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根据民族语统计,巴布亚新几内亚有800多种语言,是世界上语言最多的国家[1]。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物种丰富。因此,巴布亚新几内亚不仅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备受瞩目,同时也成为语言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典范之一。国外学者如(Moody [2]; Schreyer and Wagner [3])主要是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语言政策单一视角或主题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我国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语言政策研究很少,只有两位学者(金梓芳[4];颜治强[5])分别从时间顺序探讨巴新语言政策演变以及对巴新单个语言的个案研究。因此,我国学界还缺乏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语言生态和政策的整体或综合性研究。本文拟做些这方面的尝试性研究,以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巴新的语言生态和语言政策。此外,巴新是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本研究为我国与巴新的贸易建设以及我国对巴新的国别研究提供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文件及专著,全面、客观地了解语言生态学理论和语言政策的研究进展。具体方法包括收集和筛选权威性和相关性的资料,将其按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深入分析这些资料以梳理出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3.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语言生态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语言生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政治、经济、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文化及教育等。了解和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语言政策和促进语言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语言生态进行简要概述,以促进对其语言政策的深入理解。
3.1.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经济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太平洋西南部,属于美拉尼西亚群岛,地处赤道以南。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面积为约462,840平方公里(178,704平方英里) [6]。根据民族志统计,总人口截至2023年为910多万[1]。在行政划分上,巴布亚新几内亚实行三级政府体制,包括中央、省和地区政府。全国划分为22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首都行政区、布干维尔自治区和20个省,共设立89个选区。首都莫尔斯比港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经济潜力依然巨大。巴布亚新几内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南太平洋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该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覆盖面积和最大的珊瑚礁区域之一,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黄金、银、铜、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能源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此外,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热带雨林、珊瑚礁和传统艺术,旅游业也是该国发展的潜在领域之一。
3.2. 历史、政治和语言
在殖民之前,巴布亚新几内亚由许多独立的部落组成,这些部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习俗,没有中央系统来执行统一的语言政策。因此,文本根据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历史政治背景,主要划分为两个时期:近代殖民时期(1884~1975)和现代独立时期(1975~至今)。
3.2.1. 近代殖民时期
巴布亚新几内亚殖民从1884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的1949年《巴布亚和新几内亚法案》将两个地区合并,1975年独立。1884年,新几内亚岛的东北部被德国吞并,而东南部(巴布亚)被宣布为英国统治下的地区。1906年,英属新几内亚移交给了澳大利亚,成为了澳属巴布亚领地。1914年,澳大利亚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领了德属部分地区。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授权澳大利亚管理巴布亚新几内亚。1942年,巴布亚新几内亚被日本占领。1946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委托澳托管巴布亚新几内亚。1949年,澳将原英属和德属两部分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称“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地”。1973年12月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获得了内部自治权。
在殖民期间,殖民国会推行本国语言:德国统治下的新几内亚时期推行德语,英国和澳大利亚殖民时期都是推行英语,但是效果不佳,皮钦语逐渐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巴布亚新几内人主要的使用语言。
3.2.2. 现代独立时期
1975年9月1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脱离澳大利亚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Ⅱ)为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时,由总督代表英国王室行使和履行国家元首的特权、职责、权利和义务。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精英将他们的新政府嫁接到他们从澳大利亚继承的官僚结构上。旧的和新的行政官僚都是英语使用者。因此,新的精英简单地延续了反映殖民实践和态度的语言政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以及非洲许多前英国殖民地,英语是官方教育媒体[7]。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后,英语、希里莫图语和托克皮辛语被指定为官方语言[8]。2015年5月,巴布亚新几内亚对聋人的手语给予了法律认可,将其确定为该国的第四官方语言[9]。如今,英语、托克皮辛语(皮钦语)、希里莫图语(巴布亚地区的通用语)和手语是官方语言[10]。
3.3. 民族和媒体
巴新人口的98%属于美拉尼西亚民族,其余为密克罗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白人和华人等。从政治地理概念上说,巴新人分为两支,巴布亚人和新几内亚人。巴布亚人是指巴新本土南部及东南部各省居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新几内亚人包括巴新本土北部和沿海各岛屿居民。
巴新的主要通讯社为巴新国际通讯社。两家主要英文报纸是《国民报》(The National)和《信使邮报》(Post Courier),另有皮钦语报纸《同乡报》。巴新共有6家广播电台。其中3家英语广播电台(FM 100.1)、Nau FM和国家广播网隶属于国家广播公司,还有2家皮钦语电台和1家莫图语电台[11]。
4.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语言政策
根据上文提到的柬埔寨的发展历史背景,其语言政策史也可分为两个时期:近代殖民时期和现代独立时期。现根据这两个时期从语言的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三个方面来探讨柬埔寨的语言政策。
4.1. 地位规划
德国在新几内亚的统治时期,于1884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德属新几内亚”,致力于推广德语并向传教机构提供德语教学补贴([12],p. 28和130)。第一所德国行政学校仅在1908年开办,1911年全面开展德语教学计划,而在1914年关闭了。1901~02年的年度报告提倡“要求所有定居者和官员在与土著交往时强制使用德语”([13], p. 74)。1913年12月,政府发布了一封关于教育政策的通函,并附上了一份教育法令的草案,该法令原计划于1915年开始实施([12], p. 31)。通函强调了德语和当地或经批准的方言在学校中的使用。然而,德国的语言政策并未充分实施,德语在当地的普及度有限。尽管政府强调了德语在学校中的使用,但实际上皮钦语更为普遍,特别是在传教机构的教育中。在德国行政机构成立之前,皮钦语已经确立为通用语言。它被贸易商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并逐渐被德国行政机构采用。实际上,德国行政机构采用了在新不列颠拉包尔地区使用的英式皮钦语作为其实际行政语言,而那里是德国的行政中心。
英国在1884年获得巴布亚地区的统治权,并在与德属新几内亚分离后,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推广。然而,实际上,行政机构采用了警察莫图语(一种莫图语的皮钦化形式,该语言已经存在于1884年吞并时,是当地贸易语言的一种形式)。随着行政控制的扩散,警察莫图语在整个领土的使用和流通逐渐增加,土著警察部队使用它作为他们的标准语言,因此得名([14], p. 206)。1906年,在莫尔兹比港宣布了《巴布亚法案》。这使得英属新几内亚成为澳大利亚巴布亚领地。这是英联邦获得的第一个领土。开始实施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政策。尽管官方政策推广英语,但欧洲人与土著居民交流时仍普遍使用皮钦语。
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爆发,澳大利亚军队入侵了德属新几内亚。战后,国际联盟将对德属新几内亚的控制权授予了澳大利亚。当时它被称为新几内亚的托管领地,并由前德国首都莱伯勒进行管理。澳大利亚军队于1914年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皮钦语在行政目的上的使用已经得到了确认,澳大利亚行政机构将其作为其非官方行政语言采用。从那时起,皮钦语一直在使用,并且其流通范围已逐渐扩展到巴布亚领地([14], p. 206)。
1968年11月21日众议院通过的一项动议宣布国家团结对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现代国家的进步至关重要,但对语言没有提及。索马雷领导的Pangu Party主张一个名字,一个国家,一个人民,但显著的是,没有一个语言。然而,它确实主张使用皮钦语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以及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即公务员)的本土化。皮钦语在日常交流实践中已经在各种公共和私人层面得到很好的确认([7], p. 17)。
在现代独立时期,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宣布独立,英语、希里莫图语和托克皮辛语被指定为官方语言。如今,英语、托克皮辛语(皮钦语)、希里莫图语(巴布亚地区的通用语)和手语是官方语言。
4.2. 习得规划
1884,德国殖民主岛北半部,而英国殖民南半部,后转交给澳大利亚。在南半部的传教学校中,英语教学成为强制性内容([15], p. 30)。1915年,澳大利亚占领北半部岛屿(并继续管理南半部),英语成为正式教育中唯一使用的语言。希里莫图语和托克皮辛语成为通用语言[8]。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本地教育都由各个传教团体负责,他们的语言政策对教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到1940年代末期,巴布亚新几内亚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教育部门,而传教团提供了大部分的教育。由于政府没有强制政策,传教团能够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教育体系。他们的目标通常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教育,培养社区和教会的领袖。他们通过使用当地方言、区域语言或一种混杂语言来提供基础教育来实现这些目标[16]。
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政府的教育政策明确转向集中教授英语,并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排除所有其他语言时,传教团体在教育事务中的语言政策开始转变,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既作为教学科目,也作为教学媒介。考虑到传教团体学校接受政府补贴,这种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但补贴仅在保持最低标准的情况下给予。通过政府在1956~1958年正式采取的补贴政策,强烈支持通过英语教学的学校,使得传教团体的语言政策发生了强化变化[14]。
在20世纪60年代,殖民政府采取了一种集中、自上而下的政策体制,最终的决策权和责任归属于澳大利亚。英语是最初正式教育的唯一语言,这一政策更多地满足了提供教育的外籍教育者的需求,而不是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社区中大多数被动接受教育的居民有益。在这一时期,引入大量外籍人员来协助教育,甚至是在小学阶段,对文化产生了基本上西化的影响。机构活动说明了这个西化目标。许多传教团放弃了方言基础教育,改用英语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自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宪法确立以来,国家视其文化和语言多样性为力量之源。从1976年起,法律允许学校在必要时在一、二年级使用本土语言进行特定解释,但政府资助仅限于英语教师和教材,这使得英语成为教学的主要语言。然而,一些社区开始感觉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教育导致孩子们的文化疏离。在教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下,他们开始开发使用当地语言的学前教育学校,称为“Viles Tok Ples Priskuls”。这种做法很快得到省级政府的官方认可,并在1986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和财政支持。通过社区、教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超过400种本土语言逐渐开始在当地小学中使用[8]。
20世纪70年代标志着政治独立的逼近和引入。1976~80年的五年教育计划草案包括基础方言教育,但这被国家执行委员会拒绝了,英语仍然是正式教育的语言,允许一些方言用于解释概念。实际上,在以前的新几内亚领地地区的许多农村学校中,许多低年级广泛使用托克皮辛语。
1990年代开始时,提出了重组教育系统的建议,包括在最初的三年中使用方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新小学阶段。当前的教育和语言政策鼓励使用方言作为早期教育的最佳媒介。社区对内容、课程和语言的控制被视为为儿童提供最佳教育的关键[17]。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语言政策再次发生了重大变革。根据巴布亚新几内亚教育部的信息,自2013年1月28日起,一项名为“部长政策声明”的新政策开始在全国的学校生效[4]。该政策旨在转变20世纪90年代的语言政策,将英语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媒介语,并将其纳入小学课程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英语既是官方语言也是商业语言。对于英语的不熟悉可能导致机会的损失,也可能影响国家的发展。因此,20世纪90年代强调在初等教育中推广本土语言的语言政策已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项新的政策,鼓励英语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媒介语。这一政策规定英语为教育的主要媒介语,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本土语言仍在教育中作为一门学科存在,但它现在在教育中具有辅助的角色。截止2024年,英语仍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教学语言,并且计划建议继续将当地方言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以保护文化和语言[10]。
4.3. 本体规划
在语音方面,托克皮辛语,像许多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一样,其语音系统比上层语言(superstrate language)简单。它拥有17个辅音和5个元音[18]。然而,这会因地区的底层语言(substrate languages)和说话者的教育水平而有所不同。在托克皮辛语中,鼻音加塞音的组合会失去塞音元素,例如英语中的“hand”变成托克皮辛语的“han”。此外,词尾的浊塞音会变成无声,所以英语中的“pig”在托克皮辛语中会被表达为“pik”。本来皮欣语里p/f,v/w,s/j,r/l几组辅音的读音区别不明显,随着话语里夹杂的英语词越来越多,英语的读音在城市皮欣语里占的比例逐渐增加([7], p. 210~211)。在语法方面,皮欣语原来用副词表示时间,现在从英语里借来了词缀法;名词复数形式也出现了。在词汇上,由于英语是托克皮辛语的词汇基础语言,大多数单词来自英语。但它们通常以不同的方式发音,并且一些单词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spak (来源于“spark”)意味着“喝醉了”,而baksait (来源于“backside”)指的是某人的背部,而不是他们的屁股。许多托克皮辛语单词的含义比其来源于英语的单词要广泛得多。例如,kilim (来源于“kill him”)可以意味着“打击”或“击打”,而不仅仅是“杀害”[19]。在书写体上,Hal [20]提出的正字法建议,得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教育局长、领土行政长官及堪培拉领土部长的批准。一本托克皮辛语新约圣经为该语言提供了非官方的正字法标准[21]。
5. 结论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风貌。正如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一样,语言在这里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从现在语言政策可以看出,英语是教育语言,同时地方语言也会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学习。因此可以看出英语强势地位越来越稳固,但现在托克皮辛语仍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使用最广泛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