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新时期,中学思政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初高中新课标与新教材相继颁布,进一步推动了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学思政教育研究热度高涨,研究内容更具专业性[1]。思政教育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导者,思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塑造的重要影响者。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我呈现来传递信息和影响学生的认知与行为。拟剧理论起源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2],由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正式提出[3],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分析教师的自我呈现方式。
拟剧理论将社会生活比作舞台表演,认为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如同演员,通过前台的表现和后台的准备来管理他人的印象。本文将通过拟剧理论,探讨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呈现策略及其背后的准备工作,分析教师在形象建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2. 开放的前台——教师角色的呈现
在思政课堂上,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知识传授者、道德引导者和学生心灵的导师。前台表现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展现给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教师通过语言、姿态、表情以及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自我呈现,旨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一) 语言和表情的使用
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情感交流的媒介。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教师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通过结合时事热点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可以使理论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 角色示范
作为道德和思想的引导者,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语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在讨论社会正义和公民责任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行动来激励学生。
3. 隐秘的后台——教师角色的准备
在课堂之外,教师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构成了其后台行为。后台准备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涉及教师个人形象的塑造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一) 教学准备
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的编写、教材的选择与编写,以及教学资源的准备。一个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4]。
(二) 自我提升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疑问。这包括参加各种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等。
(三) 心理调整
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压力。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娱乐、与同事和家人的交流,教师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
4. 表演的策略——形象建构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演绎者。为了有效地传递信息并影响学生,教师需要采用各种策略来构建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以下将从专业形象的塑造、情感联结的建立、一致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详细探讨思政教师的形象建构方法。
(一) 专业形象的塑造
教师的专业形象是其在学生心中建立权威和可信度的基础。专业形象不仅仅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体现的,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等方面。
1) 精湛的专业知识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这不仅包括所教课程的内容,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自信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展示其专业能力。定期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以及与同行交流,都是提升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2) 教学技能的提升
除了专业知识,教师还需要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有效的教学设计、灵活的课堂管理、丰富的教学方法,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3) 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也会影响学生对其专业形象的认知。得体的言谈举止和专业的穿着,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随意或不规范的语言,同时保持整洁和专业的外表。
(二) 情感联结的建立
情感联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关心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亲密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通过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2) 关心学生的生活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困惑等,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情感联结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情感联结的重要基础。教师应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或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和亲密感。
(三) 一致性和真实性
在自我呈现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一致性和真实性。过于虚假的表现不仅难以持久,还可能被学生识破,从而损害教师的形象和教学效果。
1) 一致性的保持
一致性是指教师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性有助于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倡诚信和责任感,那么在课外也应表现出诚信和负责的行为。通过言行一致,教师可以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学生的信任感。
2) 真诚的自我表达
真诚是教师在自我呈现中获得学生认可的关键。教师应避免过于刻意和虚假的表现,而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例如,当教师面对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时,坦诚地承认和改正,而不是掩饰或推卸责任。真诚的自我表达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3) 反思与改进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自我呈现和教学实践,通过自我反思和学生反馈,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记录课堂教学、回顾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学生的反应,从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持续的反思与改进,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呈现能力和教学效果。
(四)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形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自我呈现效果,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思政理论生动地呈现出来。例如,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教师可以使复杂的理论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 互动教学工具的使用
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教学工具,如在线投票、讨论区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课堂上通过在线投票工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在线讨论区,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网络资源的整合
教师可以整合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如公开课视频、学术讲座、电子书等,拓展教学内容。例如,通过推荐相关的公开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分享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5. 演出的风险——印象管理的问题
在自我呈现过程中,教师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印象管理上。教师需要在不同角色和不同情境中找到平衡,避免角色冲突和形象失真。
(一) 角色冲突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可能会面临角色冲突的问题。例如,在严肃的知识传授者和亲切的心灵导师之间找到平衡可能会非常困难。
(二) 形象失真
过于追求学生的认可可能导致教师的自我呈现失真,偏离了真实的自我。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
(三) 压力和焦虑
教师在自我呈现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特别是在面对高期望和严格评估时。这种压力不仅影响教师的表现,还可能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6. 结语
通过拟剧理论视域下对思政教师自我呈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策略。教师的前台表现和后台准备共同构成了其自我呈现的完整过程,形象建构的方法和印象管理的问题则揭示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自我呈现策略,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