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收购”下酒店盈利及发展能力研究——以首旅酒店收购案为例
Study on Hotel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under “Aggressive Acquisitions”—A Case Study of Beijing Tourism Group’s Hotel Acquisitions
DOI: 10.12677/sa.2024.134127, PDF, HTML, XML,   
作者: 刘家盛: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酒店行业盈利能力DID模型收购Hotel Industry Profitability DID Model Acquisitions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旅游成为大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选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作为旅游业中一个重要分支的酒店业的表现更为引人注目。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我国政府限制公款消费等影响,我国酒店业遭受重创,但依靠经营者的不断努力,酒店行业近年来开始逐渐复苏,但酒店业盈利及发展能力在整个旅游业中仍然较差。近年来,酒店行业频繁发生收购事件,大型资产重组成为目前酒店类上市公司拓宽市场的常用手段,但收购真的能改善酒店盈利及发展能力吗?本文选取中国最大的酒店集团——首旅酒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EST分析法及双重差分法,分别研究首旅酒店所处的宏观环境以及收购对其盈利及发展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酒店行业的宏观环境较好,但行业竞争压力也较大,首旅酒店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选择收购的确增强了其盈利能力,但其后期采取的“求稳”策略使其发展能力不断减弱。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growing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life, tourism has become a primary choice for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hotel industry, as a significant branch of the tourism sector, has garnered more attentio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China’s government restrictions on public spending have severely impacted the hotel industry. However, through the continuous efforts of operators, the hotel industry has been gradually recovering in recent years. Despite this, the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the hotel industry remain relatively weak within the broader tourism sector. In recent years, frequent acquisitions have occurred in the hotel industry, with large-scale asset restructuring becoming a common method for publicly traded hotel companies to expand their market reach. But do these acquisitions genuinely improve hotel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selects China’s largest hotel group, Beijing Tourism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PEST analysis and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model,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Beijing Tourism Group and 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its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while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the hotel industry is favorable, competitive pressure is also significant. Beijing Tourism Group’s strategy to counteract intense competition through acquisitions has indeed enhanced its profitability. However, its subsequent “stability-seeking” strategy has led to a continuous decline in its development capability.
文章引用:刘家盛. “疯狂收购”下酒店盈利及发展能力研究——以首旅酒店收购案为例[J]. 统计学与应用, 2024, 13(4): 1254-1264. https://doi.org/10.12677/sa.2024.134127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旅游业已跃升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构成部分,展现出其作为战略性、支柱性及高度综合性产业的非凡地位。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近期发布的《2024年全球经济影响研究报告》显示[1],旅游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继续增强。今年,旅游业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增加值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1.1万亿美元,超过2019年10万亿美元的前高水平。预计未来十年,旅游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在全球总体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11.4%。根据我国文旅部数据显示及测算,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48.9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为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从地域分布来看,以贵州、云南、河南、江苏为代表的省份,其旅游数据不仅全面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更成为引领全国旅游经济回暖的先锋力量。在旅游业发展迅速恢复的当下,作为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酒店业的表现引人注目。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我国政府限制公款消费等影响,我国酒店业曾遭受重创,但依靠经营者的不断努力,酒店行业近年来开始逐渐复苏,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星级酒店收入及客房数据显示,国内星级酒店收入逐步增加,自2017年以来,酒店市场逐渐回暖。但酒店行业的复苏不一定能表明其经营质量的确得到了提高,在新时代、新环境下,酒店行业的盈利水平质量及发展对政府部门、酒店经营者和投资者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寻求新的增长点,许多酒店上市公司选择了通过收购扩张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酒店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扩张来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收购后的经营整合、盈利能力提升以及市场定位与战略调整等方面仍需酒店企业高度重视和认真应对。至于收购是否真的改善了酒店企业的盈利及发展能力,还需要学者的进一步探究和评估。

本文深入探讨了酒店类上市公司在“疯狂收购”战略框架下的盈利潜力与发展能力,旨在为投资者与经营者提供一套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基准。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新兴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揭示隐藏于频繁并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提出针对管理实践的优化建议与企业财务结构的改良策略。这些措施旨在强化企业的运营效能,从根本上提升其盈利能力,进而为酒店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文献综述

目前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多个层面,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还是投资,都吸引了大量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其中大量的学者都认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研究极为重要。张玉凤等[2]通过Tobin Q值分析了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与财务绩效的直接关系,得出结论:认为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点必须放在企业盈利能力上。郭岚和张祥建[3]认为,企业要想拥有竞争优势以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拥有成长能力,企业内嵌化的成长能力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源泉。张颖等[4]认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反映了公司经营成果和这段时期内进行价值创造的能力。盈利能力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重要的经营目标。Finger [5]研究了50家上市公司,把现金流量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其认为现金流量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很强,有80%以上的企业能通过盈利能力来预测未来的发展。所以对企业或者行业的财务表现进行研究时,应该主要研究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Zhang等[6]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通过总结概括出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

而近年来针对于酒店行业的相关研究则较少,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2010年左右,刘亭立[7]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了因子分析,佘莉蓉[8]对2004~2007年的各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曾国军等[9]运用研究假设的方法对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多个研究同时表明酒店行业在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利润水平、成长能力等多个方面都表现较差,在旅游行业中整体排名靠后。张成军等[10]通过将中外酒店集团财务状况比较分析,得出国内酒店盈利能力较差、发展能力较好的结论。李亚兵和郭华勤[11]通过对旅游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因子分析也得出了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最差,同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成本费用较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变这样的困境,许多酒店上市公司选择收购扩张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锦江酒店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收购卢浮集团、铂涛和维也纳,而首旅酒店更是在2016年收购如家酒店,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酒店集团。虽然许多酒店人士认为这些收购使得酒店集团更有实力去面对竞争和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经营质量的确得到了提高,也不能表明酒店业在整个旅游行业内所处的位置有所改变,收购是否真的改善了酒店企业的盈利及发展能力,还需要学者的进一步探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酒店行业所面对的环境以及酒店应对相应环境采取措施后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探究。首先分析酒店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再研究酒店企业的盈利及发展能力是否因为收购而有所改变,其中选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5个,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5个。

3.1.1. 营业净利率

营业净利率表明在扣除成本以及期间费用后,每单位营业收入所带来的净利润额是多少。其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更能表明企业在期间费用上的控制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所获利润。与毛利率相比,净利率似乎更能反映一个酒店企业的盈利能力。具体计算公式为:

营业净利率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100%(1)

3.1.2.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付出代价与取得收益之间的关系,直接反映了企业在成本费用上的控制力度。成本和费用的利润率越高,企业为获得收益而支付的成本就越低,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因此,任何产销的增加和成本的节约都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有利于企业发现和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具体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额 ÷ 成本费用总额 × 100%(2)

3.1.3. 营业现金比率

营业现金比率表明了每单位的营业收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量是多少,表现了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赚取现金的能力。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质量,也表明了其抗击风险的能力,通过这次新冠肺炎对酒店行业的影响可见,酒店必须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去面对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具体计算公式为:

营业现金比率 = 经营现金净流入 ÷ 营业收入 × 100%(3)

3.1.4. 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是企业收益与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应用净资产的获利程度,表明投资者投入资产的盈利水平。与总资产相比,净资产报酬率也能反映企业的负债情况。该指标是所有指标中综合性最强、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是否产生丰厚的收益,企业运用每单位的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多少。具体计算公式为:

净利率净资产报酬率 =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总额 × 100%(4)

3.1.5.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衡量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盈利性较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其直接反映了投资者们每单位股份所获净利润是多少。

3.1.6. 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不断增加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具体计算公式为:

营业收入增长率 = 营业收入增长额 ÷ 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 100%(5)

3.1.7. 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从资产总量的扩张来衡量企业的成长能力,发展性高的企业通常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具体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 =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 ÷ 年初资产总额 × 100%(6)

3.1.8. 固定资产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成新率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 100%(7)

3.1.9.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是企业实现内含式成长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只有具有足够的净利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能力,才能支持企业实现稳定的成长。具体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增长率 = (当期净利润 − 上期净利润) ÷ 上期净利润 × 100%(8)

3.1.10. 净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净资产增加额与上期净资产总额的比率。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增长率 = (期末净资产 − 期初净资产) ÷ 期初净资产 × 100%(9)

3.2. 数据选取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规定,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酒店类上市公司一共有五家(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3家、深圳证券交易所2家),包括首旅酒店、锦江酒店、金陵饭店、大东海及华天酒店。本文选取首旅酒店为研究对象,探讨收购如家是否改善了其盈利及发展能力,因为这场收购是酒店行业内近年来最大的收购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旅游各行业的表现不能代表一般情况,因此通过2011~2019年首旅酒店集团财务报表、国资委统计评价局考核《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的数据为来源,开展探究。

3.3. 研究方法

通过PEST分析法分析当前酒店业的宏观环境,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通过大量的相关资料对于这四个因素来分析酒店行业所面临的状况。接着对计算财务数据得出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和趋势分析法探究收购是否改善酒店企业盈利及发展能力。

本文通过构建Treat*After交互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收购对酒店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作用:

Y t =α+ β 1 Treat+ β 2 After+ β 3 TreatAfter+ μ t (10)

其中,Y为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本文选取营业净利率来表示;Treat为0~1变量,Treat = 1表示进行收购的首旅酒店,Treat = 0表示没有进行收购的其他酒店企业,本文选取《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大旅游业平均值表示其他酒店企业;After为0~1变量,After = 1表示数据年份位于首旅酒店完成收购后,After = 0表示数据年份位于首旅酒店完成收购前;交互项Treat*After用以考察首旅酒店完成收购前后与其他酒店企业的差异;μ为随机误差项。

4. 酒店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4.1.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s)

政治环境的稳定和行业政策的相关规定都直接影响了酒店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政治环境最稳定的国家之一,一直保持着特有的独立性,受国际局势动荡影响较小。制度的优越性也在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迅速抑制住疫情的发展,可见对不稳定因素有较大的控制能力,体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上升。2015年我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建立一个各国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进一步稳定国际局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更是给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创造机会,有利于我国酒店类上市公司对国外市场的扩张。

在国内,自2012年12月4日政府发布“八项规定”限制公款消费以来,中高端酒店受较大打击,无论是酒店的收入还是利润,都普遍偏低。过去,高端酒店经常充当地方政府的窗口和门面,并且成为吸引当地投资的有力保障,存在于“需求”而非“利益”之中,八项规定的发布改变了这样过度依赖高端政务消费的畸形业态。

在“十三五”期间,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为巩固。2021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旨在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酒店业有望恢复昔日盛况。

4.2. 经济环境(Economy)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19年,经济总量突破99万亿元,同比增长6.1%。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05%。2019年,旅游业实现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能力,酒店市场从此也逐渐回暖。

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日益增长。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对消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中端酒店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年轻人逐渐成为国民消费的主力军,个性化需求得以提高,特色酒店成为年轻人的向往。

在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创下疫情以来最高纪录,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部分景区游客接待数量更是超过了2019年同期,酒店市场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

4.3. 社会文化环境(Society)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日趋完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旅游成为大家主选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但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需求也日益上升,对酒店来说在做好增量市场的同时,需注重存量市场的发展。而随着老龄化加重,夕阳游的增量市场等待被挖掘。但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所以很难成为酒店消费的主力军。

随着年轻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年轻一代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渴望通过旅游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去享受当下生活,年轻人逐渐成为酒店消费的主力军,且对酒店服务设施等有较高要求,因此中端酒店市场开始涌入新的能量。

几年来,公众对酒店服务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大,酒店卫生、酒店安全都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从网友爆料的五星酒店卫生乱象到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甚至是酒店客房内摄像头偷拍等各类安全问题爆出,都使得酒店发生历史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酒店提升服务质量,保证顾客安全成为当前重任。

4.4. 技术环境(Technology)

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以“旅游 + 互联网”为主要经营业务的OTA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消费体验,便利了消费者。移动定位服务让用户及时搜索预订到附近的酒店;移动支付大大地便利了消费者付款操作,实现无现金旅游;移动信息服务将相关方面的旅游信息推向进入到一定旅游区域的用户,以引导他们进行消费行为;信息互动服务移动使得顾客利用手机就可以了解到酒店的基本信息,且评论板块更能给消费者展现酒店的真实情况。

但目前OTA发展出现了低价竞争的恶意情况,原本酒店的最低价应该由自己的销售渠道提供,但OTA们为了争夺用户而进行促销活动,间接损害了酒店的会员体系。而OTA手中又拥有大量的用户资源,所以大多数酒店只能接受定价权交给OTA的现实。不过也有越来越多反抗的声音出现,华住集团多次叫停与三家OTA的合作,直至他们调整好自己的价格管理,华住也自己推出酒店预订平台——华住会APP,且月活跃用户已超200万人。

除此之外,酒店对高科技的运用还体现在很多其他的地方。

在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依据的决策可以创造运营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使公司具备应对市场和竞争挑战的弹性能力。机器学习(ML)数据模型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旅客在旅程中会选择什么价格和优惠而做出调整,立即准确地响应市场变化。

自助入住离店、服务客房用户的机器人也在逐渐进入酒店市场。无论是阿里巴巴无人酒店的高级机器人,还是携程推出的自助入住离店的“easy住”,或是通过与AI对话控制灯光窗帘的物联网智能酒店,都显示出当前酒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未来的5G时代,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多元。

4.5. 酒店业宏观环境评价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日趋完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旅游成为大家主选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酒店业宏观环境总体较好。

在政治法律方面,我国政治环境较稳定,对旅游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限制公款消费虽然对中高端酒店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也彻底改变了酒店业过度依赖公款消费的畸形业态;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旅游业收入也相应地不断提高,中高端酒店开始回暖。在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酒店市场逐渐恢复疫情之前的状态;在社会文化方面,我国年轻人逐渐成为酒店消费的主力军,国民老龄化有利于夕阳游的发展,但同时国民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而网友爆料的酒店卫生和安全问题都成为当前酒店发展的难题;在技术方面,互联网技术对酒店用户体验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未来5G时代,酒店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运用会更加多元,但由于OTA企业拥有大部分的客户资源,让大多数酒店只能默默承受OTA之间低价竞争带来的损失,酒店业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目前酒店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较好,但行业竞争压力也较大。较好的宏观环境给酒店类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发展空间,但行业的竞争压力让酒店类上市公司不得不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盈利及发展能力。

5. 首旅酒店盈利及发展能力分析

为了排除疫情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首旅酒店2011年到201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出表示首旅酒店盈利能力的五个指标和表示发展能力的五个指标,通过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式对首旅酒店的盈利及发展能力分别做出描述。

5.1. 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自2012年12月4日政府发布“八项规定”以来,中高端酒店受较大打击,再加上经济低迷的影响,无论是酒店的收入还是利润,都普遍偏低。除此之外,酒店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个酒店上市公司都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

根据2011年到2019年的财务报表可以推算出表示首旅酒店盈利能力的五个指标,将推算指标与国资委统计评价局考核国有大型旅游企业的考核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测算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首旅酒店在此次冲击中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在完成收购后,部分表示盈利能力的指标逐渐贴近甚至超过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平均水平,改变了其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较差、在旅游行业排名靠后的现状,往中上水平发展。通过图1~3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首旅酒店盈利能力的提升。

对于首旅酒店来说,2014年~2016年盈利能力的变化较为明显。在利润方面,2015年,首旅酒店的营业毛利率忽然从33.44%上升到86.39%,2016年又再度提高到94.49%,主要原因是首旅酒店在这两年内发生了重大的资产重组。2014年12月,首旅酒店出售了神州国旅51%的股权,自2015年起不再经营旅行社业务。虽然神州国旅给首旅集团带来了较高的营业收入,2014年旅行社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61亿元,占比66.68%,但其利润只有90万元,毛利率极低。这是因为旅行社本身就是靠价格优势吸引顾客,再加上OTA企业抢占客户资源,旅行社不得不再度让利,导致了极高的营业成本和极低的营业利润,所以首旅集团决定放弃旅行社业务去专心做好做强酒店业务。取消旅行社业务后,首旅的毛利率急速上升。2016年首旅收购当时中国最大的酒店集团——如家酒店集团,而如家又是以高毛利的经济型酒店为主,所以首旅酒店在2016年的毛利率再度升高,除去各项费用后得到的净利率也得到明显提高,这种提高也同时在成本费用方面得到反映。在现金流方面,首旅酒店在2015年现金比率得到较大的提升,主要原因是置出了旅行社业务,收购了酒店业务的南苑股份,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高于原旅行社业务的神舟国旅。最终导致即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现金流量净额依然升高,营业现金比率得到较大提高,盈利能力及经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Table 1. Profitability indicators of BTG Hotels Group

1. 首旅酒店盈利能力指标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营业净利率

4.76%

4.55%

4.61%

4.79%

8.46%

5.11%

7.83%

10.45%

11.06%

成本费用利润率

6.75%

6.44%

6.26%

6.36%

10.29%

7.58%

14.00%

17.45%

17.91%

营业现金比率

−0.23%

11.09%

8.08%

8.83%

27.29%

22.72%

24.53%

22.52%

21.71%

净资产报酬率

-

10.76%

10.80%

10.13%

8.20%

7.93%

9.01%

11.10%

10.36%

每股收益

0.46

0.49

0.51

0.49

0.43

0.72

0.77

0.88

0.9

Figure 1. Comparison diagram of the operating net profit margin

1. 营业净利率对比图

Figure 2. Comparison diagram of the cost-to-profit ratio

2. 成本费用利润率对比图

Figure 3. Comparison diagram of the Return on Equity (ROE)

3. 净资产报酬率对比图

5.2. 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根据首旅酒店2011年到2019年的财务报表可以推算出表示首旅酒店发展能力的五个指标,得出的测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首旅酒店在收购时期由于体量的扩大,导致各个指标明显的爆炸性增长,显示出较强的发展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各项指标明显回落,甚至有些出现负值的情况,表现出首旅酒店后期出现的发展能力减弱的情况。可见首旅酒店在发展能力上的提升并不稳定,在经历如此大的收购之后,这家巨头立马呈现疲软状态。

在营业收入方面,2016年的收购使得营业收入爆炸性增长,后面逐渐放缓,2019年营业收入更是发生负增长的情况;在资产方面,首旅酒店收购后总资产开始逐年减少,而净资产却在稳定增加,可见首旅酒店在主动降低财务杠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偿债能力,使得自身更有能力去面对可能的风险,这种策略更像是一种求稳,但这样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能力,使得自己错过许多发展机会。

Table 2.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ndicators of BTG Hotels Group

2. 首旅酒店发展能力指标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营业收入增长率

12.72%

−2.51%

−5.87%

−52.24%

389.40%

29.03%

1.45%

−2.67%

总资产增长率

−4.32%

−3.72%

2.64%

77.69%

336.59%

−2.58%

−0.14%

1.70%

固定资产成新率

57.35%

54.99%

51.08%

58.62%

55.04%

54.79%

58.49%

55.58%

续表

净利润增长率

7.71%

−1.22%

−2.21%

−15.62%

195.70%

97.78%

35.36%

3.02%

净资产增长率

−7.35%

4.67%

3.85%

4.69%

398.01%

8.91%

10.83%

9.98%

5.3. 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首旅酒店提升了其盈利能力是否是进行收购导致的,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来分析,检验结果见表3

Table 3. Validating data for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model in STATA

3. STATA下DID模型检验数据

Profit

Coefficient

Std. err.

t

P > |t|

[95% conf.

interval]

After

−0.04325

0.0187984

−2.30

0.037**

−0.0835685

−0.0029315

Treat

−0.15666

0.0177233

−8.84

0.000***

−0.1946726

−0.1186474

After*Treat

0.075035

0.0265849

2.82

0.014**

0.018016

0.132054

_cons

0.211

0.0125322

16.84

0.000***

0.184121

0.237879

注:******分别表示变量在10%、5%、1%水平下显著;***p < 0.01,** p < 0.05,*p < 0.1。

酒店行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首旅酒店完成收购后的相关数据直接对比收购之前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反映收购对首旅酒店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战略,找到一个和首旅酒店体量相似、发展战略相似、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相似的其他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本文选取国资委统计评价局考核《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大型旅游企业的平均水平来作为首旅酒店盈利能力的控制组。利用DID方法将大型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平均水平变化作为首旅酒店盈利能力的自然发展趋势,可以直观计算出收购对于首旅酒店的净效应。DID方法的使用前提是要保证控制组与处理组在行为发生前具有相同的共同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选择营业净利率这个指标表示盈利能力,因为2016年之前该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根据表3可知,After*Treat项系数显著,说明收购的确促进了首旅酒店盈利能力的提高,结合上述首旅酒店盈利能力实证分析的结果,可知这是因为首旅酒店在收购中进行了资产重组,将利润较低的产业置出,而选择利润较高的经济型酒店作为企业核心产品得到的结果。

6. 结论与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旅游成为大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选休闲娱乐方式之一。而作为旅游业的主力军,酒店行业未来的宏观环境较好,但行业竞争压力也较大。虽然政府对旅游企业实施扶持政策,但酒店行业受各种风险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再加上近年来酒店被曝光的卫生乱象、OTA进行低价的恶意竞争等问题,使得酒店业不得不在承受同行激烈的竞争压力时,也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这次疫情更是考验酒店经营质量的时候。

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近年来,酒店行业频繁发生收购事件,大型资产重组成为目前酒店类上市公司拓宽市场的常用手段。分析发现,首旅酒店大型资产重组后,盈利能力的确得到提升,但后期出现疲软状态,总资产呈现负增长情况,营业收入放缓明显,发展能力急速下降。虽然首旅酒店收购后总资产开始逐年减少,但净资产却在稳定增加,可见首旅酒店在主动降低财务杠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偿债能力,使得自身更有能力去面对可能的风险,这种策略更像是一种求稳,但这样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能力,使得自己错过许多发展机会。

酒店巨头的后期疲软,预示着经济型酒店已经市场饱和,酒店产品已进入稳定期,且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使公司呈现长远的稳定发展的趋势,防止进入衰退期。目前经济型酒店已从增量市场转至存量市场,呈现饱和状态,酒店需要努力发掘市场细分。在未来特色酒店或许成为接近饱和的酒店市场新的突破点,由于集团化下的酒店大多呈现标准化,过于单一的酒店市场很难符合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们的选择,所以多元化的酒店市场是未来增量市场的突破点。无论是机器人酒店、影院酒店、乡野民宿,都是未来酒店行业可进攻的方向,再加上5G时代的到来,未来酒店的多元化会更加明显。另外,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饱和,国外市场也可以说是酒店类上市公司对外扩张的一大重点区域。

参考文献

[1] WTTC (2024) Travel & Tourism: Economic Impact Research 2024.
https://researchhub.wttc.org/product/economic-impact-research-eir-methodology
[2] 张玉凤, 裴正兵, 吴泰岳. 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 2011, 26(7): 30-35.
[3] 郭岚, 张祥建. 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与投资行为研究[J]. 软科学, 2010, 24(3): 96-102.
[4] 张颖, 胡丁, 张亚波. 融资租赁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 2018, 20(6): 68-75.
[5] Finger, C.A. (1994) The Ability of Earnings to Predict Future Earnings and Cash Flo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2, 210-223.
https://doi.org/10.2307/2491282
[6] Zhang, H., Yang, F., Li, Y. and Li, H. (2015) Predicting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Evidence from China.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53, 22-28.
https://doi.org/10.1016/j.autcon.2015.03.001
[7] 刘亭立. 旅游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与评价[J]. 旅游学刊, 2005, 20(7): 92-96.
[8] 佘莉蓉. 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12): 352-354.
[9] 曾国军, 李军, 彭青.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旅游论坛, 2008, 1(2): 236-240.
[10] 张成军, 李文博, 盛磊. 中外国际化酒店集团财务状况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17(26): 66-69.
[11] 李亚兵, 郭华勤.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财务分析——来自旅游行业的实例[J]. 财会通讯, 2011(5):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