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高等教育和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博物馆作为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学术研究、教育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高校博物馆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博物馆事业的进步、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博物馆作为特殊类型的博物馆,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依托高校资源,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专业优势。在藏品方面,高校博物馆通常收藏有与高校历史、学科特色紧密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藏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能够为师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在学术研究方面,高校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们能够借助高校的研究平台和学术氛围,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不断挖掘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尽管高校博物馆在诸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选取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希望能通过对它的整理和研究,为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2. 研究对象概况
2.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概况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一所民族学专业博物馆,主要面向全国56个民族的文物藏品进行征集、陈列和研究。始建于1951年,建筑面积4800 m2,展厅面积1800 m2。馆藏14大类共近2万余件(套)文物,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用品、服饰、古器以及各民族的文献、乐器等。这些展品以各民族的传统服饰、装饰品为主,突出展示了纺织、印染、刺绣、制革等领域中国各族人民卓越的本领和高超的技艺,是民族团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收藏中不乏史前彩陶罐、东汉铜鼓、明清佛像、唐卡、祖图、天路图、贝叶经、东八经等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同时又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稀世珍宝,如《史前彩陶罐》。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该馆所藏台湾少数族裔文物,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品质上,都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独占鳌头,不少都是研究族裔的珍贵资料。截至目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有《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先生还在身边——民大名师纪念展》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衣无语,绎大千——中华民族袍、衣、裙、裤展》《大地回声——中国各民族乐器文化展》《文明的符号——中国民族古文字和古籍陈列展》等[1]。
2.2.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与其他类似博物馆的比较
随着我国博物馆工作和民族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座民族类博物馆,其中既有由民族类高等院校建立的,也有许多由政府机关建立,以下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如年度观众总人数、藏品总数、展览空间占比、质量等级等进行归纳概括与总结,对比并探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与其他相关博物馆的差异与区别(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between the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other museums of ethnic universities
表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与其他民族类高校博物馆对比表
名称 |
创建时间 |
隶属层级 |
年度开 放天数 |
年度观众总数(人) |
藏品数 (件/套) |
珍贵藏品数(件/套) |
展览 数量(次) |
馆舍总面积(m2) |
展览空间面积(m2) |
展览空间占比 |
质量 等级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 |
1951年 |
中央 |
160 |
10,000 |
42,831 |
0 |
6 |
4800 |
1600 |
33.3% |
未定级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武汉) |
1955年 |
其他 |
203 |
6559 |
10,510 |
0 |
8 |
4711 |
1865 |
39.6% |
三级 |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兰州) |
2000年 |
中央 |
220 |
2000 |
2964 |
116 |
/ |
895 |
480 |
53.6% |
未定级 |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成都) |
1952年 |
其他 |
240 |
6000 |
8448 |
0 |
/ |
6962 |
4192 |
60.2% |
未定级 |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昆明) |
1981年 |
其他 |
/ |
12,000 |
2000 |
0 |
/ |
2400 |
1600 |
66.7% |
未定级 |
云南民族博物馆(昆明) |
1993年 |
省 |
320 |
422,040 |
21680 |
0 |
14 |
35,675 |
6000 |
16.8% |
一级 |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海口) |
1981年 |
省 |
320 |
80,792 |
10,901 |
790 |
6 |
3889 |
3147 |
80.9% |
未定级 |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阳) |
1985年 |
省 |
227 |
202,130 |
16,824 |
205 |
34 |
35,191 |
12,449 |
35.4% |
一级 |
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 |
2003年 |
省 |
260 |
764,329 |
36,204 |
3666 |
30 |
33,922 |
9000 |
26.5% |
一级 |
注:表格部分数据整理自中国博物馆协会官网http://www.chinamuseum.org.cn/。
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地区,高校博物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除了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与其他民族类博物馆进行对比外,民博作为高校博物馆之一,将其与北京地区其他高校博物馆进行对比分析也十分具有必要性(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table between the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other university museums in Beijing
表2.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与其他北京地区高校博物馆对比表
名称 |
创建时间 |
隶属 层级 |
年度开放天数 |
年度观众总数(人) |
藏品数 (件/套) |
珍贵藏品数(件/套) |
展览数量(次) |
馆舍总面积(m2) |
展览空间面积(m2) |
展览空间占比 |
质量 等级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
1951年 |
中央 |
160 |
10,000 |
42,831 |
0 |
6 |
4800 |
1600 |
33.3% |
未定级 |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
1993年 |
中央 |
126 |
4073 |
13,000 |
0 |
4 |
4000 |
1200 |
30% |
未定级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2013年 |
中央 |
240 |
128,202 |
14,617 |
482 |
25 |
30,000 |
9000 |
30% |
一级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
1990年 |
中央 |
250 |
2000 |
6777 |
0 |
/ |
3160 |
1500 |
47.5% |
未定级 |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
2009年 |
中央 |
200 |
20,000 |
97,192 |
0 |
6 |
5500 |
4700 |
85.5% |
未定级 |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
2016年 |
中央 |
220 |
3000 |
49,999 |
0 |
/ |
5000 |
350 |
7% |
未定级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2008年 |
中央 |
/ |
/ |
20,137 |
71 |
21 |
14,777 |
3546 |
23.9% |
未定级 |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
2009年 |
中央 |
300 |
13,000 |
12,194 |
0 |
4 |
7500 |
5500 |
73.3% |
二级 |
注:表格部分数据整理自中国博物馆协会官网http://www.chinamuseum.org.cn/。
2.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特征
通过以上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介绍和相关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中央民族大学下属职能机构,民族博物馆区别于一般类型的社会博物馆,具有其独特的相关特征,下文就其特征作出展开说明。
2.3.1. 藏品的丰富性与全面性
作为全国高校百余家博物馆中唯一收藏、展览56个民族文物的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收藏了包括革命文物、土特产品、生产工具、服装、皮毛、古器物、历史文献、珠宝器、武器、乐器、宗教用品等在内的14类文物,共计3万余件。这些藏品不仅反映了全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国外部分国家和民族的瓷器、钱币、图片等文物,使得其藏品更具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特色。
2.3.2. 展览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有常设展览《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先生还在身边——民大名师纪念展》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衣无语,绎大千——中华民族袍、衣、裙、裤展》《大地回声——中国各民族乐器文化展》《文明的符号——中国民族古文字和古籍陈列展》等,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而且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除此之外,民族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专题展览,如《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中国民族古代文字展》等,这些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了解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机会,体现出民族博物馆展览的多样性与创新性[2]。
2.4.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主要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一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文化资源的综合性民族学博物馆,其自1951年建馆以来,便始终发挥着独有的作用,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2.4.1. 辅助教学的重要场所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的重要下属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为校内师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有关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教学材料,也提供了相关实习机会与工作岗位,有助于增强在校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相关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2.4.2. 支持科研的重要基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和研究成果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有助于推动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
2.4.3. 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2.4.4. 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通过收藏、展示和研究民族文物,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3]。
综上所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多样的展览和重要的作用,成为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研究方法设计与数据收集
作为博物馆领域中独特的一支,在让文物说话、以文化育人方面,高校博物馆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校博物馆是凝聚大学精神,传播大学文化底蕴、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4]。它对校园文化精髓进行提炼、梳理、展示,营造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渲染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师生自发、自觉地融入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之中[5]。高校博物馆在当今中国大学发展建设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可或缺,而检验高校博物馆建设发展质量和水平、及时改进改善高校博物馆工作,都离不开对高校博物馆的服务对象的调查研究,即博物馆观众研究。
经过前期的预调查,并结合自身参观经历,参观该博物馆展览的观众以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师生为主,还有部分前来参观的外校同学及一定数目的社会人员,考虑到观众构成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客观性因素,我们决定采用匿名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信息资料的获取,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最终决定采取非随机抽样中的任意抽样,对结束参观的中央民族大学校内学生观众进行调查,不考虑参观者其他身份,在做到在考虑便利性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兼顾调查的随机性[6]。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主要收集信息的方法为自填式问卷法,充分发挥其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调查广泛的优势,同时也采取结构性访谈法和自我观察法作为辅助手段,以弥补问卷法的不足,加深对于观众满意度问题的了解,进一步探索提高观众满意度、改善博物馆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建设观众满意的、质量更高的高校博物馆展览。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1.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信息、具体满意度调查和观众建议。在基本信息板块,我们可以了解被调查者的大致信息,为后续的分类统计等工作提供必要前提和相关信息。在参观行为板块,我们主要能够了解到观众的具象的行为,了解到观众的基本的参观信息和参观行动,有利于让我们掌握观众的参观喜好与参观行为,为后续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信息资源。在具体满意度模块,我们采用了表格式的调查问卷,通过同样的答案,可以直观看出观众的满意度分布,也更加利于后期统计研究,这样的设计,也有利于减少被调查者的阅读理解负担,让被调查者更好地参与到填写问卷的活动之中。在观众建议模块,考虑到开放性问题一般情况下收效不佳,我们在列出开放性问题之外,多加了一道封闭性的建议题,更加有利于博物馆后续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在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制作、打印等工作后,我们将下发问卷和回收相关信息进行调查。
3.1.2. 调查问卷操作化
本次调查问卷共涉及三大部分,17个具体问题,能够较为详尽地了解博物馆观众的大致情况与对博物馆的基本印象,可以较好实现问卷调查的研究目的。此外,题目数量较为合适,能够让被调查者更好地配合调查工作,也有利于后期的问卷收集和资料整理工作开展。具体问卷设计见附录1。
3.2. 问卷回收结果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来收集游客对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体验感受和主观评价。本部分主要分析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
本小组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54份问卷,有效填写52次。
问卷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游客获得博物馆信息的渠道、参观次数以及参观意愿等,通过这些信息来加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宣传手段并为后续问题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为具体印象调查,旨在收集游客对于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在展览内容、硬件设施、展览内容等方面的主观印象,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探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上述三个方面的优点与缺点。
如图1所示,在有效填写的问卷中,有32%的游客是因他人介绍而来此参观的,有约32%的游客是通过中央民族大学相关公众号得知的,经由相关宣传手册得知信息的仅有12%,广播电视媒体等媒介仅占3%,可见中央民族博物馆在正式场合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大家多是通过口口相传或是因浏览中央民族大学公众号而得知该博物馆信息的。
Figure 1. Pie chart of the promotion method of the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图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推广方式饼状图
如图2所示,有两次以上参观经历的占21%,且有18位受访者来此参观是由于学术研究和工作方面的需要。尽管有79%观众表明有机会可能会再次参观。但仍说明他们对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并没有感到非常满意。
Figure 2. Pie char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visits to the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图2.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观众参观次数分布饼状图
在根据参观次数进行初步推测后,以下是根据第二部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绘制而成的饼状图:根据此数据,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如图3~5所示,可以看出,在展览内容、说明文字、讲解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满意占比。
Figure 3. Pie chart of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visitors to the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图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观众参观总体满意度饼状图
Figure 4. Pie chart of the visito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xhibits of the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图4.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观众对展品说明文字满意度饼状图
Figure 5. Pie chart of the audience’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xplanation service
图5.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观众对讲解服务满意度饼状图
第三部分为游客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提出的相关建议,汇总如图6,占比最大的为对馆内设施和宣传教育。这与上述调查数据基本相符。在后续发展优化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可以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调整。
Figure 6. Pie char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useum’s suggestions for museum improvements
图6.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观众对博物馆改善建议分布饼状图
3.3. 结构性访谈法的实施
为满足本次调查目的的需要,弥补问卷调查所存在的不足,我们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其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相关印象,并设计了如下的访谈问题(如表3)。
Table 3. Structured interview question design form
表3. 结构性访谈问题设计表
问题编号 |
访谈提纲 |
设问缘由 |
1 |
您是第几次来参观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的展览呢?您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其相关展览呢? |
了解被调查者对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其展览的参观情况和获取展览信息的渠道。 |
2 |
是什么样的原因吸引您来到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参观展览呢? |
了解被调查者参观动机,探究其参观预期。 |
3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当中最吸引你的展览和地方是哪里? |
了解被调查者的参观收获,探明博物馆吸引观众的亮点以及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
4 |
您对本次博物馆展览的内容、选题、展品、互动等方面设置是否满意?哪些对您的参观活动产生帮助?哪些又给您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
了解被调查者对于博物馆相关工作的满意程度和不满之处,及时改进博物馆工作。 |
5 |
您对于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展厅环境、服务态度感受如何?是否满意? |
了解博物馆硬件与软件是否符合参观者预期,有利于改进博物馆相关设施及服务。 |
6 |
在参观结束后,您觉得实际的陈列展示效果达到心理预期了吗?如果没有达到,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呢? |
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预期和可能出现的心理落差。 |
7 |
您对博物馆和相关展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
从参观者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值得博物馆深刻反思和改进。 |
8 |
您是否愿意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介绍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为什么? |
可以从侧面了解参观者对于本次展览持正面还是负面态度,并了解缘由。 |
9 |
作为少数民族的同学,您认为博物馆是否正确、合理地展出了您民族文化代表性文物和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呢? |
从少数民族同学的视角来探究民族博物馆是否完成其自身使命与定位。 |
4.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作为一所承载了丰富民族文化与历史的机构,在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该博物馆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和相关研究,下文将就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做出详细说明。
第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经费方面存在短缺现象。由于资金不足,博物馆在展品收集、修复、保养以及更新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这导致博物馆的展品数量有限,种类不够丰富,且部分展品因长期缺乏维护而呈现出老化、损坏的现象。此外,经费短缺也限制了博物馆在宣传推广、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投入,使得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展示手法上显得较为陈旧、展陈形式较为单一。传统的展柜陈列和悬挂上墙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静态展示难以激起观众的兴趣,而互动性和体验性较差的展览也使得观众难以深入理解和体验民族文化。观众渴望更加生动、有趣的展示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然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这方面缺乏创新和突破,使得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共鸣。
第三,博物馆在内容设计方面也存在不足,展览更新速度较慢。目前,博物馆更多地关注于展品的物理呈现,而忽视了对其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呈现。博物馆在内容设计上也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无法充分展示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除此之外,博物馆由于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等原因,展览更新缓慢,无法适时推出更新展览。这些不足都使得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和认识,也不利于吸引观众多次来馆进行参观。
第四,博物馆在公众参与方面也存在不足。虽然博物馆开展了一些宣传活动,但缺乏有目的的宣传方式,导致公众参与意识不强。此外,博物馆在活动策划和组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使得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受到一定限制。
第五,博物馆的服务设施和信息指引仍有待完善。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迷茫或不便,因此博物馆应加强导览系统的建设,提供更为详细和便捷的参观指南。同时,博物馆还应加强观众的互动体验设计,如设置互动展示区、提供体验活动等,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
第六,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研究不够深入,展览呈现的文字说明肤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作为教学科研机构,应该对本馆馆藏文物,尤其是所展出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但在实际情况中,博物馆在多数情况下仅为了应付展览而临时开展征集工作,缺乏对展品的深入研究和挖掘。这种情况导致博物馆难以推出精品展览,也无法满足民族文化研究学者和相关专业学生的研究需求,更难以吸引长期、固定的观众群体。
综上所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7]。
5. 针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发展建议
当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陈列展览更新缓慢、展示手法上显得较为陈旧、展陈形式较为单一、公众参与存在不足等[8]。然而,博物馆也拥有独特的优势,如丰富的藏品资源、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挑战,推动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9]。
5.1. 合理高效利用博物馆经费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作为高校的下属机构,其可利用和支配的经费与资金十分有限,为了提高博物馆服务质量、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博物馆经费。
5.1.1. 经费利用原则
在博物馆的经费利用中,首先应该优先保障博物馆核心业务与重点项目,作为民族类、高校类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应立足于自身定位,确保民族文化传承和展示工作的顺利展开,完成自身的使命。此外,还应该合理规划经费预算,并且严格执行博物馆经费的使用规定,避免浪费和滥用。
5.1.2. 经费利用策略
第一,优化展览策划与制作,丰富展览内容,根据民族文化特色,提升展览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水平,打造精品展览,吸引更多观众,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第二,加强文物保护与修复,不仅需要完善保护设施,投入资金改善文物保存环境,还需要加强文物研究,深挖文物内涵与价值,积极开展文物价值评估和鉴定工作,为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和文物展览提供科学依据[10]。
第三,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策划和举办展览、研讨会等活动,参与国际文化项目,推动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1]。
5.2. 提高服务质量与互动体验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服务机构,为了吸引博物馆观众、提高博物馆社会效益,需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与互动体验。
首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为观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提高博物馆整体服务水平。
其次,通过设置互动环节,如观众提问、讲解员互动等,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深入参与和体验,加深其对于展览的印象。
再次,充分建立反馈机制,通过设置观众意见箱或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观众意见和建议,并且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
从次,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通过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教育项目,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参观流程,如简化购票、安检等环节、设置清晰的参观路线和指示标识等,方便观众快速了解和参与教育活动。
5.3. 丰富展览形式与内容
展览作为博物馆工作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内容,丰富展览形式与内容对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必须及时充分地丰富展览形式与内容。
第一,积极策划主题展览。博物馆需要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内涵,策划更多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专题展览,可以围绕某一特定民族或文化主题进行策划,吸引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观众群体,也可以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时机,推出系列主题展览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第二,创新展示方式,借鉴国内外优秀博物馆的展览策划经验,加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展品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2]。
第三,定期更新展览内容,保持展览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让观众每次参观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让博物馆拥有更多的“回头客”。
5.4. 加强博物馆宣传与推广
加强博物馆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博物馆公众知名度,对博物馆发展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首先,扩大民族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其次,博物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通过加强宣传与推广,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益。最后,民族博物馆的宣传与推广,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国家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5.4.1. 线上宣传
第一,积极建设官方网站与社交媒体平台,如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博物馆的最新动态、活动信息和展览内容,吸引网友关注并参与互动。第二,制作短视频与直播,利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制作精美的短视频介绍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同时,可以开展直播活动,让观众实时了解博物馆的现场情况。
5.4.2. 线下宣传
第一,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节、主题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学生观众参与其中;第二,积极开展学校校际间合作,与中小学、高校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课程合作,将民族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第三,设计精美的宣传册、海报等宣传资料,放置在博物馆入口、休息区等显眼位置,方便观众取阅。第四,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创意性的文创产品,依据博物馆特色,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如纪念品、艺术品等,满足观众的购物需求,同时传播民族文化[1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应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通过合理高效利用博物馆经费、提高服务质量与互动体验、丰富展览形式与内容和加强博物馆宣传与推广等举措,不断提升民族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14]。
6. 结语
自从建馆以来,在漫长的工作与研究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开展了广泛的民族文物征集、整理、鉴定和展示工作。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博物馆还积极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学术活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研究方法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运用,博物馆的研究工作不仅更加深入、全面,也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在研究成果方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已经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专著和报告,为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也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5]。
然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足。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研究仍需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因此,展望未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将继续加强研究工作,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博物馆还将积极探索与国内外其他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此外,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还将注重社会服务和公共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和活动,博物馆将吸引更多公众关注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博物馆还将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推动民族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最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作为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任,在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16]。
致 谢
诚挚地感谢中央民族大学朱萍讲师对论文内容和研究进度的指导,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克勤教授对本篇论文发表的指导与建议。
基金项目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在民大学生中的印象及其作用调查”(项目编号:URTP2022110397)。
附 录
附 录1.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学生观众参观体验调查问卷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学生观众参观体验调查问卷
2024年____月____日 编号:NO.___________
尊敬的游客:
您好,我们正在对参观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的观众进行一项调查,旨在调查本校学生在游览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的体验,以改善和提升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的服务品质,并作学术研究之用。本次调查问卷实行匿名作答的方式,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隐私保密,所有数据仅限本次调查研究使用。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若非特殊标注,每个问题都为单选,请在答案后的方框内打钩。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是如何获得博物馆的信息?
广播电视媒体 其他网站上面的新闻推送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官方网站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宣传手册 他人介绍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
3、这是您第几次参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三次以上
4、如果您是两次以上来博物馆参观,主要原因是什么?(若第三题选“第一次”则跳过该题)
满足好奇心 假日休闲 增进亲友关系 学术研究 工作需要其他,请注明:________
5、您若有机会还愿意重复参观该展览吗?
会 不会
第二部分 具体印象调查
1、展览内容生动有趣,对你有吸引力吗?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展品是否足够丰富?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3、说明文字是否具体易懂?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4、参观线路是否简洁明确?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5、博物馆环境是否干净整洁?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6、讲解服务是否优质高效?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7、辅助器材(交互设备)是否足够易操?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8、工作人员态度是否和蔼热情?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9、博物馆是否让您掌握更多知识?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0、博物馆预约是否便利快捷?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第三部分 您的建议
1、您认为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可多选)
馆内设施 宣传教育 服务意识 导游讲解 安全保卫
文物保护 环境卫生 其他(请填写)_______________
2、您对该馆有哪些建议与意见?
再次感谢您的填写!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