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战略目标的实现,应该发挥出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在积极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提升个人知识水平和掌握更多返乡创业技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发挥引导作用,鼓励更多高职毕业生返乡就业,促进乡村现代化脚步加快。
2. 高职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
(一) 提供乡村人才助力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乡村的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与此同时,城市的生活条件、创业机会、社会保障对人才产生了“虹吸效应”,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不愿意返乡创业,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农村地区出现了人才队伍稳定性差、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落实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高职院校当前的培养现状,教改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计划更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其可以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可以有效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高职学生返乡创业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助力。另外,高职学生中,农村籍学生占比较大,便于农业人才的专项培养,高职学生返乡创业有利于优化农村人才结构,提升农村地区整体人才水平,为战略发展提供新活力。
(二) 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本一直存在的就业困难现象甚至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也不断增加。而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进程而言,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不但需要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以此进一步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使其得以早日实现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有了更多新兴产业在农村落地发展,同时也就需要更多的不同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高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人脉”优势,缓解自身就业压力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
(三) 符合地方经济需求
人力资源是地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尤其乡村发展更离不开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帮助。但是,从目前的乡村发展现状来看,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高职学生积极为其提供人才供给,努力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提供服务。面对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更应该紧紧抓牢机会,将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其相互结合,鼓励更多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将自身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熟练运用。同时,借助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实现人才下沉,让学生既能下农村,也能在农村留得住,发挥自身作用,真正做到“用得上”。
3. 高职学生返乡创业困境
(一) 返乡创业人数占比偏低
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主动参与返乡创业的学生人数较少。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父母原因,父母都已经搬出家乡在城市生活。部分学生是因为城市发展机会较大,生活条件、交通条件较好,可以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受到过去的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农村环境差、条件低,不愿意回到农村。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大致看出,部分学生对于乡村发展环境并没有足够了解,对于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没有清晰认知,只是根据以往传统思想产生对返乡创业的错误认知。
(二) 返乡创业意愿不够清晰
意愿不清晰是指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没有清晰认知,即使没有选择返乡创业,也没有其他明确的就业方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与返乡创业,部分学生的态度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少数学生更是抱着随大流的想法,对于自身发展没有准确认知,这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职业观并没有完全形成。此外,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职毕业生虽然有一些农村发展意愿,但仍然会选择城市,总体来看,高职学生对返乡创业的主观意愿清晰度不够。
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职学生返乡创业对策
(一) 明确认知,推动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
首先,明确教育目标,构建创业课程体系。高职应该将乡村振兴内容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构建集专业性、创业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虽然专业课程仍然是课程核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但是创业和实践课程同样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返乡创业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返乡创业综合能力[2]。
其次,促进乡村振兴与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培养中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高职应该将专业课程作为学习框架,与专业课程特点、返乡创业目标相互结合,深入挖掘当地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优化,制定清晰的返乡创业能力提升任务单。另一方面,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加强返乡创业内容的融入,让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农村地区专业技能的了解。让学生可以积极运用实践性技能,学会自我思考,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场景运用,能够在最后的返乡创业中发挥出“1 + 1 > 2”的促进效果。
再次,将农村人才需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向。也就是说,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根据人才需求建立相应的返乡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与此同时,设置农村创业课程,可以与“三农”课程相互结合,提升返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后续返乡创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并且,高职需要在教育中将通识教育作为基础性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在思政教育中适当融入涉农教育,让更多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农业,增强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观意愿。
最后,建立返乡创业教育评价考核体系。一是针对返乡创业实践教育课程进行有效评价,对指标进行量化,实现多方主体评价。同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返乡创业教学能力考核,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个人相关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将“1 + X”证书制度、学分转换等与返乡创业相关培训方案相互结合,为学生返乡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返乡创业实践项目,考取更多技能证书,为自身后续参与返乡创业提升能力水平,发挥自身最优化作用。
(二) 政府发力,加强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第一,国家方面。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主要是针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补贴,如创业补贴、岗位补贴等,并为有意愿参与返乡创业的学生提供培训机会,提升返乡创业能力。二是加强优惠政策宣传,主要是利用微博、电视等加大宣传,让更多高职学生可以了解到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让他们都能认识到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3]。
第二,地方政府方面。一是加大对农村籍学生的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建立,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在租房、创业场所等方面提供优惠,增强吸引力,让更多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同时,为学生返乡创业构建技术项目,并且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政策补助,做好跟进,确保项目的落实能得到有效的政策保障。二是根据农村特色建立相应的创业平台,也就是面向乡镇,建设创业基地、创业工业园区等,在地域特色基础上,为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针对政策,做好完善工作,包括户籍、教育、社保等,不但能够真正关心学生在乡村的实际生活问题,并且帮助其解决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学生的创业进程。
(三) 积极创设,营造良好的返乡创业发展环境
一方面,为高职学生返乡创业营造出适宜的农村创业环境。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大体上是完善的,对于学生返乡创业也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补助。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村地区对学生返乡创业都有着比较正确的认知和支持力度。但是,总体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为大学生切实营造出与创业匹配度更高的创业环境。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电商技术支持,同时,建立信息化平台,帮助学生充分且全面地了解农村发展环境,降低创业前期成本。
另一方面,搭建“校-乡”运营桥梁。地方政府在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乡村进行改革与调整,在生态、人文、交通、信息等方面都加大建设力度,切实做到全方位创业环境建设,促进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物质条件与运营环境,也让更多企业愿意加大乡村投资力度,为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资金、项目等支持,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建设美丽乡村。
此外,高职院校也应该在这一发展机会下,主动构建实践平台,与乡村相互联系、深入合作,打造创业基地或示范点,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之前的相关体验,使其可以主动参与返乡创业。
(四) 各界联动,协调家庭校园企业全方位支持
一方面,加大社会服务支持力度,激发高职学生返乡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相关部门需要为其做好教育保障。在毕业生返乡创业之后,也要为其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返乡创业职业培训,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相关部门更是需要积极了解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确保教育和相关培训活动可以正常、有序进行,为其返乡创业提供促进条件[4]。
另一方面,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返乡创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形成返乡创业意愿,此外,相关部门需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优质社会资源。一是取得家庭的支持,营造出积极、和谐的家庭创业氛围,让更多愿意参与返乡创业计划的学生得到支持,使其可以深刻感受到返乡创业的满足感与喜悦感,增强返乡创业信心与决心。二是发挥当地企业的作用,鼓励当地企业向学生分享返乡创业经验与行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经验指导,提升创业成功率。
(五) 加强管理,提升学生的返乡创业成功概率
第一,加强对创业队伍的管理与运营。这一队伍需要在政府的帮助下,担负起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需要不断探索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因此,创业需要与政府实现共线连接,发挥行政效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创业条件。例如,形成以点带线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领域共同发展,打造出乡村特色品牌,为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又或者是与附近企业相互合作,发展绿色环保行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建立投资风险管控机制。部分学生会因为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创业初期失败,高职院校应该为此建立创业跟踪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一定指导。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创业心理与市场变化为学生建立对应的防范机制,提高成功率,避免学生因短暂失败而失去创业自信,营造出良好、积极的校园创业氛围,增强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还有,高职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融入思政素材,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利用差异化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
另外,为了进一步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高职可以主动对接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准确且全面的信息数据,使其可以挑选适合自身的信息,明确创业方向,使其可以走上一条正确的创业道路。抑或是与其他机构、企业相互合作,建立服务园区、创意园区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技术等服务,避免一些创业之初的风险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发展动力。
5. 结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在加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乡村的整体和深度认知。并且,从社会方面入手,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确保学生返乡创业可以获得多方支持,以此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返乡创业发展,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基金项目
1) 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F68;
2) 2023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衡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D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