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BL教学法在心理学史课程教学中的潜在优势
心理学史是一门探讨心理学发展历程和理论演变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哲学思想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3]。学习心理学史需要了解不同时期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理解,并了解心理学家的贡献与成就。课程内容通常包括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启蒙时代的心灵哲学、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各个阶段和主要学派[2] [4] [5]。学生将通过阅读经典文献、研究心理学家的生平和思想来深入理解心理学史。通过学习心理学史,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本质、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研究和实践中。这门学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框架,使他们能够了解心理学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心理学史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等内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心理学史课程中的理论框架较为抽象,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应用,缺乏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兴趣。关键的是,心理学史课程缺乏实践与应用的环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问题中,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缺乏互动性和参与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述,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导致学习过程显得枯燥乏味。目前,心理学史的教学需要解决一些重要问题[6] [7]。首先,如何平衡历史背景和理论发展的介绍,以确保对心理学发展过程的全面了解。其次,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评估不同理论的优缺点,并将其应用于当前心理学研究中。最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深入思考和讨论心理学史的重要议题。因此,若要提高心理学史教学质量必然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8]-[10]。PBL的核心是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中,通过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在PBL中,教师不再扮演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多种资源进行信息搜索和分析来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协作讨论来制定解决方案。以往研究发现,该方法对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具有很好的效果[11]-[13]。
PBL教学法对心理学史课程教学具有潜在优势。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PBL强调学生的合作与协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最后,PBL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他们的学习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将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PBL教学法应用于心理学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心理学史课堂改革目的设置
(1)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PBL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社会需求。
(2)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项目的设计和学生角色分配,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协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应对团队工作场景的技能。
(3) 整合理论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将心理学史的理论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科整合与学科交叉:通过PBL教学的跨学科特性,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学科整合的能力,在跨学科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视角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改革开展情况与主要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进度和教学进度同步。PBL的实施过程在心理学史课程中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教师通过设计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和讨论心理学史相关问题,并通过资源整合和实践应用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在课后,教师通过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持续跟进评估和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效果的评估是基于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来获得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并在考试结束后,基于课堂评价对试卷得分进行分析。
(1) 问题设计与情境创设:
设计开放性、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结合心理学史的核心概念和主题,设计相关的问题,确保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历史事件中,让他们能够体验当时的环境和背景。为此,我们设置了4大主题和8大争议问题(见表1)。以心理学史上意识的本质是什么为例,构造主义学派和机能主义学派对意识问题有一系列争论,要求同学们分别收集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和经典实验,聚焦意识的成分和功能这一核心主题,深入理解该历史时期心理学家对意识的看法。关键的是,进一步要求学生来设计心理学实验对上述争论进行验证,从理论和实验两个层面来全面理解该主题。
(2) 小组合作与角色分配:
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讨论主持人等,以促进协作和互助学习。我们当前的做法是设定心理学史上的四个重要研究主题,学生基于对上述主题的兴趣组成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角色,并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与贡献,使每个人都能有所侧重并参与到问题解决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专长,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 学生指导与支持:
如何提供适当的学生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PBL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挑战?需要设计良好的学生指
Table 1. Major research themes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表1. 心理学史上的主要研究主题和争议问题
主题 |
争议性问题 |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
意识由哪些成分构成? |
关于意识的成分和功能争论 |
心理学要不要放弃意识问题? |
华生的绝对客观科学心理学之路 |
行为主义学派的内部革命 |
意识研究如何重出江湖? |
计算机的产生和认知心理学兴起 |
智慧的本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人类的本性,潜能和价值 |
从马斯洛和罗杰斯看人本主义思潮 |
如何获得幸福–现代积极心理学 |
导机制。针对每个主题都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文章、学术报告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史的相关知识。定期组织导师讨论会或指导辅导时间,为学生提供机会分享和讨论他们的进展、解答疑问。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与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在指导和支持过程中,导师会在第一次课程中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的培训,并以其中一个主题为例提供心理学家人物传记、学术著作和代表论文等关键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搜集信息。
(4) 资源整合与实践应用:
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在线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式将心理学史中的理论联系到实际应用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评估与反馈:
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个人和团队绩效的评估,如学习日志、小组报告、展示演讲等形式。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进一步发展。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促进他们对自己和团队成员的认知和评价。例如,在其中的主题展示汇报环节,可以结合小组讨论过程和汇报成果进行评估,重点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表现。
4. 实施基本成效与特色
在将PBL理念引入心理学史课程后,基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和心理学史期末考试成绩的量化分析,可以发现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心理学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体如下:
1. 促进了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的整合,PBL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和多学科的问题情境,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 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能力,PBL强调学生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资源整合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3.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PBL教学模式通过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要求学生体验著名心理学家的心理过程,激发学生对心理学史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PBL强调小组合作和讨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和领导能力。
PBL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学习也产生了更大的好奇心。同时,本教学实践也会进一步开展心理学史和其他心理学科的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我认为本次改革具有如下特色:
1. 首次在心理学史的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发现了良好的效果;
2. 采用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 基于问卷调查和试卷分析的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促进教学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
5. 结语
PBL教学模式尽管有许多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了不小的挑战。首先,PBL强调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可能导致对于心理学史课程中大量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理论等知识点的压缩,这会影响学生对于整体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其次,PBL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心理学史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等内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常常因受挫而放弃主动学习。最后,PBL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指导,而本人目前积累的心理学史相关资料和教材尚有不足,在引导学生重复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研究上也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教学准备和支持。
以上问题需要教师在实施PBL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解决,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情境,提供适当的指导和资源支持,确保学生既能够在PBL的环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又能够全面掌握心理学史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基金项目
安徽医科大学重点教研项目(2024xjx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