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手指拘挛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范畴,主要表现为手指拘挛不伸,甚至呈现握固或伴有疼痛,除此之外,手指的功能占上肢功能的90%,而上肢的功能占人体全身功能的60%,由此可见,手指拘挛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针刺治疗卒中后手指拘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诸医家分别采用了多种针刺方法及特殊针刺手法,均为卒中后手指拘挛的治疗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集各家之所长,综合论述,以期为日后的临床非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 Finger spasm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stroke, which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 and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finger spasm not extended, or even showing firm grip or accompanied by pain, in addition, the function of fingers accounts for 90% of the function of the upper limb,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upper limb accounts for 60% of the whole body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which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 by finger spasm.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acupuncture has a very obvious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finger spasm after stroke, and various doctors have adopted a variety of acupuncture methods and special acupuncture techniques, all of which provide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finger spasm after stroke. This article is a collection of the strengths of each school,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future clinical non-drug treatment.
1. 引言
手指拘挛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表明,约80%的脑卒中患者会并发手指拘挛。其临床表现为手指不能自如伸展,手指屈曲僵硬,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及时治疗可防止出现因病情迁延不愈而导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现代医学将卒中后手指拘挛归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其机制是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作用而引起的肌肉失调和肌张力增高。临床治疗卒中后手指拘挛多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选取多种针刺方法,例如电针、温针灸及刺络放血等[1]。针刺治疗不仅可以恢复患肢的关节活动度,使肌张力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现将近5年来针刺治疗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2. 针刺法
2.1. 针刺经验穴
杨牧等[2]采用针刺“四渎穴”结合凤凰展翅手法,“四渎穴”位于前臂后区,属手少阳三焦经,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间隙的中点,该穴具有濡养经筋的作用。“四渎穴”在解剖上可分浅深层,小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分布在浅层,而拇长伸肌与拇长展肌则分布在深层,通过针刺刺激上述伸肌的肌腱,可以缓解手部经筋不通的症状。卒中后手指拘挛的患者往往在“四渎穴”处可触及明显的筋节点,且针刺该筋节点时多数患者都自觉有针感向手指放射,为加强针感,在针刺的同时配合凤凰展翅手法,从而使拘挛的手指抽动感更加明显。武春雷等[3]通过“多向刺”三阳络穴,同时配合针刺合谷穴及后溪穴,从而达到缓解卒中后手指肌张力异常增高等症状的目的。三阳络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在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本意为手三阳经阳气交汇之所在,其作用为联络手之三阳经,舒经通络。“多向刺”的操作手法源于“合谷刺”[4],将针刺方向适量增加,可以刺激到三阳络穴下的拇外展肌、伸指肌与伸小指肌,同时还可以刺激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骨间掌侧神经与前臂骨间背侧神经,通过充分刺激不同的肌腱,提高手部肌肉的牵拉作用,增强手指的伸肌肌力,对卒中后手指拘挛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2. 电针
宋聪琳等[5]运用头脊电针治疗卒中后手指拘挛。电针选取双侧头皮运动区上1/5和中2/5,脊针选取患侧上、下2个夹脊穴,健侧上、下2个夹脊穴,双侧头针运用疏密波,脊针患侧选用高频率连续波,健侧选用低频率连续波,时间均为30 min。头脊电针的应用部位均为中枢神经之所在,针刺并配合合适的波形及强度,可以使肌腱腱梭产生兴奋,从而通过脊髓后角抑制中间神经元,肌张力降低,最终有效缓解对异常活动状态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6],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指拘挛状态,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孙远征等[7]通过针刺卒中后偏瘫患者对侧的头部顶颞前斜线中2/5,电针仪选用连续波,基频为4 Hz,时间为20 min。上肢尤其是手指的功能活动极其精细复杂,因此其所涉及的皮质分区在头部上肢代表区中的分布最广泛,所以运用电针对头部穴区进行强刺激,使相关部位产生叠加针场,兴奋大脑皮层,使这种生物电效应传输到相应的大脑皮层功能分区,从而纠正其抑制性泛化,使其协调代偿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局部神经元的低氧化状态,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改善卒中后手指拘挛患者病理性的牵张反射亢进状态。
2.3. 刺络疗法
何铭锋等[8]选用刺络四缝穴的方法疏通脉络,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三大治疗原则之一的“菀陈而除之”,认为刺络手法可以祛瘀通闭,而手指拘挛在《灵枢·邪客》中的解释为“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所以刺络疗法疏通脉络,调畅经气,使营血顺达,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四缝穴位于第2至第5指掌面,近侧第1、2节横纹的中央,属于经外奇穴,位于手厥阴、手少阴之筋上,在此处刺络放血可使其所过部位的转筋之症的到好转,且四缝穴在解剖学位置上来看,其下方有指屈肌腱,针刺该穴可使该处肌张力降低,有效缓解卒中后手指拘挛的状态,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孙远征等[7]选取经验穴“五关穴”刺络放血,“五关穴”位于第1至5手指掌面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卒中后手指拘挛关键的发病原因是阴阳失调,阴急而阳缓,此为本病的发病之本,对位于手掌掌侧的“五关穴”进行刺络泻法,达到抑阴扶阳的目的,缓解拘挛。“五关穴”其下不仅附着有指浅、深屈肌腱,更通行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的分支,出血容易,可作为治疗手指拘挛理想的取穴点。郭嘉玥等[9]通过点刺十宣穴放血的方法缓解手指拘挛,十宣穴十根手指尖部,距指甲游离缘0.1寸。《景岳全书》中记载:“其病在液,血液枯燥,所以痉挛”,十宣穴作为井穴,在《卫生宝鉴》中早有论述“半身不遂,刺十二经井穴”,因此,十宣放血可祛瘀生新,通络荣筋,缓解痉挛。十宣穴处分布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网、指掌侧固有神经,因此,十宣放血还可增加末梢血液供应,改善体内循环,激活神经细胞,恢复运动神经元,促进患者手部运动功能的改善。
2.4. 其他疗法
童文倩等[10]通过运用毫火针针刺患侧上肢穴位,温经通脉,和调阴阳,改善患者手部的拘挛状态。毫火针将毫针与火针相结合,达到温经通脉,扶正祛邪的作用,且毫火针针刺后的创面较小,患者的接受度较高。毫火针经灼烧后的热量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营养肌肉细胞及韧带组织,松解肌肉粘连,改善患肢的挛缩状态[11]。苗芬等[12]运用揿针臂中和上八邪,长时间持续增加局部疗效,揿针以上穴位可刺激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各肌群的肌腱,从而使神经肌肉肌腱变为抑制状态,缓解手部拘挛。赵凌飞等[13]采用三间交叉透刺法治疗卒中后手指拘挛。三间透刺劳宫,从阳引阴,平衡阴阳;三间透刺后溪,振奋阳气,调和气血。交叉透刺后最终达到降低手部肌张力,缓解拘挛之功效。
3. 讨论
综上所述,在传统医学方面,针刺可以通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方面来治疗卒中后手指拘挛,并根据不同穴位的作用特点确定不同的针刺方法。在现代医学方面,通过结合解剖结构以及神经系统理论,优化选穴并配合相应的针刺疗法,更加丰富了卒中后手指拘挛的治疗手段[14]。同时,分析各种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可将针刺治疗与药物治疗或康复治疗相结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提高卒中后手指拘挛的治疗效果。针刺作为非手术治疗手段,在临床被广泛证实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手指拘挛的状态,安全性较高。但是,目前关于针刺治疗卒中后手指拘挛的文献数量较少,需要更多研究以丰富其治疗方法。卒中后手指拘挛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其痉挛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非药物治疗的手段有待进一步推广和优化,缺乏简单有效的评估标准等。期望日后可以加强对卒中后手指拘挛的研究,使诸多深受此病困扰的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