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薄层CT对肺气肿合并肺大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肺气肿合并肺大疱病例进行1.0 mm薄层CT重建,并与5.0 mm常规厚层CT扫描比较。图像分析共分2组,2人2次完成阅片。结果:60例患者中,轴位常规CT和薄层CT仅对同1例患者没有诊断出肺大疱,常规CT中有19例没有发现全部小于1 cm的肺气肿,另有11例只显示部分小于1 cm的肺气肿。结论:目前采用重建1.0 mm层厚的薄层CT图像在评价肺大疱的数量能力等同于厚层CT,薄层CT则显示了其余全部的小于1 cm的肺气肿、肺大疱。薄层CT在评价肺气肿的数量、肺气肿和肺大疱细节的能力优于厚层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hin-slic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emphysema complicated with bulla. Methods: 60 cases of emphysema complicated with bulla were reconstructed by 1.0 mm thin-slice CT and compared with 5.0 mm thick slice CT. The image analysis was divided into 2 groups. 2 people read the images twice. Results: Among the 60 patients, only 1 patient was not diagnosed with bullosa by conventional axial CT and thin-slice CT. 19 patients were not found with emphysema smaller than 1 cm in total, and 11 patients were only found with emphysema smaller than 1 cm.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in-slice CT images with 1.0 mm thickness reconstruction are equivalent to thick slice CT i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bulla, and thin-slice CT shows all other emphysema and pulmonary bulla less than 1 cm. Thin-slice CT was superior to thick slice CT in evaluating the number of emphysema and the details of emphysema and bulla.
1. 引言
肺大疱又称大疱性肺气肿,是指肺泡融合直径超过1 cm形成的肺囊肿[1]。肺大疱的破裂是导致自发性气胸复发的最常见原因,如果肺大疱持续存在,气胸的复发率高达30%~60% [2]。CT是诊断肺气肿的主要手段,与传统的CR、DR相比,CT解决了CR、DR的多组织重叠问题,能真实的呈现肺部的组织结构,普通胸部X线对气胸的发现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发现肺大疱样病变方面CT更具有优势[3]。1.0 mm层厚的薄层CT则比常规5.0 mm的厚层CT更好的显示肺部组织及疾病的细微结构,这会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为精准资料,以供做出精准治疗指导。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024年3月至6月,笔者对60例肺气肿合并肺大疱的患者进行了5.0 mm层厚常规CT扫描,并后期重建1.0 mm层厚薄层CT。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3岁,纳入标准:体检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根据观察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CT扫描结果;对照组:薄层CT扫描结果。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2.2. 方法
2.2.1. 影像采集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iCT扫描仪对受检者行CT胸部平扫检查。检查方法:自肺尖至肺底行螺旋CT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层厚5 mm,间隔5 mm,FOV330 mm,矩阵512 × 512。
2.2.2. 影像结果
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进行独立阅片。最终结果采用意见一致性原则,如出现不同看法,则由第3名高年资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并分析,最后给出结论[4]。
3. 结果
60例患者中,轴位常规CT和薄层CT仅对同1例患者没有诊断出肺大疱,检出率均为98.33%,因为该肺大疱位于肺尖部胸膜下,极不容易发现,仅能在薄层MPR (多平面重建)中显示;常规CT中有19例没有发现全部小于1 cm的肺气肿,漏诊率为31.67%,另有11例只能显示部分小于1 cm的肺气肿,薄层CT则显示了全部的小于1 cm的肺气肿、肺大疱,本研究中薄层CT能显示的最小的肺气肿直径约3 mm。本研究中的60例肺气肿合并肺大疱的CT检查结果见表1。
Table 1. CT results of 60 cases of emphysema with pulmonary bulla
表1. 60例肺气肿合并肺大疱的CT检查结果
[例(%)]
组别 |
肺大疱 |
小于1 cm的肺气肿 |
检出 |
未检出 |
检出 |
未检出 |
部分检出 |
观察组 |
59 (98.33) |
1 (1.67) |
30 (50) |
19 (31.67) |
11 (18.33) |
对照组 |
59 (98.33) |
1 (1.67) |
60 (100) |
0 (0) |
0 (0) |
4. 讨论
因我中心体检中有一部分是飞行人员,作者发现大部分飞行人员肺CT检查中肺气肿合并肺大疱的诊断率较高,推断可能是一种职业病,因为飞行人员要面临高空缺氧、气压性损伤等危险[5],在加速度作用下,膈肌下降,肺受牵拉可出现变形,脏层胸膜变薄,原有肺大疱或其他薄弱环节更容易破裂[6]。我军现行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中规定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呼吸系统疾病不合格,自发性气胸临床治愈后,肺膨胀良好,肺功能正常,经3个月的地面观察无复发个别评定。但未具体描述诊疗方法以及不同类别飞行人员治疗后的鉴定依据,实际应用中主观性较强,难以保证医学鉴定的精准性和一致性[7]。作者仔细对比了常规CT和薄层CT对于肺气肿合并肺大疱的不同影像诊断结果,发现薄层CT对肺气肿合并肺大疱有非常高的检出率,60例病例中仅有1例没有在轴位上诊断,但是MPR可以显示,而且可以很好地显示肺大疱壁的薄厚、是否完整、与胸膜关系、是否有分隔、肺大疱间的毗邻情况等,这会给医学精准鉴定提供很大的价值,发现的薄层CT显示出来的最小的肺气肿直径3 mm,目前未发现小于3 mm的肺气肿,可见薄层CT对于肺气肿的敏感性较高。对于像飞行人员等特殊职业的人群,薄层肺CT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