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相关性分析
Analysis on the Measure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of the Advanced Level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n China
摘要: 人力资本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其结构的高级化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文章利用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向量夹角法测度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并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对其差异化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存在由东向西过渡的局面。2) 区域内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差异除中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均出现波动性增长;区域间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东部与东北部之间差距最大,中西部之间差距最小,且差异来源主要为区域间差异。3)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存在“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现象。
Abstract: Human capital is the mainsta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ts advanced structure is an effective support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uses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2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advanced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using the vector angle method, and further analyzes its differentiatio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using Dagum Gini coefficient and Moran index.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1) The overall level of advanced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n China is showing an upward trend, but there are mo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with a transition from east to west. 2)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advanced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within the region shows fluctuating growth in all regions except for the central region; the upgrading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between regions has the largest gap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and the smallest ga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ith the main source of differences be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3) There is a clear spatial correlation in the advanced level of China’s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with the phenomenon of “high-high” clustering and “low-low” clustering.
文章引用:邢佳乐.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8484-8494.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1040

1.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增长奇迹。在这一进程中,以庞大数量为基础的人力资本衍生的人口红利是解释此现象的关键要素。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人力资本比较优势逐渐消失[1],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也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本与之匹配。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正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实现动力转变的重要支撑。在经历这一变局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力资本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结构由初级人力资本为中心逐渐向高级人力资本为中心演进,不仅仅表现为高教育水平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而且比重也不断上升并趋于高级化。中国幅员辽阔,国土跨度巨大,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在省级层面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发展态势存在何种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如何变化?以及是否存在空间溢出与集聚效应?这都是当前需要把握与研究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与支柱,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速度与创新水平,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更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刘智勇等[3]以教育的视角首次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作出了定义,即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逐步下降,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不断上升,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动态过程。并提出了以“向量夹角法”测算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水平。该方法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与应用。目前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的关系。

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这一动力的持续输出则更加需要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同时这一过程还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4],所以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应通过提升教育投入水平、发展高等教育来提高高素质人口比例。程锐等[5]通过采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然而这一效用的大小又受到产业结构升级的约束[6]。更进一步地,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牵扯因素较为复杂,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其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而是存在倒U型关系[7],且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改变技术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

人力资本水平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创新的投入与产出两方面提升产业创新效率,并且在不同类型行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8]。实际上,人力资本存量同样能够提升科技创新绩效,但是相较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仅靠数量带来的人口红利已相形见绌,此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更大[9]。周均旭[10]以研发投入为门槛变量构建了门槛效应模型对此作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有利于科技研发,却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且存在明显的双门槛效应。

高级人力资本具有向下兼容性,在不同的产业中不断下沉从而替换初级人力资本,同时能够使后者向上竞争。李敏等[11]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全国范围内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并且这一作用受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影响。东北地区凭借原有的雄厚产业基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论[12]。更具体地,戴魁早等[13]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等机制推进地级市服务业结构升级,而且这种作用效果在省会城市更加明显。在这一作用效果的基础之上,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延伸,从而推动高质量的发展[14]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涵义、测度方法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且对其研究的方面也逐渐趋于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者几乎都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其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影响,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本身的优化与程度的推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其变化趋势、区域差异化及其空间性关系的分析与探讨。而这种分析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政策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必要和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以省级层面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进行测度,运用基尼系数方法对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系统分析,并采用Moran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探讨,全面把握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发展现状及特征,以期为人力资本结构的调整与高级化的推进尽一份绵薄之力。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测度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演进中教育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由以低教育水平为中心向以高等教育水平为中心逐渐升级。本文借鉴刘智勇等[3]的做法,采用向量夹角刻画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这不仅避免了对人力资本结构划分的主观性,又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首先,将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按照顺序分为以下五类人力资本,包括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将每一类人力资本占人力资本总量的比重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分量,构建包含5类人力资本的空间向量 X 0 。然后以基本向量组 X 1 =( 1,0,0,0,0 ) X 2 =( 0,1,0,0,0 ) X 3 =( 0,0,1,0,0 ) X 4 =( 0,0,0,1,0 ) X 5 =( 0,0,0,0,1 ) 作为基准向量,由此计算人力资本空间向量与这五组基准向量的夹角 θ j ( j=1,2,3,4,5 )

θ j =arccos( i=1 5 ( x j,i x 0,i ) ( i=1 5 x j,i 2 ) 1 2 ( i=1 5 x 0,i 2 ) 1 2 ) (1)

其中, x j,i 表示基准向量 X j 的第i个分量, x 0,i 表示空间向量 X 0 的第i个分量。同时将 θ j 的权重 W j 分别设定为5,4,3,2,1。

Y= j=1 5 ( W j θ j ) (2)

其中Y表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数值越大表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3.1.2. 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本文通过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差异及差异来源。将其分解为区域内差异贡献 G w 、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 G nb 和超变密度贡献 G t 三部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G= j=1 k h=1 k i=1 n j r=1 n h | y ji y hr | 2 n 2 μ (3)

其中,G代表总体基尼系数,k为所划分的4个地区,每个地区中有 n j 个省份, y ji ( y hr )则代表地区j(h)内第i(r)个省份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n代表所研究的30个省份, μ 表示所有省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均值。

G jj = i=1 n j r=1 n j | y ji y jr | 2 n 2 μ (4)

G jh = i=1 n j r=1 n h | y ji y hr | n j n h ( μ j + μ h ) (5)

G jj 表示区域j的基尼系数,而 G jh 表示区域j和区域h之间的基尼系数。

G w = j=1 k G jj p j s j (6)

G nb = j=2 k h=1 j=1 G jh ( p j s h + p h s j ) D jh (7)

G t = j=2 k h=1 j=1 G jh ( p j s h + p h s j )( 1 D jh ) (8)

上述公式满足 G= G w + G nb + G t 。且其中 p j = n j /n ,表示j区内省份数与n的比值, s j = ( n j μ j )/ ( nμ ) d jh = 0 d F j ( y ) 0 y ( yx )d F h ( x ) p jh = 0 d F h ( y ) 0 y ( yx )d F j ( x ) D jh =( d jh p jh / d jh + p jh ) 表示区域j和区域h间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相对影响。

3.1.3. 空间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莫兰指数对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绘。计算公式如下:

Mora n s I= i=1 n j=1 n w ij ( x i x ¯ )( x j x ¯ ) s 2 i=1 n j=1 n w ij (9)

其中 s 2 = 1 n i=1 n ( x i x ¯ ) 2 ,Moran’s I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w ij 表示各省份之间的空间权重矩阵。莫兰指数为正表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在较高或较低的空间上呈现集聚情况。反之,莫兰指数为负则表示测度对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呈现负相关关系。莫兰指数为0则表示城市本身与相邻省份不相关。

3.2. 数据来源

本文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以中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和西藏) 2013~2022年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4.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分析

4.1. 整体水平分析

本文采用向量夹角度量中国2013~2022年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具体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Advanced level of China’s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from 2013 to 2022

1. 2013~2022年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

年份

地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北京

20.3740

20.5948

20.5475

20.6117

20.6896

20.7350

20.9118

20.9294

20.8913

20.9656

天津

19.2006

19.3664

19.3513

19.3591

19.4245

19.6024

19.8368

19.8097

19.9631

20.0513

河北

18.1709

18.3030

18.3827

18.4411

18.4954

18.5239

18.5032

18.5033

18.4782

18.4732

山西

18.5618

18.5211

18.5762

18.5883

18.6000

18.6920

18.7087

18.6939

18.7537

18.7574

内蒙古

18.1455

18.1121

18.1407

18.2827

18.3140

18.3406

18.4731

18.4368

18.4278

18.4685

辽宁

18.4714

18.5223

18.5961

18.6217

18.6889

18.6587

18.7162

18.6652

18.7533

18.7532

吉林

18.1706

18.2631

18.0834

18.2375

18.3355

18.3304

18.3911

18.2720

18.3808

18.4429

黑龙江

18.0561

18.1818

18.4507

18.4112

18.3878

18.3964

18.4847

18.3409

18.4691

18.5014

上海

19.4808

19.9513

19.9594

20.0214

20.1233

20.1934

20.2371

20.1813

20.3393

20.3376

江苏

18.2321

18.2368

18.5329

18.5874

18.5968

18.6180

18.5915

18.5439

18.7005

18.5538

浙江

18.0589

18.1317

18.3443

18.4438

18.5599

18.5897

18.7149

18.5757

18.5278

18.3865

安徽

17.6695

17.8155

17.5490

17.6048

17.6014

17.6930

17.7441

17.7723

17.8491

17.7546

福建

17.9841

18.0976

17.9642

17.9515

18.0829

18.1291

18.2127

18.2443

18.3345

18.2271

江西

18.1387

18.1049

17.9199

17.9631

18.0195

18.0656

18.0987

17.9976

18.1126

18.0103

山东

18.2510

18.1802

18.2296

18.2377

18.2278

18.2750

18.3024

18.1246

18.2947

18.2718

河南

18.2003

18.2527

18.2133

18.1749

18.2535

18.3272

18.4140

18.3085

18.2067

18.0409

湖北

18.1937

18.1699

18.0206

18.0550

18.0929

18.1309

18.1962

18.1301

18.2314

18.0684

湖南

18.3549

18.3092

18.0895

18.2032

18.3223

18.3479

18.5876

18.5571

18.5037

18.4213

广东

18.4033

18.5157

18.5271

18.6621

18.7157

18.7363

18.8028

18.7788

18.8525

18.7935

广西

18.1741

18.2398

18.1131

18.1049

18.2061

18.1499

18.2297

18.2947

18.2483

18.2094

海南

18.4568

18.4400

18.2370

18.3158

18.3624

18.4223

18.6443

18.6106

18.6939

18.6344

重庆

17.6627

17.6854

17.8159

17.8103

17.8466

17.9815

18.2935

18.1874

18.1452

18.0919

四川

17.8348

17.8073

17.4952

17.5492

17.5832

17.5477

17.7055

17.6660

17.6141

17.5536

贵州

17.6987

17.5127

17.1582

17.0246

17.1445

17.1426

17.2513

17.3192

17.3457

17.3086

云南

17.5503

17.4445

17.3168

17.3938

17.4916

17.5427

17.4835

17.4836

17.4879

17.3966

陕西

18.5340

18.5433

18.2478

18.3479

18.4182

18.4571

18.5709

18.4152

18.3954

18.3753

甘肃

17.4723

17.4696

17.3941

17.4683

17.5988

17.5893

17.5597

17.3590

17.4089

17.2773

青海

17.4366

17.4771

17.3530

17.4453

17.5440

17.6063

17.8354

17.6228

17.5527

17.6641

宁夏

17.5069

17.4031

17.7286

17.8855

18.0206

18.0694

18.4460

18.1505

17.8559

17.8416

新疆

18.0258

18.0640

18.3243

18.3072

18.4361

18.5020

18.5311

18.4574

18.3957

18.2333

均值

18.2157

18.2572

18.2221

18.2704

18.3395

18.3799

18.4826

18.4144

18.4405

18.3955

表1整体均值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2013年为18.2157,2022年上升到了18.3955,增加了0.1798,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原因主要归功于两方面,一是中国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增大使得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二是“高校扩招”政策的稳步推进,促使高级人力资本比重不断上升,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具体到每一年来看,2013年~2019年,除2015年略有下降以外,其余年份都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峰值为18.4826,随后2020年下降为18.4144。究其原因,本文测度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所采用的数据为各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比重,2020年为新冠疫情的第一年,中国劳动人口就业及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对比中国失业人员与失业率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失业登记率为3.62%,2020年上升为4.24%,为近20年为高,因此,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影响也较为严重。随后通过不断调整,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又重新恢复上升势头。

具体到每个省份来看,大部分省份与整体均值的变动频率存在明显的同质性,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2022年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作为人口流入和高级人力资本集聚的重点城市,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均突破至20以上,与其他省份差距明显,这与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有很大关系。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江西、河南、湖北与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陕西这8个省份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尤其是贵州省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2.2%。另一方面这8省高级化指数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两种因素:第一,这些省份在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上仍然不足,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基础教育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第二,人口存在较强流动性,人力资本会不断向经济发展迅速、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以及待遇丰厚的地区集聚,这几个省份都存在较为突出的人才流失问题。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仍然存在较大压力。

4.2. 四大区域水平分析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进一步探寻我国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特征。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如表2所示。

中国四大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在2013年~2022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在四大区域中最高,与其他地区差距明显。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并且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不仅对高质量人力资本有较大的内在需求,同时能够吸引高科技人才来当地主动就业。东北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仅次于东部地区且基本上与全国持平。东北部地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国家的老工业区,拥有众多以高校与研究院为人力资本基础的大型国有企业,高级人力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中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一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居于国家内陆,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比较平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享受东部地区的经济辐射。而西部地区虽然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增长缓慢,且在四大区域中最低。进一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产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财政压力大导致教育投入不强并且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总体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呈现由东向西过渡的局面。

Table 2. Advanced level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n four major regions

2. 四大区域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

时间

全国

东部

东北

中部

西部

2013年

18.2157

18.6612

18.2327

18.1865

17.8220

2014年

18.2572

18.7818

18.3224

18.1955

17.7963

2015年

18.2221

18.8076

18.3767

18.0614

17.7352

2016年

18.2704

18.8632

18.4235

18.0982

17.7836

2017年

18.3395

18.9278

18.4707

18.1483

17.8731

2018年

18.3799

18.9825

18.4618

18.2094

17.9026

2019年

18.4826

19.0757

18.5306

18.2916

18.0345

2020年

18.4144

19.0302

18.4260

18.2433

17.9448

2021年

18.4405

19.1076

18.5344

18.2762

17.8980

2022年

18.3955

19.0695

18.5658

18.1755

17.8564

5.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差异性分析

本文运用Dagum基尼系数计算了全国及各地区的基尼系数,该指数体现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差异程度,基尼系数越大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差距越大。

5.1. 区域内差异

图1可以看出,全国整体基尼系数的均值为0.0198,说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存在一定的

Figure 1. Trends in Gini coefficient chang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four major regions

1. 全国及四大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变化趋势

差异,但差异程度不大,但是在测度期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区域内的基尼系数最高且长期大于全国整体水平,意味着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北部次之,随后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呈现上升趋势,且增幅分别达到了26.7%和27.4%。中部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则基本保持下降水平,仅在2015年和2019年出现小幅上升。西部地区同样呈现上升的趋势,但相较于整体、东部、东北部地区变化幅度不大,仅在0.0064~0.0096间波动。

5.2. 区域间差异

四大地区区域间的差异由图2可知,东部–东北部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差异性最大,基尼系数均值为0.0298,东部–西部次之,均值为0.0222,中部–西部最小,均值为0.0094。从变化趋势来看,各地区间基尼系数在2013~2022年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明区域间的差异性不断扩大。更具体分析,中部–西部与中部–东北的差异性较其他地区间而言波动性较大,西部–东北部地区得差异性变动最为稳定。

5.3. 差异贡献度分析

贡献度主要分析整体差异的来源,具体包括区域内基尼系数、区域间基尼系数和超变密度三个部分。由表3所示,2013~2022年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间差异,比重均值高达67.729%,其次为区域内差异,比重均值为23.898%,超变密度的占比最小仅为8.37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Figure 2. Trends in Gini coefficient variation between regions

2. 区域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

Table 3. Contribution rate of sources of differences from 2013 to 2022 (unit: %)

3. 2013~2022年差异来源的贡献率(单位:%)

时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区域内

24.4450

23.9173

23.2752

23.6087

23.9476

24.0157

25.1938

24.5391

22.8860

23.1505

区域间

63.6950

67.9493

68.5142

68.4847

67.7897

68.1250

65.2002

66.3886

71.4836

69.6592

超变密度

11.8600

8.1334

8.2107

7.9066

8.2628

7.8593

9.6060

9.0723

5.6304

7.190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这一举措的推动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优质的人力资本结构。然而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差异性在不同程度上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在未来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过程中要重视其均衡性的发展,并且要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偏低的省份提供政策倾斜。

6. 空间相关性分析

由于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为进一步验证各省份之间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本文计算了中国省级层面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地理矩阵,并采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

6.1. 全局空间自相关

根据表4的测算结果显示,2013~2022年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Moran’s I全部为正,整体0.192~0.303范围内波动,且所有估计值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具体到每一年来看其变动趋势,Moran’s I在所测度期间内,除2017年和2019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说明其空间正相关性相对稳定。

6.2. 局部空间自相关

为直观凸显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空间集聚情况,本文绘制了2013年和2022年的局部Moran指数散点图(见图3)。结果显示,2013年、2022年位于第一象限(“高–高”组合)、第三象限(“低–低”

Table 4. Global Moran’s I index of China’s advanced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from 2013 to 2022

4. 2013~2022年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全局Moran’s I指数

年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Moran’s I

0.192

0.216

0.298

0.301

0.292

0.301

0.27

0.278

0.301

0.303

Z值

2.194

2.417

3.148

3.172

3.105

3.185

2.893

2.976

3.163

3.185

P值

0.014

0.008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Figure 3. Moran scatter chart of China’s advanced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ndex in 2013 and 2022

3. 2013年和2022年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Moran散点图

组合)的省份分别占据总数的60%和76.7%。由此说明我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从整体角度对比2013年与2022年的散点图,各省份的分布特征除分布得更加集中外,并无明显变动。从2022年莫兰散点图看,位于第一象限的省份大部分为东部与东北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这三座直辖市尤为突出,表明其对周围省份存在较强的虹吸效应,而位于第三象限的大部分为西部地区省份,说明我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存在由东向西逐渐递减过渡的特点。分析其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对人口流动存在天然的吸纳效应,且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省份能够相互学习。二是因为东部与东北部地区具有相对完善的工业产业或尖端产业基础,需要高层次的人力资本支撑,三是因为不管是人口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尤其是东部地区为吸纳人才出台了大量相关人才引进与人口落户政策。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向量夹角法测度并分析了各省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差异性及差异来源进行了剖析,此外又使用了莫兰指数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空间相关性与集聚效应进行了检验。主要结论如下:(1)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 > 东北 > 中部 > 西部,存在由东向西过渡的局面。(2) 区域内基尼系数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差异性除中部地区下降外,其余地区均表现为波动增长态势;区域间基尼系数表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不断扩大,东部–东北部之间的差距最大,中部–西部之间的差距最小。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间差距,贡献率达到了67.729%。(3)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在测度期间内不断上升。从局部角度各省份在Moran散点图中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对象的空间集聚情况。

7.2. 政策启示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推进是国家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但通过本文的分析,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且各区域之间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缩小区域差异化水平。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具有滞后性,政府应加大并长期坚持教育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把握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推进的发力点,在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的同时,要保证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水平和效率。一方面,针对中西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出现降低的地区,要持续完善初等教育保障机制,夯实教育全民化的基础。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投资力度,着力增加高素质人才比重,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2) 深入贯彻人才强国理念,持续推进“内培外引”战略。面对我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不足的情况,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匹配。积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扩宽人力资本培育的渠道,逐步提升劳动力自身的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促进人力资本存量向高级化演进。同时,各地要注重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加快推进我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进程。(3) 着力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各地政府要避免对高级人才的盲目竞争,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有目标、有计划、有保障地制定人才引进策略,确保高端人才“精准引进、紧密融合、运用高效、持续发力”。同样,各地政府之间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积极构建人力资本流动与促进的交流平台,激活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空间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 蔡昉. 人口红利: 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益框架[J]. 经济研究, 2022, 57(10): 4-9.
[2] Howitt, P. and Aghion, P. (1998)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Innovation as Complementary Factors in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3, 111-130.
https://doi.org/10.1023/a:1009769717601
[3] 刘智勇, 李海峥, 胡永远, 等.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J]. 经济研究, 2018, 53(3): 50-63.
[4] Manuelli, R.E. and Seshadri, A. (2014) Human Capital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 2736-2762.
https://doi.org/10.1257/aer.104.9.2736
[5] 程锐, 马莉莉, 陈璇. 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中国经济增长——来自省际层面的经验证据[J]. 商业研究, 2019(1): 60-70.
[6] 赵红霞, 朱惠. 教育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增长了吗——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分析[J]. 教育研究, 2021, 42(11): 138-150.
[7] 张红霞, 王天慧.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J]. 商业研究, 2021(2): 30-39.
[8] 张治栋, 吴迪.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 2019, 41(9): 67-74.
[9] 吕洪燕, 于翠华, 孙喜峰, 等.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3): 133-141.
[10] 周均旭, 刘子俊.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兼论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10): 115-122.
[11] 李敏, 孙佳佳, 张婷婷.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 工业技术经济, 2020, 39(8): 72-77.
[12] 杨雪, 尹豆豆.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兼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对策思考[J]. 长白学刊, 2023(6): 108-119.
[13] 戴魁早, 李晓莉, 骆莙函.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要素市场发展与服务业结构升级[J]. 财贸经济, 2020, 41(10): 129-146.
[14] 周申, 任思蓉.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模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9(11): 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