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1.1.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倡导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高中新版教材从内容安排、编排体系、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等方面力求体现《课标》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高中课标》提出了“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程理念,并明确了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属性(教育部,2020)。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时间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教育部,2020)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可参照、可借鉴、可操作的抓手。
1.2. 单元整体教学中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现状
仅关注学习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内容的整合和循环复现。教师重视在一个课时内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种形式的活动,但对如何聚焦单元核心内容,设计单元内不同课时之间循环复现的学习活动关注不够,导致学生无法综合运用单元所学进行整合性输出表达。
忽视单元学习活动的关联性,学生无法实现素养综合发展。教师注重课时学习活动的关联,但对单元内语篇之间学习活动的关联关注不够,对活动中学生认知发展及实际生活问题解决的关联还不够,无法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1.3. 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
1.3.1.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单元整体教学促使教师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思考单元教学设计,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分析教材内容,基于主题意义构建单课教学之间的关联,整体规划单元教学[2]路径,避免课时教学和学习过程割裂,确保学生能够在单元学习中实现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综合进阶发展。同时,教师可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持续评价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1.3.2. 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完整地包含了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而有所侧重的目标任务,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比较完整的课程周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构建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关注单元结构化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促使教师转变先前的备课方式,整合教材内容,构建整体性、关联性和进阶性的教学设计思路,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促使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比如认真研读《课标》及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相关的学术期刊,参与单元整体教学主题的交流研讨等活动,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动,加深对单元整体教学及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认知,从而获得专业发展。
1.4. 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关系
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有着共同的背景,即力求把以往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型的单一课时教学转向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素养导向型课程设计与实施。
[3]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为落实英语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目标而提出的中国外语教学主张和解决方案(王蔷,2022)。同时,英语学习活动观也是一种课程理念,在育人目标、学习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评价等方面都给单元整体教学提供指导:一是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四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要求融入单元教学目标,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识;二是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作为起点,激活学生已知,突显认知参与,以意义探究为学习主线,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能力的自主提升者、素养的自觉达成者;三是要求教师深入研读语篇,以语篇研读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整合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 和学习策略等课程内容要素,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 紧密结合;[4]四是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育部,2022)。
2. 单元整体教学
[5]彭修成(2005)认为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主题贯穿每个单元的各个课型及其他相关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各个课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运用四种能力的教学模式[6]。李明玉(2020)认为单元整体教学依据教材的编写体例,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整体构建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时内容,科学分解教学重难点,有效再构语篇文本,实施连续课时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积累,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7]。胡润、陈新忠(2020)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基础,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整体化设计。
关于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8]高洪德(2018)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学习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第二,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第三,体现外语学习特点的认知和运用维度[9]。章策文(2019)从三个维度阐释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特征和价值,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并且具有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活动情境化[10]。王蔷(2021)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为落实英语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目标而提出的中国外语教学主张和解决方案。关于学习活动观的实施建议,[11]朱尧平(2019)认为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要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起点和落脚点。明确紧扣主题的活动目标设置和激起能动学习的活动内容选择,组织具有实质意义的整合性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自我反思的活动评价。关于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2]李涛涛,田建荣(2021)指出由于新课程改革实施实践较短,多数教师对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还比较模糊,实践更加乏力。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活动主体错位的困境,混淆了师生两者谁为主体性的问题。甚至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过程过于习题化和活动过程程序化等问题。
3. 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意义
[13]单元整体教学中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关键是在于“整合”,教师要围绕主题选用,整合多模态语篇进行文本解读,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单元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活动”,教师要在单元主题统领,各学习模块相互关联,教学设计活动化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开展教学设计,从关注语言点到关注语言,从关注语言到关注内容,从关注内容到关注问题,从关注问题到关注意义,从关注意义到关注活动,坚持把为思维二教做到极致,逐步构建基于单元的大主题、大问题和大活动(王蔷、周密)。
4.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应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策略
秉承以活动为核心的英语学习方法,教师可采取循环递进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围绕具体问题,从基础学习到实践应用,逐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加以内化,之后将其用于创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王蔷,2022),从而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技能并促进技能到素养的转化。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上: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相关的文本材料,进行精读和理解,提取关键信息;组织学生观看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培养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对单元词汇和语法进行系统学习和归纳。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上:设计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运用单元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安排写作任务,如短文、故事等,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表达;开展小组讨论,针对单元中的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探讨和分享观点。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上: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例如制作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海报、手抄报等;提出开放性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对单元内容进行改编或续写;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或辩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的连贯性和渐进性,确保各个活动之间相互关联、逐步深入,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安排和难度。
4.1. 围绕问题解决设计单元学习活动链,促进学生整合性学习
[14]三类单元学习活动应聚焦于探索主题的深层意义,构建一个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循环递进、螺旋上升的活动结构,展现出情境性、结构性和层次性(梅德明,王蔷,2018)。在这样的学习活动链中,每一层的活动以主题为导向,集中于掌握单元核心语篇的关键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通过重复呈现单元语篇中的核心主题信息和关键语言知识,学生得以持续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应用。相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在处理不同语篇时得以重复出现,随着知识的积累,主题信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逐步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入。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在结构化的表达中整合单元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并发展其核心素养。
下面结合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三册Unit2 Morals and Virtues的教学实践,探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策略。
4.1.1. 基于单元主题,梳理板块内容,逐步深化意义探究
本单元的主题为“道德与美德”,八大板块以“人与自我”为主题语境,依序探究“何为道德与美德”“有何道德与美德”“如何践行道德与美德”创设子主题支线,选用名家名言、人物简介、寓言故事、职业介绍、电台采访、生活对话等多模态语篇,按照“感知,深人,提升”三个层次,依照语篇的主题意义,整合相近学习内容(见表1),拓展学习维度,落实教学要求。“道德与美德”是抽象概念的感知,教材以科学的定义、具体的例子、真实的故事、职业的矛盾、文学的表达为载体,将道德与美德具体化、真实化,让道德与美德可感知、可思辨。依照教学等编写逻辑,将相近主题的语篇结合,按照思维维度的升序排列,按照“知晓定义–了解发生/出现情境–具体感知(以善心为例)–感悟他人经历(以名人为例)–抽象总结(基于寓言故事)–多视角思辨(以医生职业为例)”的探究路径,重组板块内容,逐步深化主题意义探究。
Table 1. Unit teaching content
表1. 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主题意义:锤炼道德品质,践行传统美德 |
主题意义探究层次 |
板块名称 |
语篇文本 |
语篇主题意义 |
主题活动 |
感知:了解道德与美感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Moral Dilemmas |
阐述道德困境的定义和国内 著名人物林巧稚的道德选择 |
Talk about moral dilemmas |
深入: 学习道德与 美感 |
1 Reading and Thinking 2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3 Listening and Talking 4 Video Time |
1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2 Henry, Norman, Bethune 3 Chain of love 4 Confucians and Ren |
1 道德和美德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道德和美德无国界,是全世界人民追求的目标 3小小善举传递美德 4中华传统美德—仁 |
1 Learn to make choice in life 2 Describe people’s actions 3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 4 Introduce Confucians and Ren |
提升:践行道德与美感 |
1 Reading for writing 2 Expand your world 3 Project |
1 The story in the world 2 The five features 3 Poster |
1 面对社会问题, 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2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3 践行美德,人人有责 |
1 Share your opinions about a moral story 2 Introduce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us 3 Motivate others to practice virtue |
4.1.2. 基于语篇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确保主题学有所依
本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与美德,是人们对于人的行为的认知和判断,本单元选取了几位名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人生选择,以此让学生感悟道德标准和中华统统美德。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源于围绕这几位任务展开,探讨他们的人生经历,思考他们的人生选择,感悟他们的人生轨迹,并依托任务分析,由他我到自我进行剖析,从而探究主题。围绕单元主题意义“了解道德规范和美德精神的内涵及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确定单元育人目标(见表2)。
Table 2. Unit teaching objectives
表2. 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 |
具体描述 |
主题意义探究层级 |
1 |
理解并讨论道德规范和美德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感知 |
2 |
辨析道德困境以及如何做出选择 |
3 |
学习榜样的高贵品质,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 |
深入 |
4 |
评述美德行为,制作宣传海报,践行传统美德 |
提升 |
4.1.3. 设计体现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单元活动链
在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框架下,教师将主题意义探究的关键问题融入到单元各个文本的学习中,巧妙地设计并充分利用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构建一个互动促进、交叉融合的活动链。这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优化对主题的理解和相关行为,以及综合应用单元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用问题链串联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从语篇情境到学生生活情境,形成具有关联性、递进性和实践性的单元学习活动链(见表3),引导学生进行两个方面的主题意义探究,解决主题认知偏颇以及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
Table 3. Three-level unit learning activity chain design for the “Morals and Virtues” unit
表3. Morals and Virtues单元三个层次单元学习活动链设计
学习理解 |
应用实践 |
迁移创新 |
单元主题内涵探究性问题: What is moral and virtue? 问题链: Q1. What’s the moral dilemma Dr. Lin once faced? What her choice? Q2. Why did she decided to do that? Q3. How did Jane feel about Lin’s choice? 追问: Q4: What might happen if the girl didn’t choose to do that? Q5: What’s Dr. Lin attitude towards life? Q6: What are the benefits? |
活动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并对人物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活动2:学习用动词-ing形式进行 人物的动作描写 活动3:运用单元词汇及单元语法 分享身边的善行故事 |
单元主题内涵探究性问题: What is moral and virtue? 口头交际表达: 活动1:同伴运用主语变成you的问题 链进行互动问答: Q1: What moral dilemma do you have in your lives? Q2: How to deal with these moral dilemma? Q3: What have you benefited from your the moral dilemma? Q4: What moral and virtue do you want to develop in the future? Why? 活动2:个人自述,讲述一个道德故事。 |
首先,用贯穿于单元的探究性问题“What is moral and virtue?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获取、梳理主题信息,理解并谈论道德规范和美德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优化主题认知,即再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美德。
其次,问题2、3、4引导学生探究美德形成的原因、过程、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及好处,进而探究相应的主题内容表达结构、所用的时态及语言特点;问题6再听说课中的表达方式是“What are the benefits?”,在阅读课中更聚焦在“What have you benefited from your the moral dilemma?”,从而引导探究单元语篇,关注阅读语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逻辑。问题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单元主题内容学习对自我发展的意义,学习榜样的高贵品质,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以及评析美德行为,践行传统美德,从而优化主题认知,改进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推动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外语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育人价值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出发,教师通过系统研读教学内容、提炼单元主题、聚焦单元主题内在关联、优化整合单元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建构,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及学习活动之中,克服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割裂、内容碎片、学习活动机械、评价片面等问题,使教学由零散走向整合、由浅入深,凸显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通过沉浸式地参与和体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深入理解语篇知识、探究问题本质、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迁移创新,提升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文化意识、发展高阶思维,基于多个文本嵌入式关联互动设计的学习活动循环,能够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实践过程中,持续探究主题意义,优化主题认知,构建新的问题解决知识结构并实现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