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持续增长,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在传统养老方式逐渐减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推行社区与居家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为缓解养老压力、保障基本民生提供了有效途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已成为应对老龄化压力的最佳选择,是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然而,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主体单一、专业能力不足、供需失衡等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芜湖市镜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数据阐述,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demand for elderly car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 gradual decline in traditional elderly care methods and a rising elderly population, the promotion of a combined community and home-based elderly care model has provided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lleviate elderly care pressures and ensure basic livelihood needs.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family, supported by the community, and supplemented by institutions, have become the best choice in responding to the pressures of aging. It is a core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cialized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However, the current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face severe issues, such as a monotonous supply,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and a supply-demand imbalance, which constrain further developm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field interviews,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the Jinghu District of Wuhu City, delves in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d proposes targeted and realistic solution strategies.
1. 引言
在全球老年人口持续攀升的浪潮中,我国亦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新阶段。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高达14.1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已达18.7%,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更是占到了13.5%1。芜湖市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其养老问题尤为凸显。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体现薄弱的背景下,结合了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是目前最流行的养老服务方式[1],尤其是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然而,目前众多城市,包括芜湖市在内,养老服务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短缺、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能力和专业人员匮乏,以及专业医疗和高层次精神文化服务的欠缺等。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 芜湖市镜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文中所示数据为2023年底在芜湖市镜湖区发放《芜湖市镜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整合归纳数据所得出,调查采取随机发放方式,辅以个人访谈。本次调查范围为芜湖市镜湖区张家山街道、荆山街道、赭麓街道的五个社区,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60岁以上老人,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在调查样本中,有37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有所了解,53人表示对其有一定认识,而完全不清楚此种养老形式的有25人。近半数受访者表示,社区曾进行过相关宣传。这反映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虽尚处起步阶段,但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家庭结构巨变的背景下,该模式正逐步为公众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有助于填补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空白,未来更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81人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占总数的70%。其余老人或因不熟悉,或因拒绝陌生人接触,而表示不需要或对此态度模糊。由此可见,部分老年人受传统思想影响,仍倾向于选择传统养老模式,即由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生育政策的调整,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逐渐失去其应有效能,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型模式应运而生。它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社会化的照护服务。为此,有必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政策,让更多老年人受益于社区居家养老带来的价值。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选择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个人、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个人健康等微观因素和省市层面宏观因素而做出的选择[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居家养老服务应当全面覆盖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多个方面,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对社区居家养老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其归纳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文化三大类需求。在生活照料类需求方面,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比例都集中在50%左右。这说明,尽管许多老年人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他们仍然需要外界的帮助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许多老年人可能会感到体力不支、行动不便,因此在生活照料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社区应当准确把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高日常照料的质量与频率,以最大程度地缓解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在医疗护理类需求方面,提供社区医生义诊服务和社区定期组织体检的占比最大。这反映出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同时,患较多慢性病的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类的需求更大。因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他们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照护所带来的生活和经济负担[3]。因此,社区需要提供更多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如定期体检、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4]。在精神文化类需求方面,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所占比重最大,老人课堂的需求也相对较高。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在家,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内心空虚和孤独。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健身操等,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拉近他们与友邻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进行志愿活动的时候,除了要将老年人群体的需求考虑进去之外,还要探讨如何安排具有更加丰富种类的志愿活动。此外,开设老人课堂也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习和交流,老年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涵盖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社区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以满足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温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3. 芜湖市镜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不足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一方面老年人服务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利用率较低[5]。原因之一在于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供给导向,具体体现在按照政策对象确定优先服务群体和制定实施办法,一定程度上缺乏以重要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服务的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服务的保障水平不高,难以应对以解“难”为目标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问题。[6]在资源总量有限和专业服务不足的条件下,在面对经济困难等政策优先服务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时,大部分社区仅能提供专业性不强的初级服务。因此,大量服务设施,实际上成为健康状况良好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而缺乏动力发展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刚需的相关服务。
3.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健全
社区养老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对社区工作者及相关机构构成挑战,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然而,许多一线服务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教育水平差异大。在提供服务时,他们常忽视老年人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仅按流程操作,导致服务协调性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受传统观念影响及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足、宣传不够,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了解不深,缺乏尊重。部分人将其与家政服务等同,未能认识到其独特价值。此外,社区志愿者资源有限,我国无论是基础性助老志愿者,还是专家技能型志愿者,都呈现出短缺的状态[7]。尽管有大学生参与,但建立稳定长远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和组织尤为重要。
3.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备设施相对缺乏、医养结合成效欠佳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自上而下推动,少数地区注重服务绩效与产出,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有形的硬件设施建设上,而较少投入到服务上[8]。社区医疗设施、医生数量供不应求,有的社区几千老人共用一家社区医院,医生资质不清。医养结合自2016年6月提上日程,部分地区成果显著,但芜湖市镜湖区效果欠佳。医疗和养老护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导致权责不清、资源配置效率低。社区对医养结合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老年人认同度低,工作人员素质低,对社区卫生医疗重要性存在误解,导致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滞后。
4. 芜湖市镜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充足的资金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运行的基础。目前,缺乏财政援助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投入高、回报期长,社会企业较少投资,政府成为主要资金来源,这会导致资金短缺、行业活力受限,服务质量下降。而通过公益募捐和政府补贴获得的资金是有限的,虽然政府也在加大资金补贴力度,但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由于政府的补贴标准不高,使得受惠的老年人范围不广[9]。同时,政府投入也无法兼顾具体事务,设备设施常出现破损、缺失、无人管理现象,工资低也无法吸引年轻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拓宽资金来源,完善保障机制,增强行业活力至关重要。
4.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考核体系不完善
政府在社区养老体系中负责制定法规、提供资金,而专业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是主要服务提供者。然而,市面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将公益服务变为营利性服务,从中获利,且存在违规行为。为实现公平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政府需及时监督和管理服务机构,防止服务出现纰漏。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督评估体系大多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规范,一些机构擅自降低服务标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合理的监管体系可以规范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的行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
4.3. 社区老年人个人情况多元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较大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当紧密围绕老年人群体多样化的个性需求进行精准定位,然而,由于老年人群体在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心理预期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这无疑对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满足这些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当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服务水平上参差不齐,不时出现的负面新闻报道,使得许多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机构产生了抵触情绪。由于老年人群体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仍然难以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手段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索。
5. 完善芜湖市镜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5.1. 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依据社会福利主义理论,针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筹集,应当倡导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其中以社会资金的募集为主导,而政府财政的补贴则作为一种辅助性支持。首先,需要增加国家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确保养老服务的最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这不仅包括基础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还应涵盖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活动等方面。其次,我们应积极倡导和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来。这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社会声誉提升等。最后,社区应主动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成立社区养老服务基金。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可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5.2. 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法规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养老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相关法规的执行监督力度,确保养老服务的稳定有序发展。这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还需要有力的监管机制和专业的监管队伍。在社区养老法规方面,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现实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法规的时效性和适应性。同时,我们还应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对政策法规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确保政策与服务实际相协调,提升服务质量。
5.3.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与监督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专业服务人员、器械设备及高效服务规范流程。因此,建立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与监督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形成规范的人员考核制度,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考核标准,并评估服务对象需求,区分个性化需求。其次,加强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准入、日常、行业监督等方式,对服务机构、人员、志愿者实施全程有效监督。最后,进一步提升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程度,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10]。
5.4.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服务和推广医养结合模式至关重要。然而,许多社区对其重视不足,导致老年活动中心设施破损、休闲场所被占等问题频发。因此,社区及相关机构应加大投入,及时维护管理,确保老年人有足够的场地进行锻炼和休闲。受传统思想影响,许多老人仍信奉“养儿防老”,对社区居家养老了解有限。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及机构应通过社区展台、地方卫视播报、邀请体验等方式,让老年人从情感上接受并体验新型养老政策的关怀和照顾,在此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社区老年人的大力宣传和普及,促进老年人不断提升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关注度,促进他们改变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刻板印象[11]。
6. 结论
在我国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物质条件尚不丰富的情况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因而诞生。相较于传统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更广泛,更能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然而,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推广和完善仍需长期努力。为此,各方应加大投入,确保其未来发展,实质性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NOTES
1https://www.stats.gov.cn/sj/pcsj/rkpc/d7c/202111/P02021112652366736675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