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部分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多种禽类急性感染和死亡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2021年起,中国共报告7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近年以H7N9、H5N6和H5N8毒株流行为主。2022年1~2月,亚洲家禽死亡数量达315万只[2]。
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禽流感的一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它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禽类来说属于死亡率高、危害大[3],传播快,能传染人类,患者病情如果严重,会导致呼吸窘迫,少部分患者会危及生命。传染的主要方式接触性传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进行传染,患者早期症状与流感非常相似,早期表现为流感症状,会有发热、头痛、浑身乏力、鼻塞、流鼻涕和咽喉肿痛等症状[4]。最后禽流感一般合并肺炎的比例较高,患者还会出现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4] [5]。
洞口县2017年收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3例发病家禽5757只,扑灭发病家禽的区域家禽共4.313万只。积累了丰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经验,制订《洞口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规范》,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标准、预防措施、扑疫方案3项。并下发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养殖场,组织实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2. 《洞口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规范》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家禽表现为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病程稍长可见精神委顿、不食、衰弱、羽毛松乱,头翅下垂,头部水肿,结膜肿胀发炎,鼻腔内有粘性分泌物,常摇头,呼吸困难。有些病例出现下痢和神经症状,抽搐,运动失调,瘫痪和半瘫痪,失明。
2.1.1. 病鸡症状
病鸡表现为发热、拉白色或黄绿色粪便、鸡冠发绀、眼结膜炎、脚鳞出血[6],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
2.1.2. 病鸭症状
眼红流泪,单侧或双侧眼角膜呈灰白色雾状混浊,严重者眼睛失明。流鼻涕,咳嗽,有呼吸罗音,呼吸困难。表现脚软、歪头、头向后仰、摇头转颈、头颈或全身震颤,有时伸颈贴地,翻身打滚。
2.1.3. 剖检病理变化
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剖检可见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脾脏肿大[6]。消化道粘膜,特别是十二指肠广泛出血;呼吸道粘膜可见充血、出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输卵管卵泡充血、出血。水禽脑、皮肤及内脏器官(肝、脾、胰、肺、肾)的出血、充血和坏死。
水禽在心内膜还可见灰白色条状坏死。脑的病变包括坏死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神经胶质灶;胰腺和心肌组织局灶性坏死。
2.2. 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措施
2.2.1. 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接种
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接种和定期䃼免工作。用高致病性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每羽0.2~0.5 mL。免疫程序:种鸡、蛋鸡:雏鸡14~21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3~4周加强免疫,开产前再强化免疫,之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间隔4~6个月免疫一次。商品代肉鸡:7~10日龄时,免疫一次。饲养周期超过70日龄的,需加强免疫[7]。建立免疫档案,之后根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进行程序化免疫。
2.2.2. 加强家禽日常管理
① 保持舍内通风,根据外部环境温度,适时调整舍内通风量。② 合理的饲养密度。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干净用水。③ 禁止鸡鸭鹅混养,家禽和猪混养。针对放养禽类,通过围网控制放养范围。并加盖防鸟网。防上野鸟与饲养的禽类接触。④ 引种必须健康无传染病,不从疫区引种,要有引种地检疫证明。
2.2.3. 做好消毒工作
家禽进栏舍之前和出笼之后,对空圈舍消毒。对过往车辆人员以及厂区周边环境严格消毒。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用5%漂白粉溶液可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2%的烧碱水,用于污染的鸡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消毒,喷洒6~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2.4.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① 检测方法:采用GB/T18936-2020《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定的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和H7亚型抗体。② 免疫效果评价:免疫21天后,HI抗体效价不低于1:16 (24或41og2),判定为个体免疫合格。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8]。
2.3. 高致病性禽流感扑疫方案
2.3.1. 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诊断
① 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将病禽隔离,并限制其移动。② 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高级兽医师或兽医师2人以上,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8]。
2.3.2.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① 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农村散养户,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② 疫区: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5公里范围内区域。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③ 受威胁区:指疫区外延5~3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8]。
2.3.3. 封锁
由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县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发布封锁令,并对疫区进行封锁。
对疫点、疫区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① 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毒设施。严禁人、禽、车辆进出和禽类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② 疫区:交通要道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禽类及其产品的交易、移动。
1) 扑杀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疫点内所有的禽只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于禽类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2) 紧急免疫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禽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登记免疫接种的禽群及其养禽场(户),建立免疫档案。
3) 消毒对疫点内禽舍、场地以及所有运载工具、饮水用具等必须进行严格彻底地消毒。
4) 紧急监测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禽类实施紧急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2.3.4. 解除封锁
最后一只禽只扑杀21天后,经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8]。
3. 洞口县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处置案例
2010年5月,花园镇花园村发生以鸡病为主的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经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该村发病家禽1213只,其中曾某、陈某2户的病鸡达978只占发病家禽数的80.6%,这次扑杀花园村廖水河以下花园、金狮、乐群、长春村4个村家禽1.025万只,做深埋无害化处理。
2012年4月高沙镇半山、凤凰村2个村发生以鸭病为主的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经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这2个村发病家禽1969只,其中8户的病鸭达1327只占发病家禽数的67.4%,这次扑杀半山、凤凰周边的半山、凤凰、南泥、石湾、牛江5个村家禽1.332万只。做深埋无害化处理。
2014年6月黄桥镇黄桥、安乐村2个村发生以鸡鸭病为主的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经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这2个村发病家禽3575只,这次扑杀黄桥、安乐、正山、永发、邻江、双竹村6个村家禽1.956万只,做深埋无害化处理。
作者被抽调参加黄桥这次扑疫活动。参加扑疫工作人员组成为疫病普查组、扑杀处理组、消毒组、紧急接种组、哨卡检疫组、后勤保障组共6个组。作者分在紧急接种组,在受威胁区村组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得以知道了重大动物疫病扑疫工作流程。
因此,洞口县2017年收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3例发病家禽5757只,扑杀发病家禽的区域家禽共4.313万只。
4. 讨论
4.1. 高致病性禽流感实验室诊断的讨论
实验室使用的方法主要有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血凝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扩等实验方法。实验室目前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检测常用的方法是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在临床中,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试纸条使用也较为广泛,该方法使用简单,检测时间短,但是该方法精准度相对较低,需要实验室诊断配合检测[9]。
4.2. 加强对候鸟监控的讨论
候鸟迁徙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候鸟主要迁徙路线、迁徙停歇地、繁殖地、越冬地和集中分布区域的家禽重点进行临床巡查,加大抽样监测的覆盖面、比例和频次,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10]。
蔡少健,洪荣涛等[4]指出:福建省3例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漳浦县、建瓯市病例在现场可以确认有农家散养家禽不明原因死亡但之后农业部门反馈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却否定了禽间流感疫情。梅列区病例几乎不接触家禽野禽/候鸟虽然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但目前还未有野禽/候鸟直接感染人类的报道H5N1禽流的传播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4年4月某日,洞口县高沙镇廖东村小学周围树林下,在2天内死亡鸟类2310多只。剖检鸟的头皮出血和内脏出血。结果在一星期内,高沙镇半山、凤凰2个村发生以鸭病为主的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4.3.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究与应用
2020年以来洞口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检测,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在70%以上,群体免疫合格。近五年没有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田丽娜[11]指出:2013年以来H7N9亚型禽流感的发生给我国养禽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是2016年底H7N9亚型禽流感变异为高致病性,给养殖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重组禽流感(H5 + H7)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防控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卫华,平继辉等[12]指出:免疫接种是我国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国家对禽流感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和通用型疫苗的研究都取得了进展。
麻琦,宋守生等[13]指出政府采购并免费发放的疫苗自2004年起在我国家禽中广泛应用,在控制了我国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发挥关键作用。但对全国多地临床样品采集的免疫状况调查发现,一部分养殖场由于条件限制,仅按照当地兽医或疫苗推销人员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并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后抗体的监测;还有部分养殖户为了减少检测费用,仅依照养殖经验进行疫苗接种,长期不进行免疫抗体检测,错误认为家禽接种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发病。这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的认知和应用误区。
5. 总结
洞口县2017年收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3例发病家禽5757只,扑杀发病家禽区域家禽共4.313万只,做无害化处理。2018年以来洞口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检测,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在70%以上。近八年来没有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洞口县制订了《洞口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规范》,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标准、预防措施、扑疫方案3项。并下发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养殖场,组织实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