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试验区背景下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 Pilot Zones
摘要: 跨境电子商务是我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呈现出建设性鼎盛之新业态。但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仍存在大环境之国际政治经济不稳定、跨境电商监管治理体系不精细以及现有产品建设低端化的特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能于政策效应、集聚效应以及创新效应三方面赋能中国跨境电商修饬。针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有效发挥机制机理,并在推动跨境电商监管创新、培育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塑造跨境电商数字新生态等方面构建相应配套执行措施,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Cross-border e-commerce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showing a constructive and prosperous new business forma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s still characteriz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imprecise regulatory and governance syste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he low-end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products. As a pilot field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zone can empower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erms of policy effect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 In view of the main bottlenec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rehensive pilot zone can effectively give full play to the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and build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erms of promot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regulatory innovation, cultivat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and shaping a new digital ecolo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文章引用:姚嘉. 综合试验区背景下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8518-852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1043

1. 引言

当前,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正迎来飞速发展的繁荣时期。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1万亿元的37.3%。而在2023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行业依旧维持着显著的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突破1.1万亿元大关,其中出口量占据显著地位,达到8210亿元,而进口额则为2760亿元。

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国际贸易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跨境电商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交易的高效性以及成本效益的显著优势,不仅稳健地应对了这些不确定性,还成为了引领市场波动的关键动力。然而,在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一个关键挑战: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在追求卓越发展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多重困难和发展的桎梏,例如跨境电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尚显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这些因素导致中国跨境电商仍面临“规模庞大但实力不足”的困境。与近些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针政策有所偏离,难以适应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如何迅速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其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2.1.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

新冠疫情期间,各国为减少疫情对本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均于贸易政策上采取保守和蹙缩进路,以此助益国内经济以及保护本国企业得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活。而现今世界经济总体呈下行态势,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的特征[1]。基于命运共同体之理论,上述现象表明,我国经济环境的承受力、稳定值以及风险度都处于多变之中,趋势向好的期冀给予未来想象空间。另外,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引发相关国家内政冲撞、相互攻袭[2],上述事件显然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危及当代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全面发展之权利、忽略全人类对共建美好未来的需求。这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动荡的国际政治环境将赓续,跨境电商亦势必受困于动荡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之影响。

2.2. 跨境电商监管治理体系疏托

在跨境电商的场域下,监管和治理是实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宏观层面探察,监督监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正因为监督监管具有发现、评价、偏纠、完善等多种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督查及时发现跨境电商的系列问题,提高跨境电商发展的效率和速度。微观角度出发,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治理,跨境电商的生产链条和销售渠道等会滋生消极因子,进而阻碍跨境电商的社会评价和利润产出率。

我国尚未建立综合性、深透的跨境电商监管治理体系,主要受以下几个原因牵制:

首先,相关政策法规的拟定与实施仍需进行深入完善与优化[3]。这一过程不仅关乎法规的完备性,更涉及其实施效果和执行效率的提升。从拟定视角看,由于部分政策制定机关对本职工作采取戒慎态度,偏离全面推进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的工作方针,因此导致部分政策法规不健全。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各不相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中,由于各地区间存在上述固有差异,以及其在制度框架、操作规范和文化特色等层面的多样性,导致难以构建一个广泛适用的同一范式。这种现状显著加剧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复杂度和挑战度。

其次,跨境电商固有属性招致对其监督繁难。首要问题是质量安全风险难以得到全面监管。跨境电商的交易特性,包括订单碎片化、批次繁多、供货渠道复杂多样以及销售模式灵活多变,使得检验检疫部门在现有商检法规体系下难以对所有产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从而显著增加了质量安全风险。其次,产品追溯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跨境电商的海外供应链普遍采用海外采购模式,这导致往往只能获取购货凭证,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原产地证明,大大增加了产品来源追溯的难度。最后,在跨境电商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障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销售者或生产商通常位于国外,消费者往往难以享受到及时的售后维修服务,且进行索赔、退换货等维权行为的成本高昂,从而使得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

2.3. 品牌建设有待向高端发展

在跨境电商的服务生态链中,产品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其运营的核心驱动力。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成败以及交易规模的大小。然而,当前电商产品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其品类局限性,众多产品的加工水平主要局限于基础或初步阶段,且这些产品往往集中在如服装、电子产品等个人日常消费品的市场中[4]。这反映了当前生产体系在深加工和多元化发展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揭示了市场定位相对单一,集中于某一特定消费群体。我国的跨境电商产品的品类目前还是不够齐全,可供选择的产品类型非常有限,这种产品结构的局限性抑制了我国通过凸显产品特色来增强品牌影响力的能力,进而制约了高端品牌的形成与成长。在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背景下,大量中小型外贸企业争相进入市场,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一个挑战:即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与创新力的匮乏[5]。如此种种都直接指向我国跨境电商的产品供应低端化、产品特色不突出的特点。

3. 综合试验区的试点政策赋能中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机制机理分析

3.1. 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的政策效应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稳固对外贸易与外资基础、提升贸易整体效能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已郑重宣布,将与相关机构进一步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打造契合跨境电商成长需求的完整产业链和良好生态环境,从而推动跨境电商向更高层次的质效提升。

在跨境电商领域,各大综合试验区展现出了高度的响应性和前瞻性,其不仅着重强调了与跨境电商紧密相连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性,更在行动上迅速跟进,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之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政策[6]。此类政策涵盖创新管理架构、构建多样化的金融筹资网络、强化法规法制的完善与健全、提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激励措施。这些政策实为达至营造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跨境电商行业的领军企业入驻,并助力区内企业实现跨境电商领域的深度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成长之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综合举措,能助力营造一个适宜跨境电商发展的生态体系,从而推动区内跨境电商实现长期稳定的繁荣和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3.2. 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的产业集聚效应

综合试验区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政策优势,极大激发跨境电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知识的外溢效应,并进一步增强了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效果[7]。其中,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在综合试验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效应汇聚丰富、高技能的人力资源,满足优质劳动力的需求,激活市场需求潜在能量,促进市场信息的畅通无阻和精准传递。上述益处帮助降低生产中的要素成本,提高了整体生产效能,更在提升要素服务品质和效率方面扮演了核心角色。

具体来说,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的产业集聚效应表现在学习、规模和协作上。学习方面,综合试验区的设立目标和方针助益相关跨境电商的信息互通、交流协作,同时也有利于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规模方面,综合试验区吸引高层次人才、优质资本等,使之生产要素的规模得以扩充。并且由于距离接壤,企业之间面对面商讨成为可能,集中了创新所需的原材料、初级设施等。协作上,基于相关企业的积聚必然增强彼此间的谙熟度,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诚信值,提升企业的协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互利共享之局面,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3.3. 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

综合试验区建设能激发跨境电商之间的竞争敏感度、缓解跨境电商创新融资束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首先,在综合试验区内,随着产业及其关联企业的高度聚拢,竞争环境愈发激烈,而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稳固地位,区内企业不得不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努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其次,综合试验区内金融机构与跨境电商积极互动,相关信贷平台能精准知晓跨境电商共性化、一般化诉求,大大扫清金融机构同跨境电商之间的信息阻碍,进而为其提供创新融资;另一方面,机关政府亦与跨境电商交流合作,不仅推动政府管理之精细化,亦减少对跨境电商创新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施行中的壁垒问题,提高国家帮扶力度以及财政激励的有效性。最后,综合试验区建设与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呈现交相影响关系,创新创业积极度能提高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的创新能力,而综合试验区建设能为其创造良好生态,例如跨境电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与更新利于瞄准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从而诞生诸多新模式和新业态等。

总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在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战略举措为合理有效应对行业发展所遭遇的体制性障碍,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相关产业链的集中和协同,构筑跨境电商行业繁荣发展的稳固基础,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和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8]

4. 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4.1. 推动跨境电商监管创新

跨境电商作为新型产物,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集中表现。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之观点,生产关系需要对隶属于生产力的社会经济之创新和变革作出反映。因此,法律系主要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工具,需要对跨境电商的运作和纠纷作出相应规定,以实现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和治理。

第一,具有立法权限或者法规制定权的部门应及时出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肯定跨境电商是市场经济平等主体中一员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完善监管制度,并根据经济发展加以缮校,使其兼具稳定性与适应性。第二,整肃平台以及跨境电商,保障跨境电商平台的稳定运行与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在个体申请入驻跨境电商平台的过程中,平台应启动全面且细致的资质审核流程,确保所有入驻商家的身份和资质真实可信,促进跨境电商行业向更加健康、规范的方向持续发展。第三,在确保报关材料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金税四期”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对跨境电商的每一笔交易数据都进行详尽的核查,以坚决杜绝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滋生。以维护税收制度的公正与秩序,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4.2. 培育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在当前人才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为确保稳定的人才供给,必须并行推进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策略。

一是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构建一套针对跨境电商业务能力的专项培养机制,以此强化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二是企业应全面升级薪酬与福利体系,打造积极、高效的工作环境,并拓展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旨在吸引和稳定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三是企业应主动加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并与高校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具备高素质和实践经验的跨境电商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四是强化技能培训,即对新生劳动力开展就业前培训,对跨境电商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加强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在该进程中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等需要。五是深化并加强精准扶持的力度。具体而言,相关主体需要对跨境电商的运营特色和需求进行详尽剖析、量体裁衣,设计一系列精确对接其需求的支持举措,确保政策资源能够准确无误地流向急需帮助的跨境电商主体。这有助于提升政策实施的效率和精准度,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持续增长,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跨境电商支持体系。

4.3. 提升跨境电商产品质量

在综合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下,培育产品质量意识,注重产品创新和自身品牌发展,助其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匡助跨境电商严把物料采购质量关,杜绝不良物料入库,并综合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喜好,推销民族特色产品,为顾客提供定制个性化产品服务。跨境电商也应做好产品质量提升的准备工作,例如优化生产设备、车间环境,提高产品精度和质量要求;加强人员培训,避免因操作、使用不当导致作业不良,做好半成品和成品的自检等工作;避免因运输、装卸、储存不当造成物料或成品的不良,做好防尘、防潮、防晒、防锈等工作。

4.4. 塑造跨境电商数字新生态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融入全球价值链核心的过程亦显滞后。在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中,我们应着力构建一种先进的数字经济范式。这种范式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核心引擎,同时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作为坚实后盾。通过跨境电商的率先实践与探索,引领数字经济的创新性飞跃,同时借助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协同优势,为数字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筑牢坚实基础,确保其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9]。一方面注重制定策略和施行方案相结合。实然层面文本内容具体全面,涵盖网络外贸、网络技术、企业信息化、国际贸易、网络支付等事项,应然层面条款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同时避免政策措施落于纸面,导致其无法发挥实际效用。另一方面,为加强跨境电商的运营效能,相关主体应致力于持续优化海关数据管理系统和监管中心架构,并利用前沿卡口智能验放技术,确保进出口货物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高效检验与放行,提升综合试验区内跨境电商的运营效率和行业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业界领军企业的入驻。

参考文献

[1] 张宇燕, 徐秀军. 2023-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 当代世界, 2024(1): 16-23.
[2] 张珂璇. 变乱交织促演进新陈代谢催变革——2023年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述评[J]. 当代世界, 2024(2): 62-65.
[3] 张鹏.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探索[J]. 北方经贸, 2024(2): 121-124.
[4] 莫凡. 我国跨境电商支付平台品牌国际化转型的问题及对策——以PingPong网为例[J]. 对外经贸实务, 2019(4): 38-41.
[5] 李迅, 陈好, 钟翼.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探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1): 73-75.
[6] 马述忠, 郭继文. 制度创新如何影响我国跨境电商出口?——来自综试区设立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2, 38(8): 83-102.
[7] 周科选, 罗学强, 余林徽. 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促进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J]. 学术交流, 2024(1): 108-131.
[8] 朱永明, 马诗佳.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城市就业: 事实与机制[J]. 中国商论, 2024(9): 23-27.
[9] 马秀红, 王海涛, 张鹏云, 等. 区域协同型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构建、演化与优化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16): 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