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素养让阅读教学有方
Practicing Core Literacy to Ensure Effective Reading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4.145724, PDF, HTML, XML,   
作者: 尚 悦: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Core Literacy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摘要: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学科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于处于语文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对当前如何有效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reform, especially the proposal of core literacy, 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is undergoing an unprecedented transform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reading instruc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re literacy and explores in depth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Chines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文章引用:尚悦. 践行核心素养让阅读教学有方[J]. 教育进展, 2024, 14(5): 487-49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24

1. 引言

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1] 。阅读教学作为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的意义广泛而深远,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阅读教学策略。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高尔基曾以一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深刻地揭示了阅读的重要性。这句话不仅是对阅读的赞美,更是对阅读价值的深刻诠释。阅读,作为学生提升认知、发展思维、提升审美的重要途径,无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小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 增长学识,开阔视野。阅读,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意义深远而广泛。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观点和文化,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增强认知能力。这种开阔的视野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在阅读的海洋里,学生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实现个体与作者思想灵魂的深度碰撞,通过体验这些情感,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提升情感素养和共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阅读中学生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论证,这些观点和论证会挑战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分析和评估这些观点和论证,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阅读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可以让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存在,无论是优美的散文还是动人的诗歌或是引人入胜的记叙文,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愉悦学生的心灵世界。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2] 目前虽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尚未获得明确的界定,但是已有不少教育工作者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各自独到的解读。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致力于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深刻理解,对中华文化的细腻感知,语言表达的流畅自如,以及思维逻辑的缜密培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阅读课程设计应以提升这四种能力为核心目标,并对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思想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探索并优化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景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兴趣为第一动力,阅读教学亦然。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课堂中面对枯燥的文字,学生难免会产生排斥、抗拒的情绪,这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的作用就正在体现了,我们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情景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真实的场景,使阅读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桂花雨》一课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校园里寻找桂花的踪迹,将阅读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中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了解作者真实心境。如果现实条件不足,我们还可以通过整合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营造阅读情景,如在《海滨小城》一课中,可以播放海滨城市的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多角度感受,创设情景与阅读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情景教学可以打破学生学习的枯燥,为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在此过程中的阅读让学生阅读体验更加丰富,自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 关注部编教材,教授阅读方法

1) 预测阅读

在教育领域中,关于阅读方法的应用,学者们的观点各异。然而,笔者坚信,阅读方法应回归至部编教材,并着重关注部编教材内的阅读方法。以“预测阅读”法为例,这一方法在部编教材一年级课本中已有体现。如在《小蜗牛》一课的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借助图片猜测字词的读音;在《咕咚》一课中,学生需猜测不认识字的读音,并叙述其猜测过程;而《小狗学叫》一课则明确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预测后续内容,并尝试续写故事结局。“预测”的对比反思过程指向学生的“二次阅读”,比起趣味性较强的“猜”,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使其向更高层次的阅读过渡 [3] 。部编教材对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循序渐进的,旨在引导学生从“无意识”阅读逐渐转向“有意识”阅读。然而,学生可能未必能自发关注到这些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传授这些技巧。

2) 略读与精读

部编版教科书提出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精心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和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教师往往将精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而略读则往往被忽视,甚至直接跳过。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材设计的初衷,而且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技能的发展。叶圣陶说:“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运。”一篇文章,其内容必定是有需要精读的部分,也有需要略读的部分,所以只有精读和略读这两种阅读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阅读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4] 。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精读是一种深度阅读,它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而略读则是一种快速阅读,它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和要点。

将略读与精读有机结合的前提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了解两者作用不同并重新审视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平衡两者的教学比重。其次,杨倩指出教师在备课前要对教材或至少要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建议采用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5] 。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将单元内的各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分享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最后,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笔记等,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总之,精读和略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课型。通过平衡两者的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4. 践行读写结合,加深情感体验

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历史、哲学、科学著作,学生都能从中汲取到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精妙的语言。这些素材和灵感一旦在学生的脑海中积累、沉淀,最终就可以转化为写作能力和创作成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读写结合的方法。

打造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师要注重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个人心得,使得课堂相对开放、活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的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随想或者收获。通过对优美词汇的批注、记录以及摘抄,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熟练运用这些词汇,进一步扩充了语言词汇储备量,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 [6] 。例如,当学生在阅读一篇描述自然风光的文章时,他们可能会被文章中的某些句子所打动,如“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为何能打动他们,并鼓励他们将这份感动转化为文字,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写作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

其次,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读写感受和体会。娜荷芽指出尊重学生的读写感受和体会是打造互动型课堂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互动型读写课堂的本质 [7] 。为确保学生在读写课堂中能够全面、深入地领会所学内容,教师需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与感悟。鉴于小学生知识储备与社会阅历相对有限,对事物的理解可能不够周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适度提醒,同时尊重并珍视学生展现出的每一个思维闪光点,避免过度干预其独立思考。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部编教材内容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部编教材创设阅读教学活动。同时可以将读写结合,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最终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琳园.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 袁艺芯. “预测”阅读: 抽丝剥茧中的思维力跃升路径[J]. 教育, 2024(3): 63-65.
[4] 张敏.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精读和略读教学[J]. 学园, 2017(35): 70.
[5] 杨倩. 小学语文“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一体化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3.
[6] 陈丽云. 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论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 作文成路, 2023(28): 68-70.
[7] 娜荷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学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