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来桂留学生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以广西4所高校为例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tus of Martial Arts Course for ASE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Guangxi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 Case Study of Four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DOI: 10.12677/ae.2024.146103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志元: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来桂留学生广西高校武术课程Study Abroad in Guangxi Guangxi Universities Martial Arts Course
摘要: 随着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紧密,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着重要的作用,加之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项目,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因此提高东盟留学生的武术教学质量,将会对传播优秀中国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来桂东盟留学人数逐渐增多,留学生教育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广西4所高校来桂东盟留学生武术课程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广西高校在武术课程的设置上较能满足东盟留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但在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传播上仍然存在问题,原因是受到语言及外语教材缺乏的限制,导致教师在进行武术课程教学时,除技术技能教学外,无法与留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进而影响了武术在育人方面的效果,其次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育人意识不足、理念落实存在偏差、实践动力不足等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the world, th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will be closer, martial art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to “go global”.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Guangxi and ASEAN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s faced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study, the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artial arts courses of ASEAN students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tial arts curriculum in Guangx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ASEAN students in terms of technical skills,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The reason is that teachers are limited by the lack of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which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teachers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students at a deeper level in martial arts course teaching except for technical skills teaching. Secondl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 lack of awareness of education, deviation of concept implementation and lack of practical power.
文章引用:王志元. 东盟来桂留学生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以广西4所高校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6): 984-99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1035

1. 引言

自2004年组织区内高校赴越南开办第一场“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开始,许多东盟国家的学生把广西作为他们的留学首选目的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加大普及推广力度,并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工程》实施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1],向世界阐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文明交流互鉴。而传播对象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来华留学生。近年来,东盟学生在来桂留学生总数的占比为60%左右,其中2019年来广西留学的学生首次突破万人,留学生教育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武术课程是我国高校运动技术类主干课程之一,国家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开展,尤其是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广西高校开展留学生武术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各国留学生对武术学习的需求,还能让留学生体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生活方式,并且武术是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来自于历史深处的文化自信,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反复检验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源泉。新时代背景下,根据《留学中国计划》相关内容,明确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发展目标,确立武术教育发展思路,制定相应教育发展规划,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既要促进地方传统体育文化与留学生体育活动相融合,又要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因此以优秀传统武术为契机,以东盟留学生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好中国的声音。高校作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文化的创造、交流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但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中国学生的教育上,忽略了外国留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在通过翻阅文献、期刊,访谈等过程中发现,目前广西在对留学生武术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突出问题,解决武术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对提升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广西部分高校留学生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选取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师范大学4所高校东盟留学生武术课程教师对课程进行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籍、期刊、文献,以来桂留学、武术课程、东盟留学生、广西高校武术课程等留学武术课程教学等为关键词,收集相关资料归纳相关问题,为该文相关数据及阐述提供了理论支撑。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访谈等形式向担任留学武术课程教学的14名教师、相关学者专家请教相关专业问题,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依据。

2.2.3. 实地调查法

通过对相关高校实地考察、记录一些高校武术课程开展的情况,收集与武术教学活动相关问题。

3. 结果与分析

3.1. 东盟来桂留学生武术教学课程开设现状(表1~3)

Table 1. Interview the situation of martial arts teachers of relevant cours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1. 访谈留学生相关课程武术教师情况表

武术教师

学位

职称

本科

硕士

博士

助教

讲师

副高


4

10

0

4

5

5

Table 2. Present situation of martial arts course setting for ASEAN students in Guangxi

2. 东盟来桂留学生武术课程设置现状

学校名称

开设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

24式太极拳

散打

南宁师范大学

24式太极拳

气功

广西师范大学

24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4式太极拳

36式太极剑

Table 3. Whether martial arts teacher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can meet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ASEAN students in China (N = 14)

3. 武术教师对武术教学目前各现状能否满足东盟来华留学生认同程度情况表(N = 14)


认同程度%

认同

中立

不认同

武术课程忽视了育人效果

64.28%

28.57%

7.14%

武术课程思政效果较差

64.28%

35.71%


武术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78.57%

21.42%


武术课程内容设置情况单一

21.42%

71.42%

14.28%

缺少外语武术教材

92.85%

7.14%


武术教学师生互动不多

85.71%

14.28%


中师生互动不多,64.28%的武术教师认为武术课程忽视了育人效果等。

3.2. 东盟来桂留学生武术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3.2.1. 武术课程忽视了育人的作用

我国古代对教师育人职责的描述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首位,实践育人是育人理论的形成的基础,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双主体中的实施者,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价值观引导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具有主观能动性。

通过表3发现,选择认同“武术课程忽视了育人作用”的教师占比达到了64.28%。访谈中发现,教龄较大的教师认为目前“重教书而轻育人”是武术教学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来桂东盟留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存在重教学而轻育人、重智育而轻德育现象,对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培养着力不足,武术课程多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知识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意义得不到重视,课程育人的作用发挥不够[2],除此之外年轻教师认为除对育人作用不够重视外,阅历及教学经验和学识的沉淀不足也是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3.2.2. 师资充足但存在语言的限制且影响思政实施知识轻价值,重能力而轻情感

目前广西部分高校教授留学生武术课程的教师学历水平相对合理,研究生(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到80%,职称为讲师和副教授占80% [3],虽然师资力量足够,但是在本次访谈中发现,在上课时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

通过表3发现,武术教师对“武术教学师生互动不多”具有较高的认同达到了85.71%,教育部颁布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规定,来华留学生申请中国全日制高校接受中文授课的学历教育的最低语言能力要求是《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留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有研究表明影响留学生沟通表达因素有词汇、语法、心理、发音、文化、性格因素等六点[4],这些因素在武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会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武术课程的思政要想做到将中华传统美德、美好精神品质融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培养和塑造出道德、思想高尚的留学生,才能有效促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5]。目前有研究表明对广西高校教师在思政能力方面存在育人意识不足、理念落实存在偏差、实践动力不足等问题[6]。通过对选择认同“武术课程思政效果较差”的64.28%的教师及选择中立的35.71%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除自身存在思政素养不足有待提升的情况外,师生之间的语言障碍也是导致课程思政无法有效实施的另一主要原因。

3.2.3. 重知识轻价值,重能力而轻情感

在通过对表3问题“武术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中选择认同的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将武术技术的知识结构和重难点作为关键要素讲给学生,学生能否获得学分,主要也是以技术成绩这种单一的维度判定标准,经常会忽视了传授过程中价值和情感层面的交流。比如,是否认真了解了留学生对武术课的诉求、留学生是否认同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中国,以及是否了解和认同武术内在的高尚价值追求等等。

3.2.4. 开设项目单一

表2可以看出,太极拳为各高校武术教学的首选,其次根据各个高校不同的条件分别设置了散打、气功、陈氏太极拳、36式太极剑等武术课程且皆为36学时。有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广西高校所开设给留学生的武术课程开课课时有限,开课项目单一,无法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3]。在该问题上选择中立的教师较多,占比为71.42%,在与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后,得出原因可能如下几点:一是学校可能只有有限的资源和师资力量来支持武术课程,因此只能提供一种单一的课程。二是学校可能认为单一的课程能够更好地集中资源和精力,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掌握该武术形式。三是学校可能也考虑到留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提供单一的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四是学校可能也考虑到单一的课程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2.5. 武术课程内容缺乏外语教材及资源

在“缺少外语武术教材”的问题上,教师们的认同占比达到了85.71%。目前通过访谈发现,在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留学生武术教学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教材内容落后,学习资料单一,教学资源较少[7]等问题。其次武术课留学生的知识点大多依赖于实训课堂上的讲解或是教师课堂授课的PPT内容,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使他们能够在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时更加高效,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使得教师在进行备课、授课、布置作业以及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更加方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因此创编和创造具有针对性的武术外语教材是不可忽视的。

4. 广西东盟来桂留学生武术教学发展对策

4.1. 重视武术的育人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设置“第二课堂”

重视武术教学中对于武术内容的传授,武术不单单只是知识或技术的单纯传授,武术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也很重要,对于留学生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学习也尤为重要,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形式新颖、互动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相关弊端,所以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让留学生以自学再教学的方式去深入了解武术,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钻研武术,帮助提高对武术项目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也要引导学生多去参加武术社团、武术协会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武术项目的人文内涵以达到武术育人的目的。

4.2. 提高思政教育思想,拓展思政手段

武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本主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素养与思想素养的融合例如“仁”的思想、“和”与“侠”的精神、“诚信”的美德等等元素[8],除此之外如果受到语言上的限制,可以布置观看一些关于武术的双语纪录片的课后作业,通过信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此外还应该着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学生的成长,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知行合一,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和学生做出积极贡献。

4.3. 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学评价的体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丰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只采用以技术动作为主的评价方式,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

4.4. 借助科技手段弥补武术教师外语短板

首先并不是一味的强调所有的武术教师都需要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而且东盟留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母语呈现多样性,武术教师单只掌握一种外语言可能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世界科技正在飞速发展,市面上已经具备了较好性能的翻译机器与手机翻译软件,相较于学校提供开展武术教师的外语培训与提供外语学习环境所用的开支,学校可以通过为武术教师配备即时语言翻译机器,或是开展手机外语翻译软件培训便可解决武术教师与留学生语言交流问题,节省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成本。

4.5. 加强留学生的武术教学学科的建设

高校应加强留学生武术课程的教学项目建设,加强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同时后疫情时代也可利用各校武术教学资源,为留学生开通学校间的武术项目互选,这样可以为留学生的武术项目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发挥各校师资优势。另外还要加大科研、教学等经费的投入,创建留学生武术学习数据模型及优秀教学案例,形成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体系。最后在武术教学上,不能杂而不精,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学科建设要合理,且符合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帮助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的理解,发挥传统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优势。

4.6. 创编适合留学生的武术教材及资源

受语言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武术教材及资源建设上可参考以下几点:一是文化的融合在创编武术教材时,要考虑到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元素,注重普适性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可以适当融入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元素,增加教材的亲和力。二是多语言教学,考虑到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将武术教材翻译成留学生所使用的语言,或者提供多语言版本的教材。这样可以让留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三是实用性的教学资源: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开发一些实用性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互动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让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四是考虑教学需求,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针对跨文化交流的教育、培养留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五是合作交流,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武术学校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取当地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借鉴并结合该校资源与留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创编更符合留学生需求的武术教材。

综上所述,目前广西高校武术课程的设置上较能满足留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但在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传播上仍然存在问题,原因是受到语言及外语教材缺乏的限制,导致教师在进行武术课程教学时,除技术技能教学外,无法与留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进而影响武术知识深度的教授及武术中蕴含的优质思政理念无法有效被留学生吸收,从而导致了影响武术在育人方面的效果。其次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育人意识不足、理念落实存在偏差、实践动力不足等问题。

5. 结语

随着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将会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背景下,广西作为东盟留学生的留学首选地,肩负着促进文化交流、人文交流、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的重任,对推动区域发展,为东盟讲好中国故事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把“弘扬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促进留学生群体全面发展”作为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武术教学优势,提高广西东盟留学生武术教学质量,深挖武术课程的育人价值、思政价值,不断改革完善武术课程的设置、教材构建、评价体系,广西各校之间要加强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各高校武术教育在促进东盟留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

南宁师范大学来桂留学教育品牌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1] 林剑. 坚持合作共赢开放战略 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EB/OL].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745751/c24730822/content.html, 2022-09-26.
[2] 沈庶英. 来华留学课程思政: 基于学科交叉的统整建构[J]. 教育研究, 2021, 42(6): 92-99.
[3] 李林峰, 胡江平. 广西部分高校留学生开设武术课程的现状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 12(7): 109-111.
[4] 龚翠玲, 莫国辉, 何斌. 浅析提升来华留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7): 34-36.
[5] 加晓昕, 刘玙. 来华留学生课堂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教学改革探索——以汉语综合课程为例[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 33(6): 116-121.
[6] 于叶洲.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7] 徐涛, 牛亚婷, 王佩, 等. 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24): 1-3.
https://doi.org/10.20037/j.issn.1671-1246.2022.24.01
[8] 韩元. 来华留学生文化课程思政研究[J]. 高教学刊, 2024, 10(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