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视域下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对策
Cohesion Countermeasures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摘要: 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需要大中小学校坚持一体化建设,通过合作,发挥合力。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的贯通,要立足实际,分阶段、分层次、全方位地做好衔接。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main posi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t is necessary for large and middle schools to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ert joint efforts through cooperation. The key to the integration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l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 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reality and connected in stages, levels and all aspects.
文章引用:祁云霞. “一体化”视域下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对策[J]. 教育进展, 2024, 14(7): 1151-115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287

1. 引言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所谓“一体化”,就是要系统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推动学段间的相关衔接、相互配合,按照主线贯通、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不同学段共建共享,形成合力[1]。同时,要根据学生特点,逐层设计育人目标,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在此背景之下,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极为必要,本文将主要分析“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既教过初中道德与法治,又教过高中政治,通过对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1) 内容升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笔者在本校高一年级中抽样调查了两个班级,共计100人,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

Table 1. Basic statistics of the survey

1. 调查基本情况统计

题号

问题

高频答案

1

你认为初高中政治有何差别?

高中知识更难、逻辑更强、需要更深的理解能力;初中简单,背就能拿高分

2

初高中哪些内容你重复学过?

国家制度、党和人民的相关知识

3

你认为政治课程有何特点?

理论性强、严谨、复杂

4

你比较喜欢怎样的政治课堂?

有趣、有案例、师生多互动

在统计完调查结果后,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中难度更大,有较为明显的畏难情绪,对于一些在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也掌握的不够清晰,呈现出背完就忘的状态。如表1所示,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缺乏认可度,从政治课程的评价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也较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不高。

2) 教师引导不够,教学内容断裂

在实际授课中,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初高中政治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没有“一体化”建设的意识。所以,存在知识点相互割裂的现象,所授内容独立化、板块化,在课堂上较少提及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在高中,有的教师默认初中学过的内容无需多讲,所以课堂出现笼统化现象,重难点内容不够突出,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初中都没细讲过,所以课堂过于细碎,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在初中,有部分教师存在干讲知识点,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而是暂时性的记忆,划重点、讲干货,应试性现象比较突出。

2.2. 原因分析

1) 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差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原点,以“认识自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为主题,逐层升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与国家的相关制度。从内容上来说,所学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联系紧密,因而更容易理解,也更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2]。从目标上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更注重价值观养成。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历练中,学会自主辨析,自觉感悟真理的力量,真正学懂马克思主义。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3]。从目标上来说,高中政治课程更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于实践。在内容上,高中政治课程跨度大、容量多,共有七本教材,必修课程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主题,讲述为何开创、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部分,适当延展了必修内容,更注重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

2) 教学方法的差异

课程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因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所以更注重创设情境,形式更加丰富,如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高中政治课程,因容量大、理论强,多采用的是议题式合作探究,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没有认真研读课标,没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师主导型课堂依然占多数,所以在初高中内容衔接上关注不够,导致知识孤立化、碎片化。

3.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对策

“一体化”背景下,要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贯通与衔接,必须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实现高效、有序的课程衔接[4]。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立足学生实际,做好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的衔接。

3.1. 结合课标,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

初高中政治在教学内容上有许多重合之处,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重点讲党的领导与宪法的相关知识,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与义务,讲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讲我国保障民主的制度建设,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四个单元的内容不同篇幅地分布在高中政治必修一、必修三和选择性必修二中,尤其国家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大面积重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的内容更是与高中政治紧密相连,如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对应高中政治必修二,九年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对应高中政治必修三等等。

在教材设计上,初高中政治的内容呈现出延续性、递进性的特点,高中更像是初中的进阶版,在有如此多重合内容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结合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第一,要按照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对重合内容进行重点设计。例如国家的制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们只是了解了我国的制度有哪些,停留在“是什么”的基础上,属于浅层次的了解。而同样的内容,在高中政治中,就需要讲清楚“为什么”是这些制度,需要结合中具体实践,讲清、讲透我国的民主进程,是什么原因选择了这样的制度。因此,在对人民当家作主这块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提前通过调查问卷、课前作业或者是预习等方式,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如对于基础性的我国民主制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勾画内容,而对于制度的制定原因,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和分析,最后由教师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点拨与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力求做到从本质上理解,在情感上认同。

3.2.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实现育人目标

不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本质上来说都属于思政课程。因此,在“一体化”建设背景之下,初高中政治课都要立足于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分层次实现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初高中政治教师,要坚守育人底线,树立统一的认知与理念,明白思政课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这个核心思想。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摒弃机械的、重复的知识记忆和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新颖的、高效的授课方式。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训练与养成,在实际教学中,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的崭新局面和问题,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来观察、反思和实践,以真正理解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5]。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真正在心理上认同党的领导,并发自内心地为新中国的成就而自豪,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也要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后实践、劳动等多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构建不同的评价体制,培养符合时代的、符合国家需求的合格的接班人。

3.3. 立足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式

通过在本学校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政治课堂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多互动、多用案例分析、多结合时政。学生想要的课堂,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需求,立足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批判意识、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当前,教育数字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增强数字化意识,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课堂知识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利用VR虚拟技术、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6]。如在讲授高中政治必修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课时,可以利用VR虚拟技术,再现新中国成立的举国欢庆的历史性时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庄严时刻等,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感受和体验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打造沉浸式课堂。其次,结合希沃白板,积极打造交互式课堂。希沃白板是专门为信息化教学而研发的教学平台,能够提升课堂的交互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互动,融入课堂。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利用希沃白板,可以嵌入教学小游戏,如知识配对、抽题、思维导图制作等。在讲到初高中政治重合的知识时,可以使用希沃白板,让学生自行制作思维导图,搭建知识结构,也可以制作知识配对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 积极构建活动型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因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所以要多利用“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活动化。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讲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时,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如校园里发生的侵犯肖像权等案例,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此之外,也要积极探索案例式教学,选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热点事件,由一个事件贯穿全课堂,达到“一案到底”的效果。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因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可以选择议题式教学,通过议题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民主。如在讲授必修三“法治国家”这一课时,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邯郸初中生杀人案”设置议题,如“通过犯罪低龄化治理感受法治中国建设”。根据社会现象和国家治理的举措,通过小组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切实感受我国的法治进程与特征。

  • 用好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程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要切实发挥好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积极结合。如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挖掘本土化优质资源,将学生带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感受和学习,例如兰州的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兰州碑林博物馆等都是鲜活的历史教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际参观,也可以让学生周末或节假日自行或分组参观,甚至可以设计项目式的作业,让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真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都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部分,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部分知识只有经过亲身体会,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因此,要积极开发实践资源,如带领学生体验“非遗文化”、带学生清洁公园环境等,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思政课,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更要延续积极实践的优良作风,在学到我国的基本制度等内容时,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社区居委会,或联系当地人大代表,通过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国的民主制度优势。

4. 结语

教育,最本质的意义在于育人,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需要思政课教师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形成新气象新作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增强“一体化”意识,从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依据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做好教学设计。无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都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胸怀大局,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统一目标、坚守统一阵地,努力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贯通与衔接,培养真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 刘玉萍, 何玲.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19): 81-84.
[2] 高欣, 赖小静. 知己知彼循规律同心戮力谋共赢——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22): 22-23.
[3] 王桂林.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在逻辑与教学策略[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9): 157-160.
[4] 卢珊珊. 浅析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3): 90-92.
[5] 张宇.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三个衔接点[J]. 新课程新理念, 2011(10): 20-21.
[6] 杨润聪, 洪向华. 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N]. 中国城市报, 2024-0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