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徽派古建筑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Hui-Style Ancient Architectur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DOI: 10.12677/design.2024.93395, PDF, HTML, XML,   
作者: 买文豪, 陈 群: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徽派建筑建筑美学环境艺术Hui-Styl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Environmental Art
摘要: 本文以徽派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探讨,分析了徽派建筑在古风审美影响下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同时,文章重点研究了徽派建筑中的植物造景,及其对建筑美学和环境艺术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徽派建筑的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徽派建筑在古风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徽派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造型设计,以简洁明快、线条流畅、色彩淡雅为主要特点,给人以清新自然、古朴典雅之感。同时,徽派建筑在装饰方面也独具匠心,雕刻、彩绘等工艺手法运用得当,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艺术价值。植物在徽派建筑中的运用和作用也不容忽视。植物造景是徽派建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植物的巧妙布局和精心设计,营造出优美的环境氛围,增强了建筑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植物的种类和色彩搭配也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Hui-style archite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unique style and artistic charm of Hui-style architec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aesthetics through in-depth explo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Meanwhil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plant landscaping in Hui-style architecture and its impact o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and environmental ar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on a large number of Hui-style buildings, we have found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customs, Hui-style buildings have formed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Hui-style architecture focuses on spatial layout and design, with simple and bright, smooth lines, and elegant colors a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giving people a fresh, natural, ancient and elegant feeling. At the same time, Hui-style architecture also has unique craftsmanship in decoration, with appropriate use of techniques such as carving and painting, further enhancing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architecture. The use and role of plants in Hui-style architecture cannot be ignored. Plant landscap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i-styl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Through clever layout and careful design of plants, a beautiful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is created, enhancing the viewing and artistic value of the building. The variety and color combination of plants also complement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forming a harmonious and unified landscape effect.
文章引用:买文豪, 陈群. 地域文化视角下徽派古建筑设计研究[J]. 设计, 2024, 9(3): 880-887.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395

1. 引言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域内人们为适应当地自然、社会环境而创造的文化个体。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逐渐受到学者和专家的重视。综合来说,地域文化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因地理环境、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土资源等差异形成不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经过历史沉淀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是一个地域社会人文属性的综合体现。

2. 徽州当地特色文化

徽州,古称新安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以下是一些徽州当地的特色文化:

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及浙江省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注重装饰。其建筑特色包括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等。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体现了徽州人的严谨和精致。

徽派版画:徽派版画是徽州文化的又一瑰宝,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始兴。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其特点是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胡正言(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长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

徽州工艺:徽州工艺种类繁多,包括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徽派盆景技艺、徽州篆刻等。这些工艺技艺精湛,历史悠久,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徽州美食:徽州美食文化丰富多彩,以徽菜为代表。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重原汁原味为特点,代表菜品有一品锅、顶市酥、李鸿章杂烩、徽州粉蒸肉、臭鳜鱼、徽州毛豆腐、蜜汁红芋等。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还富有地方特色。

徽州民俗:徽州民俗丰富多彩,包括徽州婚嫁习俗、徽州丧葬习俗等。这些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观念(如图1所示)。

Figure 1. Huizhou folk customs

1. 徽州民俗

总的来说,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版画、精湛的工艺、丰富的美食和多彩的民俗共同构成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2.1.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即徽州地区的砖雕、木雕、石雕,是徽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雕刻艺术。它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古徽州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了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砖雕:历史的见证

徽州砖雕是用砖为材料,经过选料、制坯、雕刻、烧制等工序而成。它以古朴的造型、精美的图案,表现了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徽派建筑中,砖雕常常被用于门罩、门楼、屋脊等处,成为建筑装饰的点睛之笔。砖雕的内容多以吉祥如意、福禄寿喜、耕读传家等为主题,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 木雕:艺术的瑰宝

徽州木雕是以木材为材料,经过选材、构思、雕刻、打磨等工序而成。它以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徽州木雕的独特魅力。在徽派建筑中,木雕常常被用于梁架、隔扇、屏风等处,成为建筑装饰的核心。木雕的内容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鸟鱼虫等为主题,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石雕:质朴的美感

徽州石雕是以石头为材料,经过选料、雕刻、打磨等工序而成。它以质朴的造型、生动的图案,表现了徽州人民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在民居、祠堂、牌坊等处,石雕常常被用于基座、栏杆、柱础等处,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雕的内容多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为主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徽州三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古徽州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了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加强对徽州三雕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艺术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1]

2.2. 徽派传统民居

徽派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徽州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徽派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上。建筑风格上,徽派传统民居以白墙黛瓦为主要色调,白墙以石灰粉刷而成,质地细腻,颜色洁白,与深灰色瓦片形成的对比,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建筑结构上,徽派传统民居以木构架为主,注重通风和采光,采用马头墙(如图2所示)、小青瓦等元素,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装饰艺术上,徽派传统民居以石雕、木雕、彩绘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雕刻精细,色彩典雅,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徽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Figure 2. Horsehead wall

2. 马头墙

徽派传统民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徽商的兴起和徽州文化的繁荣,徽派传统民居逐渐成为徽州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徽派传统民居不仅见证了徽州地区的发展变迁,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和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民居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家族传承、信仰寄托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徽派传统民居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许多传统民居因年久失修而逐渐破败,亟需保护和修缮;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徽派传统民居也逐渐成为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在保护和利用传统民居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徽派传统民居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徽派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见证了徽州地区的发展变迁,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徽派传统民居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2008年,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2.3. 徽州彩绘壁画

徽州,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和丰富多彩的徽州文化而闻名于世。而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徽州彩绘壁画,更是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徽州彩绘壁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徽州建筑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宅门、窗棂还是梁柱,都可见到壁画的痕迹。这些壁画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壁画的主题多与徽州当地的历史、民俗、传说有关,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徽州彩绘壁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现代建筑材料的更新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使得壁画的需求逐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壁画制作工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年轻人对这门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弱。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幸运的是,近年来徽州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关注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通过开展壁画培训班、设立壁画创作基地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壁画创作者,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得以薪火相传。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壁画产业的发展,为壁画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如今,在徽州的大街小巷,我们仍能见到那些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壁画。它们不仅为古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这些壁画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纪念,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为徽州这座古城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徽州彩绘壁画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也展现了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应该珍视这一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3]

2.4. 徽州竹刻

徽州的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刻香筒,顾名思义是用作盛香花或香料的。筒壁四周雕镂人物、花鸟、草虫。竹刻笔筒,乃为明代徽州文人雅士推崇的高雅的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装饰韦斋,搁置案头。竹刻臂搁,为书写绘画时枕腕搁臂的用具。

2.5. 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外观、布局和装饰三个方面。外观上,徽派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屋顶坡度平缓,墙线错落有致,外观古朴典雅。布局上,徽派建筑注重空间利用和环境协调,通常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厅堂、卧室、厨房等,形成一种内向的空间布局。装饰上,徽派建筑以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工艺为特色,雕刻精美,寓意吉祥,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徽派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十分丰富。徽州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徽派建筑的风格深受徽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徽商的商业精神、徽州的宗族制度等。此外,徽派建筑还吸收了唐宋以来江南建筑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具体来说,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其屋顶曲线平缓,线条流畅,给人以柔和之美。而其外墙多为青砖砌成,色调淡雅,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厅堂与卧室、厨房等空间布局合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同时,徽派建筑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工艺精美绝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寓意。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合理,注重空间利用。徽派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注重空间利用和功能分区。前院用于日常生活,后院则用于休闲和祭祀活动。这种布局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保证了家庭成员的隐私和安全。

2) 外观古朴,注重雕刻艺术。徽派建筑的外观以黑、白、灰色系为主,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建筑物的外墙通常采用青砖或石材,配以白墙和黑瓦,形成了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此外,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也是其一大特色,无论是门窗上的木雕,还是梁上的砖雕,都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3) 结构严谨,注重实用性和稳固性。徽派建筑的结构严谨,注重实用性和稳固性。建筑物的结构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又充分利用了木材的特性。此外,徽派建筑的屋顶设计也十分巧妙,既能够有效地排水,又能够防止雨水渗漏。

4) 和谐自然,注重人与环境的融合。徽派建筑注重人与环境的融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通常会考虑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4]

2.6. 徽派建筑中的儒、道、佛思想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徽派建筑中,儒、道、佛思想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们共同塑造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首先,儒家思想在徽派建筑中的体现最为明显。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儒家思想深深地烙印在徽州人的思想观念中。在徽派建筑中,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装饰细节等方面。例如,建筑物的整体布局讲究对称、和谐,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建筑装饰则多采用寓意吉祥的图案,如莲花、蝙蝠、鱼等,寓意着“福禄寿喜”等美好祝愿,这也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5]

其次,道家思想在徽派建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徽派建筑注重自然和谐,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例如,徽派建筑多采用粉墙黛瓦的色彩搭配,这种色彩既符合道家对自然色彩的审美追求,又有利于建筑的防雨防潮;此外,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小青瓦等建筑元素,也都体现了道家对自然的尊重和崇尚[6]

最后,佛教思想在徽派建筑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文化的兴盛之地,佛教思想对徽派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装饰细节上。例如,徽派建筑的木雕、石雕等装饰品多以佛教故事、佛像等为主题,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同时,佛教中的“轮回”、“因果”等观念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体现,如一些寺庙的建筑布局、神像摆放等都与佛教教义密切相关[7]

综上所述,儒、道、佛思想在徽派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融合,它们共同塑造了徽派建筑的独特之美。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徽派建筑的风格和装饰,更深入到了徽派建筑的灵魂之中,成为了徽派建筑的文化精髓。无论是从建筑布局、装饰细节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徽派建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发扬。

3. 徽派建筑的审美价值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在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徽派建筑的审美价值。

3.1. 空间布局

徽派建筑注重空间布局的和谐与对称,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群落中,房屋、庭院、池塘、假山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个富有层次感和韵律的景观空间。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徽州人民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3.2. 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以白墙黛瓦为主要特征,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墙体的白墙青瓦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体现了徽州人民对质朴自然的追求。屋顶的黛瓦则给人以深沉静谧之感,体现了徽州人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坚守。此外,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还注重细节处理,如马头墙、漏窗、砖雕等,这些细节处理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效果,也体现了徽州人民的匠心独运。

3.3. 色彩搭配

徽派建筑的色彩搭配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这种色彩搭配既符合徽州人民对质朴自然的追求,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黑白灰的搭配给人以高雅、清新的感觉,与徽州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同时,徽派建筑的色彩搭配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4. 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同时,徽派建筑也反映了徽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等。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徽派建筑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形式。

总之,徽派建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空间布局、建筑风格、色彩搭配以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对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的追求,也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徽派建筑这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得以永续流传。

3.5. 地域文化对徽派古建筑设计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影响:徽州地区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为徽派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设计师们顺应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如依山而建的村落、顺应水流的建筑布局等。

社会经济的影响:徽州地区历史上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区,徽商的崛起为徽派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徽商们将商业理念与建筑艺术相结合,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使得徽派建筑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为徽派建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强调秩序、和谐和礼制,这些理念在徽派建筑的布局、结构和装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道家思想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思想在徽派建筑的选址、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4. 结语

徽派古建筑的形成深受徽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地区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自然环境优美,这为徽派建筑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同时,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以及徽州地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为徽派建筑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地域文化视角下对徽派古建筑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地域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入挖掘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徽派建筑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注 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zcool.com.cn/work/ZMjYwMjIyNTY=.html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txhz.hsu.edu.cn/7c/55/c1951a162901/page.htm

参考文献

[1] 施伟. 浅析徽州三雕文化元素特征[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13): 122-123.
[2] 王瑞琪, 陈楷. 论地域建筑在传统地区的价值判断——以徽派传统民居为例[J]. 门窗, 2017(4): 253.
[3] 许平山, 胡晓耕, 罗昊. 徽州民间彩绘壁画类型与风格特征[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0): 150-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2638.2018.10.042
[4] 谭启明. 新时代下徽派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26(43): 42-43.
[5] 苏梦蓓, 宋学友. 儒家思想在徽派古建筑中的渗透——以西递古建筑为例[J]. 黄山学院学报, 2015, 17(2): 8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447X.2015.02.019
[6] 宋左. 从道家学说角度看徽州民居的审美价值[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5(4): 3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7192.2006.04.008
[7] 许永强, 高诗尧, 孔祥涵. 佛学思想对当代景观设计的两点启示[J]. 北京农业, 2015(5): 44-44, 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6966.2015.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