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税后利润来看,城商行、农商行这两类区域性银行都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其发展势头迅猛,具体表现为财务状况改善、经营管理逐渐规范、抵御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因此其股票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然而,这类银行普遍存在市场价值低于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点。
市场价值是投资者对银行整体价值评估后得到的结果。净资产账面价值即所有者权益,是衡量企业整体价值的指标之一。本文以区域性银行中各方面绩效表现较好的成都银行为例,详细归纳了这两个价值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从中发现,差异的产生主要是市场价值的变化所致;同时,市场价值小于净资产账面价值经数值推导,等价于市净率小于1,再借助股利贴现模型推导出市净率公式发现,当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高于净资产收益率时,市净率就会小于1。结合上述两种方式分析差异现象能够得出:成都银行市场价值低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原因在于其整体价值没有达到投资者的期待。因此本文接着分析其整体价值在财务、人力、内部流程和制度、客户四个维度中体现出的问题,并分别给出相应的整体价值提升路径。
2. 成都银行市场价值和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异
2.1. 成都银行市场价值的评估方法
成都银行自2018年1月31日在上交所上市以来,经营稳中有进,业绩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是四川省资产总额和净利润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其价值经过二级市场的检验,因此其市场价值可以直观、相对公允地通过股价反映。鉴于此,本文计算其市场价值的公式为:市场价值 = 股票市价 × 股票数量。
2.2. 成都银行市场价值的计算
Table 1. Bank of Chengdu 2018~2023 market value calculation table
表1. 成都银行2018~2023年市场价值计算表
日期 |
股票市价(元/股) |
股票数量(万股) |
市场价值(元) |
2018.12.28星期五 |
5.42 |
361225.13 |
19,578,402,046 |
2019.12.31星期二 |
6.79 |
361225.13 |
24,527,186,327 |
2020.12.31星期四 |
8.81 |
361225.13 |
31,823,933,953 |
2021.12.31星期五 |
10.60 |
361225.13 |
38,289,863,780 |
2022.12.30星期五 |
14.53 |
373572.84 |
54,280,133,652 |
2023.12.29星期五 |
11.26 |
381393.42 |
42,944,899,092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wind。
每年年末成都银行的市场价值如表1所示。其中2018年、2020年、2023年的12月31日股市因逢双休日或节假日未开盘,所以采用当年12月31日前最近的一个工作日的收盘价作为该年年末的每股市价。
2.3. 比较成都银行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
完成对成都银行市场价值的计算后,如表2所示,比较其2018年~2023年每年年末净资产账面价值(即报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和市场价值,并计算差额。
Table 2. Comparison of book value and market value of net assets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8 to 2023
表2. 成都银行2018~2023年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比较
时间 |
净资产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单位:人民币(元) |
市场价值单位:人民币(元) |
差额单位:人民币(元) |
差额较上年的增减变化(%) |
2018年度 |
31,276,070,000 |
19,578,402,046 |
11,697,667,954 |
- |
2019年度 |
35,630,086,000 |
24,527,186,327 |
11,102,899,673 |
−5.08 |
2020年度 |
46,114,825,000 |
31,823,933,953 |
14,290,891,047 |
28.71 |
2021年度 |
52,022,143,000 |
38,289,863,780 |
13,732,279,220 |
−3.91 |
2022年度 |
61,426,281,000 |
54,280,133,652 |
7,146,147,348 |
−47.96 |
2023年度 |
71,319,610,000 |
42,944,899,092 |
28,374,710,908 |
297.06 |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度报告。
Figure 1. Comparison chart of book value and market value of net assets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8 to 2023
图1. 成都银行2018~2023年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比较图
通过图1可以直观地发现,成都银行2018年~2023年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均逐年增加,且两者之间的差额存在波动。在比较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时,除了可以将两者作差,还可以作商,即市场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该数值不具备实际意义,因此进而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股票数量,即变式为: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该值等于市净率的数值,逆向观察该变式过程也能追溯出市净率的另一层经济意义。
Table 3. Year-end price-to-book ratio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8 to 2023
表3. 成都银行2018~2023年年末市净率
日期 |
2018.12.28 |
2019.12.31 |
2020.12.31 |
2021.12.31 |
2022.12.30 |
2023.12.29 |
市净率 |
0.63 |
0.69 |
0.69 |
0.74 |
0.88 |
0.60 |
如表3所示,成都银行2018~2023年年末市净率由0.63逐渐增加到0.88,而后在2023年降低至0.60。
2.4. 差异情况总结
本文通过比较成都银行2018~2023年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当年年末市场价值后发现:
(1) 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间的差额存在波动,其中2022年出现大幅减少,2023年大幅增加;
(2) 成都银行年均市净率在我国A股上市的总共27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排名靠前(见表4),远超中位数,由此可以得出,市净率 < 1的现象在我国A股上市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中较为普遍。再结合同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数据可知,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盈利能力排名靠前的十家城商行,市净率(P/B)均低于1 (见表5),可见我国区域性银行中盈利能力较好但市净率不佳的情况并非个例。
Table 4. Ranking of regional commercial banks on price-to-book ratio in 2023
表4. 2023年区域性商业银行市净率排名
排名 |
银行名称 |
P/B |
1 |
宁波银行 |
0.78 |
2 |
常熟银行 |
0.74 |
3 |
成都银行 |
0.70 |
4 |
杭州银行 |
0.66 |
5 |
苏州银行 |
0.62 |
6 |
瑞丰银行 |
0.61 |
7 |
无锡银行 |
0.60 |
8 |
江苏银行 |
0.60 |
9 |
张家港行 |
0.59 |
10 |
齐鲁银行 |
0.59 |
前十名中位数 |
0.62 |
数据来源:wind。
Table 5. Regional commercial bank ROE ranking in 2023
表5. 2023年区域性商业银行ROE排名
排名 |
银行名称 |
ROE (%) |
1 |
成都银行 |
18.78 |
2 |
杭州银行 |
15.57 |
3 |
宁波银行 |
15.08 |
4 |
江苏银行 |
14.52 |
5 |
常熟银行 |
13.69 |
6 |
南京银行 |
13.12 |
7 |
齐鲁银行 |
12.90 |
8 |
江阴银行 |
12.55 |
9 |
苏州银行 |
12.00 |
10 |
长沙银行 |
11.96 |
前十名中位数 |
13.41 |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3. 差异情况分析
3.1. 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差额波动的原因
净资产账面价值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如表6、表7和表8所示,2018~2023年资产、负债的增幅情况均相差不大,呈同向增加态势,因此净资产账面价值情况正常。可见其与市场价值的差额减幅、增幅较大的2022和2023年,异常情况并不在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单独一方的变化。
Table 6. Total assets and growth table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8 to 2023
表6. 成都银行2018~2023年资产总额及增幅表
年份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资产总额(亿元) |
4345.39 |
4922.58 |
5583.86 |
6524.34 |
7683.46 |
9176.50 |
10912.43 |
资产增幅(%) |
- |
13.29 |
13.43 |
16.84 |
17.77 |
19.43 |
18.92 |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度报告。
Table 7. Total liabilities and growth table of Bank of Chengdu 2018 to 2023
表7. 成都银行2018~2023负债产总额及增幅表
年份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负债总额(亿元) |
4095.15 |
4610.09 |
5227.56 |
6063.19 |
7163.24 |
8562.24 |
10199.23 |
负债增幅(%) |
- |
12.57 |
13.39 |
15.99 |
18.14 |
19.53 |
19.12 |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度报告。
Table 8. Book value, increase and increase table of net assets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8 to 2023
表8. 成都银行2018~2023年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加额及增幅表
年份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净资产账面价值(亿元) |
250.24 |
312.76 |
356.30 |
461.15 |
520.22 |
614.26 |
713.20 |
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加额(亿元) |
- |
62.52 |
43.54 |
104.85 |
59.07 |
94.04 |
98.94 |
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幅(%) |
- |
24.98 |
13.92 |
29.43 |
12.81 |
18.08 |
16.11 |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度报告。
其中,2022年这一差额减幅较大(见表2)是市场价值单方面增幅高达41.76% (见表9),远高于净资产账面价值的18.08%增幅(见表8)所致;2023年这一差额增幅较大是市场价值出现负增长(见表9)所致。因此导致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差额波动的主要是市场价值,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重点关注影响市场价值评估的相关内容。
Table 9. Table of market value, change amount and rate of change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8 to 2023
表9. 成都银行2018~2023年市场价值、变动额及变动率表
年份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市场价值(亿元) |
232.77 |
195.78 |
245.27 |
318.24 |
382.90 |
542.80 |
429.45 |
市场价值变动额(亿元) |
- |
−36.99 |
49.49 |
72.97 |
64.66 |
159.90 |
−113.35 |
市场价值变动率(%) |
- |
−15.89 |
25.28 |
29.75 |
20.32 |
41.76 |
−20.88 |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度报告。
3.2. 市净率小于1且市净率与盈利能力表现不一致的原因
全球大量上市公司股票交易数据已然证实,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市净率一般也越高。然而区域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较好但市净率较低的现象。因此本文借助股利贴现模型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股利贴现模型是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进行估值的常用方法之一,考虑到当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较成熟,股利支付具有一定连续性,本文参考王波[1]的做法,假定股利按照固定的增长率增长,即采用股利贴现模型中的不变股利增长模型,来衡量银行内在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1)
其中,P为股票价格,D为预期每股股利,r为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g为股利增长率。其中预期每股股利D和股利增长率g可转换为:
(2)
(3)
其中,B为每股净资产,ROE为净资产收益率,d为股利分配率,代入式(1)并左右同时除以每股净资产可得:
(4)
由式(4)可知,市净率主要受净资产收益率、股利分配率、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三方面的影响。本文假定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较为成熟,股利支付具有一定连续性,因此对股利分配率不多做探讨。由式(4)还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高于净资产收益率时,市净率就会小于1。根据CAPM模型,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相应股票的风险溢价,并且实际情况中,投资者还会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预期和偏好,继续增加对必要报酬率的要求。这种对必要报酬率的估计,实际上是投资者在对银行整体价值进行衡量。因此,成都银行市净率始终小于1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对其价值的评估结果(即市场价值)低于其理应获得的市场评估结果(即整体价值)。
4. 成都银行整体价值分析
成都银行的整体价值达不到投资者对其的期待,探究其原因需要进一步对成都银行整体价值展开分析。根据管理会计理论,公司整体价值主要由四个价值维度构成:公司整体价值 = 财务资本价值 + 人力资本价值 + 内部流程与制度资本价值 + 客户资本价值 ± σ (误差)。因此,本文按照财务、人力、内部流程与制度、客户四个维度考量成都银行整体价值。
4.1. 财务维度
根据前文所述,成都银行的投资者对报酬率的要求高于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因此按照杜邦分析体系将其拆解,净资产收益率 = 权益乘数 × 总资产收益率,本文将从权益乘数和总资产收益率两个方面继续探究成都银行财务价值被市场投资者低估的原因。
4.1.1. 权益乘数过高
权益乘数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权益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即财务杠杆越大。本文根据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权益乘数数据,分类得到各行业的平均权益乘数,如表10所示,货币金融服务业(即银行业)的权益乘数居于首位,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是高杠杆经营模式。
Table 10. Top 10 ranking of the average equity multiplier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2023
表10. 2023年度各行业权益乘数均值前十位排名
排名 |
行业名称 |
权益乘数 |
1 |
货币金融服务 |
12.48 |
2 |
保险业 |
9.48 |
3 |
房屋建筑业 |
6.25 |
4 |
租赁业 |
5.27 |
5 |
航空运输业 |
5.20 |
6 |
资本市场服务 |
4.81 |
7 |
建筑安装业 |
4.30 |
8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4.09 |
9 |
其他金融业 |
3.83 |
10 |
房地产业 |
3.71 |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银行主要依靠放贷,即经营负债来获得收益,这注定导致银行负债比率较高,权益乘数较大。高财务杠杆也伴随着高经营风险,因此,投资者通常会对商业银行预期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从而导致其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提高,银行的市净率也就越低。
4.1.2. 总资产收益率较低
我国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高,同时权益乘数也很高,表明商业银行获得的高盈利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虽然盈利能力很强,但并不意味着盈利质量较好。总资产收益率则能有效地反映银行利用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水平,该指标越高说明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运营效率越高,成本及费用的控制水平越高,盈利质量越好。将我国A股上市公司按照行业整理所得的总资产收益率(见表11)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货币金融服务业(即银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显著低于大部分行业。
Table 11. The ten ranking points after the average return on total assets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2023
表11. 2023年度各行业总资产收益率均值后十位排名
排名 |
行业名称 |
总资产收益率(ROA) |
70 |
保险业 |
0.91% |
71 |
货币金融服务 |
0.81% |
72 |
房地产业 |
0.49% |
73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0.06% |
74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0.45% |
75 |
航空运输业 |
−0.80% |
76 |
餐饮业 |
−1.99% |
77 |
畜牧业 |
−2.50% |
78 |
林业 |
−3.41% |
79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16.06% |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这说明尽管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其主要是高杠杆推升的结果,实际上整个行业的盈利质量较弱,资产运营效率很低。这种状况不仅导致投资者给予商业银行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预期,即r值升高;另外,银行的真实盈利质量不及净资产收益率表达的那样高,即按照真实的银行整体财务价值来看,ROE应当是一个更低的数值。因此r值大于ROE,市净率小于1,换言之,即投资者对银行市价的评估结果低于其净资产收益率反应的虚高的银行整体财务价值。
4.2. 人力维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银行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人力在其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不论是战略和制度的执行,还是客户关系的维护,都需要一支强大的人力队伍来支撑银行的价值创造。
而成都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其人力资源情况存在一些客观劣势。结合其发展历史可知,成都银行和大部分城商行一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解决城市信用社规模小、机构冗杂、抗风险能力差、经营实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国家将它们改组形成城商行。根据前人研究[2],城商行在起步、转变和加速阶段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摆脱了信用社时期的极简人事管理色彩,但仍停留在对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具体制度层面,缺乏从战略角度结合城商行自身特点的人力管理措施,且这类地区性银行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岗位结构等方面常因各类主客观原因而产生问题[3]。
而后,随着城商行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到来,高素质和数字化人才引进、制度支撑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又出现了新的困难[4]。就成都银行而言,自2018年上市以来,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在职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1.36%,11.68%,13.65%,14.60%,15.30%和17.10%,在A股上市且披露相关数据的27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中历年排名依次为15,15,14,14,12,11。(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可见其高素质人才占比在同业中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下位置的年份居多,这与其盈利能力在同业中名列前茅的情况形成对比,足见其“选拔使用优秀人才”目标的落实情况欠佳。同时,其在披露银行人员构成信息时并未将“科技人员”单独归类,而是将其包含在“其他专业”类别中,可以合理推断其在吸引和培养高端金融科技人才方面存在短板。
综上所述,在当今数字化经济背景下,成都银行在人力维度上对整体价值的贡献情况亟需加强。
4.3. 内部流程和制度维度
4.3.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收效甚微
鉴于银行的业务特点,其经营风险较高,银行的潜在投资者比较重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同样地,银行深知自身高风险经营的特点,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向来非常重视。成都银行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均披露了相关内容,比如强调对风控的重视,要坚守“适中风险文化”这一资产质量生命线,以此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覆盖各类别实质性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此做好风险评估,执行控制活动流程,加强信息沟通,以及保持对内部控制运行的定期评价和监督。
此外,成都银行官网资讯、成都银行高管接受采访的新闻报道等都体现出其在内部流程和公司治理机制上有所作为,理论上投资者会对其形成良好印象,给予较高的估值。但事实中其市价仍被低估,说明当前已有的内控和发展战略相关披露信息尚未解决投资者痛点,对成都银行市场价值的提升比较有限。
4.3.2. 拨备覆盖率体现的抗风险能力致使投资者对内控存疑
成都银行当前比较健全的内控体系和相关披露信息不能打消投资者对其抗风险能力的疑虑,或许说明投资者评估银行抗风险能力时得出了与披露信息相悖的结论,因而对内控存疑。
投资者常用拨备覆盖率来判别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我国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最新监管要求是2020年公布的100%~130%,相较于此前一次发布的要求又下调了20个百分点。并且财政部曾在2019年发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时,就表明过“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的态度。然而,由表12可知,成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长期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甚至在2023年达到监管要求的5倍有余。其在盈利能力表现优秀的情况下,完全违背监管部门下调拨备覆盖率的要求,该异常行为的原因值得关注。
Table 12. Bank of Chengdu 2018~2023 provision coverage statistics table
表12. 成都银行2018~2023年拨备覆盖率统计表
时间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拨备覆盖率(%) |
237.01 |
253.88 |
293.43 |
402.88 |
501.57 |
504.29 |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年度报告。
理论上银行对外公布更高的利润能释放出盈利能力良好的信号,从而给投资者更多信心[5],有助于提高银行市价。然而,对于成都银行反常地隐藏利润的行为,投资者或许会认为其真实目的并不在于调节利润,而是为了隐藏不良贷款。银行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率,存在少计不良贷款数额的动机。尤其是对于某些一旦暴露会导致投资者做出负面决策的风险贷款,银行可以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使之免于被纳入不良贷款行列;另外,对于业务部门来说,贷款如果出现逾期或坏账等问题,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考核将受到影响,因此业务部门的客户经理们会通过各种操作方式,避免其经手的贷款被归为不良贷款。如果相关的内部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则业务部门很容易达成目的,从而使银行的不良贷款低于实际数额。拨备覆盖率 = 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 × 100%,不良贷款的减少会导致拨备覆盖率的增加。
其次,从贷款损失准备的角度来看,业务部门希望在满足监管的要求下,尽量少提贷款损失准备,从而有更多资金用于拓展业务,为银行创造价值;相反地,风控部门则希望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以防在面临经济环境下行或不良贷款增加的境况时,蚕食过多利润,致使银行利润水平波动。在银行的实际经营中,业务部门和风控部门相互制约,最终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是两个部门博弈后动态平衡的呈现。其中,在外部环境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例如疫情时期、经济下行时期银行的公司客户们经营困难的概率提高,此时拨备覆盖率的升高有极大可能是风控部门强势要求多提贷款损失准备所致。
因此,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异常偏高的现实情况,可能是内部控制流程中对于不良贷款的归类缺乏监督,致使部分不良贷款没有被正确归类,从而被隐藏所致;也可能是业务和风控部门在内部控制运作中相互制衡时,风控部门主导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所致。
结合成都银行2020~2023年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来看,每一年银行都存在“在个别业务流程及领域存在一般缺陷”的情况,但更为详细的缺陷内容和整改措施并未披露。
根据上述分析,成都银行的投资者难以信任银行的内部控制,因此在衡量银行整体价值时,内部流程和制度这一维度成为减分项。
4.4. 客户维度
向公司客户放贷并利用存贷利差获取收益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比如,成都银行过去三年的公司贷款占贷款总数的比率分别为80.20%,77.64%,73.30%。(数据来源:wind)一定程度上,对公贷款业务的收益情况决定了银行的健康状况,甚至是生死存亡。并且结合表13数据可知,成都银行近年来公司类别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均高于整体不良贷款率。因此公司客户贷款能否按期收回将成为投资者在关注整体不良贷款率时着重考量的内容。
Table 13. Statistical table of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of corporate loans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9 to 2023
表13. 成都银行2019~2023年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统计表
时间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 |
1.76 |
1.70 |
1.17 |
0.85 |
0.71 |
数据来源:wind。
如表14所示,将不良贷款率对应年份向前追溯可知,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2013~2016年间呈明显的上行态势,虽未越过监管要求,但该指标的增高原因值得注意:一方面是其控制风险的相关机制尚在健全中;另一方面,曾经去产能化导致一些公司客户业绩下滑甚至大幅亏损,致使贷款无法回收。
Table 14. Statistical table of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of Bank of Chengdu from 2013 to 2023
表14. 成都银行2013~2023年不良贷款率统计表
时间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不良贷款率(%) |
0.72 |
1.19 |
2.35 |
2.21 |
1.69 |
1.54 |
1.43 |
1.37 |
0.98 |
0.78 |
0.68 |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而后,在2021~2023年间,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0.98%持续下降至0.68%,这和其“深入拓展政务金融业务”的阶段性发展战略有关[6]。这一类贷款客户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两个行业,贷款余额分别占总额的31.39%、13.98%,同时,不良率却分别低至0.19%、0.00%。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这些行业的参与主体以国央企为主,信用水平及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贷款按期归还情况良好[7]。然而曾经出现的风控是否健全问题有无得到良好解决,尚无详细的披露信息可供考量。因此,在当下经济增速换挡、出口需求放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下降等宏观环境下,投资者对该战略阶段成都银行拓展的稳健客户贷款业务能否持续良好经营保持观望。加之近期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提高、产能过剩行业风险逐渐暴露,银行面临的经营外部风险不断提高,客观上更加使投资者不安,从而对银行市价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成都银行2023年房地产业贷款达到3.04%,同比上升0.64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67.4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增加4.10亿元;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不良率分别达到了11.91%、19.57%。(数据来源:wind)虽然这部分贷款对于成都银行整体贷款规模来说占比较小,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调整情况,投资者对其也保持观望状态,这类贷款相关的经营情况成为投资者的隐忧,因此也会对银行估值持谨慎态度。
5. 整体价值提升路径
前文根据成都银行的各类数据和信息,从整体价值的四个维度分析了其市场价值偏低的原因,也即其整体价值从四个维度看分别存在的问题。成都银行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中表现较好的排头兵,在制度、经营等各方面已经走在前列,针对上文发现的问题提出价值提升路径,对于其他区域性商业银行紧随其后、迎头赶上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5.1. 增强盈利质量,消除投资者对财务价值的隐忧
5.1.1. 降低杠杆率并提高总资产收益率
高杠杆高风险的经营模式致使投资者给予商业银行股票更高的风险溢价水平,导致市净率偏低,因此未来商业银行想要提升市净率,需要降低杠杆率。
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商业银行资产运营效率、成本及费用的控制水平和盈利质量。我国银行目前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不乐观,这也使得投资者给予银行股票更高的风险溢价水平,期待更高的必要报酬率。因此银行需要设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和费用的非营利性耗费,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和资产配置效率。
5.1.2. 开拓新型业务增长点,稳定净资产收益率
杠杆率的下降会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这种情况下只有杠杆率下降引致投资者风险溢价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时,市净率才能维持现有水平或者回升。因此银行必须在降杠杆和稳定净资产收益率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在降低杠杆率的同时,积极改变现有以规模取胜的发展形态,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适应客户投资多元化的需求,加强投顾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财富管理能力,以此保障净资产收益率维持稳定或者仅小幅下降。此外,银行还可以依托数字经济加强产品和业务创新。
5.2.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迎接数字化挑战
银行应打造一个既有高素质管理人员,也有掌握金融科技的一线员工的数字化转型人才梯队。采取多元化人才引进策略,比如借助当地政府平台,与培养信息科技人才的高校联动,宣传招聘政策、提供丰厚的薪酬回报等;同时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数字化能力和素养,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
5.3. 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率
银行一方面应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相关监管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真实性,加强财会系统智能化建设,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使投资者能及时关注到银行财务动态;另一方面,应坚持使用者导向,高度重视投资者关切的问题,在资产结构和质量、内部控制等方面增加信息披露量并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5.4. 稳定公司客户群,积极拓展零售客户群
5.4.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风险、房地产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风险使银行经营面临严峻挑战,这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内各机构应统一风险偏好,推进“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建设;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尤其要重视对公业务条线的信贷风险,可以打造智能风控系统,提升风险识别、监控和预警能力,将风险控制端口前移,全面防控信用、市场、流动性等各类风险。
5.4.2. 执行零售业务高质发展战略
区域性银行在推进业务向“大零售”方向转型的过程中,要落实公私联动、本外币联动、线上线下联动、资产负债联动等机制举措,以储蓄存款、个人理财、基金代销业务为重点,做强按揭、消费贷款服务,提升零售业务发展质效;同时聚焦系统建设和数据运用两个重点领域,持续打造零售业务支付场景,深化场景化数据应用,全面赋能零售业务发展。
6. 结语
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近些年发展向好,然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济形势多变;在数字经济来临之际,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努力提升并稳定自身市场价值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由成都银行市场价值低于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现象为研究起点,从财务、人力、内部流程与制度、客户四个维度探究了其市场价值被低估的原因所在,并分别给出整体价值的提升路径,同时这些路径也为其他同类银行解决相应问题提供了借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