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5E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A Study on 5E Instructional Model for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DOI: 10.12677/ae.2024.1461064, PDF, HTML, XML,   
作者: 陈乐乐: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关键词: 文化意识英语阅读教学5E教学模式Cultural Awareness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5E Instructional Model
摘要: 针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文化意识培养“浅层化与碎片化”的教学现状,本文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2019)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文化内容分析,以必修三第1单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阅读语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为例,设计了多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探讨如何利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5E阅读教学模式充分挖掘语篇包含的文化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superficial and fragmented teaching status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tent in the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ompulsory Textbook (2019), and takes the reading passage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from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of Compulsory Module Three as an example, which designs multi-level reading activities to discuss how to fully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tent contained in the text using the 5E instructional model based on the views of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thereby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文章引用:陈乐乐. 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5E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1209-121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1064

1. 引言

英语学科是一门工具,同时也具有人文性。因此,如果只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而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必然性。

当前,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对文化的教学往往停留在文化现象上,未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化资源,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意识

《课标》将文化意识界定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具备的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1]。根据《课标》的诠释,刘道义认为文化意识涵盖了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品格、文化态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五个维度[2]

2.2. 5E教学模式

5E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提出的五个学习环。1989年,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Bybee等人在学习环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5E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教学阶段: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 [3]。尽管该模式最初是为科学教育设计的,但其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领域。在语言教学中,5E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增强语言技能,同时提高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何鹏飞等学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该模式在中学英语的应用[4],李林清和Lam等学者则是采用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式对英语学习的作用[5] [6]

3.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关文化内容的统计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和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7]。《课标》将文化知识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服饰、饮食、交通、建筑以及发明与创造,精神方面包含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教育以及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1]。Martin Cortazzi和Lixian Jin从区域的角度将文化内容划分为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国际文化。母语文化是学习者自己国家的文化;目的语文化被定义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的文化;国际文化则是来自其他英语和非英语国家的更广泛的文化[8]。张革承和张洪岩在Cortazzi和Jin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文化和其他文化,其中比较文化是指在语言教学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比较;其他文化是指没有明显民族背景的人文科技知识,如科学知识、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等[9]。本文按照《课标》中的分类以及文化区域分类统计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必修1~3册(以下简称教材) Reading and Thinking语篇中的文化内容,见表1图1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in the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 of textbooks

1. 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文化内容分类

册别

单元及语篇

文化主题

文化区域

必修一

Unit 1 Teenage Life: The Freshman Challenge

教育

其他文化

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Travel Peru

交通

国际文化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Living Legends

体育

比较文化

Unit 4 Natural Disaster: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历史

母语文化

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文学

母语文化

必修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

建筑

国际文化

Unit 2 Wild Life Protection: A Day in the Clouds

价值观念

母语文化

Unit 3 The Internet: 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

发明与创造

目的语文化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What’s in a Name?

历史

目的语文化

Unit 5 Music: The Virtual Choir

艺术

目的语文化

必修三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风俗习惯

国际文化

Unit 2 Moral and Virtues: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道德修养

母语文化

Unit 3 Diverse Cultures: A Travel Journal About San Francisco

城市

目的语文化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科学

国际文化

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Act 1, Scene 3

价值观念

目的语文化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regions in the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s of textbooks

1. 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文化区域分布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中的语篇涵盖不同类别的文化主题,涉及各个文化区域,其中占比最多是目的语文化,其次是国际文化和母语文化,比较文化和其他文化占比最少。比较文化仅占6%,相对来说偏少。各国文化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的地方,跨文化则是强调在各种文化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因此需要结合别的板块或者补充相关资料进行不同文化的比较。综上所述,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语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涵盖了不同的文化主题和区域。

4.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对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建立全球视角,为日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民打下基础。同时,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

4.1. 阅读教学促进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脱离语篇,必须依靠具体的学科内容[10]。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语篇具有不同文化主题和区域的文化内容。不同主题的中外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和鉴赏人类的优秀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中的目的语文化和国际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母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形成文化自信;比较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的能力;其他文化可以增加学生有关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4.2. 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阅读教学

首先,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学生只有了解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最后,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更加从容地面对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5. 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5E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将文本中的文化知识转化为文化意识,应该在不同的层面和维度上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知和内化文化知识,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行为规范和观念[11]。本文以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阅读语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为例,阐述如何利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5E阅读教学模式设计多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语篇包含的文化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5.1. 语篇分析

【What】该语篇的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内容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所含文化知识的主题为“风俗习惯”,文化区域为“国际文化”。体裁为说明文,从节日的起源、共性特点、发展、重要性和意义等方面说明了人们为何庆祝节日。第一段介绍了节日的起源与共性特点;第二段以the harvest festival举例说明;第三段举例说明了节日的发展演变;第四段描述了节日商业化的现象;最后一段总结了节日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Why】该语篇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比较节日的异同,思考节日文化的差异、融通与变迁,探究其历史文化原因,分析节日文化中的共同价值取向,进而把握节日对与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传承的作用以及人类价值观的共通性,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How】该语篇主题突出,结构清晰,是训练学生解读标题、辨识语篇结构、定位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等阅读微技能的典型素材。该语篇的标题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点明语篇主题,正文呈现出典型的“总–分–总”结构。首尾段直接点题,而主体段落却蕴含在字里行间,层层深入地阐释why的内涵。语篇还提供了中秋节和母亲节两张插图,一中一西,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又有兼蓄中西的气度。

5.2. 教学目标

本课例的授课对象是Z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该班级学生对节日相关话题的熟悉程度和兴趣较高,已熟悉说明文这一体裁,掌握了略读、寻读等阅读技能,但是对文本深层理解与整体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还不能独立分析语篇结构及核心思想。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语篇结构,分析庆祝节日的原因,提炼不同节日共同的精神内涵。此外,该班同学已具备基本的概括性思维,但是批判性思维较为薄弱。因此,教师需要利用适当的思维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通过参与创设的情境,感知与注意生活中的节日庆祝方式,通过快速定位主题句获取段落大意,梳理语篇结构,理解节日的内涵和意义;

2) 通过对语篇的深入解读,掌握节日相关的语言表达及举例说明法,描述与阐释节日的起源与共性特点、异同、发展等,批判性地思考节日的融通与变迁,分析与提炼庆祝节日的原因及精神内涵;

3) 通过对节日文化融通与传播的思考,表达对中华传统节日和国外节日的态度,思考如何传播中华传统节日,把握节日对国家和民族价值观传承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5.3.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运用的是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5E阅读教学模式,在吸引和探究阶段引导学生就语篇展开基本层面的理解活动,逐渐深入语篇后在解释阶段进行实践,最后在迁移和评价阶段超越语篇,完成语言教学的迁移与创新[4],每个阶段对应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活动层次见表2

Table 2. Teaching procedure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层次

吸引

头脑风暴

激活背景知识

学习理解

探究

找段落主题句

获取段落大意

学习理解

概括语篇结构

厘清语篇脉络

学习理解

分段细读语篇

梳理细节内容

学习理解

解释

分析庆祝节日的原因

深入内化语篇

应用实践

迁移

小组讨论

发散思维,表达观点

迁移创新

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迁移创新

5.4. 具体教学步骤

5.4.1. 吸引:读前导入,感知主题

活动1:提问学生知道哪些foreign festivals和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接着提问学生是人们为什么要庆祝不同的节日。

T: Do you know some foreign festivals? What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celebrate different festivals?

通过让学生对国外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已知图式;通过让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庆祝不同的节日,感知与注意生活中的节日庆祝,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5.4.2. 探究:读中梳理,探究主题

活动2:根据语篇给出的识别段落大意的阅读提示略读语篇,快速准确地找到各段主题句。

T: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identify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 Before you start,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tip in your book.

通过让学生关注语篇给出的tip,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语篇,指导学生使用略读策略快速准确地定位段落主题句,获取段落大意,迅速熟悉语篇内容。

活动3:根据教师在各段主题句中标注的关键词提示,合作概括语篇结构。

T: I have marked some key words in red. Can you conclude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ssage with the help of the keywords.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通过强调关键词,组织学生合作概括出语篇“总–分–总”的结构,即“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帮助学生厘清语篇脉络。

活动4:分段细读语篇,梳理各个段落的具体细节内容,把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推断作者对于节日商业化的态度,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与表达。

1) T: Read paragraph 1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origins and spirit of festivals. What is different and what is in common?

2) T: Read paragraph 2 to fill in the blanks of Table 3. How does the writer illustrate the celebration of the harvest festival?

Table 3. Harvest festival

3. 丰收节

Harvest festival

Time

It takes place .

Reason

People celebrate to .

Different

customs

Ancient Egypt

It featured .

European countries

People .

China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ies gather to .

3) T: Read paragraph 3 to fill in Table 4. What is the reason why customs change?

Table 4. Changing customs

4. 变化的习俗

Two examples

In the past

Nowadays

Spring Festival



Halloween



4) T: Read paragraph 4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festivals and infer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it. And what is your attitude?

5) T: Read paragraph 5 to fin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festivals. What is common in different cultures?

学生通过寻读的阅读策略自主寻找细节信息,提取关键信息,掌握该语篇的具体内容与写作特点,并回答展示型问题、完成填空和填表等任务;通过精读的阅读策略推断作者态度,进而回答参阅型问题,表达自己对节日商业化的想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分析语篇最后一句话中不同文化的相同点,为后续的应用实践做好准备。

5.4.3. 解释:读中分析,阐释主题

活动5:根据语篇线索分析阐释庆祝节日的原因,深入内化语篇。

T: Go back to the title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assage,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celebrating festivals.

通过回归语篇标题,形成课堂逻辑闭环,引导学生综合语篇信息,分析庆祝节日的原因,提炼节日的精神内涵以及节日文化所反映的共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描述与分析语篇的能力。

5.4.4. 迁移:读后迁移,升华主题

活动6:展示中国人庆祝国外节日和外国人庆祝中华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该现象的思考,总结我们不仅要尊重国外的节日,还要珍惜和保护中华传统节日。接着小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节日。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henomenon? And as a student, what can you do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Choose on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and discuss about measures to spread it in groups of four.

通过思考对中华传统节日和国外节日的态度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播方式,以及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展开对阅读语篇的迁移创新,对评估型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并输出,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升华语篇主题,深入体会节日文化的融通与传播,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5.4.5. 评价:回顾语篇,反思成果

活动7:学生根据表格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本节课的收获。

T: Evaluate what you have learned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with the self-checklist in Table 5.

Table 5. Self-checklist

5. 变化的习俗

Self-checklist

Level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related expressions.

☆☆☆☆☆

Grasp the main ide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 of locating topic sentences quickly.

☆☆☆☆☆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ommon spirit and value reflected by festival culture.

☆☆☆☆☆

Express your views on how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

通过引导学生判断自己在何种程度上达成了课前设置的学习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的能力。

6. 结语

多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而且可以在深入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必修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语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教师应结合语篇的类型、结构、内容以及语言特征等方面设计教与学的活动[12],深入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设计包含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并在其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先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文化知识;接着根据语篇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感知与探究文化知识;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与内化文化内涵;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思考与创新。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6.
[2] 刘道义. 英语文化意识涵盖五个维度[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9(Z6): 27.
[3] Bybee, R.W., Taylor, J.A., Gardner, A., Van Scotter, P., Powell, J.C., Westbrook, A. and Landes, N. (2006) The BSCS 5E Instructional Model: Origins and Effectiveness. BSCS Colorado Springs, Co., 5, 88-98.
https://bscs.org/wp-content/uploads/2022/01/bscs_5e_full_report-1.pdf
[4] 何鹏飞.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5E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1): 14-17.
[5] 李林清. 基于5E阅读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J]. 英语教师, 2021(19): 32-34.
[6] Lam, Y.W., Hew, K.F. and Jia, C. (2022) Toward a Flipped 5E Model for Teaching Problem-Solution Writing in ESL Courses: A Two-Year Longitudinal Experiment. 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 26, 1-40.
[7] Gray, J. (2013)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Springer, 1-16.
https://doi.org/10.1057/9781137384263
[8] Cortazzi, M. and Jin, L. (1996) Cultures of Learning: Language Classrooms in China. Society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169, 42.
[9] 张革承, 张洪岩. 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6): 49-52.
[10] 喻侯林. 基于语篇内容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 42(2): 52-56.
[11] 邹碧霞. 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 基础外语教育, 2022, 24(4): 73-78+111.
[12] 程晓堂.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0, 43(1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