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院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以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Explor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Guangxi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81511, PDF, HTML, XML,   
作者: 覃勇燕: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文化学院,广西 崇左
关键词: 提升普通职院德育策略探究Improvement Ordinary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Strategy Exploration
摘要: 本文在通过梳理普通职院德育工作现状的研究文献基础上,以广西崇左一所普通职院为对象,考察当前普通职院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关于提高普通职院德育工作成效的相应对策。
Abstract: Based on a review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takes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Chongzuo, Guangxi as the object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or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individual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vocational colleges.
文章引用:覃勇燕. 提升职院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以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8): 980-98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511

1. 引言

职院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作为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战略阵地,德育工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全球化日益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外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职院生的思想观念,使得普通职院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加上受到我国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于升学压力,进行的德育工作有些部分是不够的,德育效果也是有限的。基于此,本课题提出了提升职院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以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旨在促进普通职院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德育人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任者。

2. 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工作的现状考察

为掌握当前职院德育工作的情况,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从德育成效、德育目标和途径、德育评价等内容入手进行调查,从而获得真实且有效的数据信息。

() 基本情况

1) 基本情况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工作现状,本次调查问卷的样本主要选取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师生,情况如下:教师样本选取了30人;学生样本选取了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各90人。在本次调查中,发放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88份,回收率为96%。

2) 问题设置分析

在进行设计调查问卷时,为了减少师生的顾虑,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并对结果给予保密。同时,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工作实效性现状,本次问卷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四个方面出发,内容主要涉及如下:问题1和2是关于个人基本情况;问题3是关于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问题4~7是关于对学校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认同;问题8和9是关于在德育重视程度;问题10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认知;问题11~12是关于对教师的师德师能认可;问题13~15是关于对家庭和社会德育环境的调查;问题16和17是关于对德育评价体系;问题18是关于德育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3) 统计结果分析

1、关于对当前职院德育工作的总体现状评价

从调查数据得知:69.75%的师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很好;13.2%认为学校德育比较好,而认为一般为12.03%,很差和较差仅为5.02%。因此,从总体上看,师生认为当前职院德育工作的总体效果是比较好的,但还有小部分存在不足,仍有进步的空间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关于学校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对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

在问及“你认为学校的德育内容除了政治课外,还包括下列那些?”时,师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占100%、集体主义教育占98%、法律基础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别占90%,95%。由此可知,当前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德育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不仅关注高考所需的政治内容,还重视职院生的爱国情怀、法律素养和社会认同的培养。

从调查数据可知:当问及“你认为下列德育途径教育效果很大或较大的前五项是?”师生对德育途径的所起效果大小有不同回答。排在前五位依次是:思想政治教育课(90.63%)、班主任工作(88.54%)、学生课外活动(79.51%)、个别学生德育(64.93)、班会和团队会(58.68%);排在后三位是社会实践活动(37.5%)、各科教学渗透(21.88%)、大型教育活动(21.81%)。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作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作为职院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已经发挥了其作用,但是在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和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方面的德育工作仍有待提高,这也是今后德育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提升的一个方面。

3、关于德育重视程度的认知

在问及“你认为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是?”时,54.8%的师生认为学校确立了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由于应试压力更重视学生学习成绩;43.26%的师生认为德育和智育工作一样重视;仅有1.94%的师生认为学校没有确立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在问卷中问到教师和家长平时更关心学生最多的是那个方面时:76.04%的学生认为家长和教师最重视学习成绩,道德素养的占10.76%,身体健康占4.17%,心理健康的是6.25%,劳动能力占2.43%。由此可见,学校对德育工作是很重视的,但在落实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不到位,对于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重智轻德的问题,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转变思想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

4、关于学生自身道德素养的认知

从调查数据看出,在影响学生道德教育成效的因素中,93.4%的师生认为对德育的认识会影响到德育教育成效,80.9%和78.82%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会影响到道德教育的成效。由此可见,师生认为自身道德素养、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会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关于对教师的师德师能认可调查结果分析

当问及“你认为你们的老师能胜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吗?”时,80.29%的师生认为老师能胜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15.9%的学生认为部分胜任,3.81%的学生认为不能胜任。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德育能力有待提高。当问及“你认为教师的师德师能对德育成效的影响大吗?”90%的师生认为教师的师德师能对德育成效的影响很大。可见,教师德师德师能是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之一。

() 存在的问题

学校把德育工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有关培养目标,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值得肯定赞扬。但是,通过对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崇左地区普通职院德育工作实效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一些职院德育认识不足、德育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言行不一。具体表现为少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一定责任心,不愿劳动,怕吃苦;在校内校外表现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二是挫折耐受力较弱。挫折耐受力较弱表现为少数学生在面临考试失利、教师教导批评时出现心情低落、行为反常、成绩倒退等现象。三是法律意识不强。通常会表现出对权利和义务的认知较为薄弱[1]。比如,对于校园里的聚众斗殴等行为,他们可能错误地认为只是违反了学校规定或者道德标准,并且最多只会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而没有涉及到法律处罚。

2) 德育途径、方法、评价不够灵活多样,效果不够明显

德育途径、方法、途径不够灵活多样,效果不够明显表现为德育实践教学不足[2]。即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和社会实践教学三种具体形式缺乏德育实践,学生难以体会德育知识的内在意义,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影响德育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为平台,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3]。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并将其用来充当德育的主要内容。这种单一的德育说服教学方法,使得德育课堂实践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德育的个体愉悦功能,让学生认为德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说教,对德育理论产生怀疑,最终影响职院德育的效果。

校园实践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校德育活动缺乏创意,形式不够多样。德育活动大部分围绕上级的要求进行,在组织和安排活动时教师和学生不够积极,德育活动难以深入学生内心;学生很少没有参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基本上由学校团委或教导处的有关人员统一布置和安排,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方面学校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观念意识不够强、组织的次数也少;再者学校可能出于安全、经费和学习成绩的顾虑取消了本应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能够参与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也是有限的,往往是在班上表现良好、成绩优良的学生去参加,是特定的学生组织、社团参加,这使得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成为了部分学生的一种特权福利。

德育评价是根据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最终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过程[4]。德育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是提高学校德育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从理论上讲,我国现行的学校德育评价机制基本健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其并不尽人意。问题表现为:一是督察德育工作的力度不够强。上级有关部门向各学校发布德育工作计划和任务让其完成,或让各学校报告情况;完成的具体情况如何以及落实情况不做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二是在学生德育素养评价方面存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化、缺乏量化数据支撑及普遍适应性、评价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5]。对群体、个体差异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处理方式,不够重视,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适应性管理措施。

3) 家庭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挖掘不足

“家庭德育资源是指家庭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有积极作用的因素,包括家庭思想、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家庭的物质观以及家风、家训、家长素质等。”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重智轻德,片面的关注孩子的成绩高低,轻视孩子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家庭的德育资源难以发挥作用。在社会德育资源的利用和发展中,我国在建设德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等社会德育方面发展较早。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社会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真正的德育力量。此外,各种文化和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比相对较低,大众传媒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

3. 职院德育工作实效性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社会因素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德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在任何时候都脱离不了社会环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们在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之前或同时,他们总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接受来到自社会上其他各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又或是间接的[6]。如社会不良风气、精神文明建设不足、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恶性膨胀、暴力犯罪、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加之社会的影响具有高度的渗透性,使得学生接受社会影响的范围程度往往超过了学校德育的影响范围。

2) 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具有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性、时空的超越性等优点,带给师生众多的德育信息资源,丰富了师生的德育生活。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中的各种不良诱导信息,可能影响职院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弱化职院生的道德意识,使其社会责任感下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视等媒体上的色情、血腥、暴力等内容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部分学生模仿其中人物的着装,甚至有些学生模仿一些不良行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很大的难题。大众传媒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但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它突破了我们传统的学校德育体系,降低了学校对道德教育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校道德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学校因素

1) 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与升学考试制度之下,学校虽然确立了德育首位的核心地位,但在落实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智轻德”的现象。当前一个主流思想是:职院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成绩的提升和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通过升学深造来实现个人价值。这种“学而仕则优”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这种观念带来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若想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

2) 学校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的影响

在德育内容上,当前职院以纪律和行为约束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关注不够,特别是道德思维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有个性化的德育内容比较少。同时,合作意识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社会德育内容也不够深入。德育内容既不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差异性,就无法满足他们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那么也就更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德育工作很难开展,影响德育效果。

3) 教师师德师能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教师是整个德育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他们言行举止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但调查中发现,师生高度评价教师遵守教师道德规范,但少数教师的道德素质与教学教育和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有效评估和培训,才能确保每位教师都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为学生做出榜样示范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4. 提升职院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 社会方面

1) 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一是加强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整治。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可以依法清理和整顿校园周边非法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并打击危害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的黑恶势力和团伙,以营造良好周边环境。

二是加强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大力发展文学艺术、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为德顺利开展德育活动提供良好氛围。

三是推广文明礼仪、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文化教育等。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城市规划设计、丰富公共艺术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方式来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2) 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首先,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手段进行德育工作。如:学校开展德育品行微课、微电影比赛并对其进行宣传,进而丰富德育工作和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

其次,各主管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文化与媒体的环境,健全相应的网络审查制度,为职院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比如,对于随意谩骂他人、暴力血腥、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等具体网络行为进行制约与规范,推动网络公德的建立。

最后,学校、媒体和社会应该以弘扬道德责任文化为己任,共同建构绿色网络通道,大力宣传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和事迹,为职院生道德责任意识提高良好的网络环境。比如,新闻媒体可以及时报道重大事件,从而让民众了解真相;电视节目可以播出有益身心健康的内容,以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 学校方面

1) 深化德育认识,工作中落实德育首位观念

首先,深化德育认识,是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基础。对于部分教师和职院生自身德育认知不到位,学校需要使其深刻理解和领悟德育的内涵、目标、主体、内容、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其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使其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规定、道德要求。

其次,改变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进一步落实“德育首位”的理念。如:勇于对重智轻德现象进行批判与改正;时常开展德育研讨会和实践活动;分析和总结德育工作的不足并提出意见;进行德育工作的落实督察等,通过多种途径使学校在德育为先的良好氛围中,德育工作得到良好的进展。

最后,帮助家长和学生树立德育首位的理念。例如:在家长群或会议上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在德育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品行良好的学生进行肯定与嘉奖;让家长和学生意识到参与各类德育活动的必要性,并提供支持。

2) 丰富德育内容,发挥学生德育主体作用

第一,充实德育内容,开展既有个性化又有社会化的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比如,《政治与法治》一书中,在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时,可以通过当今中美两国社会现状进行对比参照。通过这种对比方式,职院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两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事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形象、生动,增进职院生对于政治法制等专业知识及社会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德育意识的认知。

第二,重视和发挥学生德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尊重和理解学生,改变原有的德育授课方式,不断增加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让真正学生参与德育教学。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或者热点案例创设一种现实的社会情境。在民主化、自由化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将社会融进课堂教学,并将学生引入“社会”场景。这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成为课堂德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角色。

3) 协同德育途径和方法,注重德育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德育途径和方法是多样化的,各学科教师可以协同德育途径针对职院生开展德育教育,使其“各司其职”增强教育合力。比如,发挥职院政治课在帮助职院生理解和领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方法的作用;文化课在职院生的法律意识和政治素养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在班风、学风建设上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师生交往和学生指导三个方面的德育功能。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让班会课成为师生平等交流和建议互换的平台。也可利用班级文娱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塑造班级集体荣誉感和价值观,有利于班级团结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二,强化职院文化课的德育功能。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要进行德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在职院化学课堂上,当讲到黄色炸药TNT时,除了讲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外,还可以增加武器炸药对给人类战争带来的利弊,并引发学生对科技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思考——现代化学不是为了利益掠夺和战争的杀戮,而是为了造福全世界的人类。在各学科渗透德育内容,不仅能学到学科知识并将其知识升华,而且这也是德育的必然要求。

第三,开展更多、更好、更有效校内外的德育活动。比如:利用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利用环境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等主题日,利用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烈土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深职院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职院生自主判断的能力,激发其强烈的道德情感与自觉参与的意识,从而使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品性和行为。

第四,加强文化积累,打造校园文化,改善德育环境。一个学校文化积累的体现是校训,它凝练总结一所学校的文化,蕴含了一所职院的价值追求,是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的一种环境德育力量。比如:通过合理运用现有资源、结合并发挥学校特色打造出符合自身定位、符合本土文化气息的文化环境,利用每一个教室、宣传栏、墙面等场所来展示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样的环境将为学生带来深刻的思考与感受,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并在日常行为中形成良好习惯。只有通过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德育渗透,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才能够取得实质性进步和长足发展。

4) 加强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

加强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充分发挥每任教师的育人力量,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其外在要求和本质要求,自觉践行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第二,进行教师职前培训。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添加有关专业伦理课程让其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思维能力。第三,宣传现实中具有高尚师德师能的教师事迹,比如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感染和教育其他教师向其学习。

5. 结束语

本文以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职院为一个缩影,对当前崇左市普通职院德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德育相关理论,分析了目前普通职院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社会环境、职院生个人四个视角切入,分析探讨影响德育成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提高普通职院德育工作成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但由于个人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论文仍存在许多不足,如:论文采用的调查样本相对有限,提出的策略不够细致严谨等问题,但希望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职院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将不断加强各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推进普通职院德育实效性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 付琬彤. 当代职院生法律意识之不足及其对策[J]. 法制会, 2018(23): 200-202.
[2] 唐明明, 唐光荣.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9): 206-208.
[3] 王建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辨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6(6): 21-23.
[4] 吴兴富. 德育整合新论[M]. 西安: 电子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60.
[5] 谢爱明, 朱金钟. 中职“五模块四星级”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29): 69-73.
[6] 欧文莹. 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J]. 文存阅刊, 2019(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