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The Path of Applying Learning Community 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4.1481447, PDF, HTML, XML,   
作者: 魏义顺: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高中英语实现路径Learning Community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Path
摘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标对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据此,本文认为采用学习共同体模式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核心素养,并从学习共同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学习共同体的由来、定义、特征和核心理念;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述了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依据;随后分析了学习共同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最后从教师角色转变、共同体成员选择标准、共同体的运行机制以及共同体学习的评价机制和情感保障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现路径,以期能为该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点启示。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which requires students’ centered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use of learning community model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develop their key competencies, and discusses the origin,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e idea of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learning community. It expounds the basis of applying the learning community mode to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Then it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 role transformation, community member selection criteria, community oper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community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emotional guarantee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applying learning community mode 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文章引用:魏义顺. 学习共同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现路径[J]. 教育进展, 2024, 14(8): 563-56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447

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我国新—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主导,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为此,学习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应当成为高中英语教学努力学习的方向,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本文将由浅入深地论述学习共同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2. 学习共同体

2.1. 定义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认为共同体是是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任何具有协作关系的组织都可以称为共同体[2]。我国学者薛焕玉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旨在追求学习进步的有机团体。在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既有利于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又有利于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3]。可以说,在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不仅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还能够认识到集体学习对于促进个人进步的积极作用,且共同体成员在共同面对困难时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2. 特征

学习共同体是以学习为目标而成立的学生团体,共同体成员在学习上都有一定的自主性,且共同体成员相互合作又使得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学习共同体成员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解决自身的基础薄弱问题,或者通过共同体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共同体的直接目的。因此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下,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容易形成学习的合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就高中英语学习而言,共同体的学习目标就是补习英语基础或者锻炼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在所有成员的共同探索和努力下,对知识的理解效率和记忆效率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其次,共同体的学习具有自主性。自主学习是学习共同体最鲜明的特征,学习共同体鼓励成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就疑惑的问题展开讨论,将疑难问题解决在共同体内部,实现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难以系统的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需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学习进步。

再次,学习共同体具有社会性。在共同体学习中,学生在包容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在进步中培养自信和社会意识。高中阶段是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在情绪上难以稳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成就感、满足感和集体归属感,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对于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促进学习为目标,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参与的互动式学习环境。它强调合作、分享、反思与情感支持,旨在提高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2.3. 核心理念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的情感状态被视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语言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质量,消极的情感则会成为语言学习的绊脚石,压制识别、理解、记忆等认知功能,从而降低语言学习效率[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营造归属感。学习共同体致力于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到归属和接纳的环境。通过小组活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高中生而言,项目合作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发现的有效途径,在项目合作中每个成员按照自身优势都分配有自己的专属任务,缺少任何一人项目都难以完成,因此每个项目成员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都能够认识到自身价值,增强对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鼓励情感表达。学习共同体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困惑、挫折、成功和喜悦等。这种情感表达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课业繁重,学生在巨大的课业压力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共同体成员在相互关心和鼓励释放压力,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关注个体差异性。学习共同体承认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关注整体情感氛围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归属、接纳、支持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3. 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和社会重要性

3.1. 理论基础

学习共同体理论是在社会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起来的。社会建构主义研究互动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知识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来构建的[5]。一方面,学习共同体为学习者共享资源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能够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共同体分享和合作,学会如何在社会群体中交流沟通,为顺利进行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现实意义

高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理解更加复杂的语法知识,阅读更加复杂的语篇段落,进行更加高级的写作工作,高中阶段英语课时不足更加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在新课标背景下,学习共同体模式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个体和社会两方面。

就个体而言,首先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不同水平高中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互补,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其次,共同体学习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等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就社会而言,学习共同体更加重要。首先,学习共同体能够优化整合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学习共同体必然涉及到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增强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其成员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和改革的内在动力,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实践对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4. 学习共同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困难

在应试教育以的大背景下,单纯追求英语考试成绩仍然是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的努力方向,英语教学仅依赖课堂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在当前很多学校英语课时不足的背景下将学习共同体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面临较大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高中英语教师目前存在专业素质欠缺的情况,不能随着社会发展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英语学科没有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支撑,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6]。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和英语学习动机的降低,更无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7]。因此,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应当是学校领导层亟待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适应学习共同体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步都有积极意义[8]

4.2. 学生地位和学习策略方面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7]。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难以形成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导致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将学习共同体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学模式的转变可能导致学生的不适应。在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初期,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较为迷茫,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有消极影响。

4.3. 共同体的构建与维持方面

首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教师意识地设计和引导,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和负担。其次,高中英语学习的压力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参与学习共同体活动缺乏兴趣。最后,共同体成员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其参与度和积极性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

5. 实现路径

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推动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实施,应当在教师角色转变、共同体成员的选择标准、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共同体学习的评价机制和情感保障等方面做出努力。

5.1. 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标指出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要逐步转变自身观念,及时转换并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由“教”向“导”转变。因此,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放权给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在学生犯错时及时给出指导;当学习共同体在项目的关键节点难以突破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当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存在矛盾时,教师要随时关注,了解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化解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矛盾,保证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效率。

5.2. 确定共同体学习目标

在组建学习共同体之前,教师要判断学生的基础薄弱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确定基础类学习目标,如学习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确定提升类学习目标,如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探索精神等素养。两者共同的目标是通过共同体的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化意识,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5.3. 科学选择共同体成员

共同体成员的选择应本着自愿和一致性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按照相同的需求或者薄弱点进行分类,再按照学生的意愿将此类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都要由教师选择一位助学者,助学者可以是学生,但该学生必须具有相对较好的英语基础,能够起到帮扶租用;助学者也可以是教师或者专家,教师或专家可以同时助学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此外教师也可以协调其他班级或者高年级的学生加入学习共同体,共同承担某一方面的学习任务,但这需要教师做好协调工作。

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关系。学习共同成员可以推荐出一名组长,对共同体承担的学习任务向教师汇报,组长也并非固定,保证每个共同体成员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因此,民主性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5.4. 科学设计共同体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学习共同体的高效运转,教师要精心设计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包括共同体的任务形式、运行方式、运行时间和沟通方式。

首先,共同体的任务形式应当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采取概念探索、知识分享和同伴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如语音知识里的连读是什么,语法知识里的助动词是什么,什么是补语,什么是状语等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询书籍、网络或者咨询老师等方式探索语言知识的基本概念并和其他同学共享自己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并接受同伴的评价,以进一步修正改进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以英语语言理解和综合运用为目标,以语篇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以现实社会的真实现象入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纠正,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等。如学生需要探究汽车从设计到量产的整个过程,学生需要确立自己的研究问题“汽车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然后学生需要分析汽车生产的几个过程,如图纸设计、建模、审批、开模、量产等,共同体成员需要分工对不同的生产过程进行描述;最后各共同体成员出具自己的研究报告,并以英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其次,共同体的运行应以项目研究为基本方式。根据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逻辑,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即是项目组成员,每个成员需要承担一定的项目任务,在完成各自的项目任务后所有成员将各自项目结果进行汇总和评价,经过评议后各成员修正自己的项目结论,最终形成一份结项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项目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意义,能够充分实现语言的深入内化综合运用。

其次,为了避免共同体任务对课堂时间的挤压,共同体任务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英语教师可以以周为单位,根据本周的教学目标设计共同体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该任务并提交口头和书面报告。教师可以随时对共同体的任务进度进行检查,并就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共同体任务的顺利完成。

最后,在沟通方式上,以线下沟通为主,线上沟通为辅。共同体成员在遇到困惑或者问题时,可以在班级内面对面讨论,也可以咨询助学者,以便问题能更好地解决;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无法线下解决的时候,共同体成员和助学者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室进行沟通,以尽快解决面临的困难。

5.5. 评价和情感保障机制

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反拨学习,激励性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由于共同体成员都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对共同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在共同体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并鼓励其继续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

6. 具体效果

将以上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具体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一方面,学习共同体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推动教师角色转变,促进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学习共同体能够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形成高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和人际关系,提高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7. 结语

学习共同体模式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学习共同体模式不仅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锻炼学生的必备品格和探索精神,还能够助力教师角色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本文从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根据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现实困难提出了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现路径,以期能为高中英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赵健. 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薛焕玉. 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 1-10.
[4] 陈晓燕.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3): 146-149.
[5] 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余震球,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6] 贾茁壮. 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 6(4): 219.
[7] 郭正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1): 101-103.
[8] 裴新宁. “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综合理科教学中的实践之一[J]. 全球教育展望, 2001(3):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