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对促进深度学习的作用
The Role of Learning Activities in Promoting Deep Learning
DOI: 10.12677/ae.2024.1471339, PDF, HTML, XML,   
作者: 徐凌成, 赖浩琦: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福建 漳州
关键词: 深度学习学习活动教学设计Deep Learning Learning Activities Instructional Design
摘要: 深度学习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如何促进中学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笔者在研读课标解读的基础上,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为例,通过设计活动案例(“走出‘中世纪’的人”)来探究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从而探讨课堂学习活动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作用。
Abstract: The theory of deep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ow to promote deep learn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history in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 takes the lesson “The Liberation Movement of European Thought” as an example and designs activity cases (“Stepping Out of the ‘Middle Age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humanism, thereby discussing the role of classroom learning activities in promoting students’ deep learning.
文章引用:徐凌成, 赖浩琦. 学习活动对促进深度学习的作用[J]. 教育进展, 2024, 14(7): 1536-154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339

1. 引言

“深度学习”的研究日益火热,依据文献研究法,在CNKI数据库中搜索到关键词为“深度学习”的文章165,415篇。然而,在历史学科,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领域中却方兴未艾,一是论文发表数量不多,二是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而对中小学生关注不足。“学习活动”的提法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已进入大众视野,在2020年课标中,亦举出了高中历史学科的活动案例。笔者欲以两个领域进行探讨,如何使用“学习活动”这一学习工具,来帮助学生在真实课堂教学中进入深度学习,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 学科视角:“深度学习”与“学习活动”

2.1. 如何促进中学历史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最早起源于人工智能领域,从上世纪始转向教育领域。什么是深度学习?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学界对这一概念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如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论,还是一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明确提出了的教学改进项目,将其作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路径。

如何促进深度学习?在近十年的历史教学研究中,诸学者皆提出各范式的模板,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通过教材的研读与挖掘,无论是融合“选”“必”教材,还是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都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细读的基础之上[2]。二是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灵动课堂、课堂活动、常态课堂等[3]。三是通过史料的解读,来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从而共情历史人物,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思考问题[4]。四是通过问题链的引导,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自然而然地从浅层学习转入深层学习,建构高阶思维[5]

2.2. 什么是课堂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在课堂环境中发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调控完成的一系列外部行为和心理活动[6]。早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便详细提出了学习活动的教学实例,学习活动能够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意图: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史料研读、合作交流,突破难点,发展核心素养。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高参与度化的学习活动,以期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完成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

赵士祥学者将历史课堂的学习活动分为记忆式、理解式、体验式、操作式和探究式等多种形式。普通高中历史课标解读中列举了两类学习活动,一类是偏向情感、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例如通过对抗战老兵的采访来尝试从历史当事者的角度看历史,通过对老兵的事迹研究来感受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7], p. 111);另一类是高度参与、探究式的历史学习活动,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探究,依靠可靠史料来得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例如通过对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史料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7], p. 113)。

2.3. 教材分析

本文将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旨在通过教师主导设计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得出答案,实现深度学习在实践课堂中的完成。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教材内容繁多的缩影,共分为四个子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本课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涉及领域广,各子目分别对应宗教、文学、科学等领域的新变化。第二,知识点杂、繁、重、多,该课很好反映了新教材知识点密度大,内容覆盖面广,专业学科概念多的现状,例如“佛罗伦萨”、“古希腊罗马文化”、“禁欲主义”以及“人文主义”等。而在有限的课时,要处理繁多杂乱的教材内容,更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足准备。

在传统的讲述中,理应顺着涉及领域的顺序,依次讲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运动等时间先后相继的内容。这样的讲述有两大优点,一是能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二是在把握课文内容和重难点的同时,保证教材内容连贯,从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但是,传统的讲述也十分考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教师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重难点知识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更考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倘若这个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那整节课便如流水账。

3. 料从史出:学习活动的设计

活动导入部分:通过鲁迅的《呐喊》来进行导入。

设计意图:鲁迅是生活在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人物,并且,他的大部分代表性文章也是在该时期发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时期都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封建统治力量强大;都面临思想上的专制统治;且都在时代的蒙尘下,大多数人处于麻痹、愚昧的心理状态之下。

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已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鲁迅的文章,也在中国史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学习过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的相关内容,对于鲁迅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学生是不陌生的,是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脑海中的。

参与式的情感体验类学习活动

参与式的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充当“设计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事先选择好课堂相关史料,以期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在短时课堂内完成高效率的学习任务。

情感体验类学习活动指向体验性学习,且指向情感升华的体验。历史是人事的载体,一方面,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各类情绪的波动,另一方面,情感也是评价与理解历史的重要视角。 与参与式学习活动一样,情感体验类学习活动同样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引导。并且,与语文学科不同的是,历史学科的情感体验,并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的,这同样需要教师在课前筛选出合适史料,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去体验情感。

笔者认为,可以兼选用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和情感体验类学习活动的优点,融会贯通,设计一个兼具探究与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如下是该设计的具体内容:

学习活动:“走出中世纪的人”

核心问题:为什么这批人可以走出中世纪?他们是怎么走出去的?

材料一: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呐喊》

材料二: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追求平等自由。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人是万物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普罗泰戈拉

材料四: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

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材料五:天主教会禁欲苦行的说教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但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他们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

材料六:意大利之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还有其他原因。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七: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1/3~1/2,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兰伦萨经济考察》

材料八: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另一方面,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材料九:在那个死神笼罩的时代,人人自危……就是在提示大家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事实。

——武斌《瘟疫与人类文明的进程》

材料十: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他还说:“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

——武斌《瘟疫与人类文明的进程》

材料十一: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十二:罗马教廷利用德国的政治分裂,加重对德国的榨取。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皇帝所征的税额的21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十三: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为了修缮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到德国推销“赎罪券”。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就可以减少人在炼狱中煎熬的时间。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十四: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十五:第二十一条所以那些宣讲赎罪票者,说教皇的赎罪票能使人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

第三十六条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

材料十六: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

——摘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十七: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侧重于大众群体……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十八: 勤俭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热情,从而直接或间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易杰雄:《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

材料十九:启蒙思想家们相信,如果牛顿可以发现主宰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的话,那么用他的方法,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十:启蒙来源自法语“Lumières”,意为“光明”“智慧”。

——《剑桥词典》

问题链:“倘若该文描述的是欧洲,文中隐喻的意象代指什么?”“有哪些人想要走出中世纪的欧洲?”“后世怎么称呼这批想要走出中世纪的人?”“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突然出现的吗?”“什么锁住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掀起了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在佛罗伦萨发源?为什么“黑死病”促进了文艺复兴?

黑死病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薄伽丘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如何评价文艺复兴?宗教对人的压迫结束了吗?宗教改革的内容是什么?近代科学有哪些成就?为什么说近代科学促进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黎明前的灯塔?何谓启蒙?为什么这群人可以走出中世纪?

释义:鲁迅的《呐喊》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写下的,呼吁人们从愚昧专制的旧思想牢笼中走出来,其创作背景与文艺复兴者面临的中古欧洲晚期的时代背景是完全相似的。为什么要走出中世纪?中世纪教廷与封建领主对人民的压迫是严重的,这种建立在宗教而上的精神统治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实质利益。文艺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领域的斗争运动,他们通过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来反对中世纪禁欲主义,而进一步的“宗教改革”则更一步根除了罗马教廷的影响势力。而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则更是解放人民思想,催发了平等、科学、民主、自由等新思想的传播与流行,对旧社会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这是一群想要走出黑暗中世纪的先驱者的伟大胜利,正是他们坚持了理性、自由的新思想并付出不懈努力,这才让后世人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设计意图:通过对走出中世纪的人的坚持理性思想的不懈努力,感受当时先驱者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的培养);通过探究文艺复兴作品这一学习活动,创设情境文艺复兴时代的创作,学生站在当时的历史人物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培养课堂趣味性的同时,给出相关史实材料,帮助学生从史料出发,去探究中古欧洲的思想新变化,保证课堂的效率性,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学习活动目标:以上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同时,其亦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可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以任务为导向,完成教师主导的一个个学习问题,体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高度参与的,精力集中的,在脑海中完成了有意义的建构,同时,亦能得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与升华(走出中世纪的人坚持理性、科学的思想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再仅仅聚焦于某个单独、具体的知识点,完成从“知其然”的浅层学习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层学习。

4. 课堂学习活动的思考:创设历史情境,坚持问题导向

4.1. 聚焦史料,创设真实情境

历史学是研究关于过去发生一切事实总和的一门科学,而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就本质特征而言,它是史与论高度统一的,也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关联的;就其功能而言,它同时具有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而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所以,中学历史的课堂学习活动也应有以下特点:

第一,历史学习活动应聚焦历史材料,论丛史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是关于发生在过去时空的人事的总和,而史料是其载体。学习历史,必然绕不开历史材料,这也是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无论多么天马行空的教学设计,最终仍离不开大量的史料整理与挖掘。

第二,历史学习活动应当创设历史情境。历史是过去的历史,历史情境能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过去的人事经历与情感。以本课为例,通过探究文艺复兴者的作品欣赏,来神入当时情境,从当时中古欧洲的视野去看待当时时代的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

第三,历史学习活动应当具有情感升华和正确价值导向的要求。立德树人是我们学科的根本任务,以本课为例,在活动中增设对人文主义者成功原因的探究步骤,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先驱者的勇气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对理性追求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当今时代也应效仿古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一份力。

4.2. 层层深入,坚持问题导向

如何让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从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和中得到答案。

第一,历史学习活动中应设置一些易完成的学习任务或问题。在体验成功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8],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是自发性的内趋向动力。例如在本课中,设置一些简单的提问“近代科学有哪些成就?”“什么是人文主义?”

第二,设置难度逐渐提升的学习任务组合或问题链。学生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逐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设置相应的问题链,例如“什么是人文主义?”“什么束缚住了人文主义?”“为什么说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

5. 结论

综上,历史学习活动通过创设有挑战性、体验性的情境活动,以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应注意的是,历史学习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的盲目探索,而是在教师有计划的有目的性的主导之下,挑选学科知识重难点,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完成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换。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承担起“引路人”的职责,做好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创设适应所任课班级适合的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是近年新兴的一门新理论,是过去建构主义、有意义学习等优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笔者旨在通过个人简陋的实践经验,为一线中学教师提供一个研究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1] 刘月霞, 郭华. 深度学习: 走向核心素养[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2] 樊建军, 徐赐成.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历史教学[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0(2): 58-64.
[3] 赵士祥. 指向深度教学的历史学习支架建构研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逻辑前瞻与现实诉求[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1(9): 28-37.
[4] 赵强举.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历史教学——财政视角下的隋朝兴亡[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3(5): 44-51.
[5] 郑婷婷. 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设计刍议[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0(11): 8-13.
[6] 赵士祥. 素养导向的课堂建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逻辑前瞻与现实诉求[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2(11): 63-71.
[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8] 周文霞, 郭桂萍. 自我效能感: 概念、理论和应用[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1): 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