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切入文创产品设计教学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Red Culture in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DOI: 10.12677/ae.2024.1481431, PDF, HTML, XML,   
作者: 任 健:电子科大学成都学院艺术与科技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红色文化文创教学Red Culture Cultural Creation Teaching
摘要: 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到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很强推动作用以及对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另外,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科学地拓展专业实践课的范围以及深度,最重要的是设计专业还需要有人文的温度。为求实现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实现德才兼育的培养目标,故对红色文化能如何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中进行探索,与此同时将对叙事化设计思路植入课程进行研究。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enhancing students’ national pride and cohesion. In addition, the focu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scientifically expand the scope and depth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classes,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design profession also needs to have a humanistic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both moral and talent, we will explore how the red culture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study the narrative design ideas implanted in the course.
文章引用:任健. 红色文化切入文创产品设计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8): 453-45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431

1.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百余年的伟大斗争中开展的具有中国共产党鲜明特征的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部在2020年5月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里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近年来,一直主张引导各不同类型高校“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内容中结合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成为本国大学生各类专业课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红色文化是中国独有的精神符号,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文化资源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

2. 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融入红色文化必要性

文创产品设计无法独立与文化之外,因其所处的环境与地域的不同,必然会有各类不同的文化参与进来并对于产品设计的过程进行制约,在产品设计最终呈现之时,展现出所在国家,地域以及民族的独特文化气质与相貌,故文创产品设计本身就是设计者所熟知文化的外化载体。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需要体现在不同项目背景下,展示出相对应的区域文化或者个人审美。目前,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能基本通过发散思维的产品设计方法学设计思路产生多个方案,并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出合适方案,但是对于现今高校教育中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等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来说,是有所不足的。故需专业课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思考探索如何好好利用专业课课堂教学,潜移默化,通过技能影响思想的路线,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全方位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高尚情操。因此,红色文化的切入对于产品设计专业课建设来说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与此同时,也能为新时代高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

3. 红色文化切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建设思路

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是大二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安排在产品设计方法学理论课程阶段的后面。对于这门课程的设计,主旨在于对产品设计方法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并针对文创项目特点,对在地文化进行全面认识以及利用文化本身进行创新设计表达。而红色文化切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建设思路实现难点在于与红色文化内涵以及设计手段的良性结合,以及将“叙事化”创新设计手段融入到在地红色文创中。根据以上难点,并针对本课程特性与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实现要求,罗列以下对策。

3.1. 更新课程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

此门课程要求将方法论转化为具体操作技能,所以其中会涉及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所包含的所有设计方法与设计思路,并且包括面向不同领域与不同审美条件下的创新思维方式与设计方法。此门课程教学,学生最终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可从知识、能力及思政三个方向去对应。

第一,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主要针对于产品基本设计流程与文创专项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指导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方法与产品设计思维转方案的方法,并与设计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师计划的不同的实践任务掌握不同红色文创的设计程序手段。知识目标所对应的学生能力指标是对产品设计方法理论的有基础研究,并能主动产生创新的设计意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了解前沿设计动态以及流行趋势;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备主动获取新知识以及更新案例库的能力。

第二,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是面对不同红色文创项目背景时,可准确选择合适设计手段解决设计问题,将前面课程阶段所学专业知识结合本课所学设计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以求设计理论与技巧结合,设计作品与红色文化互动的效果。能力目标对应的学生能力指标是熟练掌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范围的核心技能知识;具有面对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终的思维转化为设计方案的环节,能有设计出符合当下审美产品造型的能力;设计最终的落地也需要学生有其最基本的实物落地思路。

第三,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是基于方法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在红色文化设计项目过程中,理性认识红色文化背景和感性理解并发散自身设计思维,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体系,强化自身职业技能,并提升设计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此方面对应的学生能力指标是掌握技术结合理论的设计能力;设计作品体现出自身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并从作品本身感受的感性力量是积极向上有着红色文化生命力;作品的最终的呈现是有较好的审美能力以及设计技术水准,并能结合材料技术进行实物的转化思考。

3.2. 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落实课程教学

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关键就在于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当地重视其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的过程,利用好当地非遗或其他文化资源,突出宣传地方文化,教学过程中强调,设计作品要着力于讲好历史故事,英雄故事,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以本校产品设计专业所在什邡校区为例,什邡隶属于德阳市,其红色资源富集、类型齐全,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也有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有烈士墓,也有革命人物故居,还有纪念设施,例如抗美援朝的黄继光纪念馆,广汉农村改革的向阳陈列室等。基于如此丰富的资源基础,教学时可以将其红色文化作为项目背景以及项目案例,相关专业技能以及设计思路都建立在对此文化资源的认识和解读,力求达到教学三个目标的要求,同时三个目标具有同样地位。

其次,为避免以点概全的理解,可以分小组进行不同课题的选择,并最终以汇报展示的形式结项。选题可用红色文化形式分类进行,例如英雄故居文创、革命历史成列馆文创、历史事件文创等。学生选定各自选题,以主题相关红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并分析现今文创市场现状,站在宣传红色文化以及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角度设计制作文化创意产品。此思路可刺激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通过学生自主努力搜集的资料,并根据资料主动思考设计角度,激发对红色文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为地方文化宣传出来的责任感。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阶段性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把控其设计思路与方向,帮助学生启发新思路,拓宽设计手段。教学整体思路可按照“明确学习目标及要求–前期知识准备与案例学习–背景调研调查以及指导交流–设计思维发散及指导交流–设计元素提取与设计图绘制–设计指导–文创产品设计与最终展示创作实践”七个环节实施教学任务。

3.3. 将“叙事化”植入课程,创新红色文创教育

课程教学过程,以“叙事化”作为创新点,“叙事”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叙述事情”。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对文化表达能力要求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叙事方式——设计叙事化。由最原始的口耳传播叙事,到文字发明后的文字叙事,又发展到图像,产品设计等交互叙事。由此可看出,设计叙事是文化内涵和叙事的有机结合,除了关注故事和内容本身外,也积极探究叙事与用户、文化、媒介等的关系。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往往主要聚焦于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这一特征与“叙事化”设计手段不谋而合,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类别受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更好理解红色事迹、红色精神,没有经历过革命时期的年轻群体则需要通过倾听、学习和了解集体记忆[3]。因此目前的红色文创主要目的仍然是介绍和解释某一段历史时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事迹、革命人物和革命建筑等,加深观众对于红色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对于“叙事化红色文创”的教学,重点安排在设计元素提取与设计图绘制教学环节,主要从红色文化资源的视觉表现方式入手,分为四种类型“还原”“拆解”“抽象”“重构”。

第一种设计表现方式“还原”,此方法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叙事设计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创新手段。一方面是对其红色文化资源的材料造型,色彩肌理的仿真还原,从触感,质感,色感营造红色文化体验。另一方面是操作环节的还原,让消费者真真的参与到产品背景中去,实在的互动,例如:故宫的奏折文创,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等。

第二种设计表现方式“拆解”,同样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叙事设计种常用的手段之一,一方面是对形式的角度的拆分和再组合,例如某些建筑类文创的建筑玩具搭建,乐高玩具的搭建等。另一方面则是在行为角度的拆分,让用户通过文创体验工艺流程,例如红色文化版画刻版文创,博物馆文物修复体验文创等。

第三种设计表现方式“抽象”,此方法是通过提炼红色文化符号,将复杂元素进行简化再现出现,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概括图形的能力。与前种方法不同的是,“抽象”是整体看待图像或造型,将自然的具象的符号语言,概括化的提炼,让其造型简约但又有其特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红色文化积木,此设计将革命路线中所关联的事物简化为可以搭建积木的造型,即有交互也有叙事意味。

第四种设计表现方式“重构”,重构是运用变形以及解构重组的手法,打破常规设计思路,重新构建设计符号的创新设计思路。此方式教学中需注意强调虽是重新组合的设计,但也要把握设计比例,材料特征等。主要的重构设计手法有材料重构,尺度比例重构,叠合重构。重构的设计表达注重在新设计将旧故事,以求用全新的体验感受红色文化故事,例如游戏天平–平衡之旅,利用天平两段的平衡原理链接年份与故事。

4. 结论

目前高校中,开展思政建设,将红色文化植入课程中是多院校关注的重点之一,此类教学改革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有正向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大学的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中看似容易融合任何文化内容,实则对于文化的正确理解与表达是需要教师用心的引导。加入红色元素设计文创难度不算高,但现如今既要通过文创产品产生情绪共鸣以及又要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实用程度高的产品设计是很有难度的。课程思政不能只是表象式融入设计,还需要通过叙事化设计手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以及感染力,加上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能真实感受红色文化中的情感、故事以及思想,并通过自己的技能学习、教师的指导以及文化感受,将红色文化更加全面化传递出去,这样便能红色文化文创设计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新教育, 2020(19): 32.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 吴玥. 数字叙事下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创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无锡: 江南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