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我国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核桃既能保持土壤与水源,核桃树的根系十分发达且深,能够有效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有助于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能力,改善空气质量,又能提高农民收入。核桃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坚果(核桃、扁桃、板栗、腰果)之一,也是我国的一个主要经济树种[1]。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沱江流域中游,成渝之心,平均海拔405.4 m,区域面积1181 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以中丘中谷、浅丘宽谷为主,丘陵占83.00%,山地占11.84%,境内年平均气温17.2℃,湿度80%,年均降水量927 mm,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明显,适合核桃生长[2]。随着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东兴区白合镇、双桥镇、郭北镇等地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已将核桃种植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在不断尝试引进核桃新品种的同时也在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些年来,部分镇在参考成功地区的管理措施经验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例如核桃种植技术不成熟,相对较落后,管护水平较低,这些原因导致核桃品质不高、整体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户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被打击,其实际困难有待解决。
2. 核桃的重要性
2.1. 生态价值
核桃树能防止水土流失,核桃树的根深而发达,能紧紧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核桃树的根吸收周围土壤里的水分并储存,有助于保住水源。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掉落的核桃可以喂养昆虫和动物,有利于促进生态多样性。核桃树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土壤改良,核桃树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经济价值
核桃仁营养价值高、味美,是很好的滋补品和小零食。核桃产业能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防止贫困户返贫,利用乡村振兴。核桃树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致、富有弹性,是工业中使用的上等材料,可用于制作高档家具。核桃的果壳可以烧制活性炭,是防毒面具的优质材料。
3. 存在的问题
3.1. 年轻劳动力对外流失,缺少专业人才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许多青壮劳力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到城里务工,农村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初中以上学历年轻人大部分进城务工,很少有回家乡创业者,劳动力流失,在以后“由谁种”的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同时,机构改革后,东兴区镇林业员划归镇政府,不再专门从事林业工作,林业员出现人少事多,技术推广力量被严重削弱,缺乏专业人才[3],再加上经营规模小,核桃园农户重视程度不够,核桃园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核桃园荒废。一些企业对于新核桃品种和规划用地的接受程度较低,对各个镇的核桃种植情况不能全面了解,依据传统经验进行不科学的种植管理。
3.2. 品种选择不佳
根据到东兴区郭北镇调查,由于当地老品种核桃皮厚而坚硬,果仁少而不易脱壳,多数农户便引进外地早实核桃品种,如:香玲和清香等,但外地品种水土不服,导致有些核桃个头小,桃仁干瘪、苦涩,产量不高,有些核桃树甚至枯死或被农户直接挖除。没有达到当初用特色产业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目的。
3.3. 核桃栽培及管理的问题
根据到东兴区郭北镇调查和请教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一是核桃栽植密度不规范。农户为了提高产量,觉得核桃树种的越密产量越高。二是不知何时施肥,施什么肥,施多少,导致果仁不饱满、发涩。三是病虫害严重。据调查,因缺乏科学管理,东兴区的核桃病害主要有核桃举肢蛾病和碳疽病。核桃举肢蛾俗称核桃黑心病,在环境潮湿的土壤、杂草丛生的荒山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对象是果实,果实受害率达70%~80%,甚至高达100%,严重降低核桃的优良产值。四是过早采摘,有些商家为了早点上市,赚更多的钱,在7月底就开始下乡收核桃,有买就有卖,有部分果农为赚更多的钱和尽早把核桃卖掉,早早地将核桃打下卖掉,早采的核桃未长饱满,营养积累不充分,种仁脂肪含量低,口味淡,品质低劣,因而消费者都认为早摘的核桃不香,口感不好。当然核桃也不能收得太晚,收得晚,核桃壳会变黑,影响卖相,果仁也会变色,严重的会发黑,失去商品价值[4]。
3.4. 土地利用率不高
核桃生产面临农业生产发展与核桃生存空间竞争的压力,耕地资源的基本农田禁止非粮化,一般耕地的面积又有限,市场无情调节,谁的产出率高,土地就会向哪个项目流动,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这就要求核桃产业需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土地利用要充分。根据调查,东兴区郭北镇、高梁镇等镇的一般农户的核桃园的产量都不高,土地利用也不够充分,很多土地除了核桃无其他农作物。核桃枝直接留在地里,导致核桃园病虫害隐患,有的剪伐后的核桃枝搬回家当材烧,没有很好的利用。
4. 核桃栽培管理对策
4.1. 思想上重视,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转变传统观念,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核桃园由零星分散向规模集中转移,发展适度规模核桃园生产。二是要继续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合作社 + 农户,果子 + 果苗 + 技术 + 渠道等模式,让规模户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根据调查,东兴区双桥镇牌坊村的惠耀种植专业合作社就采用了这种模式,12年来在种植核桃方面取得到了好的收益,也带领了当地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若干个市级专家团队,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共建共享专家库,为各镇开展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指导与主持,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吸纳当地青壮年投身于镇建设对于地区的发展极其重要。现代年轻人更愿意跻身于城市的发展,东兴区镇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低,很难吸引青壮年人才回乡建设[3]。因此,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才要给子相关的福利政策。经营模式的调整,使懂技术、懂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带领更多的农户致富;政府政策的支持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种植核桃;专家库的建立,使种植技术得到保障,有利于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
4.2. 选择好的品种
核桃品种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到双桥镇和白合镇破马村调查,“惠耀一号”很适合在东兴区栽种。“惠耀一号”是惠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阴文翠通过引进自繁、杂交等形式,花了三年时间,从25个品种中培育出抗病性强、挂果率高、口感独特的核桃改良品种,成功注册商标“惠耀一号”,并于2015年获得四川省林业厅认定优良品种,并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12年来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选择适合东兴区种植的品种有利于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
4.3. 核桃栽培管理技术
4.3.1. 栽培
根据多年在造林站义务植树的经验和实地调查,栽植前应选择粗壮、根系发达、芽饱满、无病虫的苗木。苗木栽种前可放在放有生根剂的水里泡半天,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栽植时,应把树苗放在土坑中间,一个人将树苗扶正,另一人往坑里填拌有肥料的营养土,将所有根覆盖后,用手轻轻提一下,让根与土完全结合,再继续填土,最好与原树苗在苗圃地埋的深度一致,然后将树苗周围的土踩实,注意土一定要踩实、踩平,踩实后灌水一定要充分,等水渗透完后再盖一层土踩实。科学的栽培有利于提高核桃树的成活率,更加茁壮的生长。
4.3.2. 施肥
核桃喜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肥方法用环状、半环状、条状、穴状均可[5]。一般以穴状的方式施肥,在树冠滴水线下打5~6个坑,倒入肥料后盖好浇水,这种方法既省力,效果又好。核桃基肥最理想的施用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时气温高,叶片完整,树体蒸腾作用旺盛,吸收养分动力充足,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大部分会被树体吸收,另外,这个时间段地温高,施肥所造成的伤根愈合快,对树势的削弱作用小,生产中应合理安排农活,适期施好基肥。施肥时有机肥加无机肥,最好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生产1000 kg核桃,需施用3000~5000 kg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300~500 kg商品有机肥[4]。科学的施肥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核桃产量。
4.3.3. 病虫害防治
首先,深翻树盘,晚秋深翻树冠下的土壤,破坏冬虫茧,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其次树冠喷药,在雨季来临前每半月喷一次1:2:200倍量式波尔多液,防止病菌侵染;控制炭疽病、举肢蛾危害。再次,树干涂白,特别是给幼树树干涂白相当重要,涂白可以预防天牛、牲畜啃咬。最后往虫孔灌药,摘除举肢蛾危害果,消灭举肢蛾幼虫,剪除有虫的枝干。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刮除腐烂病斑,病疤最好刮成菱形,刮口应平整、光滑,以利愈合。要求做到“刮早、刮小刮了”,刮下的病屑应及时收集烧毁,避免人为传播[6],减少虫患。
4.3.4. 核桃的采摘
核桃需要达到完全成熟才可以采收。采收过早,外面的青皮不容易剥掉,果仁不饱满,出仁率低,口味不佳,不易久放。采收过晚,容易造成落果,不及时捡拾容易霉烂,影响果实卖相和口感。农谚有“谷子上场,核桃满瓢”之说,一般在白露前后,核桃成熟,即可采收。通常在外果皮裂开30%后采收最适宜,退皮容易,风味香甜,果仁饱满,脂肪含量高,品质高[4]。注意,在采摘前1个月就不要给桃树浇水。避免采下的核桃含水量过高,不易风干和储存。目前,内江的核桃采收是由人工完成,用竹竿敲打核桃枝,使核桃自动脱落,然后将采收的核桃收集起来。
4.4. 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提高核桃园的利用率,可以实行“核桃–菌”套种模式,也可以树下养鸡。根据调查,双桥镇牌坊村的惠耀种植专业合作社核桃种植基地,利用废弃核桃枝为原料,加入糠壳、玉米芯等辅料作为培养料在核桃树下套种羊肚菌和大球盖菇。大球盖菇产量高,颜色鲜丽,菌盖肥厚,味道滑嫩脆,营养丰富,每斤可卖到8~12元,羊肚菌批发价可以卖到每斤80元,套种大球盖菇和羊肚菌大大提高了核桃经济效益。核桃树下栽培大球盖菇和羊肚菌不影响核桃树生长,大球盖菇和羊肚菌采摘期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摘结束后,菌渣作为有机肥直接还土,形成“核桃–菇–肥”的循环模式。不仅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改善了土质,还解决了核桃枝留在土地上的问题。
5. 结语
核桃树能保持土壤与水源、净化空气、补充氧气、提供美味的坚果、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本文就本区核桃园的劳动力、核桃品种、核桃栽培管理、土地利用率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后续管理对策,核桃树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合理的种植。提高和日常养护管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是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增加果农收入,增强果农种植核桃树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乡村振兴助力。本文不盲目选择外地优良核桃品种,而是选择本地区培育的改良核桃品种,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在土地利用率方面有创新,通过在东兴区试种,表明了其可行性,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