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探析
Research on Exploring China-ASEAN Digital Economy Cooperation
DOI: 10.12677/ecl.2024.133680, PDF, HTML, XML,   
作者: 骆 娇: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中国–东盟合作Digital Economy Digital Industry China-ASEAN Cooperation
摘要: 数字时代,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国际数字合作方兴未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东盟也迎来了数字经济合作新篇章。当前,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基础良好,并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数字丝绸之路”推进明显。然而数字水平失衡、数字跨境受阻、国际竞争加剧成为制约着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深入合作的困境因素。因此,夯实数字经济基础、优化数字跨境环境、提升国际数字竞争力三大措施成为共享全球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关键。
Abstract: The global digital economy is booming and international digital cooperation is on the rise in the digital era. With the in-depth promo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ASEAN has ushered in a new chapter of digital economy cooperation. At present, China-ASEAN digital economy coopera-tion has a good foundation and a series of cooperation results, and the “Digital Silk Road” has been promot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digital level imbalance, digital cross-border obstacles, digital pan-security intensification has become a constraint to China-ASEAN digital economy in-depth co-operation of the predicament factors. Therefore, the three major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optimising the digital cross-border environment, and jointly resolv-ing digital risks have become the key to sharing glob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further deepening China-ASEAN digital economy cooperation.
文章引用:骆娇.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探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5535-5540.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680

1. 引言

1946年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问世,叩开了人类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大门。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变革性力量。数字技术逐渐从科技领域渗透进经济领域形成了数字产业,成为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之后潜在的第四大产业,并且数字经济凭借其强大的互联网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带来的数字化转型将会彻底颠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由数字技术衍生的数字空间也成为继海陆空之后的第四空间。数字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时空界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并且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突破了传统经济形态的资源限制,具有可复制性和共享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人类知识,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数字经济改变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为代表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高地。自2013年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平稳发展,并逐渐从经济合作走向经济融合,近年来“数字经济合作是中国和东盟经济融合的亮点”[1],成为双方合作共赢的新典范。目前已有学者关注到了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并对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特征、发展前景等展开了一定分析,但全球数字形势瞬息万变,目前部分内容已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与东盟国家也开启了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新篇章,因此,深入探讨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深化二者之间的数字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现状

2.1. 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意愿强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多次在国家顶层设计中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此后国务院还特定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通知》[3],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4]。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国际贸易疲软背景下,数字经济增长态势明显,东盟国家也在积极规划数字经济发展,2018年以来,东盟相继出台《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行动计划2019~2025》《东盟电子商务协定》等规划方案,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相继步入工业4.0战略时代,数字经济成为重中之重,数字基建、数字技术、数字人才、数字产业等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基于此,东盟各国与中国深化数字经济合作的意愿不断加强。2021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将数字经济作为重点合作内容。2022年7月,双方制定《落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中国–东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可预见的未来。同时,数字经济可以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行业覆盖发展,并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治理、文化传播等议题上大有可为空间。中国和东盟凭借数字后发优势,共搭数字经济发展“快车”,促使双方在全球变革浪潮中稳步前进、共同受益,成为促进未来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2.2. 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传统生产、消费的深刻变革,促使双方数字基建、数字通讯以及电子商务领域合作不断加深。首先,就数字基建层面而言,早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愿与东盟携手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动,打造‘数字丝绸之路’”[5]。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不断推进,逐渐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信息枢纽,形成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项目建设平台。在设施联通方面,目前已建成4个重要通信节点,15条国际通信光缆,6个大数据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平台初具规模,并成立了中国–东盟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东盟互联网应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数字技术交流平台,中国东信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6]。其次,在数字通讯领域,中国移动在新加坡创立数据中心,双方围绕5G应用、个人技术产品以及技术创新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并在2023年9月分别与印尼、马来西亚的机构和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中国联通先后在新加坡、缅甸、泰国、越南等8个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今年1月中国联通老挝代表处启动仪式在万象举办,预示着接下来双方将会展开更为密切的合作。中国电信与菲律宾本土公司联营Mislatel已成为菲律宾第三大电信运营商。此外,华为也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在泰国积极帮助泰国企业积极培养当地数字人才,2023年6月22日更是荣获泰国“人才发展最佳贡献总理奖”,成为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外国公司[7]。OPPO、Vivo、小米等均在东南亚建立起销售和服务网络。最后,在电商合作领域,中国各大电商平台相继布局东南亚市场,阿里先后投资了印尼电商平台Tokopedia与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腾讯则投资了东南亚电商和游戏发行公司Sea,京东投资越南电商平台Tiki、印尼旅游预订平台Traveloka等。此外,以菜鸟、圆通、顺丰为代表的物流企业也纷纷锚定东南亚市场,助力电商发展。

3.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挑战识别

3.1. 数字水平内部失衡

尽管东盟地区数字化进程稳中向好,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东盟各国数字发展水平失衡,数字鸿沟制约着数字双方数字经济合作。首先,一些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仍旧较为落后,差距明显。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7.5% [8]。而据《2022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互联网渗透率超过80%,但老挝、缅甸渗透率仅在52%左右,数字能力较弱的国家和地区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空间受到数字基础设施明显限制。其次,数字基础设施也限制了一些国家的数字转型与数字创新。据《2023年世界数字竞争力排名》[9]显示,新加坡数字竞争力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而其余东盟国家排名则相对落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与菲律宾分别位居33、35、45、59位,可见东盟内部数字发展差距明显。具体来说,东盟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传统工业仍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转型还未实现,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印尼等国家已在积极推进5G发展与普及,但数字基础相对落后的柬老缅越(CLMV)国家目前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资金短缺使之数字转型之路困难重重。“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较为滞后,不但导致该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无法完全释放,而且限制了其与我国的跨境贸易发展”[10],这些都增大了中国–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难度。最后,数字人才短缺也拉大了数字经济差距,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为代表的东盟国家都在积极培养数字经济人才,但是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人才储备。数字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供给不足制约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进而影响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长远推进。

3.2. 数字跨境阻力重重

数字跨境也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难题之一。其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逐渐走深,但也存在着全球性的合作机制缺失与规范各国数字经济行为的规则空白,“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及分化趋势,发达经济体拥有制度垄断优势”[11]。而东盟国家由于缺乏数字经济国际话语权,只能沿用基础性的WTO相关规则。中国与东盟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签署了一系列双边乃至多边文件促进数字经济合作,但目前在跨国交易、数据流动、数字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兼容、不协调等情况,而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拓展,不仅增加了数字治理难度,对数字跨境规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二,各国民众的理解是数字经济跨境合作的重要基础,然而,东盟各国内部差异显著,除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族群、文化、宗教多样性也使得“数字丝绸之路”充满复杂性,政党的更替以及政治变动也使既有的数字经济合作面临挑战。一些东盟国家的民众由于缺乏对他国以及数字经济的正确信息而存在误解,尤其是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时所引起资金外流以及海外人才引进会引发对于数字经济的质疑。第三,数据安全也是制约数字经济合作的一大因素。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治理跨国网络犯罪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东南亚一些国家仍旧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数字跨国犯罪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治理难题之一,而在合作过程中东盟国家对于个人数据与非个人数据安全的考量也影响着中国–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的信任基础。

3.3. 数字合作竞争加剧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东南亚人口密集、市场潜力巨大,也成为数字经济博弈的热点区域。随着大国竞争加剧以及国际权力转移加快,东盟在外交上秉承“平衡外交”以维持东盟的中心地位,这对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不可避免会受到域外大国的影响。域外大国为谋取数字经济领域的特殊权力,以传统的地缘竞争思维推动数字经济的安全化,将中美之间的数字博弈蔓延至东南亚各国,通过一系列非公正言论企图影响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信任基础,迫使一些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数字合作[12]。东盟以其开放的经济形态吸引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展开数字博弈,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不可避免会受到美国的影响,目前面临着美国–东盟智能城市伙伴关系、美国–东盟联通行动数字经济系列计划等合作框架下的竞争,再加上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掣肘,缺乏主导力量,致使各国数字经济合作存在一定的偏向性。例如在5G建设问题上,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老挝等比较倾向于使用中国企业的设备,而新加坡、越南等国则倾向于选择非中国企业的设备。此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还面临着来自欧盟、日本等多国竞争。欧盟在《欧盟印太合作战略》中表示要加强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日本在2023年12月的《日本东盟特别峰会联合愿景声明》中也表示双方将会在智慧城市与网络安全领域继续合作[13],由于东盟各国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差异,使得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区域规则和标准谈判实质进展缓慢,这些都制约着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进程。

4.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优化路径

4.1. 夯实数字经济基础

深化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关键在于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推动东盟内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凭借中国数字基建优势,加强缅甸、老挝以及柬埔寨等数字欠发达区域的数字基建合作,推动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的数字连接,同时加强这些区域的光缆建设合作。对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数字基础较好的国家,要增进双边以及多边技术交流,充分发挥中国在数字科研以及数字经济规模优势,加强与东盟各国科技交流,特别是在5G技术、量子通信、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其次,要加强与东盟电商合作。根据Statista报告的数据,东南亚地区电商用户数量和渗透率都不断提高,预计到2027年东南亚的电商用户数量将达到4.86亿。东南亚电商市场广阔、竞争激烈,基于此,政府要持续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鼓励电商出海,同时也要建立相应惩罚机制,规范中国电商跨境合作。同时推动东盟数字经济本土化发展,利用本地企业对当地用户的理解推动本土化发展战略,更快更直接地融入东盟市场,推动当地企业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14]。最后,健全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数字丝绸之路”机制下,加强数字人力资源合作,构建中国–东盟数字人力资源合作机制、培训机制、交流机制。

4.2. 优化数字跨境环境

深化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关键在于优化数字跨境环境,化解数字跨境联通阻力。首先,中国与东盟要加强顶层战略对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印太”展望》对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并充分利用现有的RCE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合作框架,建立数字经济常态化合作对话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时要针对东盟各国的不同发展需求对接优先领域与重点方向,因地制宜开展投资与合作,根据不同国家市场特征,促使中国企业把握投资时机、做好发展规划。其次,在“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要基于各国之间的族群多样性与宗教信仰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出发,妥善处理与华侨、华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尊重各国宗教信仰,避免矛盾激化,同时加强各国人才交流与人文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积极宣传数字经济下的合作共赢、降低他国误解,夯实数字经济信任基础。最后,完善网络安全规则体系,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制度体系。中国与东盟在网络安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领域可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完善跨境网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的双边以及多边保护机制,共同维护各主体的数字安全利益诉求。同时建立双边以及多边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提高区域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跨境合作,推进全面协同与高效运作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治理新体系构建[15]

4.3. 提升国际数字竞争力

深化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关键在于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合作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中国要强调自身的坚定立场,始终坚持“亲诚惠容”理念与东盟各国展开合作,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在数字技术领域不断创新,释放中国数字经济活力,扩大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以数字化转型统筹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人工智能与跨境电商四类平台协同推进,增强整体数字经济核心竞争优势。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的可能”[16]。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与域外大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谈判与合作,欧盟印太战略展望中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对手、伙伴”,表明欧盟在东南亚与中国有可以合作的空间,要探寻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空间,同时也要积极推动中美交流对话寻求共同利益,避免东南亚数字经济的“零和博弈”,实现多方共赢。同时,针对国际社会在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恶意诋毁,要坚决回击和批评其错误理解与故意抹黑,做到有理有据有节。最后,推动中国–东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取得更为实质进展,携手建立网络空间“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17],将成为创造数字经济良好合作环境、推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5. 结语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数字革命加速演进之下,加强数字经济设施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共同的选择。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交流与数字经济融合,日益成为关系更为密切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当前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成果显著,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面对重重阻力,中国与东盟要不断加强政治互信,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为数字经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共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行以致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22/content_5626490.htm, 2024-04-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024-04-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2024-04-23.
[4]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1/27/content_5565310.htm, 2024-04-23.
[6]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基础设施[EB/OL].
http://www.caih.com/, 2024-04-23.
[7] 人民网. 华为获泰国“人才发展最佳贡献总理奖”[EB/OL].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23/c1002-40019710.html, 2024-04-23.
[8]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官网. 加快数字业务发展 释放数字生产力[EB/OL].
https://www.szzg.gov.cn/2023/szzg/gzdt/202404/t20240412_4808111.htm, 2024-04-23.
[9] World Competitiveness Center (2023)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3.
https://www.imd.org/centers/wcc/world-competitiveness-center/rankings/world-digital-competitiveness-ranking/.
[10] 陈敏冲, 杜奇华. 共建“数字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22(11): 45-51.
[11] 王璐瑶, 万淑贞, 葛顺奇. 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挑战及中国的参与路径[J]. 国际贸易, 2022(5): 21-27.
[12] 杨达, 吴绩. 东南亚数字经济安全化的动因与特征[J]. 南洋问题研究, 2023(4): 85-102.
[13] 日本首相官邸. 日本-东盟特别峰会联合愿景声明[EB/OL].
https://www.kantei.go.jp/cn/uni/2023/1217_ASEAN_Statement.html, 2024-04-23.
[14] 金丹, 杜方鑫. 中越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 宏观经济管理, 2020(4): 78-83+90.
[15] 姜志达, 王睿. 高质量共建中国—东盟数字“一带一路”: 发展特征与推进路径[J]. 国际关系研究, 2023(4): 40-58+156-157.
[16] 李靖. 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碎片化及其因应[J]. 电子商务评论, 2023, 12(3): 78-84.
[17] 孙晓宇, 王换芳.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探究[J]. 公关世界, 2022(16): 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