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Profit Quality in the Listed Companies
DOI: 10.12677/ecl.2024.133661, PDF, HTML, XML,   
作者: 张丁霞: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利润质量应收账款相关性分析 Profit Quality Accounts Receivable Correlation Analysis
摘要: 应收账款不仅会带来财务风险,也会降低利润质量,本文选取了国泰安数据库中的343家样本公司,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应收账款的五个方面: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占收入比、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差额、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证明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证明了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与利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对我国企业从利润质量相关方面对应收账款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Abstract: Accounts receivable will not only bring financial risks, but also reduce the quality of profits. This paper selects 343 sample companies from the Guotai’an Database and uses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prove whether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profit quality from five aspects of accounts receivable: the scal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the turnover rat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the proporti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 to inco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wth rate of operating income and the growth rat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of bad debt provision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of accounts receivable.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 to incom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profits, while the extraction rate of bad debt provision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of accounts receivabl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profit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in China’s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it quality.
文章引用:张丁霞.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5388-5397.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661

2.1. 文献综述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金流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与利润质量紧密相关。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王芙蓉探讨了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对企业利润质量的潜在影响指出,在缺乏客户资信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赊销,会导致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进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甚至影响企业的利润质量[3]。李高雅等学者发现应收账款规模和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与利润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4]。这一结论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和方向,即通过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和占比来提升利润质量。

除了上述研究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探讨了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关系。例如,张淑英等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说明应收账款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对利润质量具有显著影响[5]。李恩全则从应收账款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企业利润质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6]。陈洋结合上市公司公开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建立了随机效应的面板Logit模型[7],这一研究为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上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此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应收账款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采用更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更全面地揭示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合适的应收账款管理策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利润质量。

2.2. 研究假设

2.2.1. 对应收账款规模与利润质量相关性分析。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现金保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质量。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应收账款可能不能及时收回,企业缺少现金流,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会使公司的经营、盈利、融资、发展能力不足,利润质量越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如表1,上市公司规模在这近几年呈现的是逐渐降低,利润呈现的是逐渐增加,说明了应收账款规模与利润质量之间是此起彼伏的关系,即呈负相关关系。所以提出以下假设:

H1:应收账款规模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Table 1. The scal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1. 应收账款规模

年份

应收账款净额合计

资产合计

规模

营业利润合计

2019

5726.29亿

283572.6亿

2.02%

5206.48亿

2020

5919.52亿

316812.4亿

1.87%

5397.43亿

2021

6992.34亿

351473.8亿

1.99%

6799.24亿

2022

3198.71亿

269046.1亿

1.19%

6942.68亿

2.2.2. 对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利润质量相关性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快慢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的时间越短,如果能及时收回公司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率也不高,管理应收账款的费用也会相对减少,大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保障性也越好,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发展和持续能力越强,利润质量也就越高。因此提出假设:

H2: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利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2.3. 对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增长率的差额与利润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一般情况下,只有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大于应收账款增长率公司利润才能实现持续增长,才有发展潜能。如果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小于应收账款增长率,可能会导致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不断减慢甚至缩水[8],信用政策比较宽松,会带来极大的风险,资金的利用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之间的增长率差额越大,营业利润现金比率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与利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增长率的差额与利润质量可能呈正相关。

Table 2. Table of the average of growth rate differentials

2. 增长率差额平均值表

年份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两者增长率差额的平均值

样本公司营业利润现金比率平均值

2019

9.20%

1.79%

2020

13.10%

1.73%

2021

5.29%

0.88%

2022

4.85%

1.13%

2.2.4. 对期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提取率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国家的《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上较大的自主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要求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借方科目时是费用,如果坏账计提得少,可能会使当期利润会相对增加,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利润,不转销实际发生的坏账,或者会多提坏账准备隐蔽利润,进行财务造假行为,利润真实性可信度降低。从表3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期末坏账准备计提比率越高,公司的营业利润现金比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期末坏账准备计提率与利润质量是同方向变化关系,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4: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与利润质量呈正相关。

Table 3. Average provision ratio for bad debts at the end of period

3. 期末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平均值

年份

样本公司期末坏账准备计提率平均值

样本公司营业利润现金比率的平均值

2019

8.30%

1.79%

2020

8.09%

1.73%

2021

7.78%

0.88%

2022

7.04%

1.13%

2.2.5. 对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越高,说明企业因赊销而形成的收入在提高,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市场,增加营业收入,减少库存,采用赊销、委托代销、分期付款等商业信用形式[4]。现金流量将受到威胁,企业现金流入减少,资金不能形成良好的周转,企业增加了应收账款的管理费用,增加因可能不能进行其他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增加坏账发生的可能性,然后就很可能引起利润质量下降。所以提出以下假设:

H5: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

3. 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国泰安中的2019~2022年上市公司,所以共1732个样本,但需要计算增长性指标,实际年份应该是2018~2022年。总体样本的筛选原则如下:剔除2018~2022年有任意期间有缺少数据的样本;为了保证样本的真实和可靠性,需要将被出具非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剔除,剔除ST公司;遵循可测性原则要求选择的数据应具有可操作性且要简明实用、易于获得[2]。经过上述的处理最终得到343家样本公司的数据,其他财务数据也均来自国泰安。

3.2. 变量定义

3.2.1. 利润质量量化指标

1) 指标选取

利润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受到很多要素的限制,所以不能用单一指标作为评估利润质量的标准。采用不同的单项指标很可能导致对同一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水平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9]。利润质量的评价主要指是的真实性、及时性、安全性、持续性、成长性和现金保障性,根据崔文姣选取五个指标,而后根据变异权数对这五个指标进行赋权,得出一个综合指数EQI,来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选取的5个指标为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值、营业利润现金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总资产周转率[1]

2) 变异权数

变异权数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克服了主观性的缺陷。采用变异权数综合评价法所计算出的利润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克服了传统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能够更好的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整体性[8]

变异权数的计算步骤具体如下:

①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 X ¯ 和标准差S

② 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系数它反映各指标的相对变异程度。

V k = S k / X ¯ k ( k=1,2,3,4,5 ) (1)

③ 对标准差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权数。

W k = V k k=1 5 V k ( k=1,2,3,4,5 ) (2)

3) 被解释变量EQI量化

根据上文计算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权数后,再根据下公式计算出利润质量综合评价指数(EQI):

EQI= k=1 5 W k X k ( k=1,2,3,4,5 ) (3)

得到各年的权重,带入公式得到如下公式计算各年的EQI:

EQI 1 =0.10421059 X 1 +0.278088756 X 2 +0.163419609 X 3 +0.383971897 X 4 +0.059864155 X 5 EQI 2 =0.119561206 X 1 +0.263047436 X 2 +0.37124835 X 3 +0.165831231 X 4 +0.067197625 X 5 EQI 3 =0.179226406 X 1 +0.397872704 X 2 +0.181863778 X 3 +0.130748471 X 4 +0.086675801 X 5 EQI 4 =0.04983337 X 1 +0.401699293 X 2 +0.224131063 X 3 +0.294312402 X 4 +0.02771991 X 5

其中X1X2X3X4X5分别表示现金流量负债比、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现金比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根据每一年样本所得EQ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前一半的用“1”代表“利润质量高”的公司,后一半的用“0”代表“利润质量低”的公司。

3.2.2. 应收账款指标量化

1) 应收账款规模

应收账款的规模影响企业资产管理质量、现金保障性以及公司的持续发展。应收账款规模越大,说明企业现金流量不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用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表示。

2)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越大,说明企业采用赊销、委托代销、分期付款等商业信用形式,不利于回收款,现金保障性差,面临风险高。

3) 应收账款周转率

反应企业的变现能力和收款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低说明企业应收账款收回能力差,容易发生坏账损失。对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4)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增长率的差额

只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应收账款增长率才能使企业利润获得持续发展能力,有健康的成长能力,是成长性指标,如果应收账款增长率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那么企业利润会发生缩减,甚至发生亏损,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5) 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

国家会计制度给予企业一定的应收账款坏账提取率的自主权,有些企业为了利益,会多提或者少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可能存在虚增利润的风险。

3.3. 模型设计

指标数据四年里是动态变化的而非固定的,研究选取的样本容也比较量大,所以具有面板数据的特点,建立的模型的识别准确程度将会得到提高。被解释变量是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水平高低且用“0”和“1”表示,0~1变量是分类选择变量,logit模型更适合本文。Logit回归可以描述为:用一组数据展示多个自变量x,再把x嵌入Logit模型中,得出其和因变量yp值之间的关系。回归模型为:

ln( P i 1 P i )= β 0 + β i X i + β k X k (4)

其中Xi是自变量,Xk 是控制变量,Pi是第i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即是高利润质量的概率。根据程日奇等人选取存货周转率,独立董事的比重,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控制变量[10]表4为变量定义表:

Table 4. Variable definition table

4. 变量定义表

变量

变量名称

符号

定义

被释变量

利润质量水平高低

EQI

根据不同年份变异权数计算得出的综合分支,经过大小顺序排列后把每年排在前一半高的上市公司用“1”表示,后半部低的则用“0”表示

解释变量

应收账款规模

C1

应收账款规模 = 应收账款/资产总额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

C2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 = 应收账款净额/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

C3

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
二者增长率的差额

C4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差额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应收账款增长率

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

C5

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 = 期末坏账准备金额/期末应收账款金额

控制变量

存货周转率

C6

https://data.csmar.com/

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独立董事的比重

C7

https://data.csmar.com/

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

C8

https://data.csmar.com/

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4. 实证结果的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5,EQI的最大值为119.58,最小值为−10.01,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较大,说明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水平波动较大。应收账款规模的均值为12.27%,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例高,说明影响公司利润质量的可能性大,最小值为0.01%,最大值为63.26%,两者有明显差异,说明各公司的经营战略不同,有的采取赊销方式,有的采取严苛的行用政策。

Table 5.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able

5. 描述性统计表

变量

数量

平均值

中位数

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利润质量综合评分

1372

1.61

4.77

1.03

119.58

−10.01

应收账款规模

1372

12.27%

9.30%

10.63%

63.26%

0.01%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

1372

21.69%

16.80%

18.19%

106.35%

0.02%

应收账款周转率

1372

25.92

123.20

5.68

3323.06

0.96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增长率的差额

1372

−1.32

24.60

−0.02

220.99

−681.07

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

1372

7.80%

10.55%

5.06%

131.54%

0.00%

存货周转率

1372

0.55

7.40

0.04

200.94

0.00

独立董事的比重

1372

0.38

0.06

0.36

0.80

0.25

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

1372

0.14

0.19

0.02

0.80

0.00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的平均值为21.69%,占收入比较大,进一步说明对利润质量的影响,说明这几家公司的现金保障性较低,风险高,最小值为0.02%,最大值为106.35%,差距较大,说明各企业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平均值为25.92,说明这几家上司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收回款能力较好。

营业利润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差的均值为−1.32,说明营业利润增长率比应收账款增长率要高。

应收账款坏账提取比率均值为7.8%,说明企业的计提比例大,降低了利润质量。

4.2. 相关性分析

Table 6. Correlation analysis table

6. 相关性分析表


EQI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EQI

1









C1

−0.044

1








C2

−0.103***

0.767***

1







C3

−0.009

−0.219***

−0.221***

1






C4

−0.029

0.072***

0.088***

−0.078***

1





C5

0.055**

−0.125***

−0.077***

−0.011

0.01

1




C6

−0.052*

−0.049*

−0.036

−0.002

0.003

0.021

1



C7

0.076***

−0.089***

−0.088***

0.042

−0.023

0.032

−0.005

1


C8

0.062**

0.095***

0.138***

−0.097***

0.029

−0.080***

−0.034

0.012

1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p < 0.1, **p < 0.05, ***p < 0.01.

表6所示EQI和C1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44,证明了假设H1,即应收账款规模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2与EQI的相关系数为−0.103,证明了假设H3正确,即应收账款收入比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5与EQI的相关系数为0.055,证明了假设H5正确,即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与利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其中C1与C2的相关系数为0.767大于0.7,相关系数较大,为显著正相关,二者表达的信息含量差不多,二者选其一即可,有上表可以看出C2与EQI的相关性要强一些,故而选择C2。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都很低,都不大于0.7,最高的为−0.221,所以C2、C3、C4、C5、C6、C7、C8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4.3. 回归分析

表7可以看出应收账款规模与利润质量水平系数为−1.17104,为负值,说明了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与利润呈负相关,显著水平为1%,证明了假设H1的正确。应收账款周转率的系数为−0.00042,为负值,说明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与假设H3相反。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增长率的差额的系数为−0.00208,说明其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水平低,故而拒绝原假设H4,H4假设不成立。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的系数为0.866261,为正值,说明其与利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显著水平为10%,假设H5成立。独立董事的比重系数为2.22007,为正数,说明独立董事的比重与利润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Table 7. Regression result

7. 回归结果


系数

Std. err.

z

P

[95% conf.

interval]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

−1.17104

0.346119

−3.38

0.001

−1.84942

−0.49266

应收账款周转率

−0.00074

0.000567

−1.31

0.191

−0.00185

0.00037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增长率的差额

−0.00208

0.002772

−0.75

0.453

−0.00751

0.00335

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

0.866261

0.550464

1.57

0.096

−0.21263

1.94515

存货周转率

−0.0356

0.023247

−1.53

0.126

−0.08116

0.009961

独立董事的比重

2.22007

0.881633

2.52

0.012

0.492102

3.948039

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

−0.55799

0.293586

−1.9

0.057

−1.13341

0.017424

常数项

−0.54852

0.354952

−1.55

0.122

−1.24421

0.147176

4.4. 稳健性检验

Table 8. Robustness test

8. 稳健性检验


系数

Std. err.

z

P

[95% conf.

interval]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

−2.12231

0.360773

−5.88

0

−2.82941

−1.41521

应收账款周转率

−0.00068

0.000528

−1.3

0.195

−0.00172

0.00035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二者增长率的差额

−0.00184

0.002863

−0.64

0.521

−0.00745

0.003774

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

0.323512

0.522168

−0.62

0.106

−1.34694

0.699918

存货周转率

−0.00263

0.007339

−0.36

0.72

−0.01702

0.01175

独立董事的比重

1.727872

0.884471

1.95

0.051

−0.00566

3.461402

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

−0.89137

0.297839

−2.99

0.003

−1.47512

−0.30761

常数项

−0.03338

0.356858

−0.09

0.425

−0.73281

0.666046

为了验证回归分析的结论,使结论更具可靠性,本文根据王芙蓉的研究选取营业利润现金比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替换变量[3]。根据利润现金流量比例的大小,对利润质量进行评价,利润质量高的为“1”,利润质量低的为“0”。再次对主要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表8呈现的数据来看,各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符号与显著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说明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回归分析结果一致。

4.5. 评价模型的构建

综合以上回归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所设定的三个假设在回归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基于这些结论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原理,最终构建的模型如下:

ln( p i / ( 1 p i ) )=0.54851791.171044C2+0.8662613C5+2.393254C7+ β k X k +ε

上述即为基于应收账款角度的利润质量评价模型。其中C2为应收账款占收入比,C5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提取率,C7为独立董事的比例。将模型带入选取的1372个样本中,利润质量高的概率在0.338366106~0.802673299之间,且成功预测出了550个利润质量高的样本,占利润质量高的样本的80.41%,预测概率正确率高。利润质量低的企业发生的0.204219208~0.608119285之间,且预测了489个利润质量的样本,占利润质量低的样本的71.2%,预测概率正确率较高。进一步说明了拟合效果好。

5. 结论与建议

如果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重过高,不仅会增加回收企业的应收账款的难度,还会增加公司因应收账款收不回而发生坏账以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管理费用,这就会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流而使公司陷入举步维艰的财务困境中,降低了利润的真实性、及时性、安全性、持续性、成长性和现金保障性。应收账期末坏账准备提取率过低,有虚增利润的嫌疑,会使利润质量下降。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差额对利润质量影响不显著。

我国企业在诚信建设、客户管理及赊销风险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易导致货款回收困难。上市公司过度依赖赊销等模式,加重应收账款回收难题。为有效管理应收账款、提升利润质量需:第一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利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动态管理赊销客户信用风险,预判风险。第二完善应收账款投资政策,提升投资回报,优化资金周转,降低坏账风险。第三根据客户诚信等级设定差异化收账政策和账期,严防信誉差客户拖欠,减少坏账损失。第四深入分析影响利润质量因素,避免盲目信奉表面数据,结合运营实况、资本结构等综合判断。第五通过提供现金折扣等激励措施,促使客户尽早付款,兼顾客户关系与资金回笼。最后定期评估应收账款风险等级,明细账龄、交易对方等信息,实施客户细分化管理,实时更新,提前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郭世辉, 崔文姣.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9(13): 131-134.
[2] 崔文姣.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08.
[3] 王芙蓉. 应收账款视角下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基于江苏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 29(6): 11-14.
[4] 李高雅.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商业会计, 2016(23): 76-78.
[5] 张淑英, 闫永海, 姚为宜. 利润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3(4): 67-72.
[6] 李恩全. 从应收账款探析企业利润质量——以西部建设为例[J]. 财富时代, 2020(1): 201-203.
[7] 陈洋. 基于面板Logit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 2022.
[8] 陈静.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J]. 财会学习, 2017(14): 19-20.
[9] 赵瑾. 建筑施工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相关性的实证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大学, 2015.
[10] 程日奇. 利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评价分析[J]. 中国总会计师, 2011(1):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