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困境及策略
Dilemmas and Strategies of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ar.2024.114155, PDF, HTML, XML,   
作者: 盛梦雅: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老年教育老龄化乡村振兴Geriatric Education Ag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加快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对助力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乡村中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老年人成了农村人口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文章分析了农村老年教育面临的困境,最后从积极建立农村老年教育的体制机制、打造农村老年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拓展农村老年教育教学内容、统筹区域资源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Abstract: Accelerating the promotion of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helping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and cope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t present, as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go out to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the elderly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s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help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untryside.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we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ping strategies in terms of actively establishing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f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creating a professional faculty for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expanding the contents of rural geriatric education, and coordinating regional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eriatric education facilities.
文章引用:盛梦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困境及策略[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4): 1132-1137.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4155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我国人口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6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4%。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老年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有利于积极应对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它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发展和构建学习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全国完成脱贫之后的农村重点工作。因此,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对于满足积极老龄化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1. 满足积极老龄化的需求

受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农村存在大量的空巢、留守老人[2]。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年轻劳动力普遍涌入城市就业,农村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这使农村的老龄化日益严重。而城乡之间老年教育的现状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受城乡经济进步程度和老年人的独特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城市中的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目的多为丰富晚年生活,或是追求个人兴趣的发展。农村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其目的在于吸收新的社会文化知识和智能产品应用,探究家庭教育及青少年教育的规律和策略。这有利于推动农村老年群体传统观念的转变,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使农村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得到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其作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机会,使农村老龄化压力转化为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2.2.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立足于乡村建设的百年实践,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现状,致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3]。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随着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大多选择进城务工,留在农村大都是老人和儿童,从而低领老人就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所以要想顺利推进乡村振兴,农村老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学习课程较为单一、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较低,因此,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公共参与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老年人的头脑,使其摒弃陈旧思想和理念,不仅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身价值。

2.3. 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重在铸魂,而传统文化则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传统文化产生于农民昼夜不停的劳作,植根于农民的日常生活并吸收养分逐步发展,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而对于乡村老人来说,他们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村情村貌和乡土风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素养较低,他们并不懂得怎样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展示和推广。所以,到目前为止,农村的传统文化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还是依赖于老一辈的口耳相传。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对农村老年人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学会总结和宣传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经验或文化现象,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使农村老年人的技能红利、智慧红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面临的困境

农村老年教育相比于城市老年教育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老年教育不仅远远落后城市的老年教育发展,而且也落后于农村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农村老年教育仍然需要面对农村老年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教育设施缺乏的现实困境。

3.1. 农村老年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

尽管我国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并不断向农村地区发展,但总体上,人们对农村老年教育的认知欠缺,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其重要性也尚未被社会广泛认可和关注。此外,老年人本身对于老年教育提升其生活质量的意义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地方政府部门把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并没有将老年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4],究其原因还是认为农村老年教育与经济建设关系不大。有部分乡镇的领导往往认为农村的教育不是基层政府能够解决的,甚至认为农村老年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即使有所了解也是将老年教育和休闲娱乐活动划上等号[5]。当前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众多乡镇文化馆和老年活动中心普遍存在形式化运作的问题,缺乏实质性的功能,乡镇一级政府对老年人教育问题重视不足,村级老年教育的开展更是纸上谈兵。因此,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有所削弱,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农村日常工作中的组织力和协调力都有待提高,而对于农村老年人的教育更加不能兼顾。

3.2. 农村老年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来,老年教育陆续在全国开展,但也是以城市为主,在农村开办的老年学校、学习中心几乎没有,老年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教育教师队伍薄弱是其面临的重要困境之一。在农村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兼职的教师占了大多数,师资队伍极不稳定,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连农村的老年教育都未接触过,也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不了解其地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性格特征和教学方式。此外,虽然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伍,但受交通、待遇和教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多数志愿者还是倾向于在城镇和比较发达的乡镇地区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同时,大部分优秀的青年教育工作者也不愿投身于收入不稳定、福利保障缺乏的老年教育工作中去,这严重制约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3.3. 农村老年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与城市老年教育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当前一些乡村老年教育的教学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是开展讲座、开大会等,内容以科普知识、健康保健、普法等为主,而符合当地老年人特征和需要的特色专业和课程比较少,内容陈旧,缺少创新。因此,目前的教学形式阻碍了农村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在网络与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农村老年学校没有足够的财力去购置昂贵的数字设备,教育者们不仅无法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大量资源来为老人们提供有趣的教育课程,也无法利用微视频、网络课程和直播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来进行教学。可见网络和数字技术的优势并没有给乡村老年教育增添新的内容,老人们没有能够享有它所带给他们的许多好处,他们依然是“数字弱势群体”[6]

3.4. 农村老年教育基础设施缺乏

随着我国对农村老年教育的关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尽管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资金与资源,提升基础设施,然而仍存在显著问题。一是场地设施不够完善。农村老人缺乏专用的锻炼和学习空间,乡镇老年教育主要依赖学校和文化站等非固定场所,基层农村老年教育的场地更得不到保证,这阻碍了偏远山区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制约了农村社区老年教育的正常发展;二是基础设施落后。仅限于基本的活动室、桌椅,甚至直接开展露天教学。虽然教育数字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农村地区,老年教育还面临着无网络覆盖、无多媒体投影设备,更无其专业设备的现实困境。由于数字化设备的缺乏,无法更好地适应今后老年教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无法充分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4.1. 积极建立农村老年教育的体制机制

在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健全自身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在制订和推动老年教育的政策时,要注意适当地将其倾斜到乡村,将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纳入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老龄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中[7],并且在资金投入、师资力量、设施资源等方面对其进行扶持,以补齐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短板。首先,优化顶层设计,将农村老年教育提高到战略层面,进而促进农村老年教育的推广和接受[8]。同时各地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农村老年人家庭明白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和现实意义,从而转变老人们比较薄弱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明白在农村开展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为农村老年教育单独出台相关政策,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的现实情况,必须要有补短板、强基础等方面的政策,比如,要制定农村老年教育的基础设施政策,农村老年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等。另外,政府应增加对农村老年人教育的投资。当前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可出台一些指导意见,激发社会资本参与老年教育领域的活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主体的办学格局;同时,政府也可以将竞争机制引进,把权利下放给企业,让他们自己去摸索老年教育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

4.2. 打造农村老年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农村的老年教育也不例外,为提高农村老年教育的质量,壮大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多渠道拓宽师资资源。除了可以从社会上招募一些专业的教师到社区教育中来,还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社区教育中来,同时,也可以让一些退休的乡镇老干部、农业有关企业的员工、乡村教师等,在业余时间里积极参与农村的老年教育,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做好政策引导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各界的杰出人士参加老年教育,选拔出一批真正热爱老年教育的志愿者,建立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他们各司其职,真诚为老年人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真正的温馨。

4.3. 拓展农村老年教育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不同于城市老年人拥有更高学历、更积极的教育意识,农村老年人有着自己特有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因此,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对老年教育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当下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数字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推动“互联网 + 教育”服务逐步向农村地区覆盖。农村老年教育也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优势,把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大学、国家老年大学、老年空中课堂等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上的大量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9],来充实自身的教育内容。其次,在开展农村老年教育活动时,要贴近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以广大农民能够理解、学得会的语言和形式,对其进行专业的解释,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课堂送到田间地头、农场、养老院,使农村老年教育更加接地气[10]。此外,农村老年教育的课程应该与目前的办学条件和课程内容相结合,老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举办讲座、专题课程等,探讨适宜于老年人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农村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

4.4. 统筹区域资源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建设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学校的学龄人数持续减少,许多中小学已经被撤销合并,导致农村学校校舍处于空置或半闲置的状况,得不到有效的使用,这就给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场地条件。同时,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对农村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例如,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保健站、休闲广场、农业科技工作站等场所,都可以利用起来,建立老年学校或老年学习点,作为专门的教室、图书室、艺术室和心理咨询室等。我国农村地区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加速数字化转型,为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丰富而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11]。在数字乡村建设的稳步推进下,农村老年教育机构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设备或远程教学设备,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网络和数字化产品服务,运用现代媒介和网络通信技术,积极扩大农村老年教育的资源供应,比如在网上教育服务平台上播放有意义的视频,并配以地方方言的解说,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学习体验,从而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克服因数字时代而产生的焦虑与不安情绪。

5. 结语

在国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开展农村老年教育不仅有助于老年人实现其美好生活愿景、增强其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同时也能倡导终生学习的社会风气,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发展。我国农村老年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积极应对现阶段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老年教育的创新路径,不断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玫. 构建高质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困境与突破[J]. 西部财会, 2024(5): 68-70.
[2] 龙玉其. 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养老: 现实驱动、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J/OL].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1-11.
https://doi.org/10.19331/j.cnki.jxufe.20240304.003
[3] 刘展鹏.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 45(12): 18-20.
[4] 刘亚娜, 张朋. 数字时代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服务的现状、机遇与思考[J]. 成人教育, 2024, 44(5): 39-48.
[5] 卢再新, 陈凤贞. 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进路——基于对M市的调研分析[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3): 41-46.
[6] 王伟伟. 农村老年教育供给困境与路径选择[J]. 经济研究导刊, 2022(34): 43-45.
[7] 武宜娟. 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的推进策略与发展路径[J]. 成人教育, 2023, 43(4): 20-27.
[8] 戴璇.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15): 25-28.
[9] 武宜娟. 机遇、挑战与发展向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老年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24(1): 71-80.
[10] 薛冬梅.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路径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 45(10): 164-166.
[11] 张瑞芹. 农村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9): 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