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税收制度研究
Research on Tax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创新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深化“放管服”政策体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影响因素也发生了改变,需要对其面临的税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促进中小企业顺利发展,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以及营商环境。本文从中小企业税收的基础理论出发,探析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风险以及成因,并提出了健全税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活动支持、实施针对性补贴等税务风险防控路径,以期能够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not only provides many jobs for the society,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China is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constantl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policy system of “decentralization service”. In this proces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ax risks faced by SMES have also changed.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ax risks faced by SMES, find out the problems therei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m, so as to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MES and create a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SMES.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ME tax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x risk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MES and their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ax risks such as improving the tax system, 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reducing the tax burden of SMES,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for financing activities of SMES, and implementing targeted subsidies, so as to suppor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ES.
文章引用:栾晓琪. 中小企业税收制度研究[J]. 国际会计前沿, 2024, 13(4): 563-568. https://doi.org/10.12677/fia.2024.134072

1. 引言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营商环境狭窄,管理方式欠缺,税务压力大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行政法律法规、我国出台的相应政策等,对自己现有的管理模式、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各项红利,包括税收红利、政府采购照顾政策等等,准确识别并防范税务风险,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中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2. 基础研究

财政税收制度关乎企业、社会、国家的发展,体现了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有利于中央及地方各职能部门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主体中的占比高达95.68% [1]。中小企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限制以及三年疫情带来的冲击,深刻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恢复及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对中小企业实行政策扶持、税收优惠、机会偏向等方式,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发展恢复甚至超过疫情之前。

2.1. 财政税收制度的内涵

财税体制是指政府以税收作为主要财政来源以实现政府职能的相关举措和制度[2]。财政税收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从宏观层面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由国务院进行主管,并由国务院颁布。财政税收制度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公共性、普惠性以及国家强制性。公共性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主要用于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普惠性体现在“用之于民”,国家的税收收入主要用于惠及民众的项目,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外交等,对于普遍大众具有普惠性;国家强制性在于这项制度由国家权力加以保障,公民需要承担纳税责任,如若违反,则会产生不利后果。

2.2. 税务风险的内涵

税务风险与税收义务、税收责任息息相关。在较早的研究中,企业税务风险被定义为,因为未按既定规章制度缴纳税款,导致企业面临处罚的不确定性[1]。税务风险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法律相关规定,偷税漏税,不纳少纳等,从而需要承担补缴、罚款、滞纳金以及刑事处罚等不利后果;二是企业经营不合要求,适用税法错误,导致没有享受到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多纳了部分税。

3.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型企业扶持作用的表现

3.1. 提供资金支持

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并不占据优势地位,例如人才引进、管理制度、经济实力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国家出台税收政策,利用政策的杠杆原理,带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引导经济走向。通过税收政策倾斜,对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进行帮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大多是银行贷款、成交额等,而同样会受到大型企业的压制,银行贷款首先考虑有保障的大型企业,成交时也会优先考虑实力壮大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在现有的税收政策下,给股东发放分红时,要在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后,而在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时,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税基降低,纳税减少,也就更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所以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会选择通过贷款的方式以减少税务负担,降低税务风险。各地税收政策以及税收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创新,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3.2. 给予政策扶持

税收政策在设计时,可以偏向中小型企业,给予其政策性的支持,扩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空间,让企业在发展中更适合市场经济,提高中小型企业的市场资源占比,提高中小型企业的市场活力。例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给予了中小型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在“一张网”式的数字化政府采购电子平台上,供应商可以看到众多地区的招标文件,会有更多的生意机会,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符合我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供应商的关注点在于达成合作以及自身权益的保护,更加精准的采购平台助力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中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通过税收制度创新,可以引导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对自身资源的配置有了更好的规划,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创新税收方式,创建税收平台,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税收负担。

3.3. 缓解劳动力成本所带来的负担

中小型企业受到企业规模、市场订单、资源等的限制,往往不会像大型企业一样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机器,也就会存在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虽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为社会创造了众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但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限制,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受限,市场地位降低。

要重视中小型企业的劳动力税收问题,合理雇佣劳动力,及时为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避免因为少缴、晚缴等问题导致受到处罚,增加中小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税务风险。同时创新财政税收制度,针对劳动力成本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税务负担,优化市场环境,以此扩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空间。

3.4. 推动科技创新

创新性中小型企业和传统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历程存在差异。创新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往往在前期或者后期存在困难。例如:前期创新资金的投入、科技型人才的吸纳、销路的打通等等方面,均存在资金压力,税收的压力也一直存在。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收到波动,存在不可预估的风险挑战,影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比传统型中小型企业复杂,不利于创新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而中小型企业的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也比不上大型企业,无法保证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的发展风险。

传统的税收制度,在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作用,继续投入税收。通过税收制度创新,相应的税收职能部门可以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调整中小型企业的税率,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吸引高素质科技人才进入中小型企业,通过政府给予人才引进的政策,吸引科技人才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帮助其更快适应社会发展。

4. 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制度存在的漏洞

4.1. 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法律法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于税收的法律制度不断的更新发展,但还是存在财政税收政策无法完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状况的情况。当前,政府的财税政策存在相应的缺陷,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3]。缺乏了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存在制约的。目前来说,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发展规模和资金来源的问题,虽然也有税收优惠政策等的支持,但还是杯水车薪,有很多的中小企业仍然寸步难行,发展受限。

4.2. 个别税种存在风险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研发创新是重要保障。研发费用扣除征税,减小了中小型企业的税负。但是在会计核算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于研发费用的归集口径存在区别,也就导致了中小型企业能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差异。该扣除的部分没有扣除,研发费用部分的税负没有减轻,面临着多缴税的风险。

其次,政府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税收优惠补助不纳入征税范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不一,计算中小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否将此政府补助从收入总额中予以扣除存在差异,导致未扣除的企业面临多缴税的风险。

根据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公司投资者应当及时缴纳出资,未及时缴纳出资的,该企业对外借款产生的利息不会被扣除,需要由企业投资者自行承担。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存在影响的,中小企业需要对规章制度和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全面的分析,以避免利息无法扣除,阻碍企业发展的情形的发生。

4.3. 未满足中小企业产业群体实际发展需求

不同的产业适用不同的政策,有的产业资金投入大,持续时间长,有的产业资金投入小,持续时间短,那税收政策也应该随着产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针对不同行业的复杂程度和深度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没有针对其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而是笼统规定,不利于中小企业进入系统的产业链建设。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支持,缺少项目资源,难以加入产业链,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

4.4. 扶持手段单一

“税收优惠和专项基金支持是目前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的主要扶持手段,相对来说采用上述两种扶持手段单一。”[4]企业的发展受环境的限制,经济市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中小型企业更甚,由于中小型企业的抗压能力弱,资金不如大企业雄厚,面对经济市场的波动受影响程度更深。但是单一的扶持手段难以顾及全部的问题,既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又无法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部问题,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此外,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影响着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各地经济政策的不同,市场环境的不同,也会使得各地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发展空间不同。例如新冠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无法营业,资金链断裂,造成破产的局面。而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重要的力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破产,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不利于经济活跃度的提高。而单一的扶持政策对于此种情况的解决力度是有限的,再加上执行力度的不足,导致扶持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4.5. 融资活动的制度不完善

如今,各个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而言整体经济实力较弱,且无法进行有效融资,融资条件也有限,进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2]。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存在困难,主要也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难以与金融机构的严格条件相吻合,例如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不足以支持其用资产抵押的方式融资,也就造成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小企业的初始资金少,发展规模小,再加上融资又存在诸多困难,这些因素都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调整和优惠,但终究有限,落实困难且效果有限。

4.6. 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大多对于企业管理的知识有所欠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较大企业来说存在差距,比较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税收筹划工作,也就导致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中小企业的目标一般放到赚取利润上,而忽视了管理、监督、税收长期筹划等工作上,导致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持续威胁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5. 针对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方法

5.1. 健全税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政府)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方法的总称。”1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要健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制度,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对税收的发生、过程及后续予以规制和监管。当然,中小企业的税收制度与大企业的税收制度要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征收项目、征收标准等方面,要突出中小企业的优势及优惠方面,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即税收制度不能以一概全,要具有多样性。

在健全税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之前,首先要了解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在哪里,也就需要对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市场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围绕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制度,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发挥税收制度的作用和优势。

5.2. 减小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收是一大支出,也是一大负担。在营改增之后,税务部门对于发票的管理和纳税工作都要尽量能够达到全额抵扣的目的。中小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税收制度,对应纳的税应缴尽缴,同时也要明确应减税额和优惠税额,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压力。例如,对于在某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实行缓缴、减免、返还等政策。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税费水平。”[5]税收制度是一个方面,税率也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要想充分发挥税收法律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就要适度调整税率,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例如,财政部门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要进行不同税率的设置,在中小企业起步阶段及扩大生产阶段,通过低税率的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升级转型,给予一定的扶持。当然,不管是减轻税收负担还是调整税率,都必须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由法律予以规制。

5.3. 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支持

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受到限制,不利于其发展。政府可以联合金融机构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融资优惠。并实行分层次支持制度,即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规模、行业等标准给予其不同的支持政策,如此一来更具针对性,更适合各个企业发展的状况。例如,针对科技型的企业给予更多的融资优惠政策。

5.4. 对中小企业实行针对性财政补贴

对中小型企业实施针对性财政补贴具有直接性。在给予补贴的时候,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行业特性等等。例如,要考虑是否为节能产业,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有利于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等。在此之前,要注意中小型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应当给予一定的优惠补贴政策,帮助其进入市场,并助力提高其存活率,同时能够降低其存活风险。

其次,对中小企业的补贴应当具有针对性。我国在地域、行业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地域方面,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一,南方比北方相对发达一些,人才流入也比较偏向南方,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在人才、技术等方面都是存在差距的。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可以通过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且是具有针对性的补贴。

6.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不论是知识、人才、技术还是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且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在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补贴,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保障,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壮大我国经济实力,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经济危机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家也必须重视未满足中小企业产业群体实际发展需求、扶持手段单一、融资活动的制度不完善、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并积极给予应对策略,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顺利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NOTES

1税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政府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谷梅.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及防控分析[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3(4): 157-159.
[2] 郭宝财. 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J]. 全国流通经济, 2022(34): 134-137.
[3] 何晶晶.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1(34): 15-17.
[4] 韩宇.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 现代商业, 2022(7): 187-189.
[5] 柳汶言.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探讨[J]. 中国市场, 2022(4):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