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医学专业的生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差异化设计
Differentiated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Physiology Courses for Different Medical Majors
DOI: 10.12677/ae.2024.147123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叶雪威:浙江树人学院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不同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思政差异化Different Medical Specialties Physi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fferentiation
摘要: 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生理学教学目标不仅限于知识点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各个医学类专业的同一学科授课存在同质化的现象,难以满足各个专业层次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需求。明确不同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强调医德医风的培养,在护理学课程中强调护理伦理和服务精神,在医学检验技术课程中强调质量意识和责任感等。紧密结合“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化生理学思政教育的内涵;提高不同专业生理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为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培养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Abstract: Physiology is a basic discipline in medical education, connecting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The goal of physiology teaching is not only limited to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critical think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the same subject in each medical specialty is homogenize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ifferent cultivation goal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needs of each specialty level. To clarify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edical specialties, we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ethics in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nursing ethics and service spirit in nursing courses, and quality consciousnes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medical testing technology courses. Closely integrating “Healthy China” and other national strategies, we will deepen the connotation of physiology ideolog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educating ability of physiology teacher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professional miss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who are better adapted to the new era of medical education for the cause of national health care.
文章引用:叶雪威. 不同医学专业的生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差异化设计[J]. 教育进展, 2024, 14(7): 786-79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234

1. 引言

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从细胞分子、器官系统运作以及整体生理过程揭示生命现象的规律和内在机制。在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中,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核心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疾病的异常生理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医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和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服务质量。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思政教育可以增强医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强化未来医疗实践中的法律意识,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医学专业学生需要成为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的医学技能人才,医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医学先辈的榜样力量、临床动人的案例,有助于树立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培养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理解对生命的尊重、具备感恩奉献精神[1]。医学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思政教育可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终身学习,培养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坚持创新的能力[2]

生理学连接了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起到了衔接作用。医学生通过对生理学知识的学习,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命现象及发生机制的探究性逻辑问题,从科学问题的解决逻辑和认识事物的批判性角度培养学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除此以外,生理学的学习还涉及人文关怀与伦理教育的结合点对生命的尊重和伦理问题的考量,对于塑造学生的优秀的医德医风非常关键。随着医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生理学知识常常与其他学科如生物信息学、医学工程等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医学研究方向,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医疗技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不断拓展医学领域[3]

医学领域包括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等等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医学专业的教与学各自有着独特的专业特点、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生理学课程的差异化思政教育将进一步推动不同领域医学人才的成长,有必要在差异化设计中充分评估和考虑专业特性的适应、职业素养的需要和个性化教育等,以满足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输送职业认同感强、综合素质优秀的医学人才[4]

2. 现有思政教育在生理学课程中的教学现状及其局限性

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专业知识课程的切实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的实践推进和融入专业课程中,进一步将思政工作贯穿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5]。不同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不同,根据学生不同的背景和认知层次,提供差异化的思政教育、提供不同层次的思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成长,促进不同专业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差异化的思政教育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不同智能型学生的发展需求。

医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经历了近年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大力推进,医学类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生理学教学目标已不仅限于知识点的传授,更加注重通过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思政素养支撑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发展。当前生理学知识传授中注重融入思政教育,通过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案例和实际情景将价值引领内化于专业知识[1],然而当前各个医学类专业的同一学科授课存在同质化的现象,难以满足医学生在未来从事医学领域各个专业、不同层次的职业发展需求的医疗人才培养目标[6]

3. 不同专业生理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差异化设计策略

明确不同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护理学等)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其专业需求的生理学课程思政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挖掘生理学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如医学伦理、生命价值、科学精神等;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如临床医学专业可强调疾病的生理机制,中医学可结合中医理论,护理学则注重病人护理的生理基础[7] [8];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参与思考探索的能力;将生理学知识与各专业的特色和需求相结合,如中医学可融入中医药文化和哲学思想,护理学可结合护理伦理和人文关怀;通过实验、临床见习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如医德医风的培养;建立包含知识掌握、思政素养、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生理学的不同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的培训和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建立课程思政改革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调整。

以《生理学》的血液章节为例,从针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差异化教学举例: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重点讲解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并融入思政教育。从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讲解其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强调快速有效止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详细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基本过程和差异,使学生理解血液凝固在维持生命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在医疗活动中的团队协作和整体性、统一性。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分析血液相关的生理指标数据。引入医学强调数据检测方法、准确性和精确度对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强调生理参数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培养学生对医学检验实验操作中样本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意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注重在血型、血量讲授中融入思政教育。讲解献血对于失血严重患者的重要性,结合无偿献血救患者的真实案例,强调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通过讲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的生理特点,讨论血型不相容的输血反应,强调在护理实践中正确识别血型的重要性;结合血型鉴定和输血原则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领域不断涌现敬业奉献、奋发探索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这些榜样的力量将激发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利用生理学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记录在协作学习中的体会,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在案例讨论、翻转课堂、阶段测评等多个教学环节的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对自我清晰的认识和相互学习、成长。根据章节特点,介绍全球传染病控制、国际医疗援助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的医疗实践,培养专业技能优秀、职业道德良好的医疗人才[9]

除了以上共同的融入路径外,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比如,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强调医德医风的培养,在护理学课程中强调护理伦理和服务精神,在医学检验技术课程中强调质量意识和责任感[10]。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临床的典型案例小组讨论,针对患者的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病情沟通等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在生理学时间环节结合实际医疗情景讨论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模拟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强调医风医德,体会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在护理专业学生的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多学科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强调护理工作中关怀、尊重、利益冲突等伦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同理心,在知识引入中,强调护理工作在医疗环节的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8]。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未来将从事大量的临床检验诊断工作,关乎疾病的诊断和后续的治疗,在生理教学中,针对医学检验技术的学生需要注重辩证性分析数据的内涵,强调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对患者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检验数据质量与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在实践环节特别强调实验室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性;通过实验数据的展示分析等环节强调数据的真实性等科研诚信等问题[11]

4. 结论与展望

针对不同医学类专业中的特定需求和背景的思政教育差异化设计将更贴切地提供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科知识和专业教育中融入对价值、社会责任、科研探索等思考更具吸引力;学生参与案例探讨和角色模拟,主动参与到思政讨论中,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入性;结合专业特点的思政教育更有效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感,促进学生的知识和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生理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教育,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针对不同医学专业的思政融入要求教师需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有的放矢地设计各个专业的学科思政教育内容,增加了课程建设的难度和复杂性;全方面考量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侧重点对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是不小的挑战。

未来生理学将紧密结合“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进一步将各个专业所需的教学内容更深层次、更自然地融入到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和强调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深化生理学思政教育的内涵[12];进一步结合医学人文、科学探索等发展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为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培养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素质医学人才[13]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到2022年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新医科背景下《人体功能学》课程思政建设(NO. 2022KCSZ198)、2022年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基础医学导论(人体功能学)建设项目(NO. 2022HHYL550)、2022年浙江树人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NO. 2022KCSZ030)、2023年浙江树人学院校核心课程建设项目(NO. 2023HXKC037)、2023年浙江树人学院“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NO. yk202406)和2023年“四新”重点教材建设项目(NO. 2022SXJC036)支持。

参考文献

[1] 尹婧, 苏果云. 近年我国医学思政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探析[J]. 护理研究, 2024, 38(7): 1269-1275.
[2] 弓剑. 基于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兽医杂志, 2022, 58(2): 124-127.
[3] 李莉蓉, 朱大龙. 近年来国内外整合医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J]. 医学与哲学, 2023, 44(14): 25-30.
[4] 赵婉华.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变革[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32): 99.
[5] 王婧婧, 刘尚明, 郭晓笋, 等. 理论-实验-思政三位一体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 40(10): 206-209.
[6] 王方, 柴建, 王燕妮.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难点、方法与对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1): 122-127.
[7] 滕燕, 杨露, 杨静, 等. 基于临床病例分析的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模块化理论-实验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 护理学报, 2024, 31(6): 26-30.
[8] 王颖, 刘娟, 朱利思, 等. 护理本科生课程思政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17): 81-84, 99.
[9] 李缘媛, 洪钰龙, 宁怡婷, 等. 医学领域课程思政元素及实践路径的文献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 2022, 19(3): 225-229.
[10] 梁一, 杨芬, 徐军发.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探索[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3, 39(6): 1168-1170, 1174.
[11] 马燕梅. 动物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思政元素协同育人的应用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2): 147.
[12] 夏雪雁, 马英, 王小刚, 等. 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院校协同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2(2): 60-63.
[13] 胡芝芝, 曾锐. 21世纪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23, 36(11): 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