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路径探析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ommunity Promotion of Re-Employment for the Elderly in the Context of Positive Ageing
DOI: 10.12677/ar.2024.11415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马乐蓉, 李 莉: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社区老年人再就业Positive Ageing Community Elderly Re-Employment
摘要: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在推动老年人再就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从积极老龄化背景出发,分析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困境,包括老年人再就业主动性欠缺、再就业权益未得到保障、老年人潜力未充分挖掘等。根据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提高老年人再就业的积极性、加强老年人再就业的权益保障、挖掘老年人再就业潜力等方面对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路径进行探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positive ageing, commun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employment of the elderly.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positive age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lemmas faced by the community in promoting the re-employment of the elderly, including the lack of re-employment initiatives for the elderly,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re-employed, and the under-exploit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the elderly, and so on. Based on the real-life dilemmas they fac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of community promotion of re-employment for the elderly in terms of improving their re-employment initiative,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re-employ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apping their re-employment potential, and puts forward rationalized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马乐蓉, 李莉.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路径探析[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4): 1144-1149.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4157

1. 引言

到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2.2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5%,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根据2012到2022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得知,我国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等特点,预计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再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积极老龄化理念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推动老年人再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社区推动老年人再就业的意义及当前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路径探析和建议,以期推动老年人再就业事业的发展,实现积极老龄化目标。

2. 概念界定

2.1. 积极老龄化

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倡导积极老龄化概念,指出积极老龄化的三个主要方向:健康、参与、保障,明确“积极老龄化”就是提倡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伴随人口老龄化的演进,各国形成共识: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不仅是被“赡养”的负担,也是产出性的人力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1]。这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来应对。由于中国完全迈进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对国民经济和民众福祉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促进积极老龄化进程,包括鼓励老年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不仅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还能够增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个人成长,让他们能够再次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和经济的进步贡献力量。这样的策略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国面临的老龄化压力,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和谐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2. 老年人再就业

老年人再就业指的是已达到一定年龄,通常是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以上的个体,出于各种原因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工作机会的过程。在中国,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在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下,有返岗工作的需求和可能。他们的身体状况通常较好,有较强的劳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意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口预期寿命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表达出再就业的愿望。老年再就业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还有助于减轻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并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提升。

3. 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困境

社区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更是他们发挥自我价值的重要场所,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在推动老年人再就业方面起关键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工作过程中,能加强老年人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使得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当中,能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同时,老年人再就业使老年人在工作中能通过适当劳动,加强身体锻炼,降低因缺少运动锻炼导致的疾病的发生概率。二是有助于老年人继续发挥自身价值。通过再就业,老年人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参与者。三是老年人再就业有助于增加经济收入。老年人通过再就业实现自身收入的增加,能够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并为老年生活增加一份稳定的保障,同时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促进家庭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在我国日益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优化老年人力资源结构,让有能力的老年人再就业已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然而,在探索老年人再就业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使老年人能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充分发掘老龄化社会的潜力,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识别这些问题,并深入理解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障碍。

3.1. 老年人再就业主动性欠缺

一是受到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 的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期望老年人退休后能够享受宁静的晚年生活。这种观念导致一些人持有对老年人再就业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偏见。受此文化约束,多数老年人对于积极老龄化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再就业的意愿。若老年人继续工作,往往会被误解为子女未尽赡养责任[2]。同时,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快,不少老年人缺乏网络接触和智能设备使用经验。随着线上工作的普及,许多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如使用电子邮件、在线办公软件等。但许多老年人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和实践经验,可能无法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数字障碍”也让老年人产生“跟不上时代”的自卑心理。在经济不景气或就业市场紧张的情况下,年轻求职者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再就业持有更大的敌意,认为老年人占据了本应属于年轻人的工作机会,从而加剧了代际间的矛盾。这种误解使得老年人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后,社区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宣传不足,缺乏促进老年人形成再就业观念的环境。

3.2. 老年人再就业权益未得到保障

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关于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研究不健全,老年人在再就业过程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对困难。当前,国家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出台了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其中没有对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法律中,也没有对老年人再就业权益做出解释,这使得老年人再就业权益维护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3]。老年人退休后再进入劳动市场,就会由原有的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务关系,因此老年人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权利、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问题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许多老年人对再就业产生恐惧心理。

3.3. 老年人再就业潜力未充分挖掘

一是老年人获取到的招聘信息有限。当前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通过主流的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老年人往往无法有效获取这些在线招聘信息。他们通常依赖于狭窄的社交圈子来寻找工作机会,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获取渠道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可选的工作岗位,导致他们难以找到能够发挥自己技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4]。二是企业提供给老年人再就业的岗位较少。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老年劳动者通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企业往往更偏好年轻的劳动力。同时,人力资源市场中适合老年人的岗位不多,难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经济上存在困难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寻找薪酬较高的工作,而有较高养老金的老年人则更看重工作带来的社会意义。

4. 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路径探析

4.1. 提高老年人再就业的积极性

4.1.1. 增强对再就业的理解

社区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应当积极与老年居民增进交流,以减轻他们对于再就业持有的误解和偏见,从而转变他们对于再就业的消极态度,激发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倡导老年人树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积极心理图景[5]。首先,社区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组织关于再就业的讲座、研讨会,以及建立专门的工作坊等,向老年人宣传再就业的重要性和益处,如经济独立、社会融入和个人满足感的增强。同时,可以邀请那些已经成功重返职场的老年人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激发其他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和安全感,还能打破传统观念对老年人的思维限制。二是社区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深入老年人家庭,入户了解每位老年人的再就业需求。对于那些对再就业持有错误认识的老年人,社会工作人员可以为他们答疑解惑,消除他们对于再就业的不安与顾虑,提高老年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再就业的信心。

4.1.2. 提供多岗位实习机会

在再就业过程中,老年群体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获取就业信息的不便。为了提升老年人的再就业体验,提供多岗位实习机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就业信息获取不顺畅的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行动,利用社区资源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岗位。例如,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或创业孵化器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实习机会。这些实习岗位可以是办公室助理、社区服务志愿者、信息技术顾问等,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选择适合的岗位。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老年人可以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提升自身技能,增加再就业的机会。例如,一名退休教师可以通过在社区服务中心实习,了解社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提升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工作中加强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为未来可能的工作机会做好准备。同时,实习岗位的提供也有助于老年人加深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于那些参与了实习的老年人,社区应定期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在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提出的建议。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迅速与相关企业沟通,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在实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4.2. 加强老年人再就业的权益保障

4.2.1. 增强老年人维权意识

社区首先应当加大对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他们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会识别侵权行为并理性地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老年人熟悉合法权益的保护途径和手段,增强对再就业过程中的法律权益的理解。

其次,社区可以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再就业过程中老年人权益受损的事件,增强老年人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主动性。让老年人更深刻地认识到权益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在社区内公开张贴有关案例,让老年人了解有关防止及处理侵权的方法。还可以组织老年人成立互助小组,通过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增强他们在再就业过程中的权益保护能力。最后,社区应积极调动再就业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参与,提升家庭成员对再就业权益保护的认识,鼓励家庭成员支持老年人的再就业。在老年人再就业权益受损时,也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及时寻求家人的援助。

4.2.2. 提出政策倡导与反馈

社区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能够直接了解和收集老年人再就业的需求、困难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访谈、个案咨询等方式,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收集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需求、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社区可以作为老年人代表向政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涉及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法律的执行效果等方面。社区应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政府部门反馈老年再就业的现状和建议。社区的作用不仅限于向政府反映现实情况,还包括促进政府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环境。

4.3. 挖掘老年人再就业潜力

4.3.1. 畅通再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再就业信息渠道往往取决于他们的人力资本累积。通常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招聘那些有良好健康状况、具备较高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老年人。一些企事业单位非常重视这些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年专业人才,他们在退休后往往能够担任顾问等职务,甚至可能在人力资源培训部门工作,将自己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然而,许多其他老年人的潜力和优势尚未被完全发掘和利用。即便他们能够重新进入劳动市场,通常也仅能从事满足基本要求的工作岗位。

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日本,为即将退休的老年人建立了一个“针对有退休计划的老年人才库”,有继续工作需求的老年人可以申请将自己的健康状况、专业技能、期望工作时长等信息登记进入该人才库。中介机构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基础上,会向有关单位进行针对性的推荐。通过不断发掘老年人群体的“工作潜力”,推动老年人就业多样化,这有助于有效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从日本的案例可以看出,在社区中建立“老年人才中心”显得尤为重要[6]。“老年人才中心”为希望再就业的老年人创造工作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职业经验和技能,更有效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同时,中心能够针对不同背景的老年人提供各式岗位,例如为体力充沛、面临经济压力的老年人提供工作强度较大但薪酬较高的工作,而为那些寻求生活体验丰富的老年人提供工作强度较小但内容丰富的工作[7]

4.3.2. 开展定制化的职业技能培训

首先,社区可以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基础能力培训,包括办公技能、智能技术平台操作和现代工作理念,以更新老年人的工作观念,并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工作技能。其次,社区应根据当前再就业岗位需求,为有再就业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再就业培训,以针对性地增强他们参与工作的能力。同时,社区应考虑老年人的再就业意向,提供特色化的培训课程,充分挖掘老年人再就业潜力,提升他们在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8]。此外,社区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社区负责提供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培训,而企业则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再就业岗位,使老年劳动者和企业实现精准匹配[9]

5. 结语

老龄社会中,老年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非常关键。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社区在推动老年人再就业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通过增强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强化他们的权益保护,以及发掘他们的再就业潜力,可以有效地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将积极老龄观念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属于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成果。

NOTES

1https://www.gov.cn/xinwen/2022-09/21/content_5710849.htm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创造, 2022, 30(11): 6-29.
[2] 王宏, 邢昊, 李雅丽.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力资源再就业问题研究[J]. 国际公关, 2023(4): 38-40.
[3] 额尔登高娃.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0(23): 186-187.
[4] 梁清梅, 吴祖怡, 李雅诗. 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广州市城区266位个案为例[J]. 中国市场, 2021(18): 140-142+145.
[5] 李连友, 李磊. 构建积极老龄化政策体系释放中国老年人口红利[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8): 21-25.
[6] 吴榕.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低龄老年女性再就业问题研究[J]. 市场瞭望, 2023(3): 24-26.
[7] 梁淑雯, 李录堂. 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方式探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调查数据[J]. 理论导刊, 2018(2): 78-84.
[8] 曾琪君.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路径探究[J]. 国际公关, 2023(14): 47-49.
[9] 罗洁. 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多元挑战[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 6(10):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