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艺科课程的开展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然而,新艺科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其价值内涵深邃而远大,既敏锐地回应了全球化浪潮的激荡,又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进步潮流,更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勇于破冰前行,打破课程壁垒,推动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同时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新艺科”以全新的理念创新为引领,通过强化开放,融合的现代思维,立足跨学科融合与发展,发挥艺术学专业优势,着力构建艺科融合理念下三位一体、融合创新的“新艺科”学科建设新体系,加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培养综合创新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rts cours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 However, how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new arts curriculum teaching is still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has profound and broad value connotation. It not only responds to the shock of globalization, 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progressive trend of information age. It is the only way for us to realize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refore, 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break the ice and move forward, break the curriculum barriers, an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New arts” takes the new concept innovation as the guidance,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art majors by strengthening the open and integrated modern thinking and basing 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ive to build a new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New arts” with trinity and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art integration, coupled with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compound art talents,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nd the happy life of people.
1. 新艺科课程教学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中也指出,要想在大国博弈中获得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新艺科课程教学的提出旨在强调艺术和科学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各类课程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教育部也正式将“课程思政”归为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1]。在新文科建设的教育趋势下,我国对于社会主义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求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新艺科课程是在我国教育改革中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型课程,其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部委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来,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至今已五年有余[2]。五年多来,“四新”建设高校无论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还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都进行了富有交融性、创新性、发展性的有益探索和改革实践。这些可借鉴的成熟经验,给当前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
1.1. 现有传统教学的缺点和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是教师用粉笔板书辅助教学,学生在座位上听课,练习;是指教师将知识载体教科书中的内容通过讲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听讲,理解并掌握教师传递的知识,做好练习和课后回顾;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从而掌握教学的知识[3]。
传递–接受是传统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也是传统教学这一方式的重点,由教师进行知识的传递,由学生进行知识的接受[4];这一方式经历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的应用,经过了数代人对其完善与实践,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但是其还是有着一些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劣势。
(1) 重“教”轻“学”
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在传统教学之中,主要是从“教”的方面进行考虑。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学从教与学变成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运转的模式,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教师一味地去讲授,学生一味的听课,教师只是自顾自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关系也就变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形式,同时在课堂之上也很少提出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做题,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之上,也许有些学生会主动的学习,但是也有很多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会听不懂,想不明白,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愿意听的习惯,而这样也导致了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不高,缺乏课堂合作等特点。
(2) 先“教”后“学”
传统教学先“教”后“学”,在传统教学之中,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教师通常会通过讲解、演示和示范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然后学生在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所学内容。在先“教”的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厌烦情绪;其次,由于学生在先“教”阶段主要是复制和模仿老师的示范,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理解程度相对较浅,缺乏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最后则是先“教”后“学”的方法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学习的障碍。
1.2. 新艺科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跨界、创新为特点,以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强烈需求,而“新艺科”泛指“新文科”语境下的艺术学学科建设构想。
新艺科教学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实践技能。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中提到,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要整体设计,整合优化艺术学课程与教材体系,开展对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5]。新艺科教学是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倡导跨学科学习和解决实际能力的问题。但是“新艺科”并非是简单的把科学技术嫁接到传统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而是推进教育理念转变与教学方式的迭代升级,实现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的源流相生[6]。
“新艺科”课程相较于传统教学课程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如融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合作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新艺科”教学将艺术与科学融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新艺科”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艺科”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新艺科”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艺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 思政元素在新艺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艺科课程是一种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在新艺科课程的教学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思政元素在新艺科课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性质。
2.1. 思政元素的概述和重要性
思政元素是教育领域的一种概念,它涉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举止,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元素简而言之,是指那些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旨在塑造和提升学生政治意识、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元素[7]。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校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各门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爱国意识,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思政元素对学生的影响
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塑造。思政元素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通过在课程之中引入思政元素,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这种思维方式注重理性思考,注重实践和实证,有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塑造。思政元素不仅包含理论知识,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正等,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行为规范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思政元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思政元素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思政元素融入新艺科课程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艺科课程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然而,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新艺科课程的教学中,却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思政教育的益处。
3.1. 思政元素与新艺科教学的融合方式和方法
首先,要实现思政元素与新艺科教学的融合,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进行邮寄的结合。新艺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思政教育则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通过选取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主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如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像是义勇军进行曲等具有社会意义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解读音乐来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生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又能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其次,要实现思政元素与新艺科教学的融合,我们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新艺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而传统的思政教育则更加注重教师的灌输。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舞蹈教育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创作舞蹈作品,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舞蹈作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从而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要实现思政元素与新艺科教学的融合,我们还需要在教学评价上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8]。为了更好的体现思政元素与新艺科教学的融合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如在戏剧教育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创作作品来评价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内涵。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他们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评价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3.2. 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思政元素的的融入可以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评价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通过设置思政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加入一些涉及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同时,在新艺科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发生一定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之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评判者,而在新艺科课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多元文化意识,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价值判断。
为了更好的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而在新艺科课程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讨论与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思政元素的融入对新艺科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之中应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思政目标的有效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4. 结语
在当今社会背景之下,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分割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忽视了思想道德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新艺科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如何在新艺科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首先阐述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新艺科教学的特点;其次阐述了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最后则是对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新艺科教学之中进行了探讨,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方面以及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方面进行简要概述。在新艺科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通过设计思政元素相关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和讨论,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思政元素在新艺科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课题名称:思政视域下新艺科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号:230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