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ollege
DOI: 10.12677/ass.2024.13870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清伟: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平顶山
关键词: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路径Red Culture Integration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ollege Path
摘要: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对抗文化冲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整合、创新教学方法、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的培训与提升和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与社会服务等路径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
Abstract: Red culture contains rich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ollege can not only enhanc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but also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local feelings, resist cultural impact, adhere to ideological positions, and enhance national identity,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ollege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content design and integr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raining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red culture literacy,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services.
文章引用:朱清伟.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8): 288-29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8704

1. 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和实践活动中孕育了内涵丰富、教育意义深远的红色文化。早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京军区军史馆时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信阳鄂豫皖首府革命博物馆考察工作中再次指出:“我们全党要始终铭记红色政权、新中国和如今幸福生活的艰苦奋斗历程,要宣示革命主义精神、始终高举红色革命的精神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定不移,更要继承和发展先辈们辛苦奋斗而来的事业”。在高校外语人才立德树人培养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更好地注重红色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和融入,彰显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多元魅力。红色文化包含深邃的精神价值,对于正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阶段的高校外语人才来说,它承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道德培育作用。将红色文化纳入高校外语课程政治,不仅是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关键途径,也是确保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认同,进而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如何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使红色基因得以代代继承,便成为当今高校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壮丽斗争中孕育的,具有党的独特烙印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它不仅是党和人民珍贵的精神遗产,也是共产党政治本质的显著展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弘扬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2],培育出时代所需的人才。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注入红色基因,使高校外语人才在感悟和学习前人的伟大精神中不断奋进,兼具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首先,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3]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不仅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促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无论是个人意识形态的建构,还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都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比如,价值多元化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和个人价值取向的误导、‘西化’‘分化’和‘丑化’社会主义的不轨图谋等等。要化解这些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挑战,就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4]。将红色文化融入外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信地展示中国文化,推动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再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5],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红色文化的内涵、作用和形态都应当借助媒体传播这一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进步,人们被各种信息和多元文化所环绕。在这种背景下,外语教师需要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改变红色文化在竞争力上的不足,通过新媒体的助力来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其文化底蕴、创新传播载体,并加强文化交流。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这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推动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最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红色文化强调的是为民族、为人民、为国家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还可以推动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历程中培育出的一种吃苦耐劳、勇于斗争、坚定信仰的卓越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展现了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崇高的精神风貌。缺乏文化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将遭遇重重障碍。

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程,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信仰,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外语人才的专业课程教育紧密结合,不仅是延续红色传统的必要举措,也是满足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时代需求。这种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外语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吸引力,并确保外语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始终坚定地实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衷和使命。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红色文化不仅体现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也融合了精神文明的精髓,将物质与精神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红色文化资源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一是物质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遗址、红色建筑等;二是精神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人物事件、革命精神等;三是信息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历史文物、文本文献等[6],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要根据不同红色文化资源类型采取不同路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设计和实施,其中包括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整合、围绕红色文化,创新教学方法、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的培训与提升和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与社会服务等。

3.1.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首先在教材编写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开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英语教材,将红色文化故事、历史事件、英雄人物、革命故事等人物和事件融入教材,并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其次设计红色文化课程案例。结合外语课程内容,设计红色文化的案例,如讨论革命歌曲的歌词、翻译红色文学作品等,使学生在实际语言应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再次,补充深层次阅读。提供红色文化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如中国革命史的英文简述、中国共产党的英文政策文件等,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

3.2. 围绕红色文化,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需承担引导角色,并持续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创新课程教学的方法。红色文化与外语教学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但这种结合应避免机械地强加,而应追求因地制宜、无缝对接、自然融合,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地高校的外语教师应利用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实验,并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例如情境教学方面,利用角色扮演、模拟谈判等形式,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学习外语,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任务驱动学习方面,设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任务,如制作关于红色景点的英文宣传册、进行红色主题的演讲或报告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跨学科合作,与历史、政治等学科合作,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如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研讨会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3. 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的培训与提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特别是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提升与外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相关。为了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为外语教师提供红色文化相关的培训,增强他们在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能力和信心就显得迫切和必要。教学研究方面,鼓励教师主动进行课程思政研究,开展以红色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同时建立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分享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龚旗煌提出了“新文科建设框架”下的四“新”维度(目标、原则、方法、保障)内涵,高校外语教师应探讨利用各类数字化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具体地展现其内涵,也就是通过平台技术,使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得以深入人心并实践[7]

3.4. 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与社会服务

习近平在2005年参观南湖红船后,指出:“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8],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与社会服务,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增强外语人才对红色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点,红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结合外语学习,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学习红色文化;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成为红色景点的英文讲解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利用国际交流项目,让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红色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结语

高校外语课程的目的不应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向他们介绍西方文学文化,更应当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继承与推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9]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辛勤劳动、团结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涉及到世界发展变化、国家社会治理、个人安身立命等方方面面”[10]。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对于丰富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改变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强化外语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功能、培育德才兼备的外语人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多路径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不仅增强外语人才的文化自信,又能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扩展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国家认同感。

基金项目

河南省本科高校2022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2024YB0218):“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机制创新与路径研究”;河南省社科联2024年度调研课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平顶山学院2022年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英语师范生语言与文化素养思政团队”项目。

参考文献

[1]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N]. 人民日报, 2014-12-16(001).
[2]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三) [J]. 前进论坛, 2021(9): 18-19.
[3]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9-25(002).
[4] 陈倩, 邱小云. 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J]. 红色文化学刊, 2023(1): 13-20+109.
[5] 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四[EB/OL].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3-06/14/c_1129694938.htm, 2023-06-14.
[6] 庄美金. 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 24(1): 59-66.
[7] 龚旗煌. 新文科建设的四个“新”维度[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1): 15-17.
[8] 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 光明日报, 2005-06-21(002).
[9] 于文博. 价值、要义、传承: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1): 16-22.
[10]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