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校科技期刊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理论刊物,以反映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是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重点资源平台[1]。高校科技期刊在引领学科发展、传播学科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学校、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2]。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同时伴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校科技期刊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新时期有关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颇多。翟彬偲[3]通过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的对比分析,调查了浙江省进入ESI前1%学科的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共生关系,提出了二者的协同发展路径;罗雯瑶等[4]在深入分析高校教育学科建设与教育专业期刊的配置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二者在平台共建、方向凝聚、生产转化、人才共享等方面的互动机制。有学者[5] [6]运用共生理论探讨了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共生机制和互动逻辑,探寻二者之间切实可行的共生路径。另有学者[7] [8]分别从科技期刊办刊人员、高校科研人员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对策建议。有关新时期高校科技期刊功能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学术引领[9]、人才培养[10]、文化传播[11]等方面的专项研究。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微观视角的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典型性个案研究,缺少了对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梳理和汇总,或是局限于服务学科建设某一方面功能的挖掘,未能全面凸显新时期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复合功能特征及其独特价值。因此,本文从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价值共创与目标协同的宏观视角出发,在对学科建设和高校科技期刊的耦合关系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作用,探索高校科技期刊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实现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促进新时期中国特色学科发展、提升高校科技期刊的学科服务效能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新时期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功能定位
随着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科类的学术期刊不仅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学术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形成了一个基本满足学科学术科研交流需求的期刊体系[12] [13]。不同学科类别及其专业期刊的配置现状见表1。表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Online Journals, COJ),统计时间截止到2024年6月。学科类别涵盖了工程技术、科教文艺、医药卫生、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和农业科学等多个门类。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学科建设在新时期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期刊界已深刻认识并主动适应学科知识的生产、传递和应用的变革趋势,积极构建学科建设成果的发表和交流平台,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持久活力和动力。
Table 1. Configuration table subject categories and their specialized journals
表1. 学科类别及其专业期刊的配置表
学科类别 |
期刊数量 |
工程科技 |
2883 |
教科文艺 |
2171 |
医药卫生 |
1512 |
基础科学 |
1158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1031 |
社会科学 |
945 |
农业科技 |
665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661 |
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具有多重耦合关系和目标定位,二者关联关系示意图见图1。高校科技期刊是学科建设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其服务学科建设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知识服务和学术引领、人才培养、传播学科文化和学术思想等多个维度[14]。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iodicals and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图1. 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关联关系示意图
2.1. 学科知识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校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15]。高校科技期刊是学科知识成果记录和交流的载体,通过持续地积累学科知识资源,经年累月,演变成为展示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成果和实力的重要窗口。高校科技期刊凭借其所刊载内容的创新性、专业性和应用性,实现其荟萃学科研究成果、凝聚学科学术方向、凸显学科专业特色等方面的功能价值[16]。
2.2. 学科人才培养
高校科技期刊贯彻学科建设的人本思维,坚持以质选文,以刊育人。从选稿、编稿、用稿再到学科成果的传输与推广,编辑工作的全流程均为学科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学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健康、开放的学术氛围和传播环境[7]。高校科技期刊以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为牵引,帮助学科人才丰富学术思想,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创新学术观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科人才个体及团队的成长潜能,使高校科技期刊真正发挥学科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作用。
2.3. 学科文化建设
学科文化是学科与文化的融合,既具学科特点,又有文化价值,是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的关键要素[17]。学科文化与学科知识构建、人才培养同时发生,蕴含着学科学术思想、价值观念、学术精神等文化元素。高校科技期刊以传播创新思想来扩大学科文化影响,通过刊发高水平的学科论文来丰富学科文化内涵,通过校内、外跨学科学术交流来促进学科文化多元发展[18]。学科发展形成的话语体系、价值标准、科研精神及思维方式等文化要素,是由学科主体能动完成、并由期刊记录和传播。
3. 新时期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
3.1. 学术研究参与度不高
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传播媒介的身份参与学科研究,但对学科学术圈的构建和运行参与度不高,融入度不深,前期介入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影响较小,对学科建设聚焦的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关注度不够,易产生学科学术报道碎片化、刊物同质化等问题[19]。
3.2. 人才培养功能弱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之间呈现出一种弱相关关系[20]。虽然通过期刊提供的编校流程服务和学科成果共享促进了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科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但在人才培养的规划性、系统性及可持续性方面仍有不足,为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价值未能显著体现。
3.3. 学科文化传播力不足
高校科技期刊是学科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但由于缺乏战略性规划,更多是局限于校内传播,大多呈零散化、浅层化、随机性等特点,缺乏对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尚未形成立体化联动传播局面,妨碍了学科文化传播力的整体提升和良性发展[21];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与新科技、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度不高,缺乏多元化、智能化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载体,未能充分发挥期刊的即时传播优势,减弱了学科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效度。
4. 新时期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高校科技期刊办刊一方面是为展示学科建设成果,不断给予学科学术共同体学术思想的启迪、方法的借鉴和成果的滋养,提升学科建设创新的活力和动力[22];另一方面,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科技期刊发挥其知识引领作用,让学术知识成果更好地服务学科、学校发展,服务地方和国家科技创新,彰显期刊的责任和价值。
4.1. 聚焦学科特色,提升为学科科学研究的服务能力
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体系的发展呈现出相辅相成、互动互促的关系[23]。科技期刊作为科研论文的载体和筛选器,是学科学术生产不可替代的参与者。科技期刊通过刊发本学科内具有原创性、前沿性的高质量文章凸显其在学科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服务功能[24] [25]。
高校科技期刊以高校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校重点、特色学科,围绕学科重点学术项目,着力提升自身为学科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服务能力。高校科技期刊通过学科学术研究成果的聚拢与分发,打通学科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各级链条,推动学科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提升学科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高校科技期刊通过聚焦学科特色、策划专刊专栏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科凝聚能力,结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构建立体、多元的传播格局,多途径、多层面推介最新最有价值的学科学术成果[26],在积极服务学科建设的同时,持续提升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和学术引领力。
4.2. 强化人才培养,打造学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壮大富有创造力的高层次学科人才,为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固本强基[27]。高校科技期刊围绕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注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学科人才,全面提升学科人才的创造能力、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培养能够满足学校规划发展需求的一流学科人才和创新团队,增强学科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校科技期刊在分发、扩散学科成果的同时,致力将自身资源平台打造成为发现和培养学科人才的新高地,助力学科建设形成世界一流的科研队伍。有学者研究发现,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造就与高校科技期刊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28],高校科技期刊在塑造学科科研人员的严谨科学作风、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成效显著[29]。高校科技期刊具备为一流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强大后备力量的能力和资质,能够积极参与到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去。
4.3. 传播学科文化,构建学科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学科文化传播有利于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增强学科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彰显学科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30]。高校科技期刊利用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学科优秀文化元素和思想精华的阐释和宣传,真正发挥期刊以文化人的作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增强学科文化自信,形成各具特色的、引领文明进程、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学科文化。
利用高校科技期刊办刊优势,发挥资源撬动力,通过刊发、推介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高水平学术成果,营造崇尚学术、弘扬文化的良好环境,增强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学科自信、专业自信,努力构建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学科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讨、学术报告、学科发展论坛等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与联动,整合多种社会资源,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借助各种传播技术、宣传手段,快速扩大学科文化的时空传播范围,增强学科文化的凝聚力和组织力,促进学科建设特色式、内涵式发展。
5. 结语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校科技期刊既是高校学科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的桥梁与中介,更是校内、外跨学科学术交流的载体和平台。发挥高校科技期刊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功能,既有利于推进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又利于持续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使其更加积极有效地服务学科建设、服务具有高校特色、区域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专项基金课题“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双螺旋融合模型的构建及发展机制”(CUJS2023-D2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课题“数字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研究”(YJH20212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