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互联网发展的电子商务已经演变成为现代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达9.54亿人次,网络购物用户达9.15亿人次,网络外卖用户达5.45亿人次,在线旅行预订达5.09亿人次[1],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深化和普及程度,显示出了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日常生活和传统商业模式的巨大影响。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数字性和虚拟性,相伴随而来的是其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技术层面的不足,更涉及到消费者和电商企业的切身利益,例如消费者个人信息危机[2]、系统安全管理不完善以及相关从业人才短缺[3]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对电子商务领域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深入探讨电子商务安全,不仅对于保护经济利益和用户隐私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推动电子商务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尽管已经有众多研究人员在电子商务安全领域以多视角、多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电商安全技术和协议[4] [5]、支付系统[6]、法律与政策[7] [8]等多个方面,但对电商安全领域系统梳理的文章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回顾,并对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揭示。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将检索式设定为“主题 = (电商or电子商务) and安全”,检索时间为2024年5月1日,共初步检索获得1875篇文献。由于检索结果中存在着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生鲜安全、质量安全、物流过程安全等与研究目的不一的结果,本研究进行了人工筛选,最终获得1583篇文献。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梳理后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首先,通过对发文量年度和核心作者分析,梳理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研究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核心作者群体以及核心作者的研究方向等现状;其次,通过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梳理领域研究热点;最后,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绘制突现词图谱,观察突现词的动态变化,总结出当下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究前沿。
3. 研究现状分析
3.1. 发文量年度分析
发文数量的年度变化不仅能够揭示研究发展所处的各个阶段,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把握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预示着其潜在趋势,因此,它被视为衡量研究发展动态和活力的关键指标之一[9]。
Figure 1. Trend of publication volume
图1. 发文量趋势图
电子商务安全领域每年的发文量变化如图1所示。由于检索时间为2024年5月,因此2024年的数据为9篇,暂不完整。由图可知,电子商务安全相关领域从1998年左右开始被研究者所关注,1999年相较于1998年的发文量有所上升,但整体数量仍然较低,因此,将1998~1999年划分为萌芽发展期。2000~2004年为蓄势发展期,这一阶段的发文量相较于萌芽期有了明显增长,但一直处于平稳状态,每年的增长率较低,结合整体趋势来看,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究在这一阶段正在积蓄力量,准备进入快速发展期。2005~2007年为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发文量快速增长,研究活动较为活跃,并在2007年达到了发文高峰。2008年~至今为稳定波动期,2008年相较于前一年的发文总量有了明显下降,但这一阶段每年的发文量保持在25~73篇的区间内,没有出现大幅增长或降低,表明电子商务安全领域可能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波动期。总体来看,电子商务安全领域仍具有较大研究价值,仍被研究者所关注与深入探究。
3.2. 核心作者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1583篇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由2393名作者独自或共同完成,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共发布了5篇论文,最少为1篇。如表1所示,仅发表1篇电子商务安全相关文章的作者为2194人,约占作者总数的91.65%,占了作者数量的绝大多数。
在发文作者中,存在着在各自领域拥有深厚学术造诣、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者,他们是领域内的中坚力量,既能推动理论的发展,又能引领实践创新,他们通常被称为核心作者。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是指发文总数高于
的研究人员。由于电子商务安全领域发文量最高为5篇,因此只有发文总量高于2篇的作者才能被视为核心作者。根据计算可得,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核心作者数量为199人,约占作者总数的8.31%,他们共发表论文449篇,约占论文总数的28.36%,这一占比过小,远低于普莱斯定律规定的核心作者论文数占领域研究的半数以上的要求。可见,虽然电子商务安全领域已经吸引了足够数量的研究人员,但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数量仍然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大多数的作者并未对电子商务安全进行持久、深入的研究,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人员长久地投入到电商安全领域中。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author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表1. 发表不同论文数量的作者统计表
论文发表数量(篇) |
作者数量(个) |
占作者总数比例(%) |
5 |
2 |
0.08% |
4 |
9 |
0.38% |
3 |
27 |
1.13% |
2 |
161 |
6.73% |
1 |
2194 |
91.65% |
Table 2. High yield author statistics
表2. 高产作者统计
作者姓名 |
发文数量 |
作者姓名 |
发文数量 |
成汉健 |
5 |
黄云 |
4 |
刘敏 |
5 |
杨小劲 |
4 |
胡淑红 |
4 |
潘矜矜 |
4 |
彭德雷 |
4 |
亓胜田 |
4 |
李艳 |
4 |
孟晓明 |
4 |
齐爱民 |
4 |
\ |
\ |
通过统计发现发文数量大于4篇的作者共有11人,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通过对这些作者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发现,他们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和防范技术、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和挑战、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电子商务隐私保护和信任建立、电子商务安全系统的设计和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4. 研究热点与前沿
4.1. 研究热点
4.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诠释一篇文献最核心内容的子或词,如果一个关键词频繁的被领域内的研究人员所提及,那么它所代表的内容往往被视为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不仅能够从节点大小直观地了解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快速识别出某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研究主题,还能够通过节点之间的关联分析出关键词间的亲属度,进而把握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10]。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核心论文进行关键词贡献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Figure 2.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
由图2可知,本次分析共得到254个关键词节点和350条节点连接,网络密度约为0.011。通过节点的大小可以判断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节点间连线的粗细可以判断关键词间的共现强度,由此可见电子商务(699)、安全(115)、网络安全(70)、信息安全(65)、数字签名(43)、对策(42)、数字贸易(38)、电子支付(32)、安全性(28)以及数字经济(27) 10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可以将这些关键词视为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核心和经典研究主题[11]。
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关键词,故对这10个关键词进行中心性和开始年份梳理,结果如表3所示。
中心性是评估节点在关键词网络中重要程度的主要指标[12],它能够有效解释在连接过程中节点的“桥梁”或“中介”作用,从而反映出节点的“媒介”能力[13]。由表3可知,中心性高于0.1的关键词分别是电子商务(0.81)、安全(0.22)、网络安全(0.15)、信息安全(0.16)以及数字贸易(0.12),由于本文的以“电子商务”“电商”“安全”进行组合形成检索式获得结果,因此“电子商务”和“安全”的中心性最高,“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字贸易”三个关键词在该网络中相较于其他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重要性,是电子商务安全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另外,从高频关键词的出现年份可以观察到“电子商务”“安全”“数字签名”最早被研究人员所重视,而“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则分别从2019年和2018年才被研究人员所关注,但仅用不到6年的时间这两个关键词的提及频次已经高于大多数早年间出现的关键词,可见“数字贸易”“数字经济”是近年来被研究人员所追逐的研究热点。
Table 3. Top 10 keywords in word frequency
表3. 词频前10的关键词
频次 |
中心性 |
关键词 |
开始年份 |
699 |
0.81 |
电子商务 |
1998 |
115 |
0.22 |
安全 |
1998 |
70 |
0.15 |
网络安全 |
2000 |
65 |
0.16 |
信息安全 |
1999 |
43 |
0.09 |
数字签名 |
1998 |
42 |
0.08 |
对策 |
2003 |
38 |
0.12 |
数字贸易 |
2019 |
32 |
0.04 |
电子支付 |
2000 |
28 |
0.06 |
安全性 |
1999 |
27 |
0.06 |
数字经济 |
2018 |
4.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研究采用最大似然法(LLR),利用CiteSpace对电子商务安全领域进行关键词聚类,同时由于本文分析的数据为中文语境下的信息,因此选择K聚类形式,最终关键词聚类结果如图3所示。
Figure 3. Keyword clustering
图3. 关键词聚类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Q值为0.8381,这一数值远超过0.3的基准线,充分证明了聚类网络的社团结构划分是显著合理的;S值为0.9696,大于0.7的基准线,证明了本次聚类具有较高信度,因此,总的来说,本次聚类的结果是较为理想的[14]。
由聚类结果可知,在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生成了#0电子商务、#1信息安全、#2安全性、#3供应链、#4电子支付、#5安全、#6问题、#7网络安全、#8数字签名、#9数字贸易、#10对策、#11安全策略、#12数字经济共12个聚类标签,这些标签集中展现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和主题。结合本次聚类结果和文献内容,本研究将电子商务安全研究领域归纳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与保护措施(#2安全性、#5安全、#8数字签名、#11安全策略)、电子商务应用(#0电子商务、#4电子支付、#9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环境(#3供应链、#12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安全挑战与对策(#6问题、#11安全策略)。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与保护措施研究,研究聚焦于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加密技术、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协议等来提升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关宏波[15]、许德武[16]等学者分析了现有加密签名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各自改进后的签密方案;郑向阳[17]等人从网络节点、通讯、应用程序、身份认证等方面探讨了电子商务的各种安全策略。电子商务应用研究,研究涵盖了电子商务的基础技术和应用场景,关注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维护和优化,杨立新[18]从《电子商务法》角度出发对电子支付服务损害赔偿进行解读;杜文才[19]等人提出新的安全支付系统和审计来解决大众支付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环境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关注于电子商务在更广泛经济和法律背景下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的演变以及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化贸易中的作用,安晓明[20]、方芳[21]等人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丝路电商”的面对的挑战和策略;杨继军[22]、余江霞[23]等人分析了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供应链、物流平台等的优化策略。安全挑战与对策研究,该领域研究关注当前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张新元[24]、吴恒亮[25]等人分析了在C2C、B2C的电商发展中所面对的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问题和相应的应对策略。
4.2. 研究前沿
在对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Burstness中的View,对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究进行突现词分析。突现词是指那些在某段时间内出现频次变高的主题词,突现强度越大,该突现词就越能代表该领域的学术前沿。
由图4可知,突现强度前3的关键词分别是数字贸易、数字经济以及跨境电商,突现强度分别为23.1、16.04以及13.17。突现性最强的关键词为数字贸易,其出现年份为2019年,在所有突现词中出现得最晚,可见数字贸易是电子商务安全领域最火热的研究方向。突现时间持续最长的是移动支付和个人信息,持续时间分别为12年和11年,可见移动支付和个人信息是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是需要强调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领域。另外,个人信息、跨境电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突现词,可见他们是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究前沿。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可视化工具软件CiteSpace对国内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 通过对发文量的分析,电子商务安全从1998年左右开始被学者所关注与研究,到2007年到达发文高峰,2008年发文量有了明显下降,2008年至今发文量处于稳定波动状态,领域发展较为成熟。
2) 通过对核心作者的分析,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由2393名作者完成,根据普莱斯定律,发文量高于2篇的核心作者仅有199人,且核心作者产出论文不达总数的一半,可见,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缺少足够数量的核心作者。其中,高产出的核心作者研究方向集中在安全策略和防范技术、法律法规和政策、测度指标体系等方面。
Figure 4. Keyword emergence graph
图4. 关键词突现图谱
3) 通过对研究热点的分析,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安全技术与保护措施、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环境、安全挑战与对策四方面,其中,“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字贸易”是电子商务安全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4) 通过的研究前沿的分析,个人信息、跨境电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是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商务安全领域的研究前沿,其中,数字贸易是最火热的研究方向。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尽力确保数据库检索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受限于数据库的局限性和笔者筛选过程中的主观性,可能仍然存在数据不充足或不完善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后续的分析研究中,笔者将继续致力于完善和优化研究内容,以期得到更加精确和深入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