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和会议中提到“红色基因”一词,总书记曾说过:“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1]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实际行动等方面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源泉[2]。2016年4月,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3]。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学习的关键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养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部在2017年8月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并将其定位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红色基因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历史、民族的过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4]。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在2021年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体内容等方面做了统筹安排,使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5]。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它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要加强发掘、保护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6]。革命老区拥有着千千万万英雄儿女用他们崇高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凝结而成的丰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凭借这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革命老区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将红色基因嵌入中小学生的成长学习中,让青少年从小接受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还能为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人才,通过促进革命老区文化、人才振兴,进一步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本研究旨在以湘鄂西革命老区为例,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现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从更微观层面分析当前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优化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以期提升红色基因的传承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发展,进一步助推湘鄂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与问卷设计
为了了解中湘鄂西革命老区小学生红色基因的传承现状,本研究对洪湖、监利两地的7所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中学3所,小学4所,这7所学校规模、师资等方面各有不同。本研究采用自编中小学红色基因传承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学生对“湘鄂西”精神的认知情况;第三部分为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情况,分为学校、教师、家庭、个人四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比价不符合,3代表一般符合,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Table 1. Student grade and gender composition
表1. 学生年级与性别构成
人群类别 |
人数/名 |
占比/% |
小学男 |
166 |
32.108 |
小学女 |
116 |
22.437 |
初中男 |
133 |
25.725 |
初中女 |
102 |
19.729 |
合计 |
517 |
100 |
Table 2. Reliability analysis
表2. 信度分析
维度 |
克隆巴赫系数 |
项数 |
学校 |
0.770 |
5 |
教师 |
0.714 |
4 |
家庭 |
0.745 |
4 |
个人 |
0.707 |
5 |
量表整体 |
0.800 |
18 |
考虑到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所有的问卷均使用纸质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17份,问卷有效率为92.3% (样本年级与性别构成详见表1)。对问卷进行克隆巴赫系数检验,问卷各维度和整体的α系数分别为:0.770、0.714、0.745、0.707和0.800,均大于0.7,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详见表2)。采用了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问卷效度,得出KMO值为0.867 > 0.8,p值为0.000,小于0.05,表明问卷数据的效度较好(详见表3)。
Table 3. Analysis of validity
表3. 效度分析
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
0.867 |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
近似卡方 |
2725.470 |
自由度 |
153 |
显著性 |
0.000 |
2.2. 统计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和Excel软件,对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统计性描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3. 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现状
3.1. 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对红色基因较为了解
统计结果显示(如表4),有20%的学生表示对“湘鄂西”红色基因很了解,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湘鄂西”红色基因有着部分了解,20%的学生不清楚“湘鄂西”红色基因的具体内涵,仅有5%的学生对“湘鄂西”红色基因完全不了解。以此看出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了解程度较为乐观。
Table 4.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d gene of “Western Hunan and Hubei”
表4. 对“湘鄂西”红色基因的了解程度
选项 |
频率 |
百分比 |
很了解 |
106 |
20.5% |
部分了解 |
282 |
54.5% |
完全不了解 |
28 |
5.4% |
不清楚 |
101 |
19.5% |
总计 |
517 |
100% |
Table 5. What spirit the red gene of “Western Hunan and Hubei” contains
表5. “湘鄂西”红色基因蕴含着哪些精神
选项 |
频率 |
个案百分比 |
革命精神 |
375 |
72.70% |
奉献精神 |
356 |
69.00% |
吃苦精神 |
342 |
66.30% |
奋斗精神 |
324 |
62.80% |
创新精神 |
219 |
42.40% |
使命感 |
274 |
53.10% |
从表5可看出,超过60%以上的学生对“湘鄂西”红色基因是较为了解的,认为其中蕴含着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奋斗精神这些积极因素,还有53.1%的学生认为“湘鄂西”红色基因还有着使命感。这说明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们较为了解和认可“湘鄂西”红色基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认为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说明红色基因在中小学生中的弘扬与传承对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增强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斗争的岁月里,千千万万个英雄儿女用他们崇高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凝结而成的,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有着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了解红色基因的途径大部分来自于家中长辈的讲解、学校中的思政课堂或是老师的讲解,分别占比22%和22%,有25%的学生是通过自己上网去了解红色基因,而通过参观一些红色文化的活动、媒体推广和政府宣传的比例仅占11%、11%和9% (如图1)。说明中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学习兴趣增强,除了听长辈讲解和在课堂中学习,更愿意在空暇时间主动去了解红色基因相关内容。
Figure 1. Th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red gene of “Western Hunan and Hubei”
图1. 了解“湘鄂西”红色基因的途径
Figure 2.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pass on the red gene
图2. 是否有必要传承红色基因
从图2可看出,58%的中小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去传承红色基因,32%的学生认为传承红色基因是比较有必要的,仅有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传承红色基因,其中90%的中小学生都认为有必要且很乐意传承红色基因。这表明随着红色教育的愈发普及,中小学生们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愈发增强,他们更加意识到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Figure 3. Whether they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memorial ceremony activities
图3. 是否会参加祭扫活动
此外,根据调查显示,超过69%的学生都认为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他们更加敬佩革命先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如表6),且如图3所示,若清明节学校组织前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园进行祭扫活动,66%的学生会选择积极主动参加,31%的学生会跟风参加,仅仅只有3%的学生表示不想参加。这进一步表明中小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显著增强,充分体现出红色基因存在的教育价值、传承红色基因会给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有利影响。
Table 6. The benefits of passing on the red gene
表6. 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处
选项 |
频率 |
个案百分比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361 |
69.80% |
便于知识点的理解 |
319 |
61.70% |
更加敬佩革命先烈 |
386 |
74.70% |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376 |
72.70% |
3.3. 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较强
用红色基因传承四个维度题项的均值来表示各维度的红色基因传承意识,由表7可知,红色基因传承意识在各维度上的均值在2.388~3.397之间。其中,个人对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最强,为3.397分,其次是家庭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较强,为3.202分,再次是学校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较弱,为2.868分,最后是教师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最弱,为2.388分。
Table 7. The overall status quo of the red gene inheritance consciousness
表7. 红色基因传承意识总体现状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个人 |
1.400 |
5.000 |
3.397 |
0.683 |
家庭 |
1.000 |
5.000 |
3.202 |
0.818 |
学校 |
1.400 |
4.400 |
2.868 |
0.749 |
教师 |
1.000 |
4.750 |
2.388 |
0.760 |
根据调查显示(表8),75.3%的学生会经常主动去浏览一些红色主题网站,77%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红色文化很有必要,且有83%的中小学生很愿意接受红色基因的理论教育并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传承红色基因,说明中小学生具有极强的传承红色基因意识。可以看出近年来社会对中小学生红色教育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红色基因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越来越强,也说明了红色基因在中小学生中的传承和弘扬将会是大势所趋。
Table 8.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dimensions
表8. 个人维度描述性统计
|
完全不符合 |
比较不符合 |
一般符合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
我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传承红色基因。 |
1.50% |
14.90% |
33.30% |
31.10% |
19.10% |
我很愿意接受红色基因的理论教育。 |
3.10% |
13.90% |
33.30% |
37.90% |
11.80% |
我的日常行为经常会受到一些先进典型人物的影响。 |
1.00% |
12.20% |
36.90% |
36.00% |
13.90% |
我经常会主动去浏览一些红色主题网站。 |
5.60% |
19.10% |
33.70% |
29.20% |
12.40% |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红色文化很有必要。 |
3.70% |
19.30% |
32.30% |
30.60% |
14.10% |
4. 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存在的问题
4.1. 红色基因的宣传力度不足,缺乏渗透力
由表9可知,70.1%的学生家人经常会带其了解和学习红色经典文化,69%的学生和他的家人在假期出游的时候经常会选择红色景点,81.2%的学生和他的家人一直贯彻诸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75.7%的学生家长会经常给他们讲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意识较强。虽然大部分家长有意识让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但不同红色故事、不同类型红色文化、不同主题的红色景点所传播的内容极度相似,缺乏渗透力,不会产生实际的教育成果。并且调查发现,通过媒体推广和政府宣传了解“湘鄂西”红色基因的中小学生分别仅占11%和9%,意味着媒体网络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优势,政府在红色基因传承中也并未发挥出主导作用,从而降低了红色基因传播的力度。
Table 9.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family dimensions
表9. 家庭维度描述性统计
|
完全不符合 |
比较不符合 |
一般符合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
我的家人经常给我讲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 |
5.60% |
18.80% |
32.90% |
30.00% |
12.80% |
我的家人经常会带领我了解和学习红色经典文化。 |
10.80% |
19.10% |
27.70% |
29.40% |
13.00% |
我和我的家人在假期出游的时候经常会选择红色景点。 |
8.50% |
22.40% |
34.40% |
25.30% |
9.30% |
我和我的家人一直贯彻诸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
2.90% |
15.90% |
35.20% |
34.20% |
11.80% |
4.2. 缺少对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表10),有超过60%的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红色元素,或是教学中布置过有关红色文化的写作练习、课前实践作业、红色书籍阅读与分享、角色扮演、情景再现、革命事迹的演讲等任务,但仅有45.8%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这表明教师的在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时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不足。尽管超62%教师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知识,但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54.1%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会提到带有“湘鄂西”特色的红色文化故事,说明教师对当地红色文化缺乏了解,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Table 10.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teacher dimensions
表10. 教师维度描述性统计
|
完全不符合 |
比较不符合 |
一般符合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
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会给我们讲述当地特色的红色故事。 |
17.20% |
36.90% |
30.20% |
13.30% |
2.30% |
在日常课程中,老师经常会融入一些红色元素(革命英雄及时代模范先进事迹、红色影视剧等) |
8.30% |
29.00% |
38.70% |
21.50% |
2.50% |
老师在教学中布置过有关红色文化的写作练习、课前实践作业、红色书籍阅读与分享等任务。 |
9.30% |
24.60% |
34.60% |
22.60% |
8.90% |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过有关红色文化的角色扮演、情景再现、革命事迹的演讲等任务。 |
11.00% |
25.50% |
31.50% |
25.90% |
6.00% |
4.3. 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缺乏新意
从表11可知,63.5%的学校会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会开展针对性的红歌比赛、红色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56.9%的学校经常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如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65.4%的学校经常开展如手抄报、黑板报、学校广播站、各类比赛等红色主题活动宣传红色相关知识;75.9%的学校经常能看到红色基因传承的宣传标语;仅有49.9%的学校开设了红色教育专题课程。大部分学校会组织各种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但开设“湘鄂西”红色教育专题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且开展的如研学、知识竞赛、手抄报等活动大同小异,这说明学校在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时仅仅只是墨守成规的开展相应活动,缺乏创新。
Table 1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school dimensions
表11. 学校维度描述性统计
|
完全不符合 |
比较不符合 |
一般符合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
我们学校经常能看到红色基因传承的宣传标语。 |
7.40% |
16.80% |
33.50% |
30.80% |
11.60% |
我们学校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会开展针对性的红歌比赛、红色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 |
9.90% |
26.70% |
27.70% |
26.30% |
9.50% |
我们学校经常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红色研学、志愿服务、观看歌舞剧表演等)。 |
10.40% |
32.70% |
32.30% |
18.60% |
6.00% |
我们学校经常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手抄报、黑板报、学校广播站、各类比赛等)宣传红色相关知识。 |
11.00% |
23.60% |
36.80% |
23.40% |
5.20% |
我们学校开设了红色教育专题课程。 |
11.40% |
38.70% |
41.00% |
8.90% |
- |
5. 湘鄂西革命老区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
5.1. 加强宣传,提高红色基因传承的渗透力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能仅靠单方面的讲授,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认同红色文化,想要增强青少年对红色基因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就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红色氛围,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广大中小学生。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在各革命老区建成了相应的红色纪念馆,也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红色故事、红色活动、红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同质化严重,参与者无法从中感受到带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从而导致红色基因的无效传承。因此政府在对红色文化加以宣传时应着力开发和应用“湘鄂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促进红色基因品质和内涵的提升,重视当地特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塑造独特的红色文化环境,避免走马观花似的表面活动,实现“湘鄂西”红色基因在本地中小学生中的弘扬与传承。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播媒体的帮助,大力发挥现代传播手段的宣传优势,引导红色舆论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面向中小学生各类文化活动,弘扬带有“湘鄂西”特色的红色文化,让中小学生更好的了解“湘鄂西”红色基因,感悟“湘鄂西”红色基因的核心价值。
5.2. 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加强对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们灌输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品行的引路人。在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理应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深入学习“湘鄂西”红色文化,深刻掌握它的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教师还要格外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运用的教育观,将会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广泛阅读、研究“湘鄂西”红色文化有关的史实、故事、书籍等红色资料,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将所教学科与“湘鄂西”红色文化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应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核感悟。同时,教师还要将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教学网络等手段,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湘鄂西”红色基因在当地中小学生中的有效传承。
5.3. 丰富实践活动,促进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
学校在弘扬和传播红色基因时大多是开展红歌活动、红色知识竞赛等校内活动,但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学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创新红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在红色教育基地中采用体验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对比现实和过去的异同之处,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红色文化,激发学生们的红色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与特定的时空背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迪中小学生们的思想,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精神境界,让红色基因根植于他们心中、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让红色基因在中小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基金项目
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中小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