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Urban Public Space Design
DOI: 10.12677/design.2024.94494, PDF, HTML, XML,   
作者: 胡天君, 吴千晓, 王 鑫, 赵怡然: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Regional Culture Urban Public Space Design Longshan Black Pottery
摘要: 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当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如何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之融合,凸显独特的文化风貌,已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多角度探讨,为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以山东济南地铁站公共空间作为设计对象,以期实现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综合目标。
Abstract: Regional culture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rban public space, as one of the carriers of regional cultur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culture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refore, in today’s urban public space design, how to integrate th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with it and highlight the unique cultural styl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public spac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regional culture and urban public space from multiple angl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takes the public space of Jinan Metro Station in Shandong as the design obje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goal of continuing the city’s historical culture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city.
文章引用:胡天君, 吴千晓, 王鑫, 赵怡然.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设计, 2024, 9(4): 441-447.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4494

1. 引言

当前社会,随着文化自信越来越深入人心,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成为了新的热潮,各地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空间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必经场所,无处不在,它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地域文化发展传承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表现载体,通过设计将地域文化呈现给人们,以传播场所精神,同时,地域文化也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主题与内涵,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寻找特色,使公共空间有其唯一性与独特性,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点。

2. 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系

带有文化属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传播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某一特定区域在地质、历史、人文等多元因素影响下孕育出的独特文化风格与传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当地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种文化特色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灵感源泉,为设计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而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人工规划、改造和设计,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赋予场所精神和地域文化,这样的公共空间不仅承载了对中华文明的弘扬,也成为了人们感受地域文化精神的重要场地,独具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地域文化的表达载体,将隐性的、不被人们熟知的地域文化历史、特征等呈现出来,从而起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而地域文化又明确与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主题与内涵,缓解了公共空间精神内涵不足、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旨在服务广大市民,地域文化作为其不可或缺的要素,不仅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独特魅力的展现,两者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筑着城市的文化风貌。

3.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设计策略

3.1. 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

在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因地制宜的去运用其独特资源。比如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很多公共空间中都把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使之得到充分展示;青岛作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在公共空间中时刻注意海洋文化的体现,富有现代感,并利用德式风格的独特风貌,极具异国气息。因此通过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融入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从而营造出城市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地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公共空间。

3.2. 遵循交互体验的设计策略

交互性也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需要遵循的设计策略。地域文化的融入,不应仅仅是形式上的堆砌,更应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实现人与空间的互动,让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例如,通过设置文化展示区、互动体验区等方式,让市民能够亲身参与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2]。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上,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增强地域文化的表现力。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来重现历史故事或民俗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艺术装置或景观小品来凸显地域特色,使公共空间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3.3.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

可持续性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应该将这些地域元素与环保理念相结合,与自然相互交融,创造出既美观又环保的城市空间,这要求在选材、布局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环保因素,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对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与内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域文化作为城市的独特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美学价值,通过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巧妙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赋予公共空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韵味,强化场所精神。

当我们在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等公共空间看到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的设计,比如具有当地传统风格的雕塑、色彩鲜明的壁画、富有民俗特色的景观小品,不仅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更能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这种设计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可显著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内容的丰富性与人文性。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城市公共空间不再是单调的建筑群和道路,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享受。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艺术特色[3],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建筑、景观和装饰中,使之与城市环境和人文特色相融合,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确保公共空间不仅具有艺术性和美学性,更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活动场所的功能要求。如成都的望江楼公园种植有两百余种竹子,这使得其成为我国竹子品种最多的专类公园,同时,设计者依据各种竹子的不同特征和属性,设计出或开阔,或隐蔽,或动,或静的各种区域空间,为当地市民及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又如北京的一些城市公共环境就融入了胡同文化这一元素,这样不仅丰富了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内涵,还实现了对北京地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4]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展现一个地区的人文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的塑造,更是地域文化传承与表达的重要途径,可以构建出完整的地域文化空间体系,增强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创造出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

5. 地铁站空间设计

5.1. 设计定位

项目选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龙山文化在此发源,而龙山文化又以黑陶最为著名,因此此次设计主要以山东地域文化中的龙山黑陶为主,在考虑形式新颖有创意的同时,还要用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乘客便于接受了解黑陶文化,以确保参观者能获得他们所需的信息和体验。另一方面,地铁站设计需要考虑到互动体验,例如一些具有参与感的艺术装置等手段来吸引参观者,提供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空间的主题和设计目的(见图1)。

黑陶作为一种原始文明的产物,对其装饰形式的创新与整理是必要的,因此,应以继承传统精髓、体现时代精神为前提,并遵循必要的设计原则,以达到和谐与融洽[5]。本方案旨在打破黑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的局限,让广大群众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更为真实、沉浸感的视觉体验认识山东黑陶的历史、工艺和特点(见图2),为山东地域文化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Figure 1. The exit atmosphere is created

1. 出站口氛围营造

Figure 2. Outbound space atmosphere creation

2. 出站空间氛围营造

5.2. 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主要从美学角度出发,呈现出一个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黑陶主题空间,同时考虑到地铁站的面积因素,整体以流线形态为主体,比如曲线、波浪、圆点等,进行穿插交错,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的氛围,使场地富有动态的美感。

黑陶的颜色以黑色为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黑色的重视和喜爱有关,因此在设计中以黑色作为主色调,并将其与黑白无色系颜色进行搭配,营造出稳重、典雅的氛围。同时穿插山石元素,展现出龙山文化中黑陶的古朴和神秘,营造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氛围。

黑陶的纹理也是其独特之处,局部采用了几何纹理形态展现黑陶的纹理特征。同时在材质上,摒弃了现代材料的细腻感,多使用粗糙、肌理感强烈的材质作为主基调,体现出黑陶表面细腻而不失古朴的特点,赋予地铁站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中华传统的韵味(见图3)。

Figure 3. Application of design elements

3. 设计元素运用

5.3. 空间营造

当今,地铁站虽然作为地下空间,但人们被现代化的设计忽略了其本来的面貌,因此利用石头等较为质朴具有肌理感的材料,营造洞穴式的空间氛围,与历史对话。人们穿梭在繁忙的地铁站中,放慢脚步凝视历史,在生命的长河中体会人类的渺小与文化的悠久延绵,切实体验黑陶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感(见图4)。

在部分空间设计中,天花与墙面被打造成类似未经雕琢的石壁,同时在天花的石块中附着镜面材质,让人们换一个空间、换一种视角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符号的运用上,主要将黑陶的镂空花纹抽象化,同时提取罐口、罐身等曲线形态,赋予空间灵动与活力。在艺术装置的设计上,也将黑陶的特征与当代的审美价值相结合,打造沉浸式的空间体验(见图5)。

Figure 4. Outbound space rendering

4. 出站空间效果图

Figure 5. The effect of the exit

5. 出站口效果图

5.4. 效果展示

整体以“黑、薄、光、钮”的特征和曲线型的外轮廓形态为基础,让参观者进入到室内就如同回到原始的洞穴中,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山东龙山文化的地域性。

在地铁站内,还陈设具有隐喻性和抽象性的艺术装置,以及与黑陶相协调的公共设施,包括座椅、灯具等,将黑陶典型器型加以概括,提取几何形的纹理进行设计,使空间更加和谐,丰富空间内涵(见图6)。另一方面,在地面和墙壁的铺装上也时刻体现黑陶文化的地域属性,比如在内部通道的地面铺装上设计出水波纹的形态,呼应了龙山文化器皿中经常出现的圆形纹样,同时还点明了济南“泉城”这一称呼(见图7)。

以黑陶为设计灵感的地铁站室内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交融,利用灯光、显示屏等现代工具,为乘客提供了一个独特而舒适的空间,通过艺术性的装饰和功能性的布局(见图8),打造城市的一处文化景点,为乘客带来愉悦的出行体验。

Figure 6. Interior space rendering

6. 内部空间效果图

Figure 7. Interior channel rendering

7. 内部通道效果图

Figure 8. Interior space rendering

8. 内部空间效果图

6. 总结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尤其是大量人口流经的地铁站,独特的地域文化更是设计中应该体现的重中之重,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为场地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其强调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面貌,更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提升公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因此,作为开放空间的地铁站,在本次设计中以山东济南龙山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黑陶作为设计主题,提取其形态、纹理、色彩等元素,同时注重空间氛围感与视觉体验的营造,阐释地域文化色彩,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造山东济南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

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加以保护与传承。龙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也是山东地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一步挖掘黑陶艺术的深层次内涵,为此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利用提供更多的借鉴。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程亚慧, 周景崇.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诸暨市上余村为例[J]. 包装与设计, 2023(3): 122-123.
[2] 尚京雨.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 3(7): 144-146.
[3] 杨霞, 彭谌.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11): 135-137.
[4] 王锐, 李安.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分析[J]. 美与时代·城市, 2021(12): 69-70.
[5] 杨巳思. 黑陶艺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