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地理时政教学设计——以“白云鄂博:稀土之乡”为例
Teaching Design of Geography and Current Politics under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Taking “Baiyun Ebo: The Hometown of Rare Earth”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7124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闫雪峰: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田庆春: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关键词: 时政教学课程思政高中地理Current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igh School Geography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人文社科性质,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地理时政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兼具了培养关注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规律的新时代青年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中,以时政教学“白云鄂博:稀土之乡”为外显线索,以地理课程思政元素为内隐线索,教学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基础;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置于真实情境,强调德才融合。整合地理课程时政资源与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活动,为高中地理时政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参考。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moral qualiti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while mastering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s a fundamental subject course,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mbines both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ntaining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and current affairs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ut also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young people who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the times and grasp the laws of the times in the new era. In specific teaching, the current affairs teaching “Baiyun Ebo: Hometown of Rare Earth” is used as the external threa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geography courses are used as the internal thread.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xtbooks. The teaching goal is to focus on core competencies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es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plac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real-life situations, and emphas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talent. Integrate curr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elements in geography courses, desig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ent political courses.
文章引用:闫雪峰, 田庆春.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地理时政教学设计——以“白云鄂博:稀土之乡”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7): 838-84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242

1. 概念辨析

1.1.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协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理念与精神价值融入专业课程中[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课程思政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思想觉悟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地理学科蕴含多种思政的元素,如家国情怀、哲学思维、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生态文明等,这些都是开展高中课程思政教学的很好载体,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三观,塑造个性的关键时期,地理教学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步坚定爱国理想并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者们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现阶段研究大多基于理论分析,阐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必要性和实现方法[3]。另一部分研究者基于本专业课程,通过课程实践对二者融合的效果进行了总结与评判[4]-[6]。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拼凑痕迹明显,理论课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7]。此外,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低、自主性与创造性不足、社会互动较少。为实现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专业教育,避免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应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2. 时政教学

时政教学是结合时政热点、关注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规律的教学[8]。它不仅仅存在于思想政治课堂中,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同样重要,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试题情景,提到核心素养要通过学生在处理复杂问题的外在表现来推测。在形形色色的“情境”中,既有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又有联系地理生产的情景,既有地理学科的情景。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应高度重视繁杂、开放的真题情境创设,即尽可能地将具体任务置于真实、复杂的实际情境中去完成。创设复杂开放的真题情境,应拓宽材料来源渠道,而不能仅限于学科渠道:材料要自然,不能生硬干涩;对于学科术语,要注意表达的通俗性,擅于转化为生活化的情境,既解释了内在的学科内涵,又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要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

地理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素养,提升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教材内容相对固定,新时代下需要学生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时政热点同时具备新颖性和拉近书本知识与生活距离的双重作用,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实现了衔接;其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在分析讨论时政问题时呈现出来;最后,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高考科目,要求学生具备关注了解国家主要方针政策、新闻时事的能力,同时能够通过时政材料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从这一点上,教师要主动智慧地运用时事内容,恰当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地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2. 课程思政理念下时政教学设计路径

课程思政融入时政教学的设计至关重要,需要调整时政与教科书内容的逻辑,并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暗线,注重知识间关联,不生搬硬套,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

2.1. 课标要求

《标准(2017年版)》要求“以某一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对其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提供某一战略矿产资源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其分布、开发利用及存在的国家安全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而对战略矿产资源的总体思路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能够迁移应用到其他战略矿产资源的分析中去[9]

2.2. 设计原则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地理时政教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地理教学是因为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则体现在它多了一层思政元素,其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举止,从而能够提高思想意识、形成良好品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遵循以下几点教学设计原则。

2.2.1. 教学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基础,积极探索地理热点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地理时政教学应将育人内容指向地理热点的原因在于:首先,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命题越来越倾向于热点问题,但热点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结合深层次的地理原理、规律、方法与思维,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觉察身边的热点问题,还需要教师具有深度探究地理热点的能力;其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很容易捕捉热点,通过在课堂中呈现热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沉浸式体验。地理热点的确定,一方面要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本文探究的地理热点是2023年10月的“铌包头矿”事件,它符合上述确定地理热点所考虑的因素,具体如下:新课标地理1中的内容要求“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以“探白云鄂博矿物区的地理特征、析白云鄂博矿物区的优势及发展困境、解白云鄂博矿物区未来发展措施”为设计思路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而且可使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其家国情怀,树立人地协调观,从而达成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

2.2.2. 教学目标应指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地理时政教学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将教学重点放在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方面。地理核心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它是新时代的育人目标,与课程思政二者都关注课程的“育人价值”,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价值观、品德的提升,都以实现“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0]。地理时政以人地关系为线索贯穿事件的始终,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与文化制度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均体现在地理核心素养之中。因此,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地理时政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地理核心素养之上。

2.2.3. 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诱导

时政教学强调通过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达到孔子所言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学生角度出发,设置具有层次性、深度性的问题,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促使学生建构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便于教师在课堂中依据学生思维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为,让教学变得生动、美好。“白云鄂博矿物区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这一地理热点本身就带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链,如“白云鄂博矿物区在哪里”、“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对我国有什么影响”。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可设置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2.2.4. 教学过程要置于真实情境,强调德才融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一个亲切、生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方式,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实现培育目标。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地理热点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地理热点来源于现实,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对地理热点内容的讲授,可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地理教师要以地理热点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依据,将相关的地理知识、概念、规律与原理融入地理热点中,为学生打造系统的知识网络,使繁琐乏味的地理知识充满深度性和系统性,从而达成知识性目标。此外,相较于传统教学,地理时政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需要运用思政的相关原理,帮助学生透过地理热点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认知能力,升华主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达成思政目标。

2.3. 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家层面的战略矿产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最新颁布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战略矿产资源被格外重视,集中体现在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块(见表1)。

Table 1. The teaching design path of current politics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1. 课程思政理念下时政教学设计路径

地理时政

教学资源

思政教学内容

融入途径

思政目标

白云鄂博矿物区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

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理想信念

为学生播放关于时政资讯“铌包头矿”的视频,了解我国地质开发的最新进展,学习铌包头矿的概念、开发过程以及用途,认识我国重要矿产区白云鄂博矿物区。

厚植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家国情怀,感受科学家们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铌包头矿重要的战略价值,了解战略性金属最新发现对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白云鄂博矿物区的开发优势和发展困境

国家安全、科学精神

展示白云鄂博矿物区地理位置图、交通图;提供白云鄂博矿物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了解我国重要矿物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关注矿产资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感受核心技术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白云鄂博矿物区未来发展举措

生态文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

阅读白云鄂博矿物区发展的2035年远景规划,学生分组讨论白云鄂博矿物区发展的具体生态路径。

树立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培养全域开发开放的科学发展理念,感受祖国矿产资源富饶带来的文化自信。

3. 课程思政理念下时政教学的教学设计

3.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为学习前提,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知识判读区域位置以及人文地理知识分析区域特征,但在具体案例分析中还有进步空间。

3.2.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分析白云鄂博矿物区自然环境,简述矿物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结合现状说出未来发展策略。

综合思维:能说出矿产资源的概念,并结合时政热点概述矿物区的发展历程及其开发条件。

地理实践力: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矿物区的相关资料,讨论矿物区发展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人地协调观: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增强资源的意识、培养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精神和理想信念、以及国防实力不断增强的家国情怀。

3.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白云鄂博矿物区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难点:以白云鄂博矿物区开发利用为例,掌握分析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方法和思路。

3.4. 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为学习前提,以矿产资源中的稀土为例,结合国家核安全局2023年10月3日发布的时政资讯“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为背景,以“白云鄂博:稀土之乡”为主题创设情境,融入“国家安全”、“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生态文明”等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探索(见表2)。

Table 2. “Baiyun Ebo, The Hometown of Rare Earth” teaching process

2.“白云鄂博,稀土之乡”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白云鄂博矿物区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铌包头矿:一颗闪耀在北方天空的星》(视频资料来源于百度视频网站)。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初步了解铌包头矿的概念、感受科学家们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铌包头矿重要的战略价值,感受战略性金属最新发现对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白云鄂博矿物区的开发优势

【教师活动】展示白云鄂博矿物区地理位置图、交通图;并给出相关材料提问:白云鄂博矿物区有哪些开发优势?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师生总结】白云鄂博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较大;白云鄂博矿区常年大风,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多清洁能源产业;白云鄂博矿物区交通便捷;白云鄂博矿物区是具有政策支持的新型工业矿区;白云鄂博矿物区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经验丰富。

学会从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整合信息,了解我国重要矿物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白云鄂博矿物区发展困境

【教师活动】给出材料: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等多种原因,白云鄂博矿区资源开采比较粗放,稀土价格偏离真实价值。同时,由于铌矿物分散度大、成分复杂,未能很好地开发利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铌资源超过90%依赖进口[11]。提问:白云鄂博矿物区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讨论矿产资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师生总结】开采粗放,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低;核心技术具有依赖性,有待发展;稀土价格处于市场低位,广种薄收;矿物成分复杂,回收难度大。

运用辨证法原理,多角度的分析材料,了解矿产资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感受核心技术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白云鄂博矿物区未来发展举措

【教师活动】给出材料:白云鄂博发展目标是什么?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假如你们分别是白云鄂博矿物区的技术区、资源开发区、城市建设区的负责人,在确定了白云鄂博发展的大目标后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活动】分小组角色扮演,交流讨论具体措施

【师生总结】

技术区——1) 全面建成数字化应用先行城区;2) 全面建成技术人才创新驱动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资源开发区——1) 全面建成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 全面建成新能源生产输出基地。

城市建设区——1) 全面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基地;2) 全面建成全域开发开放的工业园区;3) 全面建成蒙西特色旅游基地;4) 全面建成飞地跨境示范城区。

通过分角色扮演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政府政策使学生切身体会城市发展的各方面举措,实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4.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特点在于以课程思政为内隐线索、以“铌包头矿”事件为外显线索,将矿产资源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开展教学,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掌握知识,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以地理热点作为教学背景,使得学生在新颖但又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最后,通过符合学生逻辑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自然而然地树立辩证唯物观,落实思政目标。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不断思考改进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地理热点是学生感兴趣的,如何将地理热点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这些问题需要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基础上不断调整和进步。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时代呼吁的教育理念,对每门专业课都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思路。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培养,确保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使命的落实。地理课程教材中加入时政资源作为重要补给,让学生感受知识就在生活中,生活处处有知识,还能激发学习者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有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地理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这种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宝贵,因为它能够高效地利用思政和地理的教学资源。通过提取教材内含的思政内容,并将其与时事地理知识相结合,利用讲述、小组合作、探索以及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内容融合进地理课堂,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基金项目

基金资助: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022-09-20.
[3] 曹建军, 朱莹, 肖晖, 等. “行知精神”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实践探索[J]. 地理教学, 2022(3): 34-36.
[4] 柳林. 地学类通识课程立德树人元素挖掘与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J]. 地理教学, 2021(13): 10-13.
[5] 孟昭虹, 吴欣柯, 曹文静. 高师院校植物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10): 149-153.
[6] 常俊跃, 李辰超. 发挥外语专业自身特殊优势, 促进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6): 17-22.
[7] 孔维华, 胥啸宇, 朱骏, 等.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J]. 测绘通报, 2022(10): 152-157.
[8] 雷小红. 时政教学的价值引领功能[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 51(11): 47-4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10] 魏丹, 邓长芳, 王静.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研究——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为例[J]. 地理教育, 2022(6): 74-78.
[11] 白云鄂博矿区人民政府. 白云鄂博——誉满全球的世界稀土之乡[EB/OL].
http://www.byeb.gov.cn/information/byeb26/msg11500133537.html,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