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经历了巨大冲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各级组织人员舍小家、为大家,通过艰苦努力,付出了许多牺牲,成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人民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湖北省,作为疫情爆发地,面对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展现了坚韧不拔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湖北人民积极响应政府的防控措施,共同抗击疫情。政府果断有力地采取措施,加强医疗资源投入,迅速建设临时医院,有效遏制疫情扩散,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抗疫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疫情过后,湖北省展现出更强大的复苏能力。各行各业振兴,旅游业逐步恢复活力,文化交流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在疫情初期,部分西方媒体可能过度关注湖北省武汉市疫情爆发和防控措施的问题,导致形成了对湖北省的负面印象。因此,湖北省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展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湖北省拥有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我们有必要让世界重新认识湖北省,发现其多样魅力。
2021年,外交部组织了“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并发布《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英文宣传片。本文将以该宣传片为例,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该宣传片中的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等所表达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在媒体传播领域,过去对于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关注于海报或较短的电视广告,对其深入研究相对有所欠缺。近年来,相关研究更加注重英文译文的讨论。吉文凯(2021)根据Kress视觉语法和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构建了关于文化外宣视频对外译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模式[1]。刘春阳(2021)则对《壮美山西》英文宣传片解说词中采用的英译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2]。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英语宣传片也过一些研究,比如翟海霞(2020)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对安徽省旅游形象英文宣传片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阐释其表征意义、交互意义和构图意义[3]。贾延云(2021)则从多模态视角分析了《最好的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深入研究其中多元城市形象建构的多模态特征[4]。
3.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首先,“模态”指话语中使用的各种符号资源或事件的媒介和手段,如语言、声音、图像、手势等。随着科技进步,生活中的交流信息不再仅以纯语言文本形式存在,而以多种模态呈现。现代语篇中,语言文字不再是唯一表达方式,人们更倾向于同时运用语言、声音、图像、手势等多种符号资源,巧妙地协同表达信息,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过语言、图像、声音以及动作等多种手段进行有效的交际。这种形式随处可见,如动态广告宣传片、视频,或包含手势和语调变化的交谈都属于多模态话语。
语言学家Harris (1950)在Discourse Analysis中提出话语分析,将其视为研究语言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人们在日常中所使用的语言来分析其功能和用途[5]。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关注。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诸如Gunther Kress、Van Leeuwen、O’Toole、Lemke、O’Halloran、Jewitt等学者纷纷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章,进一步推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热潮。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由Gunther Kress和Theo Leeuwen提出。他们在韩礼德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社会符号学框架,该框架以图像分析为基础,并以再现、互动和构图这三个层面构建了视觉语法理论。根据他们的理论,视觉语法可以用于分析语言符号,也可以用于研究图像、颜色、声音等非语言符号[6]。这一理论架构为多模态话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进一步探讨了视觉符号的三个功能层面: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随着这一理念的提出,语言语法的概念开始渗透至视觉领域,视觉符号也展开了更为深刻的分析研究,为多模态语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诸如Baldry和Thibault (2006) [7]、Bateman (2013) [8]、Wildfeuer (2014) [9]、Dicerto (2017) [10]等学者,基于Halliday和Kress的理论,提出了针对视频文本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
4. 《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多模态话语分析
作为一种文化输出的媒介,英文宣传片运用电视传媒作为工具,旨在向外界传达特定国家或城市的形象。这类宣传片通常展示当地的经济、文化、历史和人文风貌。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中,宣传片可以通过图像、背景音乐、声音和字幕等多种元素共同呈现地区的独特风貌。系统功能语法以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有助于解释宣传片中文本的意义,而视觉语法则可以解读图像中所蕴含的信息。在分析宣传片中各种模态相互作用时,这两种理论能够提供深刻的洞察。视觉符号涵盖三个功能意义,分别是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接下来,本研究将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上述三个功能意义的角度对宣传片《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进行研究分析。
4.1. 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能够反映出视频画面中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再现意义可分为叙事再现(narrative representation)和概念再现(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在《英雄的湖北》中,概念再现和叙事再现皆有所体现。概念再现通过象征过程(classificational process)、分析过程(analytical process)以及分类过程展现。象征过程涉及图像参与者的象征意义,分析过程呈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分类过程反映的是图像参与者之间的类属关系。
首先,视频详细介绍了湖北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濒临长江,是九个省份的交通枢纽。宣传片一开始通过地图的图示效果突显湖北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随后介绍城市和国家命运之间紧密联系的命题进行铺垫。同时,配以背景音的旁白:“By the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lies a gateway to China’s heartland, this is Hubei.”图像、文字和声音共同构建了语篇的概念意义,突显湖北省在中国中部、靠近长江的战略地位。接下来,宣传片有序地介绍了湖北的历史文物古迹,如曾侯乙编钟、神农炎帝、屈原、荆州古城、本草纲目、武当太极、万里茶道(见图1和图2)。随后,焦点转移到湖北的中心城市武汉,介绍了江汉关、古琴台、辛亥革命旧址、黄鹤楼下的汉剧,通过添加戏曲的背景音乐,展示了武汉长江大桥、光谷等地标,突显了湖北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风貌。这一系列的图像展示,同时配有中英文名称,属于概念再现的分类过程,生动展现了湖北省丰富的历史底蕴。
Figure 1. Video screenshot (classification process of concept reproduction)
图1. 视频截图(概念再现的分类过程)1
Figure 2. Video screenshot (classification process of concept reproduction)
图2. 视频截图(概念再现的分类过程)2
矢量表示参与者动作的方向,图像中出现矢量时,便构成了叙事过程。叙事再现包括反应过程、行动过程以及言语和心理过程。在行动过程中,动作的发起者称为行动者,动作的接受者则为目标,前者是矢量的起点,后者是矢量的终点。图像中参与者的目光汇聚构成反应过程,其中视线为矢量。而行动过程中,行动者和目标则成为了反应者和现象。叙事过程研究中,对参与者和矢量的分析是核心焦点。宣传片中,镜头一转到了夜色中一辆行驶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救护车,背景音乐也相应地变成救护车令人紧张恐惧的声音,救护车日夜奔波,暗示着疫情来势凶猛,这种伴语言使人更容易带入到当时武汉全城陷入新冠疫情的恐慌感,镜头再一转来到了医院的抢救室,医生正使用各种仪器抢救危在旦夕的病人,这种镜头的跳跃,由远及近,更进一步的进入紧张恐慌感,医生进行全力抢救。而另一边由总书记领导的政府正根据“人民至上”的宗旨,采取了封城行动,表达国家与新冠疫情斗争到底的决心。
Figure 3. Video screenshot (the action process and reaction process of narrative reproduction)
图3. 视频截图(叙事再现的行动过程和反应过程)3
图3是视频中第1分02秒时的一个画面,反映的是武汉封闭火车站时的紧张情况。图像中的安保人员正在移动围栏以封闭道路,画面中左侧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作为图像的参与者,用左手指示方向,形成了一个矢量,构成了一个清晰的行动过程。与此同时,他右边的工作人员成为了行动者,即矢量的起点,而矢量的终点是他们手中的围栏,即目标(goal)。此外,截图中的工作人员目光聚焦在一处,他们各自的视线形成了另一个矢量,这就是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矢量往往代表人们的视线。工作人员是反应者,是矢量的起点,而围栏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反应,是矢量的终点。这一画面存在的两种叙事过程共同体现了图像的再现意义,背景配音和字幕是“The Party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solutely decided to close all outbound routes from Wuhan and Hubei, an action unseen in history. (党和政府果断决策,在湖北实施史无前例的封城、封省。)”,有效补充加强了画面的意义,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一起表达出封城将疫情控制住的决心,向国际社会阐明了封城的原因同时,也避免西方国家对我国政府产生误解。
4.2. 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指的是通过接触、社交距离、态度和情态等要素来展现图像、图像作者与观看者之间交流的方式。接触指观众与图像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通过参与者的视线建立。由于观众无法直接与宣传片中的人物接触,只能通过与图像参与者的目光接触来实现互动意义。宣传片中参与者的目光凝视可以传达提供类(offer)和需求类(demand)的意义。提供类图像中的图像参与者不会与观众产生目光接触,在需求类图像中,图像参与者的目光会朝向观众。图像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通常通过社交距离体现,近景、中景和长景分别展示了图像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不同社交关系,远近有别。不同的视角,如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可以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态则源于语言学,强调所表达意义的可信度或真实性。图像中的情态主要通过观察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色调、背景等方面来确定(高志英等,2023) [11]。
Figure 4. Video screenshot (the interactive significance of demand images)
图4. 视频截图(需求类图像的互动意义)4
图4为宣传片中第4分15秒的截图。在图中,数位志愿者、护士、医生、工程人员和警卫人员抬头望向镜头,形成目光对接,展现出需求类的互动意义。图4中的人物呈现喜悦的情绪,通过视觉传达喜悦,让观众产生共情。摄影角度采用俯拍,扩大了画面,容纳更多人物。图像的色彩丰富,饱和度高,人物的服饰颜色多样,代表了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自然,情感表达丰富。与图像同步的配音是:“Seventy six days of shoulder to shoulder fighting for life over death, the sixty one million heroic people of Hubei made great sacrifices that helped ensure a vibrant spring and safeguard the health of the whole nation. (76天生死与共,艰苦卓绝,6100万英雄的湖北人民用牺牲和奉献换回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图像和声音的交互呈现出的意义在于:武汉14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意味着人民已经摆脱了疫情的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初步战胜了疫情,同时传递出一种喜悦的情感。一般情况下,宣传片中对应类图像的比例相对较高,而需求类图像相对较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需求类图像往往能够触发观众的共鸣,具备不可或缺的效果。
4.3. 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通过图像中画面的布局和要素的位置来呈现,代表着图像整体所传达的意义。这些要素包括信息值、显著性、取景等。信息值取决于元素在图像中的位置,不同位置的元素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和重要程度。在视觉语法理论中,图像元素的位置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图像上方通常呈现理想信息,而下方则展示真实信息;中央位置含有主要信息,而边缘则承载次要信息;左侧多为已知信息,而右侧则传递新信息。显著性要素可以通过元素的大小、色调、色彩对比、前景元素与背景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它反映了图像中某个元素对观看者的吸引力。与周围元素的色差越大,面积越大,显著性也就越高。取景通过调整图像元素之间的空白或颜色的间隔,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归属或独立关系。
Figure 5. Video screenshot (composition significance)
图5. 视频截图(构图意义)5
Figure 6. Video screenshot (composition significance)
图6. 视频截图(构图意义)6
图5和图6呈现了武汉的夜景,分别出现在宣传片的第4分49秒和第4分50秒。在图5中,中心楼宇的灯光璀璨,与周围建筑形成对比,楼体表面挂有一大块红色的灯牌,在夜色的映衬下尤为突出。这张图的独特之处在于画面中嵌入了语言符号,而这些符号位于图像正中央,灯牌上的“坚守的你”四个大字传达了图像的主要信息,旨在表达对那些坚守在一线的人们的鼓舞。图6同样在画面中央呈现“湖北必胜”的宣传语,振奋人心。然而,就传达意义而言,“坚守的你”和“湖北必胜”在实际情境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面向国内观众的宣传片中,观众可能能清晰理解其表达的含义,然而对于英文宣传片的外国受众而言,在没有英文字幕解释的情况下,这一画面想要传达的含义并不能被充分呈现给外国观众。英语宣传片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确保在目标语文化中得到充分理解和接受,制作过程中需考虑各种模态在目标文化语境中的意义重建。
5. 结语
本文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对英文宣传片《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宣传片中的多种模态遵循了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理论的原则。这种综合运用使得湖北省成功战胜疫情后的欣欣向荣形象得以传播,对于重新构建湖北省的国际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宣传片在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体现,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未充分考虑目标语受众的接受程度,导致宣传片中个别地方的图像和文字处理并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通过对宣传片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多模态话语的构建过程,也窥见了文化传播中的潜在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精准地传递信息、弘扬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任务。期待未来的英文宣传片在更大程度上考虑到国际观众的文化差异,以更加完美的方式展示中国地域的风采,为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NOTES
1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3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4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5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6图片来源: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