投资品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养育费用的持续增长,传统的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养育模式需要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政府应该分担一部分养育责任。一方面,政府应该为居家育婴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发展公立托养服务。城市生活的压力、公共教育产品的短缺、教育产品的市场化,都使育儿费用增加,特别是在二孩政策下,公共教育产品变得更加匮乏,所以,政府应当增加对公共教育产品的投资,并为其提供适当的育儿补贴,共同分担育儿费用。二是要改进休假制度,加强其执行效果的监督。欧洲有些国家实行了不仅针对妇女而且还针对男子的育儿假,我国在这一点上非常不足,现行的产假和哺乳期假在实际执行中也遇到了困难,缺少有效的监督制度,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还让妇女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
5.3. 构建家庭教育监管评价制度
第三,要建立家庭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地方政府或基层机构要科学、经常地对各地的家庭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督,组建督导小组,对各个地区的家庭教育执行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的区域和示范单位,并将其作为当地政府执行教育综合奖励的基础,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失范行为进行干预。
解决“隔代养育之苦”的最重要措施,就是要制定强有力的公共政策托底,使更多的家庭“幼有所托,幼有所育”,而不是由家庭来承担这一社会成本。如果社会能建立起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老百姓负担得起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并形成标准化、普惠式的婴幼儿养育服务市场,以加大政府投入减轻青年家长的重担,就有可能使隔代育成为千家万户的无奈之举。到时候,哪怕是“三代同堂”,也不会有太多的家庭冲突。
在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要保持一个好的代际关系,合理的代际分工和协作,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使隔代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期望能够找到一种新的由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的方法,在制度的层次上,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育儿的费用和负担,使家长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更好地培养孩子,使他们成为将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