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国内城市近几年的快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长们更重视儿童培养,再加上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大,儿童自由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城市儿童远离大自然,越来越多的儿童缺失户外活动,使得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许多儿童变得内向、自闭、并且由于缺乏锻炼导致身体肥胖。
我国的儿童活动空间形式单一,忽略了空间的塑造和启发作用的现状忽视了儿童成长的需要。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征,使得景观设计有利于释放孩子的天性。儿童的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儿童的感知更多的是来自于言传身教和实践活动,而户外活动无疑就是培养儿童感知以及帮助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因此,良好的户外活动设施和场所一方面可以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儿童成长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童公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需要提供安全、有趣、教育性和亲子互动的环境。现代儿童公园设计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体能,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行为特征,以及家长对儿童成长的期望,从而提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设计理念。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儿童公园的规划标准和要求可能不同,研究儿童公园设计规划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儿童公园不仅是儿童游乐的场所,也是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研究儿童公园设计规划需要考虑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儿童公园设计规划涉及儿童成长环境需求、设计理念、规划标准和社会作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和社会环境的要求,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国外的研究机构和设计公司在儿童主题公园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一方面,国外的研究机构和设计公司在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上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游乐设施和活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学者Feder K等人对于让孩子真正参与到公园的设计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究[1]。他们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行为特征,设计出更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游乐设施,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另一方面,国外的研究机构和设计公司还注重儿童主题公园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提倡在公园内创造出自然、有机的游乐空间,以营造出更加舒适、安全的游乐环境。他们还注重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提出了许多关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设计方案,Fjørtoft I等学者就做过类似的研究[2]。
此外,国外的研究还关注儿童主题公园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活动内容和空间设计,Sherlock F等学者早在2017年就做过相关研究[3],探索了文化在迪士尼国际主题公园中的应用。总的来说,国外在儿童主题公园设计规划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随着社会对儿童成长环境的重视和人们对儿童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国内一些研究机构、设计院所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儿童主题公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成长需求: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对儿童的成长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4],了解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身体素质、社交需求等方面的特点,为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设施与活动项目:国内的研究关注儿童主题公园的游乐设施和活动项目的设计,提出了许多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游乐设施和活动内容,以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学者蒋洁于2013年以杭州南江公园为案例,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空间可行性分析等研究手段,以“儿童友好”为理念,以非动力式娱乐设施为切入点,提出了开放空间营造、复合设施建设、趣味主题导入等景观营造策略[5]。
安全与教育:国内的研究还关注儿童主题公园的安全性和教育性,提出了一些关于游乐设施安全设计、儿童教育活动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社会作用与文化传承:国内的研究也关注儿童主题公园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活动内容和空间设计。学者朱凯等从“儿童友好城市”这一概念出发,通过对当前远东地区户外活动空间构建现状的剖析,归纳出新加坡在“儿童友好”城市环境下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的对策,以期对我们构建“儿童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
总的来说,国内的儿童主题公园设计规划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为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国内儿童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本文在充分了解儿童主题公园的背景之后,从而明确该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再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明了国内外儿童主题公园建造的发展状况,最后通过分析相关国内外设计案例,归纳出本方案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通过对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对现状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并调查当地的本土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对儿童公园相关的背景进行总结。提出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目标,再结合项目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与梳理,最后得出“自然主题–生态循环儿童公园”这个设计概念,然后对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地处历城区)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3.2. 研究方法
1) 文献的检索与整理
通过各种手段查找并收集国内外关于城市儿童主题公园和儿童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以及儿童主题公园景观规划等的相关书籍、期刊和文献,凭借此来了解并分析国内外儿童主题公园设计的现状等信息,为设计方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地调查
对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地处历城区)场地现状进行实地勘察,通过拍照、测量、记录、分析等方法总结该区域的环境状况及周边状况,结合地形、本土植物、服务人群、当地文化、土地利用情况等分析出规划目标。
3) 分析、归纳法
了解与分析山东省济南市的文化特色、发展状况与儿童主题公园之间的内在关系,促进儿童主题公园绿地呈现与表达,结合济南市本地居民对儿童主题公园娱乐、休憩空间的实际需求,归纳并总结出如何在儿童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既能保护环境、表达当地人文特色,又能满足儿童的娱乐放松、居民的休憩活动的需求。
4.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4.1. 项目概况与区位分析
4.1.1. 项目概况
场地位于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地处历城区),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且阳光充足、气候条件优越。该区域周边为原有苗圃和农田,东、西、北三面有东西巨野河和水域,南侧紧临世纪大道,与济南鲜花港林业示范园区隔世纪大道相对。整个场地面积约37公顷,为一个不规则的梯形,南北最大距离约600米,东西最大距离约800米。场地地形较为平坦,无巨大高差;场地周围邻水,即水资源充足;场地南侧紧临世纪大道,交通方便易达;场地土壤条件良好。这些条件为打造自然环境优美、内容多元丰富、条件舒适宜人的室外儿童休闲、娱乐、放松的空间,并满足附近居民健身、交流、游憩的功能需求提供了条件。
4.1.2. 区位分析
场地位于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地处历城区(见图1)。
济南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黄河,南依泰山,北临大运河,是连接华北和华南、连接内陆和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济南市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其地处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同时,济南市还是中国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济南市还是中国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城市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历城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地处山东中部偏西北地区。它南依泰山,北跨黄河与齐河、济阳县相邻,东边是章丘市,而西部则接壤长清县。这个区域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首先,它紧邻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为国内外交通提供了便捷的连接。其次,区内的济南东站服务省会城市群,轨道交通线网也相当密集,规划中设有7条线路和47个站点。此外,京沪高铁、济青高铁以及中欧班列都穿越历城区,进一步加强了其与其他重要城市的连通性。
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世纪大道东段,这个位置相当具有发展潜力。该片区属于城市新区,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片区内拥有丰富的交通资源,包括地铁、公交和驾车线路等,出行非常便利。此外,根据最新公示的规划,此片区在未来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后,可以预见该片区将成为济南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
Figure 1. Layout of the project area location
图1. 项目区域位置布局图
4.2. 项目现状分析
4.2.1. 自然条件分析
1) 地质构造
济南市历城区南部山区为泰山褶皱山地的北翼。南翼断陷,北翼形成单斜构造,即由泰山向北的顶面,保持微向西北缓倾单斜面的原始形态。南部山丘多系太古代片麻岩构成。向北的山丘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石灰岩构成。山前平原广泛覆盖着第四纪沉积,其下为石灰纪灰岩,在灰岩地段内有大量火成岩侵入,形成岩体、岩床、岩墙等结构,奠定了历城地质构造基础。
2) 地形
济南市历城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20~975米。最高点梯子山海拔975米,最低点唐王镇韩官庄海拔20米。自南向北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平原3种,南部山地丘陵带面积1135平方公里,占历城区总面积的67%;中部山前平原带面积278平方公里,占16.4%;北部临黄平原带面积281平方公里,占16.6%。
3) 水文
济南市历城区境内有黄河、小清河、海河流域徒骇河三大河系,共有大小河流、河沟32条,黄河南岸长31.77公里,北岸长16.49公里。小清河境内长35公里,流域面积825.16平方公里。从南山区发源向北流的有玉符河、巨野河、土河、刘公河、赵王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玉符河境内长26公里,流域面积149.2平方公里。巨野河长48.5公里,流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此外由东向西流入卧虎山水库的锦绣川,长36公里,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由南向北流入卧虎山水库的锦阳川,长32公里,流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
4) 气象
济南市历城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偏南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秋温高于春温;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多东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665.7毫米。
5) 土壤
济南市历城区土壤有4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51个土种。棕壤发育不完全,呈微酸性,土层浅薄,分布在柳埠、西营、高而等乡镇。面积9066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4%,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板栗、马尾松等。褐土土层深厚,土体发育完全,呈中性至微碱性,质地适中,保肥保水,熟化程度高,耕性较好,分布在小清河以南的山区、丘陵、平原广大地区,面积91,060公顷,占74.3%,宜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侧柏、阔叶乔木等。潮土土层深厚,土体构型复杂,耕层质地多为轻壤,耕性和通透性良好,保肥保水性弱,分布在董家、唐王、遥墙、桑梓店、大桥5镇及靳家乡。面积22,080公顷,占18%,宜种稻、麦及柳等。砂姜黑土潜在养分含量较高,保水保肥性较强,分布在唐王镇和白云湖一带,面积368公顷,占0.3%,宜种稻、麦及柳、槐等。
4.2.2. 场地现状分析
该场地的南侧为城市主干道——世纪大道,东、西毗邻巨野河,北侧有一个巨大的水库——徐马水库。整个场地位于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平时人流量巨大。
设计原场地没有太大高差,缺少竖向景观的设计,场地的中心位置只有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以及列植的乔木,既没有设置景观小品也没与当地的特色联系起来,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原场地中也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游览需求。同时场地内十分开阔,没有设置多元的空间类型。
原场地内的植物种类匮乏,难以形成生态多样性。植物种植形式单调,仅为列植,对植,少量的群植外没有别的种植形式。由于长时间无人打理场地内杂草丛生,景观效果不甚理想。
4.2.3.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通过对目标场地的现场勘察,得出了以下问题与分析:
1) 场地内景观设施较为缺乏,没有考虑到附近居民和游人的真正需求,例如花架、景亭、喷泉等景观设施匮乏,缺少优美的景观效果。景观小品也很单一,仅有一些树池座椅提供休憩的场所,没有更多的娱乐观赏设施。
2) 场地的特色不够突出,没有立足于当地的代表特色,更没有结合当地的特色代表符号。所以导致场地缺乏吸引力和独特性,游人无法深入了解场地的文化特色,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
3) 场地的功能分区混乱,没有结合使用者的需求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过多的广场硬质铺装难以形成优美的景观特色,同时原有场地景观空间划分较差,没有合理的层次与结构,景观与景观之间的关联性很低。这个问题会给场地中的使用者带来不便和不良的使用体验。
4) 场地内的景观设计缺乏独特性,它们在空间营造、形式选择、布局和材料与色彩的使用方面过于类似,缺乏个性化的特点,难以被人们识别和记忆。在规划和设计场地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景区之间的分隔和界限,以及交通路线的规划等等。
5. 项目设计依据和原则
5.1. 项目设计依据
在绿地设计中,结合区域周边环境以及场地中的现状,并符合济南市的历史文脉和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建立在国家与城市绿地建设设计标准之上进行,以达到各方面的需求,其标准与依据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2018;
5)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6)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
7)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
8)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9)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
10)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11) 《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
12)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
13)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
14)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
15)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16) 现场勘测的资料及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
17) 设计任务书。
5.2. 项目设计原则
5.2.1. 通用原则
在查阅与研究的资料中,得出了城市街旁绿地设计中所需遵循的一些设计原则:
1) 整体性设计原则
一个城市的规划,是人与自然的规划,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更是人居环境的宣传[7]。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绿地系统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街旁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组成之一,它的布局规划、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整体性”设计原则。整个绿地内建筑风格、小品材质等,都应该与绿地主题保持整体性和一致性[8]。
2) 生态性设计原则
为保证当地的自然生态原生性,种植种类的选择上尽可能使用乡土植物,植物的种植要趋近自然群落种植手法,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拟自然环境,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在园林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合理规划,同时要尊重所选场地的原始地形。所有园林景观建设活动都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3) 互动性设计原则
城市街旁绿地的目标之一就是满足附近居民的可达性、交互性,因此打造适宜的景观道路系统是设计的一大重点,同时为游客提供娱乐、沟通的景观平台,尽可能展示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在保证便捷可达的前提下,场地内要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设施,吸引游人驻足和游玩。
4) 安全性设计原则
园内应具有丰富的安全措施,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安心的游赏环境。一方面是场地照明设施,晚间环境黑暗,应该完善园内照明设备;其二是活动场所的安全,尽量避免坡度较大的地形,不设计陡峭的台阶等。
5) 地域特色设计原则
将城市地域风貌和历史文化背景与设计构思相结合,利用景观小品展示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交流,利用特色的景观铺装来增加本地使用者对场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外来游客对城市文化内涵风貌的了解,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9]。
6) 人性化设计原则
园区所有设计的落脚点都应该在服务对象身上,景观的营造、道路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的摆放位置都应该按照服务对象的行为特性设置,满足人群需求。
5.2.2. 特有原则
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原则是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乐趣和发展。以下是一些核心的设计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这是儿童公园设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所有的设施和布局都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避免尖锐的边角和不安全的设备。
2) 多样性与统一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多样与同一原则,因为多样与统一是最具有规范性的形式美法则。这意味着公园中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的孩子,同时也要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统一。
3) 年龄适应性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活动方式和游戏内容各不相同。例如,1~3岁的孩子需要开阔的安全活动场地,而5~10岁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互动性和独立性的活动。
4) 尺度性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孩子的视线高度和范围,确保所有景观都可以被儿童无障碍地看到。
5) 自然生态
现代的儿童公园越来越注重自然生态的理念,如深圳首个自然主题儿童公园——坪山儿童公园,它强调自然游乐和自然教育。
6) 功能性与美学结合
除了满足孩子们的玩乐需求,公园的设计还应具有美感,如色彩、铺装和植物等细节方面的考虑。
6. 总体规划
6.1. 概念设计
本设计以“自然之源”为主题,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对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地处历城区)进行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园林慢慢发展为园林城市,便捷性强、绿化程度高成为园林绿地必不可少的特性。将设计方案和当地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具有丰富植物景观且包含多样丰富设施的儿童主题公园,不仅周边的儿童可以在这里享受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时光,家长们也可以在环境优美、绿色健康的公园中休憩、放松。
该设计方案通过“自然之源–生态循环”这个基本概念将场地内部各个分区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在其中放置多种形式的景观小品来向游人展示当地的文化脉络,同时搭配合理的植物配置,致力于营造一处集文化、生态、休闲娱乐和景观欣赏于一体的多元化儿童主题公园(见图2,图3)。
6.2. 景观结构
济南市高新区世纪大道东段刘官庄片区(地处历城区)儿童主题公园设计方案的景观结构可以分为“三轴线,五主题,八片区,多节点”(见图4)。
“三轴线”是指依据场地基址特色及现有道路,分别以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和东–西的主干路为轴,贯穿各功能分区,同时进行沿路景观空间的打造,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三轴线分别是连接入口集散区,项目体验区,嬉水放松区的一条主要景观轴线、连接沙地游戏区,嬉水放松区,花海漫步区和连接林分观赏区,项目体验区,体育健身区的两条次要景观轴线。
Figure 2. Master plan
图2. 总平面图
Figure 3. Aerial view
图3. 鸟瞰图
“五主题”是指依托生态循环及儿童乐园来进行景区主题特色的打造,自南向北分为五大主题片区,分别为集散主题、体验主题、生态主题、休憩主题、观赏主题。
“八片区”是指在园区四大主题定位的基础上,依据场地周边环境、交通条件、自然及人文概况,将园区分为入口集散区、沙地游戏区、项目体验区、嬉水放松区、林分观赏区、体育健身区、花海漫步区和樱花停车区八大功能区。
“多节点”是指在不同功能分区里进行相应主次要景观节点的打造,景观节点分布在主轴线周围。
6.3. 专项设计
6.3.1. 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每个景观绿地中最基本的功能设施,是游人在一个场所中活动的“经脉”。道路可以起到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的作用。同时道路作为景观绿地中的一种设计元素,其形式方式和构图模式对整个场地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该方案中根据场地面积大小和游览需求,共设置了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见图5)。
Figure 4. Landscape structure diagram
图4. 景观结构图
1) 一级道路:场地内的一级道路是以圆滑的曲线为主的道路形态,风格现代简洁。一级道路的作用在于将整个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使游人方便的到达不同的景观节点。根据场地的面积大小以及场地内不允许车辆通行的条件下,一级道路的宽度为7 m。
2) 二级道路:场地中的二级道路主要是用来进行人群的分流,连接各个景点与其他分区,为游人提供驻足观赏的空间,其宽度为4 m。
3) 三级道路:场地中除了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还设置有三级道路,有连接不同景观的碎石汀步也有在花丛中穿梭的木栈道,这类道路的存在不仅可以增强景观之间的有机联系还可以增强场地内的趣味性,其宽度为2 m。
Figure 5. Road system diagram
图5. 道路系统图
6.3.2. 照明设计
该儿童主题公园主要采用路灯、草坪灯和灯带三种形式的公园灯(见图6)。
6.3.3. 竖向设计
该场地地势平坦,无较大高差,所以在地形处理上比较省力(见图7)。
6.3.4. 植物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不是简单的种树,需要以科学性与文化性作为种植理论依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Figure 6. Lighting analysis blueprint
图6. 照明分析设计图
Figure 7. Vertical design
图7. 竖向设计图
土壤条件不同,植物的品种、生长速度等都会有所区别[10]。植物配置是儿童公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不仅可以很好的营造自然景观,还有利于后期的养护管理。综合上述各条件去选择植物种类,做到适地适树。
儿童公园内植物的乔灌草层次非常丰富,乔灌草层次丰富是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乔木层是指高大的树木,通常具有深根系统,能够提供阴凉和栖息地。灌木层是指中等高度的植物,它们可以提供遮荫和保护,为小型动物提供栖息地。草本层是指低矮的植物,它们能够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分和提供食物。丰富的乔灌草层次可以提供多样的生境和资源,支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儿童公园的植被层次分明且丰富,乔木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赤松(Pinus densiflora)、朴树(Celtis sinensis)、白榆(Ulmus pumila)等,灌木有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黄杨(Buxus sinica)、胶东卫矛(Euonymus fortunei ‘Kiautschovicu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草本有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Gracillimus’)等(见图8)。
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增加公园景观的美感和吸引力。花卉的频繁使用也能为公园带来更多的色彩和芬芳,花卉的绽放可以为公园环境增添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可以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虫,丰富庭院的生物多样性。不同种类的花卉还可以根据季节进行更替,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主题,让人们在儿童公园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美好。因此,在该儿童主题公园中,选择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并且频繁使用各种花卉(见图9),这无论对于公园还是游人来讲,都是很有益的,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还能增加儿童公园的美观和观赏价值。
Figure 8. Plant analysis diagram
图8. 植物分析图
Figure 9. Seasonal analysis of plants
图9. 植物季相分析图
6.3.5. 文化景观小品
园林景观小品是指在整个园林景观中,为游客提供休息和服务的小型组成部分。这些小品主要具有休憩、装饰和照明等功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并美化园区环境[11]。该场地内部的景观文化小品主要包括景观文化墙、景观文化雕塑、文化展示宣传栏。园林小品通过表面的形态、风格和色彩等外在特征,传达给人们一种隐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能够增加小品的观赏价值和品味,使其成为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园林小品也是构成现代城市文化特色和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
场地内部不同景区放置不同的文化景观小品,在空旷的广场上放置景观文化柱可以吸引游人驻足观赏;在儿童活动区放置文化宣传栏,可以使儿童在游乐中陶冶在文化氛围中;在寂静的小路上放置景观文化墙,可以让游人边欣赏景色边感受文化。
7. 结论
在设计该儿童公园时,最主要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既安全又有趣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尽情玩耍、学习和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需求,力求为每个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选择。该儿童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景观和地形特点,打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空间。同时还设置了各种功能区域,如体验区、观赏区、沙池区等,以满足孩子们不同的活动需求。在设施选择上,严格遵循安全、环保的原则,选用了无毒、耐用的材料,确保孩子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此外,该公园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了许多互动性强的游戏设施。
“自然乐园–生态循环儿童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创造了一个安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空间。同时,还特别注重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提升济南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质量。让该儿童公园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天地,家长们的温馨港湾,社区居民的文化家园。
注 释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