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汉语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无论是基于现状还是展望未来,作为汉语的母语国都应大力推进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发展,以满足学习者对汉语的多元化需求,而商务汉语是专门用途汉语中需求较大的模块,在此基础上,国内许多研究者皆对商务汉语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选择及实践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各类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以“商务汉语”或含“经贸汉语”为主题、篇关摘进行检索,发现2012~2022年间为商务汉语飞速发展阶段,该时期商务汉语发文数量约占同主题数量的71.70%,因此本文以2012~2022为研究年限,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到的468篇商务汉语文献为域,进行后续研究。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节将主要从数据来源以及研究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以“商务汉语”或含“经贸汉语”为主题、篇关摘进行检索,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经去重和删除不相关条目,最终得到文献468篇。
2.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作者和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同时,我们对目前国内商务汉语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
3. 结合CiteSpace的文献概况分析
本节通过人工筛选、制作了文献数量图表,在CiteSpace软件的基础上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3.1. 文献数量
我们以“商务汉语”或“经贸汉语”为主题和篇关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了2012~2022十年间的相关文献,共获得文献1235篇,最后通过人工筛选,得到文献468篇。这一时期的文献数量及发表趋势详见图1。

Figure 1.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literature
图1. 文献发表数量图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者对商务汉语的研究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过去10年间,商务汉语研究一直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2012~2022年间年发文量均保持在30篇以上,尽管2020年有一个短暂的低迷期,但在2021年出现了高峰期,发文量高达60篇。总的来说,近几年来,学界对于商务汉语的研究表现出持续的重视。
3.2. 研究作者

Figure 2. Atlas of business Chinese research authors
图2. 商务汉语研究作者图谱
为发掘国内商务汉语领域的主要人物,我们利用CiteSpace对被引作者进行网络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图谱,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位研究者在该领域影响力的大小及重要性,并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研究者对商务汉语研究的贡献。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首先,根据图2可知,研究呈现核心群体,从发文量上来看,超过3篇的只有9人:关道雄5篇,岳薇5篇,沈庶英4篇,史中琦、胡匡迪、徐朝晖、周红、冯传强、丁俊玲均为3篇;其次,这些作者在研究领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道雄的研究主要是本体教学和教学对象上,岳薇集中于商务汉语词汇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沈庶英则是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最后,国内研究者多以各自研究为主,虽有少数开展协作研究,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协作交流,缺乏跨领域的协作,如此无法实现领域间研究成果的有效共享,不利于商务汉语学科的创新性发展。
3.3. 研究机构
我们使用CiteSpace对被引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设置阈值为0,最终得到近十年国内商务汉语全部研究机构的分析图谱。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

Figure 3. Atlas of business Chinese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3. 商务汉语研究机构图谱
在该图谱中,圆形结点代表着机构,结点越大表明该机构发文频次越高。通过图3可以直观地看到,研究出现主要机构群体。在各研究机构中,以上海财经大学发文频次最多,共发文22篇,其次是上海师范大学,发文12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发文均为11篇。
总的来说,在近十年我国商务汉语研究中,各大院校对商务汉语的研究都是各自为战,整个领域都处在一个分散的状态,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且相互间的联系也较为松散,尚未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研究团队,发文机构研究力量、合作方式等比较单一,缺乏三方、四方和多方等多种合作方式,并没有集中在一起,同时在机构内部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即既没有形成机构间的相互合作,也缺乏同一机构内部的合作。
3.4. 关键词
通过对文献中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文献的研究发展过程和研究热点。
3.4.1. 词频分析
关键词词频可以展现出该领域研究的中心关键词,根据词频对2012~2022年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此处阈值设置为5,即关键词出现频次为5次,结果如图4所示。
其中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关键词包括教材、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词汇、练习、教学、对比和中级。说明商务汉语在这些方面研究较多,针对商务汉语教材、教学和学习者皆有涉及。并且我们对关键词的中心性进行了计算,将关键词中心性大于0.1的设为关键节点,由于本文是以商务汉语为主题进行的文献检索,因此我们将“商务汉语”这一关键词全部去除,最终发现,国内商务汉语中心性关键词只有教材和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在商务汉语中较为重要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4.2. 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能够将大量的关键词分成若干个话题,将具有相同含义的关键词进行聚类,从而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
从图5可以看出,Q值和S值分别是0.6646和0.947,这表明了在集群结果中具有较好的结构和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对图中12个关键字聚类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研究主题,即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商务汉语背景研究和商务汉语方法研究。
商务汉语的教学研究,该主题包括的聚类有#教学设计、#教材、#词汇、#实践、#翻转课堂、#学习者、#复合型、#文化意识,主要关键词有教材编写、教学建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分析等,主要是针对“三教”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商务汉语的背景研究,该主题包括的聚类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商务汉语的发展,商务汉语是一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学习者是把汉语作为一种职业交流工具来进行商务沟通。而关于商务汉语的方法研究,该主题包含的聚类是#对比分析,#习得,其中的关键字是对比分析、需求分析、比较研究等,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分析和总结了商务汉语的发展状况。
三个主题中,商务汉语教学研究主题比重大,研究方向多,其中教学设计和教材是近十年商务汉语研究的热点。由此可见,学术界更为重视商务汉语教学和教材的研究。
同时,我们以关键词聚类为基础,形成了一个时间图谱,如图6所示。通过时间图谱我们可以了解聚类中关键词出现时间的早晚以及商务汉语研究的重点。
从横向上来看,学界对商务汉语各个聚类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并且具有很强的时间交叉性,但#复合型,#学习者,#习得发展聚类并没有持续研究,特别是#习得,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翻转课堂聚类虽然开始时间较迟,但研究持续至今。
从纵向上来看,各个聚群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强,各聚群的发展时间比较接近,但是聚群间的交叉研究较少。
总体上来说,商务汉语相关研究得到了学界的不断重视,并且仍在持续纵向深化发展。
3.4.3. 突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2012~2022年商务汉语发表文献进行突现词研究,据此研究商务汉语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如图7所示。
由图可知,商务汉语的演进趋势大概可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2011~2015年左右,15个突现词根据凸显强度由强到弱分别是对外汉语、比较分析、建议、商务口语、任务实验、实施、经贸汉语、泰国、新BCT、存在问题、应用、实践、编写、分类和学习汉语,该阶段关注重点主要是商务汉语本体研究。第二个阶段是2016~2022年,10个突现词根据凸显强度由强到弱分别是一带一路、教学主题、国际生、教材分析、需求分析、国别化、翻转课堂、实效性、教学建议和教学策略,商务汉语研究开始将重点放到商务汉语的教学实践上。
根据这25个关键词,其中突现强度值最大的关键词是“对外汉语”,其出现在2011年,突现时长达2年;最近一次突现关键词是“翻转课堂”,突现时段发生于2018年,其突现时段最久,均持续到2022年,可以看出研究重点转向教学模式与方法。
可见,商务汉语研究趋向由本体研究转向教学的新模式和新理念上,主要针对商务汉语教学设计和实践展开。
结合CiteSpace的文献概况分析,总结出商务汉语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特点,下节从这两方面进行详尽分析。
4. 商务汉语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节主要从商务汉语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4.1. 热点分析
根据CiteSpace关键词词频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发现教学设计和教材属于近阶段商务汉语的研究热点,以下从这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4.1.1. 全方位的教学设计研究
这部分研究成果主要是硕士论文,研究范围广泛,趋于全面化,文献占比8.5%,基于特定教学模式,课型或者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皆有涉及,由此引发对于商务汉语教学进行思考反思。
1) 基于多元模式的教学设计
主要是特定教学方法和理念在教学设计上的体现,表现出教学方法和理念多样化,任务型教学法的采用居于首位,比如说吴静(2013)尝试用任务型教学法来设计商务汉语口语课教案 [1] 。情景法、交互式教学模式以及CBI理念使用其次,比如说徐晓丹(2014)以情境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初级商务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对最常用的商务洽谈进行教学设计 [2] 。对于新教学模式与理念应用也有涉及,比如说张凯曼(2015)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一个符合商务汉语会话课特点的教学模式 [3] 。
2) 基于多样课型的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皆有研究,研究范围全面化,口语课研究成果最多、综合课其次、听说课也有涉及,文化课、阅读课和写作课研究占比较少。
口语课,徐晓丹(2014)根据情景法的理论基础,结合初级商务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对最常用的商务洽谈作教学设计,以期对初级商务汉语口语课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综合课,郑欣磊(2022)探讨内容型教学法在商务汉语课程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而进行相关课程设计 [4] 。
听说课,樊海婷(2022)将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商务汉语听说课并进行教学案例设计的尝试 [5] 。
文化课,张瑜(2021)参考UBD设计模式,对商务汉语听说课的文化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6] 。
3) 针对多层次对象的教学设计
从收集的文献中看,研究对象主要分为留学生和在职人员,大部分教学设计是基于留学生的,针对在职人员的只有1篇,张雨石(2022)基于SPI模式,对韩国职员汉语口语进行教学设计 [7] 。
此外还有针对不同国别的教学对象,比如说华晓晓(2012)针对泰国大学商务汉语教学进行了任务型教学设计 [8] 。李慧颖(2015)以越南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设计 [9] 。谢晓娟(2022)以英国中学的汉语俱乐部课程为研究对象,设计商务主题汉语课教学设计 [10] 。
综上,商务汉语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较为全面化,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方法都有涉及,基于此也会针对两者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并实践。总之,教学设计趋于完整性,系统性。
4.1.2. 系统的教材研究
这部分研究成果占比33.1%,研究分析成果丰富。主要是对于商务汉语现有教材进行具体研究分析,由此提出对商务汉语教材编写的思考研究。
1) 教材体例研究详细
这部分比重较大的是教材编写方面,教材使用和建设占比较少。针对现有教材和教学情况教材编写突出建议,比如教材编写上岳薇(2012)探讨了如何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以及商务口语教学的特点设计和编写商务口语教材 [11] 。
对于现有教材的研究细致全面,对编写理念和编写体系进行了详尽研究,为后续教材编写提供了经验。
2) 教材对比分析研究全面
这部分研究成果占比大,主要是几本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教材的课文、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比如余欢(2012年)从商务话题、语法条目、词汇、习题集等四个角度,比较了《经理人汉语》与《商务汉语综合教程》的异同 [12] 。
针对几本教材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对比研究,以此为后续教材编写提供改进建议。
3) 教材专项内容研究丰富
这部分主要是对于教材的词汇、文化内容、课后练习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词汇研究成果较为突出。比如廖广梅(2022)以《新丝路速成商务汉语》系列教材中的生词为例,对教材中的生词和相应的英语注解词的词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教材中存在词性标注问题的生词和英语注释词 [13] 。
文化内容上,马约(2017)以三本意大利本土商务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研究 [14] 。
课后习题上,刘晓琛(2020)以《尔雅中文——高级商务汉语阅读教程》(上下册)为研究对象,对教材练习题设计进行研究 [15] 。
综上,商务汉语教材研究主旨是为教材编写体系服务,通过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各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为将来商务汉语教材编写提供经验。
4.2. 发展趋势
结合CiteSpace关键词时间图谱和突现分析后,我们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尽分析。
4.2.1. 研究主题趋于新颖化
从搜集文献中总结,在研究主题上,除了上述的研究热点外,主要分为商务汉语课程教学和资源构建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的研究主题趋于新颖化。主题新颖主要表现为课程教学研究趋于实践性,资源构建发展为商务汉语研究新趋势,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商务汉语发展。
1) 课程教学研究多角度化
课程教学上主要分为商务汉语教学定性定位、教学现状、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一开始集中于教学定位定性等方面,现阶段集中于教学方法与专项教学上,并且研究角度呈现新趋势。
首先是针对商务汉语教学的性质、目标等定位,从本体教学转向专业建设,研究占比减少。沈庶英(2014)认为商务汉语实践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在不同阶段设置适当的培养任务和要求,每一阶段的任务都是高一阶段任务的“支架” [16] 。
针对教学现状的研究主要是从高校和孔子学院等商务汉语教学情况入手,2020年之前研究较多,比如关道雄等(2019)针对商务汉语教学本体进行研究 [17] 。
针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点是教学法和教学模式在商务汉语教学的应用,并且这部分大都是硕士论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法、任务法和案例分析法等,CBI理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开始增多。比如张绪文(2014)提出在速成商务汉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这一设想 [18] 。
在商务汉语专项内容教学上,开始将常用教学法应用于商务汉语专项教学研究,重点是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上,这部分占比较少,发展趋势不明显。
总之,在商务汉语的课程教学研究上趋于多角度,从本体研究到专项研究皆有涉及,研究结合实际出发。
2) 形成新研究方向——资源构建
资源构建是商务汉语近阶段的新研究方向,主要是教师培养、多媒体技术应用和资源库建设上,是目前发展的大趋势。
首先在教师能力培养上,主要是针对教师能力建设将进行培养,韩沛玲(2012)认为,解决目前我国商务汉语教师面临的难题,关键在于建立我国商务汉语教师培训标准,并建立长期的商务汉语教师培训机制 [19] 。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上,基于手机app等新媒体技术,推进商务汉语发展,比如黄乙妃(2017)以智能手机为研究对象,对商务汉语教学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加工 [20] 。
资源库建设上,喻雪玲(2013)试图在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商务汉语主题词汇和主题词汇体系 [21] 。
综上,资源构建研究是商务汉语研究的新趋势,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商务汉语的发展。
4.2.2. 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
从搜集文献中发现,文献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的方法、实践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并且越来越趋向于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研究。
1) 调查法
调查法是文献中应用最多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或者访谈,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该研究方法主要是应用于教材研究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总结现有教材特点,为后续教材编写提供建议。
3) 实践法
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教学法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毕文镟(2020)以一名法籍初级商务汉语学习者为被试,从教学对象、教学情境、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入手,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并以二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22] 。
4) 文献分析法
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商务汉语发展状况,比如说曹彩虹(2016)运用CiteSpace对1996年~2015年的CNKI期刊数据库有关商务汉语研究文献数据进行了分析,呈现了我国商务汉语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23] 。
综上,商务汉语文献的相关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并且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研究更为有说服力。
5. 当前商务汉语研究不足及前景展望
5.1. 研究不足
我们通过以上对近十年商务汉语研究文献的梳理上,发现了以下几点研究不足。
5.1.1. 研究不均衡
近十年,国内商务汉语发表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度保持活跃状态,但作者间、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明显不够。从研究对象来看,针对在职人士的商务汉语研究比较少,关于在职人员的文献只有14篇,并且主要是针对需求研究。并且从国别来看,针对单个国别和地域的研究占比少,研究对象汉语水平主要是中高级,初级研究少,而研究角度来看,虽然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出现,但大部分还是围绕着教学方法和模式应用方面的研究。
5.1.2. 研究实践不彻底
从研究内容的角度来看,对商务汉语教学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教学设计”“教材研究”“教学模式”等方面,但对于教学理论的关注度却不够,未能深入分析学生需求与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合理性,也缺乏宏观性的调查与研究,教学设计没有深入实践,因此无法充分实现商务汉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教材研究上,大部分集中对现有的一本或者多本教材的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对于教材专项研究不深入,并且国别化教材研究缺少。
5.1.3. 研究模式固定化
首先,在研究成果中,研究模式的单一性,缺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商务汉语教学设计研究中,也出现了方法固化的问题,多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但并没有深入分析下去。而在教材研究上,主要是几本教材的对比研究,总结了教材的特点和缺陷,但却缺乏一个贴切的衡量标准。
我们通过对这几点情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商务汉语没有和商务技能密切结合起来,这使得教学工作者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由于相关研究和教学方法未能积极地进行创新,使得汉语教学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5.2. 前景展望
通过对近十年文献梳理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关注商务汉语的理论建设和方法论探索。从研究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更加贴合研究对象的实际需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第二,进一步扩大研究领域。商务汉语的研究从整体到部分,不仅关注商务汉语教学,也要关注商务汉语各领域资源建设构建,以及形成体系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材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可以开展更多的研究,以提升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研究者应扩大研究对象。不仅要关注留学生商务汉语学习,也要关注在职人员汉语学习,以及某个地域或者国别商务汉语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研究和发现相关领域的问题。
6. 结语
总的来说,近十年,国内商务汉语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范围从单一领域逐渐转向多领域,研究方向在不断走向纵深,研究理论在不断走向多元化,对教材编写、教学模式、交际技能定位、教学方法等都有所涉及,尤其是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实操性。其中,从商务汉语研究的热点看,还是集中在商务汉语“三教”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教材、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前者是针对学习者学习现状,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后两者是针对教学手段、方法、技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研究趋向由商务汉语教学本体研究向商务汉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转变。
此外,在新理念新模式方面的研究虽有涉及,但比较分散,这方面研究可能是未来商务汉语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关于国别化、地域化相关的商务汉语研究较少,这也是未来需要关注和加强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