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为了获取并释放“数据”这种崭新的生产力,纷纷迈开数智化转型的步伐,以此推动产业升级。“智能财务”时代要求高校为社会提供一批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高素质财务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仍然停留在以管理学和财务核算为核心的学科课程体系上,只强调“核算技”而忽视“计算机”。因此,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培养具有大数据理念、现代知识和高新技术的财务管理人才。
2. 数智化背景下对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的定位
在数智时代,财务管理者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数智工具,来改变现有的财务工作模式,如何对企业的财务、业务、税务等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抓取、分析和提供,在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达到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的,学生除了应该掌握基础技能外,还应具备把职业技能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能力,开发可转移的技能 [1] 。财务管理人才技能构成如图1。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是:掌握英语是学习的基石;熟知计算机,才能达到企业实操中的要求。其次,职业技能是:具备基础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能力和企业内部税收核算能力。最后,可转移技能是:在其自身扎实的职业技能上发散性思维,学习并使用新知识的再发展能力。基于数智化背景下,对财务管理人才应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一是能够使用基于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新技术。随着以PaaS云服务为基础的财务平台更加智能化,财务管理类人员必须以数字赋能为目标,才可以按照业务单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实时浏览会计报表 [2] 。
二是拥有业财融合的思维和能力。在智能财务的背景下,未来财务人员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业财一体化人才为主,这就要求对其业财融合的意识进行培养,主动走出财务领域,进入到业务领域中。
三是以云财务平台为基础的数据规划能力。着需要财务管理类人员对业务流程了如指掌,针对业财数据展开规划,提升数据的可利度,使数据能充分考虑管理决策的需求。
四是具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数据是企业的最重要资源,新时代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挖掘数据的潜力,发掘数据中蕴藏的潜能,并将其用于预测和决策,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

Figure 1. Skill composition diagram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图1. 数智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人才技能构成图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从新时代人才定位中分析出:仅依赖于传统的、侧重理论的财务教学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应转变为以数智化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训,辅以理论知识教学。这一升级是对目前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更高要求,是课程体系进步的必经之路。作者对四川省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3.1. 实践课程设置与数智时代人才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数字技术的高渗透性和社会化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企业现象进行分析,并解决财务问题。然而,目前没有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实践课程教材体系,高校的教学资料主要来源于软件公司编制的实验指导、操作手册等。其编制依据与标准各有不同,内容多局限于操作步骤本身,且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对应用场景的匹配及数智技术的介绍。因此,导致了数智技术与实践课程融合不充分,在模拟实操场景中的运用不深入,财务数据的处理流程与方式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不同时代下财务行业发生的变化不敏感,无法拓宽专业视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2. 校内教学内容具有滞后性
数智时代下,财务类人才的职能已经由基础财务核算向着财务数据精细化及管理工作智能化转变。
生产企业作为当前高校实训的主要研究对象,其生产、经营、销售环环相扣。学生却不了解这种链条式数据的财务处理,因此在学习中,只能靠模仿机械地处理数据而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财务核算能力却仍然是一些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培养的核心能力,实训中缺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与数智技术相关的课程,这造成了人才培养方向与时代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这种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设置,不符合数智时代对跨学科、高层次管理人才的要求。
3.3. 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校企合作的衔接不顺畅,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尽管许多企业拥有了健全的数智化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但仍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安全性持怀疑态度,或者没有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这就造成了在校外实习基地中,实习岗位大多是以基础核算为主的财务岗,对于数智化程度高和专业要求高的核心业务却是难以接触。因此,校外实习提供的岗位与学生实习需要锻炼的能力需求之间产生了供求不平衡 [3] 。
3.4. 复合型、实践型专任教师短缺
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都是由理论课教师讲授,这些老师本身缺少实践经验,他们的认知主要是基于理论知识和对公司进行的调研。同时,数智时代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具有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学科背景的老师一般却没有财会专业背景,很难将数字技术和金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财务专业实践教学。财务管理实训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将业务、财务与技术相结合,但目前在复合型教师的培养上,还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综上,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4. 数智化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结合数智时代背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应在自身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发挥原有优势,将财经、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做好面向新时代从业者的培养工作。要把握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一核心,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案、推动产教融合,构建一套既紧跟时代步伐,又保持财务特色的培养体系。数智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如图2。

Figure 2. Optimized path for teaching reform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from a digital intelligence perspective
图2. 数智化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改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4.1. 针对数智时代,完善培养目标,健全培养计划
深入研究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的布局,立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的现实需求,对在读大学生、毕业校友、在职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发放问卷、开展访谈、进行调查,了解到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并在业界专家指导的基础上,把“基于数智时代,培养具有深厚财经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确定为目标。
根据学科方向和培养方案,把课程建设作为切入点,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财务数据分析作为新课程体系的核心,并开设高层次的数智技术实践课程和研讨课。同时,利用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把全新课程体系建立在数智经济、数据科学、财务基础理论之上,涵盖管理、财务、智能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推动财务管理这一学科的升级换代 [4] 。智能化教学使财务管理知识从传统的静态方式转变为动态的多元形式,也使学科知识存储数字化、载体多元化。
4.2. 软硬结合,数智赋能教学模式创新
一方面,推进财务数智情景的应用,有利于课程的开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速引进智能化的模拟教学平台,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融入数智时代的特点,发展出更加丰富的模拟教学课程和内容;运用“移动课堂”的形式,进行“沉浸式”教学,丰富了实践性教学的手段。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前沿技术优势,打造优质、高端、且能被学生接受的综合性课程,借助数智技术,选择优质财务信息,打造专业性教学创新平台,突出数智化教育场景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行为、过程和结果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云财务”。通过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互动环节,为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有差异化的教学服务,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让传统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把财会实训室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依托学校的科研实验大楼,以多媒体室为实训室基础,形成一定规模的大数据实训室。加快构建多形态、开放互动的智慧教室、教学实验室以及直、录播场地,促进高质量财务管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传播。
4.3. 深化产教研融合,聚焦数智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想达到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的目的,就应合理挖掘企业资源,加大校企联动的力度;利用好现有的社会渠道,提倡实践育人的教学方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扩大社会合作,采取科教结合措施,优化应用型高校的育人环境。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应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特点,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建立具有“网络共享”特色的产学研结合平台,将企业的真实职位信息与财务数据相引入 [5] 。并结合产学研平台,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和教学观摩、实训等场所,从而适应数智化发展的需要 [6] 。具体可:邀请企业家到校园,聚集相关大数据应用领域高端人才,开设“校–企”课程,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业界的主流方向;招募数智化财务专家作为师资,对其企业实操经验严格要求,摆脱传统理论课堂;让学生通过挖掘企业资源,得到更多接触实务数据的机会,来提高学生运用数据的水平;鼓励教师参与数智化企业的生产实践,把企业工作中培养出的实操能力融入到教学中,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数智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明确技能导向型的专业,在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的途中,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仍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高校想培养再发展能力强、财务技能硬、自身素质高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还需基于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学科,立足于成熟的理论教学体系,抓住数智时代的契机,根据应用场景开展数智技术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四川省财政厅项目《构建数智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未来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sckjkt-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