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在高校内应用广泛,给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课程教学与互联网相融合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与此同时,面临着国际交流的变化、中国走向世界的国家需要,英语的应用场合和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也向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功能是交际,而听的技能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如卡尔·韦弗所说,“听是交际活动的核心” [2] 。因此,培养听力技能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而学习者英语听力课的学习体验对于其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学生线上和线下听力课程的学习体验,分析有助于提高学习体验的因素,并加以利用到教学中,助力听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1.2. 研究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对于线上和线下听力课的学习体验如何以及影响学习体验的因素有哪些。
1.3. 研究意义
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对学习效果影响巨大。本研究通过调查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听力课学习体验情况,据此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给教师和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概念界定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学习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各种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单纯的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3]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通常是由教师把控进度、讲授学习要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参与实践,许多老师把听力看作单纯的吸收技能,把学生当成接受信息的“收音机” [4] 。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阻碍教学效果的提高。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应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自主加工信息、而非被动接受,而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其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学生充分感知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推动其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达到学生主动加工、构建知识的目的。
2.2.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一词在我国权威辞书《辞海》中主要是指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广义的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师教学的策略,即: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师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特点,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 [5] 。表面上,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但深入来看,“教学策略”是将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工具 [6] 。本研究中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听力技能课程学习体验,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助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等。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京内某211理工科大学在读英语专业本科生42名,学生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等中国20余个城市,生源地区覆盖广泛,有比较全面的区域代表性。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初步制定了一份调查学生线上和线下听力技能课程学习体验的问卷,题目设计角度包括专注度、课堂互动、作业提交、课程测试和成绩提升五个方面。问卷初步制定完毕后在少量学生范围内进行发放作为前期测试,发现不足之处进行了修改,二次完善后确定问卷内容,向全部调查对象发放,共计发放42份,实际收回42份,经过审核,问卷有效率100%。
4. 研究数据及分析

Figure 1. Concentration statistics chart
图1. 专注度统计图
如图1所示,在课堂专注度方面,认为线下教学更有利于专注度提升的学生占比80.95%,而认为线上教学专注度更高的学生为7.14%。关于线下教学为何能提高专注度,学生选择的理由从高到低依次为:线下授课带来的适度紧张感使人更容易集中精力、与同学和老师处于同一空间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个人自律性较差需要线下监督、线上学习网络卡顿会影响专注度、线上学习长时间面对屏幕容易感到疲惫。由此可见,学生线下上课专注度体验更好,一方面是因为线下学习氛围对学生专注度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线上学习的消极体验反向推动学生更偏爱线下学习。

Figure 2. Classroom interaction statistics chart
图2. 课堂互动统计图
在课堂互动方面,线下教学的互动一般包括老师提问后学生举手回答、小组讨论、课堂游戏以及小组展示后老师点评。而线上教学的互动则通常为老师提问后学生语音回答或文字回答,或者学生演示PPT文档来展示学习成果。如图2,偏好线下课堂互动的学生占比50%,而偏好线上互动的学生只占26.19%。对此学生选择线下互动的理由从高到低依次为:线下互动氛围更好、面对面交流更为便捷、面对面互动更有参与感、可以和身边同学交流讨论、线下场所不限制互动方式的选择、线下互动能加深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学生可以近距离与老师互动。所以,在课堂互动中,互动氛围、参与感、互动方式及师生印象的建立都是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

Figure 3. Homework submission statistics chart
图3. 作业提交统计图
在作业提交方面,线上教学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作业分发和提交的,而线下教学则是采用传统的纸质作业、人工收取和批改。如图3,选择线上提交方式的学生占比66.67%,选择线下提交方式的学生占比14.29%。学生选择线上提交方式的理由从高到低依次为:无需到指定场所,可线上随时提交、线上提交时间分配更自由、可以提交电子版文档、不容易出现作业丢失或者忘带的情况、提交后的作业可以在设备上随时查看、查看教师反馈十分方便、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以线上的方式提交作业,由此可见线上学习平台的出现和发展对学生的作业提交偏好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时代线上作业提交的方式更迎合学生的需求。

Figure 4. Classroom testing statistics chart
图4. 课堂测试统计图
在课堂测试方面,线上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线上平台发放试卷,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查阅、作答和提交,线下教学模式则要求学生集中在统一的场所,以发放纸质试卷、学生手写作答、老师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考核。如图4,偏爱线上考核方式的学生占比45.24%,喜爱线下考核方式的学生占比26.19%。学生选择线上考核方式的理由从高到低依次为:利用电子设备答题方便快捷、主观题可以打字输入比手写更方便、出分快并且能够看到错题和答案解析、考试不受空间限制、简化了考试流程、选择题等客观题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快速批阅、考试形式相对容易。喜爱线上考核的学生主要从答题便利性、作答场地、考试流程、分数查阅这几个角度表达了对线上考核的偏好,可为教学考核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Figure 5. Grade improvement statistics chart
图5. 成绩提升统计图
本研究调查学生线上和线下课程的学习体验及影响因素,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成绩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定教学策略。出于个人隐私和学生意愿的角度考虑,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学习成绩是否提升,代替收集学生考试成绩数据,并得到了不错的反馈。如图5,在所有被调者中,47.62%的学生认为线下教学更有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19.05%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为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带来更大帮助。可见线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成绩提升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综合以上各项数据的分析研究,从学生学习体验角度出发,线上教学主要在作业提交方式和课程测试方面更受学生青睐,而线下教学则在专注度、互动方式和成绩提升方面更受学生好评。
5. 教学策略
5.1. 让学生成为听力教学主体,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内容设计
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掌控主动权,而非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是衡量学习体验的重要一环,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影响学生专注度的关键因素是课堂氛围,而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迎合学生兴趣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传统听力教学策略下,老师会承担教学大纲的制定,包括每一课时的听力主题、听力材料、讲解思路等,学生在教学选材上参与较少或几乎不参与。结合建构主义思想,在听力材料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配合课程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听力学习的主体,将部分课堂内容的选择权放归学生,让其自主选择适合且感兴趣的听力材料进行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专注度。例如,老师可以按课时将全班同学等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课时的听力材料和答案的搜集,在每个课时的听力训练结束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的听力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纳入到课程设计之中,更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5.2. 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相融合,博采众长提高学习效率
从问卷结果来看,线上和线下教学各有提升学习体验的优势因素,在目前线下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线上教学的优点去优化线下听力课程学生的学习体验,一方面对于老师来说能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根据问卷可知,线上教学吸引学生的部分主要是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作业提交和课程测试。在当前线下听力教学中,线上平台的使用完全可以融入进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微信小程序,例如问卷星,或者超星学习通这一类的学习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进行日常测试和期末课程考试。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线上学习平台的长处不容忽视,只要教师合理利用、规避作弊风险,那么对于线下听力课程的教学将十分有效。
5.3. 定期收集课程意见,实时完善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完美的和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具体的教学策略的制定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课堂应与时俱进、聆听学生意见、适时进行改变。无论是出于建构主义理论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还是出于学生学习体验对听力课程重要性的考虑,老师作为课程的负责人和领航员,定期收集学生听力课程的学习体验和课程意见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应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纳入课堂设计、课堂参与、评价考核的制定之中,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策略。
6. 研究结论
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学生专注度、课堂互动、作业提交、课程测试等方面都带来了拓展,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带来了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线下教学更能提高课堂专注度和课堂互动积极性,而线上提交作业和进行课堂测试则更加方便。这一结果对于听力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借鉴,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线上平台融入于线下课堂,例如,使用线上平台进行作业的分发、批阅和课程测试等。同时,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及知识的接收者,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听力技能课程的学习中应当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设计之中,将部分课堂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正如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当扮演主动角色,因此,教学策略应当从注重“教”向强调“学”进行转化,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7] 。此外,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发展,教学策略也需要根据新兴技术的应用同步调整。教师需要定期充分调研学生的听力课程体验,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与时俱进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的同步提升。
基金项目
本论文文章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校级项目编号20230800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