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DOI: 10.12677/design.2024.94458, PDF, HTML, XML,   
作者: 孙速速, 鲁 敏*: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地域文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Regional Culture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主要承担人们的休闲娱乐,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但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的体现。地域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应当融入在公园建设中。基于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园中,能够解决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出现的同质化以及文化传承问题。本设计以“一环两轴五区”为主要功能单元,以5大功能区为核心,构建具有传承意义的城市文化公园。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isation, the role of parks in the c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mainly undertaking people’s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purifying the air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arks, the embodi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is often neglected. Regional culture as the soul of the cit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ark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concept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applied to urban parks can solve the homogenisa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problems in urban park design. The design takes “one ring, two axes and five districts” as the main functional unit, and takes five functional areas as the core to build an urban cultural park with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文章引用:孙速速, 鲁敏.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 设计, 2024, 9(4): 154-162.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4458

1. 引言

城市公园在当今城市中有着重要地位,主要承担人们的休闲娱乐,净化空气,改善人居环境的功能。在当今城市公园建设时,只有将地域特征和城市文化融入到公园设计中,才能使公园设计更具有时代意义[1]。在考虑融入文化的同时,在公园中创造多个功能区,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游玩观赏的场地。为了将地域文化和人们生活相结合,本设计在传统公园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综合齐河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空间进行设计,打造出一个与当地文化相契合的城市公园。本设计名为河清海晏——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河清海晏为一语双关,其本意为人们安居乐业的景象。又将晏子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公园的主题,突出了当地的文化,使主题更加鲜明。

2. 区域概况

项目基址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齐河县位于德州市南部,毗邻黄河。齐河县境内有四条铁路,五条省道,四条高速公路和七个高速入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齐河县是晏子曾经的封地,境内有东汉古墓,晏婴祠,龙山文化遗址等遗迹。项目基址位置极佳,东临黄河大道,南邻红枫大街,北邻齐河县医院,西邻齐河妇幼保健院。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设计地块内部有一城市河流穿过,基地内部较为平坦,有少量植被覆盖。有部分土地裸露,河流有少量污染,后期需利用植物配置和生态手段将其问题处理。本设计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园设计中,齐河县位于黄河流域,曾是是晏子封地,所以在设计时将黄河文化与晏婴文化融入其中,此基础上也考虑满足居民游玩的需求,设计五大功能分区,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见图1)。

Figure 1. Location analysis diagram

1. 区位分析图

3. 规划设计原则

3.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本设计旨在为人们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公园。其核心宗旨是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和广大游客。公园内的各项设施设计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将自然与人的需求相结合,营造出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2]。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的需求,确保服务能多人群。

3.2. 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尊重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结合齐河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对植物配置、场地设施进行了综合设计[3]。在选材上,倾向于使用环保材质,并尽量采用低能耗、环保的设备,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降低公园的碳排放量。

3.3. 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为了突出公园的特色和主题,在设计中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主景的设计紧密结合当地文化,形成独特的景观轴线,从而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列。此外,还通过景观小品、雕塑等形式,进一步展示和传承地域文化,让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4]

3.4. 功能多样化的设计理念

作为城市中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必须具备多样化的功能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除了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外,还兼顾了科普教育、运动健身等功能[5]。此外,公园还具备防灾避险、美化环境的功能。在设计中,结合周边环境进行区域划分,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为市民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6]

4. 公园规划方案构思

4.1. 总体布局

齐河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秉持着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原则,旨在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满足功能性的需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原有地形地貌的特点,确保设计的和谐与自然。为了满足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规划了“一环、两轴、五区”的功能布局。主轴线以主入口和主要景点为起点,贯穿公园的东西方向,将公园的不同区域紧密相连,同时形成一条引人入胜的景观通道。次要轴线则作为主轴线的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公园的游览体验。“一环”指的是公园的主环路,它环绕整个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同时也成为了公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两轴”则以主要景点为核心,一条主轴线和一条次要轴线交织其中。主轴线连接了公园内的重要景点,形成了公园的核心景观带;次要轴线则连接了其他各个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游览选择。“五区”则是公园规划的五大功能区,它们分别是:文化体验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齐河文化的窗口;儿童活动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趣的游乐场所;老人活动区,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滨水休闲区,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水边的宁静与惬意;花卉植物体验区,则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了解植物的奥秘。通过这一系列的规划设计,齐河文化公园不仅成为了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更成为了展示齐河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平台[7] (见图2)。

Figure 2. General floor plan

2. 总平面图

4.2. 主要功能分区

河清海晏——齐河文化公园景观设计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是文化体验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滨水休闲区,花卉植物体验区。在功能区内设置景点,满足人群的需求。

4.2.1. 文化体验区

文化体验区不仅是这座公园的灵魂所在,更是齐河县文化魅力的集中展示。雕塑广场与主入口交相辉映,如同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引领着每一位游客踏入一段深厚的文化之旅。主入口宛如一道庄重的门户,屹立于公园的东侧,与城市道路相接,满足了疏散与汇聚的需求。而中心雕塑,更是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它以晏子为原型,栩栩如生,将齐河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雕塑的周围,绿意盎然,花卉与草坪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而喷泉则如诗如画,水雾缭绕,为这片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完美地诠释了“河清海晏”的和谐意境。步入文化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齐河县的历史长河。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传奇。而文化纪念长廊,则是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卷,它将齐河县的文化特色一一展现,让游客在漫步中领略到文化的独特魅力。长廊与公园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韵味与诗意的文化空间。在这片文化体验区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与情感。它不仅是齐河县文化的缩影,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本地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和情感寄托[8]

4.2.2. 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主要分为儿童乐园,儿童植物科普园。儿童乐园为儿童提供一个活动的场地,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活动,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特点,打造一个供儿童娱乐的休闲场所。儿童植物科普园种植一些彩色叶树种和有花香味的树种。满足儿童的身心特点。种植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花卉植物。

4.2.3. 老人活动区

该区域经过精心规划,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巧妙地划分出外向性和内向型两个区域,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多样化活动需求。在外向性区域,老年人可以尽情参与社交、健身和园艺等活动,享受与他人的互动和自然的亲近。而内向型区域则为喜欢静谧、阅读和冥想的老年人提供了理想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宁静中放松身心。为了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安全地享受这片区域,我们在通道处特别采用了无障碍设计,使通道宽敞、平坦,并设有扶手,方便老年人行走和休息。此外,区域内还设置了舒适的座椅,供老年人随时休息和放松,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舒适。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贴心的关怀,更将他们的活动特点巧妙地融入到整个区域中,使这片滨水休闲区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4.2.4. 滨水休闲区

滨水休闲区巧妙地利用了基地内蜿蜒的河流,精心打造了一处宁静而优雅的河道景观。漫步于此,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区域中心,一座滨水茶室静静伫立,游客们可以在此品茗香茶,悠然欣赏波光粼粼的水面,感受水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为了让人们更亲近这片水域,滨水木栈道应运而生。它像一条自然的纽带,将人们与清澈的河水紧密相连。踏上栈道,每一步都仿佛踏进了水的世界,让人们尽情享受亲水的乐趣。同时,栈道两旁种植了丰富的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它们不仅增添了河岸的层次感和美感,还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使河水更加清澈透明。为了满足游客们的观赏需求,滨水休闲区还设置了大量三级小路,这些小路蜿蜒曲折,将人们引向不同的河岸景观。沿途,各类植物争奇斗艳,美丽的河畔风光尽收眼底。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河清海晏的公园主题相得益彰。在驳岸处理上,滨水休闲区采用了自然式驳岸设计,打破了传统硬质驳岸的束缚,让水与岸线更加自然地融为一体。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接触到水面,感受水的灵动与温柔。同时,驳岸附近还种植了多种净化水体的植物,它们不仅美化了驳岸空间,还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为这片水域增添了一份生态之美[9]

4.2.5. 花卉植物体验区

这片区域精心种植了多样化的花卉植物,每一处都展现出别样的魅力。精心设置的游步道宛如一条条优雅的线条,引领着人们穿梭于花海之间,尽情游赏。沿途,休憩平台错落有致,为游客们提供了宁静的休憩之地,满足了他们放松身心的需求。这些花卉植物不仅增添了区域的色彩和生机,更以其独特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怡人的氛围。花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深邃而宁静的仙境。这种氛围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间接地传达出该景点的独特魅力,使人们在游览中领略到一种别样的情感体验。

4.3. 道路交通设计

全园规划了一、二、三级路网。一级路作为公园的主干道,贯穿全园,不仅划分了不同区域,还是公园外围的环路,宽度达到6米,足够宽敞以通车,确保消防安全的同时,使车辆能够便捷地抵达公园的每个角落。二级路宽四米,巧妙连接了公园中的各个功能分区,使游客能够轻松到达各个景观节点,尽情欣赏公园的美景。这些道路如同纽带,串联起公园的景观轴线,使游客的游览体验更加流畅。三级小路则更显精致,路宽1.5米,它们丰富了全园的路网结构,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游客可以沿着这些小路深入游览,探索各个景观内部的独特之处,获得更为细致而丰富的游览体验(见图3)。

4.4. 景点设计

4.4.1. 齐河文化主题广场景点设计

该景点位于公园入口处,中心为晏子形象雕塑,体现齐河当地的文化特点。周边道路融入黄河元素,在铺装上借鉴黄河的形状,体现黄河文化。周围设置文化景墙,将齐河当地的文化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景墙在材质上选择能够体现野趣的防腐木和石材。树池采用生态树池,达到美观兼顾生态的效果[10] (见图4)。

Figure 3. Road analysis diagram

3. 道路分析图

Figure 4. Renderings of cultural theme square

4. 文化主题广场效果图

4.4.2. 月下幽静景点设计

景点位于生态岛上,道路用木栈道连接,有人可以在此驻足观赏周边的景色。木栈道采用了月亮的形象,将月亮的元素融入其中,达到呼应主题的效果。栈道旁设置亭子,人们可以在此休憩饮茶,夜晚可以观赏月色。在岸边近水的地方种植挺水植物,打造生态驳岸,给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地(见图5)。

4.4.3. 芳香四溢景点设计

该景点种植了香花植物,搭配颜色鲜明的乔灌木,形成一个供游人观赏娱乐的花卉植物园。游人走在其中,心旷神怡。道路的铺装采用鹅卵石,起到按摩的作用,同时也兼顾排水的功能。在花卉周围设置了廊架,有利于攀缘植物的爬升,夏季可为游人提供一个遮荫纳凉的场所(见图6)。

4.4.4. 曲径通幽

该景点建于水上,由数个木栈道组成,游人在上面行走可以观赏周围的水景,水面上种植一些挺水和和浮水植物,来丰富景观。区域种植植物相对密集,起到隔音减噪的功能,营造一个相对私密,安静的空间(见图7)。

Figure 5. Quiet renderings under the moon

5. 月下幽静效果图

Figure 6. Overflow renderings

6. 芳香四溢效果图

Figure 7. Effect drawing of winding path leading to secluded spot

7. 曲径通幽效果图

4.5. 竖向设计

地形地貌作为自然界和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以其独特的自然肌理彰显大自然的魅力。竖向设计,亦被称为竖向规划,它是场地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整体规划和布局紧密相连[11]。当我们面对一块地形平缓、与湖泊相邻的规划地块时,我们选择了尊重原地形地貌的策略。通过土方调整,我们在保持原有高差起伏的基础上,打造出和谐优美的景观效果。这种设计手法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原貌,更使人们在游览时能够感受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驳岸的处理上,我们采用了生态护坡的方式,以植物和天然石块为点缀,构建了生态自然式驳岸。这种设计不仅避免了硬质驳岸带来的生硬感,还通过植物的生长净化了水体,丰富了驳岸的空间层次[12]。人们在此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水与陆地的交融之美(见图8)。

Figure 8. Vertical design drawing

8. 竖向设计图

5. 结语

齐河文化公园在景观设计上深度融合了齐河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以当地场地现状为基石,公园巧妙地将晏子文化的智慧与黄河文化的磅礴融入其中,既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保护,也彰显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在生态学和景观学的专业指导下,公园设计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出一处集文化底蕴、自然风光与生态理念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城市文化作为展现城市独特魅力的关键元素,在公园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保持和弘扬城市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公园设计不仅追求视觉上的美感,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力求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一个既和谐又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态城市空间。综上所述,齐河文化公园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和生态理念,成为展示齐河城市风采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学习的理想场所[13]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或者自摄。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鲁敏, 王永华, 丁海伶, 谢禹. 齐河玉带湖滨水生态公园规划设计[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0, 35(4): 67-79.
[2] 李东和, 鲁敏, 赵雪莹, 高业林, 李达. 济南市白泉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9, 34(3): 74-82+94.
[3] 连勇. 城市景观园林整体规划设计分析[J]. 现代园艺, 2021, 44(22): 83-84.
[4] 鲁敏, 程洁, 赵雪莹, 纪园园, 段顺琪. 风景园林主景设计方法研究[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9, 34(1): 6-14.
[5] 孔亚菲.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 2015.
[6] 吴威, 奚文沁, 奚东帆. 让空间回归市民——上海外滩滨水区景观改造设计[J]. 中国园林, 2011, 27(7): 22-25.
[7] 杜康. 以健康为基础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研究[J]. 现代园艺, 2024, 47(9): 153-155+180.
[8] 尹睿, 赵思琦, 宗桦. 中西方荒野思想的发展及我国城市野境的内涵[J]. 中国城市林业, 2024, 22(2): 49-55.
[9] 曲承坤, 张希晨. 互动理念下的山体公园景观设施设计研究——以青岛市李村公园为例[J]. 设计, 2024, 37(7): 36-40.
[10] 路璐, 张锦龙. 文化主体性视域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系统性建设: 原则、逻辑与路径[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23(1): 79-88.
[11] 崔森浩.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园设计探究[J]. 现代园艺, 2024, 47(9): 140-142.
[12] 孙速速, 鲁敏. 碧波浩渺——黄河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J]. 设计, 2023, 8(4): 2650-2658.
[13] 陈宏宇, 宋宁宁, 贺思颖, 等.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设计实践——成都兴隆湖湿地公园[J]. 风景园林, 2024, 31(3):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