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军事课教学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High-Quality Military Course Teaching to Empowe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4.146107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冯艳春: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朱 江: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云南 昆明;梁胜光:昆明理工大学人民武装部,云南 昆明
关键词: 军事课教学高校国防教育队伍建设资源集约平台搭建Military Teach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m Building Resource Intensive Platform Building
摘要: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而军事课教学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校国防教育效果,进而影响全民国防教育质效。为了进一步落实2022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国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建设高质量军事课,为高校国防教育赋能,该研究以昆明4所高校为例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总结和分析当前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Abstrac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schools is the basi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milita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main starting poin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school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hen affec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put forward by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sued in September 2022, build high-quality military courses, and empowe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takes four universities in Kunming as an example to conduct field research, deeply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文章引用:冯艳春, 朱江, 梁胜光. 高质量军事课教学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1295-130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1076

1. 军事课教学之于国防教育的价值意蕴

军事课教学,对增强大学生军事素质和国防意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1]

1.1. 军事课教学是落实国防教育相关法规的重要抓手

关于军事课教学和国防教育,不少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对其重要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明确:“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4]《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军事课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5]。由此可见,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从宏观层面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要求、目的进行了规定,并指出高校军事课教学作为具体执行手段,是落实国防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抓手。

1.2. 军事课教学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开设的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大纲》规定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

1.2.1. 军事理论课是国防理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高校军事理论课一般具有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框架,将国防理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传授。它涵盖了战争学、战略学、军事历史学、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防的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5大模块。其中,中国国防中的国防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国防动员,国家安全模块中的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形势,军事思想模块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现代战争模块中的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信息化装备模块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这12项内容为《大纲》所规定的必修模块[6]。从以上可以看出,军事理论课几乎包含了国防知识的所有内容,军事理论课自然也就成了高校国防知识理论课的重要载体。

1.2.2. 军事技能训练是国防实践技能培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技能训练即军训,它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首先,军事训练强调纪律和规范,在队列训练、内务规范等训练中,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训练规程和命令,这有助于纪律观念培养、意志品质塑造,这些品质对于国防人才来说是基本要求;其次,军事技能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军事环境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各种军事技能,如射击、战术动作、野外生存等。这种实践经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力和耐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国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最后,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学生往往需要面对高压、高强度的训练环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综上可见,高校军事技能训练承载了培育大学生国防实践技能的重要使命。

1.3. 军事课教学是高校国防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

军事课教学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国家安全观念的有效手段。

1.3.1. 军事课程的规范化和体系化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可以确保学生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军事知识教育。这些课程和教材通常涵盖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国防政策、军事技能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军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最新发展。同时,规范化的课程和教材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3.2. 一定数量的军事课教师是提升国防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师德。这样的教师能够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军事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建设。

1.3.3.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置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可以激励学生更加重视军事课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考核内容应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既要考查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考核结果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持续发展。

2. 军事课教学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为切实掌握军事课教学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此处采取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将从教学与考核、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保障3个维度,以在昆4所高校(分别为A、B、C、D学校)进行实地调查。总结问题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探索可行性对策提供现实依据。

2.1. 军事课教学现状

2.1.1. 教学与考核

教学环节主要分析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考核环节包括考核形式、考核内容。根据访谈结果显示,在昆4所高校军事课教学相关负责人均知悉2019年的《大纲》。在课程目标上,A学校对大纲要求的完成度较高,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均设置为必修课;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以往在军训期间由教官穿插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方法,开始尝试小班线下授课,结合线上慕课同时开展;B、C、D 3所学校反馈,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将军事课教学边缘化,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长不到10个课时,军事技能训练最多2周,与大纲要求差距较大;在考核环节,4所学校都采取军训队列会操作为军事技能训练的考核,以单一的开卷考试作为军事理论课的考核;4所学校军事课负责人均反映,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期间,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主要为了应付考试,军事技能训练都集中在新生入学前2~3周,军训结束之后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再接触任何军事技能的学习。

2.1.2. 师资队伍建设

因为A学校开始实行军事理论课小班教学,总计设置了36个学时,对军事课教师需求量大幅增加,所以近2年开始设立军事教研室,从校外、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其他学院聘请70余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入军事教研室担任军事课教师,其中专职教师仅有2名,其余均为兼职教师,且非军事学科出身;B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即军训期间由武警部队教官穿插军事理论课教学,军训结束即军事理论结课,自身军事课教师储备几乎为空白;C、D 2所学校也设立了军事教研室,但军事技能训练由部队教官担任,军事理论课由二级各学院自行负责组织,军事教研室仅有不到10名来自各学院的辅导员兼任,没有军事课专职教师;在军事课教师培养渠道方面,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有军事教研室,但缺乏专业资格认证、门槛低、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科研项目支撑,军事课教师职称评定困难,职业发展受到制约,参与军事课教学的动力不足。

2.1.3. 教学保障

调研发现,目前4所高校在军事课教学保障上有一定突破,但总体情况不佳。A学校虽然将军事课确定为必修课,但在与其他课程遇到时间、场地和经费冲突的情况下,军事课因为其边缘地位,总是让位于其他课程;在学校政策文件保障方面:A学校印发了《A大学军事课教学工作实施办法》《A大学学生军训管理规定》《A大学军训带训教官管理规定》《A大学军训评先评优实施办法》等管理规定,主要侧重于军事技能训练,对军事理论课缺乏更为具体的文件支撑,B、C、D 3所学校目前仅印发了军训管理规定,缺乏更为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在教具器材保障方面:A学校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教材没有做到全覆盖,学校鼓励学生自愿购买,部分学生不愿意购买,上课没有任何参考书。用于军事技能训练的教具仅拥有不到500支模拟枪、200支礼宾枪以及不足10套可拆卸模具枪,对标8500余名新生同时开展军训的情况,训练器材严重不足;B学校情况更劣;C、D 2所学校则购入模拟射击系统,但数量较少,学生不能逐一进行射击体验。

2.2. 军事课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纲》指出军事课课程目标为: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军事课教学内容包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教师面授、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军事课考核由各学校组织实施,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训练考核,且大纲规定,考核合格成绩计入学分。理论考核以百分制计算,需要包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考勤情况和课堂表现等。技能训练考核由学校和承训教官共同组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不及格的需要组织补考。根据4所高校调研情况与《大纲》进行对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2.1. 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高校军事课教师队伍良莠不齐。自1985年开展学生军训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领导下,我省学生军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成为制约我省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省外高校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军事课教师骨干队伍数量有限。调研范围内4所高校虽然具有一定数量的骨干队伍,但与新时代军事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现有军事课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有待提升。高校军事课教师工作队伍是国防教育工作常态长效的执行者、落实者,是国防教育质量建设的关键。目前还存在人员配备不到位、能力水平不匹配等问题,需要在编制体制、人员选配、管理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2.2.2. 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军事课相关竞赛平台不够丰富。竞赛平台是提升和检验军事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是展示军事课教学赋能高校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调研发现,当前仅有少数军事理论相关的竞赛展示平台,但是对标全国国防体育、国旗护卫、兵棋推演、无人机智能战术对抗、军事课教师教学等,我们还缺少此类军事技能实践展示平台;二是线上军事课教学平台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线上移动载体平台已成为教育普及、深入、拓展的重要突破口,可随时随地发挥教育作用。调研发现,各高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均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普及率不高、关注度较低等问题。同时,各高校甚至省级层面还缺少更多作用发挥明显的宣传载体平台以及微课、慕课、数字课等军事课程教育资源;三是教培研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如,教育部每年均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和对象的军事课教师培训班、部分高等学校军事教研室已开展相关研究且取得一定成果、部分省已成立国防教育学会等教育、培训、研究机构平台,但所调研的4所高校在这方面十分薄弱,仅有1所学校军事课教师参与过相关学术研讨。

2.2.3. 资源集约统筹有待加强

一是自上而下的相关职能部门资源未形成有效合力,省级相关部门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都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乏资源统筹合作;二是周边与军事课相关的特色教育资源未形成网格。此次调研的4所高校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军事斗争案例。但省级和各高校均未对周边各地的特色资源进行分类梳理,“展览馆”作用发挥不充分,未达到结点成网的军事课教学效果;三是与军队联系不够紧密。4所高校所在地驻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部队对学校军训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军队和学校间的配合联动有待于进一步增进,军营开放活动形式、内容、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3. 军事课教学赋能高校国防教育的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在军事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其一,教学方法和时长没有按照《大纲》落实到位,军事课教学内容存在缺失,4所学校军事技能训练都以队列训练为主,其他课目缺失;其二,军事课考核的形式单一且缺少对军事技能训练的考核,4所学校均以书面考试考核学生军事理论而军事技能考核仅以队列会操的方式进行;其三,军事课教学机构建设不完善,有的高校将军事教研室设置为学生处下属单位,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设置军事教研室;其四,军事课教师储备不足,专职教师数量极少,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军事课专职教师。为更好地促进军事课教学为高校国防教育赋能,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3点对策建议。

3.1. 强化3支队伍,高素质引领高校军事课教学赋能国防教育

首先,强化高校军事课教师队伍。按照《大纲》要求,按每年新生人数师生比1:1000比例配备专职教师,选拔一部分兼职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并将此队伍作用延伸至中小学及企业;

其次,强化常态化军事课骨干队伍。充分挖掘优秀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吸纳学校思政类教师,引入军队教员等,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实现扩容增质;

最后,建强军事课教学队伍。重点围绕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置、选配和交流、培训和管理、考核和考评、待遇和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规定,为提高高校军事课教学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3.2. 搭建3个平台,高起点保障高校军事课教学赋能国防教育

第一,搭建各级竞赛平台。以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平台为依托,建设涵盖大中小学各赛道的国旗仪仗队、国防体育、军事课教师教学比赛、兵棋推演、无人机智能战术对抗等竞赛项目,带动各州市、各高校开展竞赛,上下联运,以赛促教、以赛提质、以赛增效,打造省内竞赛矩阵,引领军事课教学深入发展;

第二,搭建线上教育平台。以线上教育平台为载体,开辟第二课堂。加大各级主要官方媒体宣传力度,各高校做强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集中优势资源,融合地域特色,打造军事课省级金课、线上微课、慕课、数字课等,全面发挥线上教育作用;

第三,搭建教培研平台。以建设军事课教培研平台为抓手,利用优质的高校师资队伍、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充足的国防后备力量,开展理论和教学研究、队伍培养、课题研究和学术阵地建设,着力打造“教、培、研”三位一体的优质平台,促进军事课教学专题研究、课题申报、论文征集,促进军事学术交流。

3.3. 统筹各级资源,高标准引领高校军事课教学赋能国防教育

各高校要依托所在地特有的区位优势、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土壤、充足的部队资源,汇聚各类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高战略引领军事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和利用好高校所在省份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红色资源,形成省、市、县、乡(镇)纵向资源网格,社区、乡村、学校基地网格,以“展览馆”形式,为军事课教学提供更多资源支撑,注入更多国防文化;

二是统筹军队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革命遗址、革命军事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以及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民间资源,扩大军队对高校军事课教学的支持和社会力量对军事课建设发展的促进,广泛开展地域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活动,广泛吸引各界人员的参与。

4. 结语

高校军事课教学是国防教育的重要支撑,是落实国防教育相关法规的重要抓手,是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要落实《意见》关于全民国防教育的具体要求,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办好军事课教学,以高质量军事课教学为高校国防教育赋能。

基金项目

2023年昆明理工大学军事教学专项课题研究校级重点基金项目“军事课教学专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88022024001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EB/OL].
https://www.gov.cn/ziliao/flfg/2005-08/05/content_20948.htm, 2024-04-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EB/OL].
https://www.gov.cn/ziliao/flfg/2005-09/12/content_31176.htm, 2024-04-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EB/OL].
http://www.npc.gov.cn/c2/c30834/201905/t20190521_281478.html, 2024-04-10.
[4]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9/01/content_5707818.htm, 2024-04-10.
[5] 袁百文. 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6] 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1061/s3289/201902/t20190201_368799.html,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