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与继承在设计中的研究——以白川乡合掌村为例
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Landscape Genes in Design—A Case Study of Hezhang Village in Shirakawa-Go
摘要: 中国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村落资源丰富,值得被关注。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文化景观的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有一定的先导性,实为重中之重。自1980年以来我国关于文化基因研究前十高频关键词是: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基因传承、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传承研究、设计研究、基因识别。说明文化基因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主题是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景观修复、地域文化的传承,即文化基因在规划、园林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忽视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仅仅关注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会导致传统村落发展的“失衡”。本文选取白川乡合掌村为课题研究场所,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浊酒节这一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生产与传承过程,以期服务于设计实践。
Abstract: China has a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 long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rich in resources,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which is a certain guide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s actually the top priority. Since 1980, the top ten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China’s cultural gene research are traditional villages, landscape genes, gen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ic resear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heritance research, design research, gene recognition. It shows that the theme of cultural gene in the field of urban and rur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is landscape restoration and reg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at is,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gene in planning, garde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gnoring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landscape genes and focusing o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will lead to the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is paper selects Hezhang Village of Shirakawa-go as the research site, and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and inheritance process of this intangible cultural landscape gen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in order to serve the design practice.
文章引用:范梓昀. 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与继承在设计中的研究——以白川乡合掌村为例[J]. 设计, 2024, 9(4): 385-38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4487

1. 引言

2003年中国学者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的概念[1]。此后,该理论被用于解决中国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与区划、建筑特征的认识等问题[1]。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留和代代相传的传统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值得我们在设计中继承和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的传统村落的发展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局面,无法焕发属于自己的生机[2]。传统村落面临的是对现代化发展不适应的阵痛和发展转型的趋势,相应地,其文化景观基因也要跟着转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如何生产景观文化基因并且将其延续、在设计中发挥其应有之义,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 研究回归与分析

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等多个数据库收集相关领域文献资料,检索关键词文化景观基因,与景观基因相关的文献有192篇,其中117篇与传统村落相关。

文化景观基因是一个村子(传统村落)所依托的根本,同时也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魂”之所在。

文化景观基因这一概念本身是由生物学中“基因”的概念复合而来的,是指文化“遗传”的基本单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是指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历代传承并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决定性文化因子[3],具有不可替代性。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可以分为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主要指的是建筑、民居等实体,而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主要指的是民风民俗、信仰以及传统节日等。

文化景观基因在识别与发展传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识别性,又因为文化景观基因常常蕴藏在传统村落的民居、环境、民俗中,文化景观基因也会由于文化、生态的不同而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前对于文化景观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 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② 文化景观基因的重构与在设计中的传承。

总的来说,当前文化景观基因研究多集中于物质类的文化景观基因,而对非物质类文化景观基因的关注较少[3],但实际上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更为根深蒂固,对推动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传承更具有意义,同时也为设计奠定基础。

3. 研究案例概况

通过分析多国的传统村落案例,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白川乡合掌村为研究场所。日本岐阜县有“森林与溪流之国”的美称,白川乡合掌村位于岐阜县西北部白山山麓,属于日本本岛中部,归属日本东海地区,夏季气候凉爽,冬季严寒多雪,是一个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河川流经的安静山村。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合掌村良好的景观和周边环境,并且村落中日本的传统风味十足[4]

合掌村乡村建筑与山间景色遥相呼应,著名的“合掌造”设计最大的优点在于完全用茅草、树木等自然材料所建造,内部结构特殊且不采用一根钢筋,具有独特的建筑外形以及阻挡冬日暴雪、夏日暴雨的能力。

“合掌造”房屋形式设计建造于约300年前,屋顶形成60度的倾斜角度,由其形似合起来的手掌而得名,是村民自发设计的。“合掌造”垂直分布于山脉,不仅可以抵御寒风的入侵,还可以有效利用日照,使得室内光照时间延长并且实现了冬暖夏凉,是当地村民共同的智慧结晶。曾被德国建筑学者评价为最合理、最理性、最天人合一的建筑[4]

百川乡合掌村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种名为“结”的组织。屋顶经过一段时间寒风和暴雪的侵蚀后,就需要对草茸屋顶进行重茸,重茸的时候需要大家合力搬运茅草,此时家家户户都来帮忙。大家把合掌建筑称之为“结”的力量,在“结”的影响下,就形成了村民互帮互助的局面,自己帮别人重茸的同时,也是奠定别人帮自己重茸的基础。合掌村村民还自发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4],也正是由于具备这种主人翁的意识,村民都十分团结,齐心协力将合掌村打造成为特色村,并通过网站建设、村史编写等多种方式宣传[5],以期提高合掌村的知名度。

数百年来,合掌村沿袭并创造出一系列地方文化保护措施,使得地方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地农民坚持不懈的致力于保护村庄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秉持着“不出售、不出租、不破坏”的原则,对当地的民居环境、风俗艺术、节庆活动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主要措施有:① 建立合掌民家园博物馆,房屋改造成民俗博物馆,为当地的村史和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② 挖掘传统节日——浊酒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内容,将传统的劳作方式改编为边唱边舞的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③ 建设商业街,店铺装饰结合当地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街。

白川乡人字木屋顶建筑村落于1995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当村落无法自身实现发展时,外界力量的介入可以为村子提供新的发展思路[5]

4. 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

白川乡合掌村不仅保留了美丽的建筑风貌,还蕴含着日本农村的传统文化。合掌村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较为丰富,有民歌歌谣、民族节庆、假面歌舞和狮子舞,还有“浊酒节”、“点灯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呈现出艺术与节庆两方面的特征。再结合景观基因识别的唯一性、完整性和融合性的三个特征,对白川乡合掌村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进行识别,可将其分为节庆活动和风俗艺术两部分。唯一性是指区别于其他村落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景观基因,完整性是指在村落历史上未发生过迭代始终保持完好的状态,融合性是指该因子能与其他景观基因相组合及交融[3],综合评价后由此确定将“浊酒节”作为研究对象,助力设计振兴。

合掌村“浊酒节”是白川乡合掌村承载村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尤其是合掌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基因,通过对基因的转译和重构唤醒它的当地表现形式,为设计奠定基础。

“浊酒节”已有上千年的古老历史,对于村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活动,是刻录在村民记忆中的“基因”。并且为了响应这个活动,村里每户人家都要派出一个人来做帮手,合掌村对“浊酒节”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因此可将“浊酒节”作为研究对象,识别其文化景观基因并运用于后期设计实践。

5. 合掌村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空间实践

日本乡村节庆活动繁多,浊酒节是关东两大浊酒节之一,每年的10月14、15日,白川乡要举行“浊酒节”,意在感谢五谷丰登、表达对秋季收获的感谢,祈祷来年无病无灾、否极泰来,并向前来参拜的客人招待浊酒。在节日里,神社要举办一些当地的艺术表演,如狮子舞、民谣等等,以求向山里的神仙祈求丰收与平安。这一天由红鬼、青鬼领先,戴着斗签、穿着和服、手举五色彩旗、披着带花纹的和服外褂的成人们,以及载着神官和神仙的神轿、表演狮子舞和斗鸡乐的舞蹈者、伴奏者、稚儿等等,共同组成一个绵延200多米长的队伍,在人字形屋顶建筑的村庄中行进。

在现代互联网+大背景的影响之下,“合掌造”和“浊酒节”以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在各种平台上传播,成功的将当地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由此,白川乡合掌村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得到了价值上的突显。“浊酒节”主要表现在当地居民传统习俗之间,又以互动的形式进行文化的传承,在它的表征实践中,先根据当地习俗和居民寻找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内容,再根据游客的需求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以此来实现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继承。“浊酒节”被各方主体当做合掌村地方文化传播的手段。“合掌造”所蕴含的文化和传统成为了人们了解前人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很好的表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社交礼仪,是白川乡合掌村文化的载体和空间实践途径,也是维系关系的基因,具有语义符号的意义。

“浊酒节”是合掌村村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浊酒节”的生产与传统社会的形成密不可分,村民作为该单元主要使用者和村域内最活跃的要素之一,主体能力和行为对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传承至关重要[3]

6. 结语

非物质文化景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遗产,对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3]。文化振兴的重点要放在发掘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上,让传统村落保有记忆,留得住乡愁,根植得住文化内涵。优秀的文化景观基因会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能够对旅游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带动当地的就业发展,实现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所以我们要保护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使其永续发展,致力于设计实践,振兴地方经济并形成一种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Hu, Z., Strobl, J., Min, Q., Tan, M. and Chen, F. (2021) Visualiz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Gene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China: A Semiotic Perspective. Heritage Science, 9, Article No. 115.
https://doi.org/10.1186/s40494-021-00589-y
[2] 刘沛林. 评《景观基因与地方认同: 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22, 42(9): 239.
[3] 杨立国, 胡雅丽.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生产与传承——以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为例[J]. 经济地理, 2022, 42(10): 208-215.
[4] 李巧莎. 日本乡村旅游模式探索及案例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 2020, 39(2): 72-80.
[5] 小蓓. 日本乡村景观保护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J]. 世界农业, 2016(4): 135-13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