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粒咖啡出口促进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Yunnan Small Coffee Export
DOI: 10.12677/ecl.2024.1331074, PDF, HTML, XML,   
作者: 马 娜: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云南小粒咖啡出口对策Yunnan Small Grain Coffee Export Countermeasures
摘要: 近些年以来随着“咖啡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咖啡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同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咖啡这种饮料作物的经济价值很高。而咖啡产业既是云南省迅速崛起的特色产业,也是云南省出口创汇的重点农业产业。云南省拥有种植小粒咖啡的诸多天然资源优势以及地理区位优势,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贸易集散以及出口的省份。但从云南小粒咖啡产品出口发展形势来看,仍然面临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障碍。本文介绍了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整体情况,总结了云南小粒咖啡产品出口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以及可采取的措施,以解决云南小粒咖啡出口面临的问题,促进其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ffee culture”, coffee has been sought after by many people. Meanwhile, as one of the world’s three major beverages, coffee is a beverage crop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 Coffee industry is not only a rapidly emerging specialty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but also a key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for exporting and earning foreign exchange. Yunnan Province has many na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 for growing small-grain coffee as well as geographic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has developed into China’s largest coffee planting, trade distribution and export provinces. Howev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xport of small-grain coffee products in Yunnan, it is still facing many obstacle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Yunnan’s small-grain coffee industr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unnan’s small-grain coffee export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Yunnan’s small-grain coffee exports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ts exports.
文章引用:马娜. 云南小粒咖啡出口促进对策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8781-878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1074

1. 引言

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因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其产量和消费量大大高于可可和茶叶。因云南省拥有栽种小粒种咖啡的优越自然资源,所以国内俗称云南咖啡为云南小粒咖啡,并且云南小粒咖啡产业也是云南的特色农业产业。而目前无论是从种植面积还是从种植产量来看,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已确立了在我国国内咖啡产业的主导地位,并且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作为云南出口创汇的重点农业产业的咖啡产业发展速度并不快,并且在出口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障碍。

2.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概况

2.1. 云南小粒咖啡种植面积与产量

因咖啡种植要求的限制,国内咖啡主要产于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区。而云南省因拥有优越的地理自然资源,无可置疑地成为了我国发展咖啡产业的第一大省份。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省已成长为我国最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基地和生产基地。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在2010到2014年间,云南小粒咖啡的栽植总面积不断扩展,从64.5万亩飞速攀升至最高值183.15万亩,随后由于国外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种植规模有一定的缩减;到2019年,当地小粒咖啡种植总面积调整为156.73万亩,较上一年有所增加。而到2022年,因受国内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内的咖啡种植面积为130万亩,与最高值183.15万亩相比,种植面积减少了将近30% (见图1)。

而就其产量来看,2010~2016年云南省小粒咖啡总产量总体呈现出了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的产量为4.94万吨,但到2016年产量达到了15.84万吨。其中,由于在2013年云南遭遇规模化的雪灾,随后增速较为缓慢,但到了2015年又逐渐恢复增长。2016~2018年受市场价格影响,全省咖啡总产量有所下降。虽然云南小粒咖啡产量波动发展,但在2019年,云南省小粒咖啡总产量为14.5万吨,同比增长5.61%,产量和种植面积一同位居全国第一。到2022年,云南全省小粒咖啡产量又波动下跌至11.3万吨,但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见图2)。

2.2. 云南小粒咖啡种植品种与区域分布

云南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成为我国占有主导地位的咖啡产地。目前云南省内栽种的基本

资料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Figure 1. 2010~2022 Yunnan small grain coffee cultivation total area

1. 2010~2022年云南小粒咖啡种植总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Figure 2. 2010~2022 Yunnan small grain coffee tot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2. 2010~2022年云南小粒咖啡总产量发展趋势

上都是阿拉比卡种咖啡,即所谓的小粒咖啡。而其中的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卡蒂姆(Catimor)杂交品种是目前云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其余的主要是铁皮卡(Typica)、波旁(Bourbon)等几个咖啡品种。云南省内的小粒咖啡栽种区域主要为普洱、临沧、保山与德宏等市、自治州(见图3)。其中普洱市是我国咖啡产量最高的城市,荣获了“中国咖啡之都”的美誉。

2.3. 云南小粒咖啡出口规模与出口市场

云南的咖啡产业已成为云南农业“走出去”的重点特色产业。而云南小粒咖啡主要的出口类型为咖啡生豆1原料。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2023年云南咖啡生豆出口量总体上呈现出先波动增长后不断下降的态势。即便云南咖啡出口量在中国咖啡总出口量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并且云南也是我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地;但在全球范围来看,云南咖啡出口量却较小,2016年世界咖啡出口量为716.64万吨,云南咖啡出口量仅仅约为世界咖啡总出口量的1%,对世界咖啡缺乏影响力(见图4)。

就主要出口市场来说,云南小粒咖啡对其出口份额由高到低依次为欧洲市场、亚洲市场、中东市场。近年来云南咖啡主要出口到德国、马来西亚、美国、越南和比利时,共计市场占比达到了60%以上;但目前德国仍是云南小粒咖啡第一大出口市场。此外,从近几年的出口发展态势来讲,云南对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小粒咖啡出口市场还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资料来源: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

Figure 3.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small-grain coffee in Yunnan

3. 云南小粒咖啡种植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Figure 4. 2015~2023 Yunnan coffee raw bean export quantity

4. 2015~2023年云南咖啡生豆出口数量

3. 云南小粒咖啡出口优势

3.1. 自然条件优势

云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在“咖啡种植黄金带”上,其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这些地区的土壤十分肥沃、阳光充足、雨水丰富,是出产小粒咖啡的黄金种植区。而小粒咖啡的风味也因这些优良的自然条件而十分出众——“香而不烈,浓而不苦,带有一丝果味”,因而其也曾被国际咖啡组织称赞为“世界最高品质的咖啡”[1]。而云南的几大小粒咖啡产区,像临沧、保山、普洱、德宏等,都各自具有其出产小粒咖啡的独特自然优势。比如,四大产区中的保山产区基本上全年无霜,是公认的小粒咖啡最佳来源地,因此其产出的小粒咖啡也有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基于以上,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云南小粒咖啡在出口方面具有风味好、品质高等多重优势。

3.2. 地理位置优势

云南省作为要道,连接着南亚、东南亚国际贸易大通道,并且处于全球著名咖啡生产大国越南、泰国等进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口,其在咖啡贸易及市场方面有十足的竞争力[2]。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咖啡贸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是对于云南对外出口拥有十足潜力的新兴市场,云南小粒咖啡出口贸易显然具有区位优势。此外,云南面向“一带一路”沿线诸多亚洲国家,与这些国家开展贸易合作的条件优越,从而有助于云南小粒咖啡的出口贸易。

3.3. 政策优势

为了有力促进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地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小粒咖啡产业体系发展的宏观政策、意见和产业指导实施纲要,为其产业体系发展建设提供了必要且必需的政策支持。早在2009年,咖啡产业就被当地政府列为了支柱性生物产业。而其他的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诸如西部大开发、科技兴农、退耕还林,也在政策层面营造了一种助力该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带来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机遇。并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也惠及云南咖啡产业,为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滇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云南对外货物贸易运输时间大幅缩减,运输变得更加快捷便利,从而也助力了云南小粒咖啡的出口贸易[3]

4. 云南小粒咖啡的出口困境及原因分析

4.1. 咖啡种植散乱,供应不稳定

目前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较分散,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种植。云南全省栽种咖啡的农户有几十万户,栽种咖啡的农民有上百万人,农户种植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这可以造福咖农,便于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产业发展中获取一定利益;但农户种植却存在着咖啡种植散乱、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这就极大程度地制约了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发展。而且云南小粒咖啡产业以“公司 + 基地 + 农户”模式为主的经营模式,也潜藏着许多的发展风险。当咖啡市场高涨时,基地与公司对农户的约束能力欠佳,此时便存在着很大的农户违约风险;当咖啡市场回落时,农户的流动性较强,则难以形成稳定的咖啡供应链[4]。而如果咖啡的供应不稳定,则可能会引发云南小粒咖啡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违约的现象,导致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形象受损并影响企业未来的对外咖啡出口贸易。

4.2. 技术水平欠佳,精深加工不足

如前所述,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出口的产品类别过于单调,以咖啡生豆原料类居多。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该省出口了约5.61万吨的咖啡豆以及相关加工产品,其中占比90%以上的出口产品为咖啡生豆[5]。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其加工环节不完善、精深加工技术不足。

首先,现有的云南小粒咖啡种植和加工模式导致种植和加工相分离,造成初始加工不及时,从而大大影响咖啡生豆的质量。其次,初始加工技术水平欠佳,咖农无法准确控制加工工艺要求的各种条件,也会造成咖啡生豆质量降低。最后,由于精深加工不足,国外咖啡商掌控了绝大多数的云南小粒咖啡深加工、分销、零售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环节,从而云南本土企业不得不让利部分咖啡市场[6]。而且某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咖啡加工产业,不断探索构筑新的贸易壁垒,增加咖啡加工品准入难度,而我国在咖啡加工技术方面确实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云南小粒咖啡加工产品的出口,也难以避免国外贸易壁垒的狙击。

4.3. 出口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云南小粒咖啡种植品种结构较为单一,品种类型低端化,种植的多为阿拉比卡种的卡蒂姆亚种,其只能作为生产速溶咖啡的主要原料。再加上咖啡加工处理的工艺技术欠佳,云南小粒咖啡产业主要出口咖啡豆原料,经济附加值不高,从而导致云南小粒咖啡一直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地位。而且,云南小粒咖啡产业过度依赖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延伸不够,如此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其缺乏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市场为云南小粒咖啡最大的出口市场,包括了德国、美国、英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咖啡消费量大,是很好的咖啡出口对象国,但是这些对象国的地缘位置较为集中、经济结构相似,就如同我们把一打鸡蛋放在了同一个笼子里,导致存在着很大的贸易风险,从而也凸显了云南小粒咖啡出口结构的不合理[7]。而且随着多年来对外出口,欧洲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并已相对饱和,相对来说亚洲市场如南亚、东南亚地区等新兴市场则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4.4. 本土品牌建设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云南小粒咖啡作为地区特色产业之一,品牌化发展对其来说十分重要。而目前云南小粒咖啡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没有一个良好的本土品牌形象。

首先是其积淀有限。相比国外咖啡产业来说,云南小粒咖啡产业起步较晚,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极其有限,咖啡品牌和咖啡文化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形势不乐观。目前,除有着“中国第一民族品牌”美称的云南本土咖啡品牌——“后谷咖啡”具备一定的品牌发展实力外,其余咖啡品牌都鲜为人知。其次是对品牌市场建设的投入不足。长期以来,云南省政府重视咖啡种植和初始加工,但在精深加工、品牌建设、文化培育等环节的投入明显不足,而各咖啡企业的独立投资也存在明显的约束。这些因素导致咖啡品牌整合及企业规模扩张都受到严重限制,因而云南小粒咖啡产业面临着“资源大、产业小、价值低、品牌弱”的尴尬处境。最后是出口模式和推广方式欠佳。云南小粒咖啡产业这种以原料型出口为主导的出口模式,让自己只能作为国际咖啡品牌如星巴克、麦氏等的咖啡生豆原料幕后供应商,在这些品牌名声大噪的同时,自己却只能默默无闻。再加上云南小粒咖啡推广力度不足,在国家级媒体与宣传平台的广告投入少,从而使云南咖啡成为了“幕后英雄”。

4.5. 行业认证标准欠缺,同国际市场接轨难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咖啡产业标准化体系。云南小粒咖啡产业从初始种植到生产加工也处于“各显神通”的状态,农户有一套自用的种植标准,企业别有一套种植标准,而加工生产又另有一套标准。如此行业标准的缺乏及混乱,带来的是云南小粒咖啡质量的不稳定,从而在国际市场定价方面缺乏代表性。

政府部门处于质量技术监管缺位状态,云南小粒咖啡技术认证标准纷繁多样。每家咖啡企业实施着各不相同的认证标准,其中包括了诸如国际咖啡组织、欧盟、美国、日本等组织或国家标准。而这样的不统一和不协调导致原料产地认证体系、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等毫无秩序,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杂乱无章”。所以以上种种混乱的现象都严重影响了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其与国际间的合作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4.6.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组织合作缺乏

近年来,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较为缓慢,部分产业领域创新能力尤为不足。比如,种植技术创新效果不佳、咖啡精深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匮乏、小粒咖啡产品创新数目寥寥无几等。而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其缺乏与国际组织间长期稳定合作的因素。

国际咖啡组织(ICO)则是一个很好地促进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创新提升的平台。其致力于领导执行《国际咖啡公约》,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以改善全球咖啡产业的发展状况,但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组织。而也正是因为缺乏与国外咖啡产业交流和共享发展经验的平台,导致云南小粒咖啡产业难以引进国际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5. 云南小粒咖啡出口促进的对策探讨

5.1. 合理调整布局,推进规模种植

云南小粒咖啡在种植方面大多是自主型的农户种植,种植过于分散,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要推动云南小粒咖啡在产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就必须要合理调整其种植生产布局,推进规模种植。而只有这样,才能使云南小粒咖啡在对外贸易中形成稳定的供应链。

一是要促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与资金投入,同时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人员的指导作用,推动云南小粒咖啡的产业发展。二是要注重对农户的宣传引导,让农户们对发展小粒咖啡产业形成共识,促进小粒咖啡种植与生产的规模化。三是要全力探索和促进“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的新型模式,将原来那种由农户自主种植、采摘、初加工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生产基地或合作社的统一组织模式,充分施展生产基地与合作社的特点与长处[8]。此外,还可充分发挥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引领发散作用,增强同周边国家地区的产业合作,扩大云南小粒咖啡生产基地。

5.2. 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精深加工技术

咖啡品质不稳定、精深加工匮乏一直都制约着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发展进步。因此,培育优质咖啡品种、研发完善精深加工技术也将是促进云南小粒咖啡产品增值的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是应从根本上提升小粒咖啡的品质。譬如,要严格控制咖啡采摘鲜果标准;要组建一批科研团队专门进行咖啡品种的筛选、选育以及推广等工作;要积极鼓励对咖啡豆品种的改良创新等等[9]。二是应进行咖啡初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的改革与创新。应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及相关试验研究,实现咖啡初加工工艺技术体系的现代化,从而打破制约咖啡加工工艺技术发展的体系障碍,进一步提升咖啡初加工技术[10]。唯有如此,方可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从而提升咖啡的整体品质,使得云南小粒咖啡在全球市场上更具备竞争力。三是要对咖啡精深加工基地进行协调规划,着力推进咖啡产业园区的建造工作。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吸纳跨国公司和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将咖啡中高端产品及相关产业的集群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建设重要的咖啡精深加工基地,进一步提升精深加工技术。

5.3. 完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云南小粒咖啡产业还处在原料型、粗放型的一种初级的生产阶段,其一二三产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产出比例严重失衡。

为提高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综合竞争力,应采取相关措施来优化其产业结构。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以咖啡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健全和改善咖啡加工设备设施,如脱皮脱胶机、咖啡豆干燥设备、生果熟果分离机器等等咖啡加工设备,为咖啡生产加工创造完备的资源条件。其次是要培养咖啡企业的精品意识,精品的区分度极高,有利于提升云南小粒咖啡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11]。三是要积极发展配套咖啡产业,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例、扩大服务业规模等,延伸云南小粒咖啡产业链,推动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升级。此外,还要进一步扶持从事小粒咖啡加工的龙头企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5.4. 树立云南咖啡形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品牌形象是一个产品的外衣,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能够使企业名气大增,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支持,而且还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应走好其品牌建设之路,提升国际知名度和产业地位。

要推动品牌建设,首先要培育咖啡文化。分析挖掘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结合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好云南咖啡的故事。例如,有关于“朱苦拉”咖啡品牌缘起的历史宗教传说,以及影片《咖啡风暴》中涉及的与云南咖啡有关的爱情事迹等等[12]。同时也要调动咖啡企业对创作品牌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充盈咖啡文化内蕴。其次要正确定位品牌,对现有品牌进行整合、提升和培育。要站在建设云南特色及中国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战略高度,培育“云咖”大品牌。此外,还要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品牌宣传。如借力电商营销平台及云南旅游业优势,利用“互联网 + 咖啡”、“旅游 + 咖啡”等形式加大品牌传播与文化普及。最后还应加强媒体推广力度,借助国家级主流媒体和国际频道的传播质量以及影响力,促进品牌发展。

5.5. 推行统一行业质量标准,同国际市场有效接轨

目前现有的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相关标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其现有的行业标准化水平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云南省亟需制定带有云南特色、符合国际通例并且具有规范性的栽培管理规程,建立统一协调的云南小粒咖啡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要对咖啡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阶段严格把关栽培规范和操作流程,以此改善产业标准化水平及产品品质。

由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合作,成立专家委员会,来致力于咖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并适时推动该委员会上升为国家级别。同时根据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实际及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需要,借鉴先进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经验,主动建立起特色地方标准,并逐步推广成为国家标准,促进云南小粒咖啡与国际咖啡标准体系的有效接轨[13]。此外要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的咖啡生产示范园区,在生产与相关技术等方面为咖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以更好地将小粒咖啡种植和加工质量标准化落到实处。

5.6.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虽然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在中国咖啡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在国内流传着“中国咖啡出云南”这样类似的话语,但其在国际咖啡市场的知名度很低,综合竞争能力较弱,缺乏国际话语权。为此,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

首先,可以借力“一带一路”这个广阔平台,向沿线国家推广,并与东盟国家当地企业合作,建立起跨国性的咖啡企业联盟、东南亚咖啡中心等,形成这种国际上的合力,以提高云南小粒咖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其次,可以加入国际间的各类咖啡组织,培育专业的国际合作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吸收国外咖啡产业发展有利经验来推动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创新发展,而且还能加强与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获得对外贸易政策上的优待,避免各类无形贸易壁垒。

6. 结论

中国有98%以上的咖啡都产自云南,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在我国咖啡产业中具有无法比拟的地位[14]。但就出口方面来看,云南小粒咖啡在国际市场上占比不足,缺乏综合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出口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云南小粒咖啡产业的出口发展虽然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优势等,但也面临着咖啡供应不稳定、精深加工技术匮乏、出口结构不合理、品牌建设不足、行业标准缺位、与国际组织合作缺乏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因此,云南小粒咖啡产业要想在出口贸易方面改善不足以及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云南小粒咖啡产业要努力推进规模化种植、研发精深加工技术、规范栽培加工流程以提升产品品质;要优化产业结构以推动产业升级;要加强品牌建设以提高产品声誉和影响度;要纵深开拓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这样,云南小粒咖啡才能走向全球化,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NOTES

1咖啡生豆即咖啡树的种子,指未焙炒未浸除咖啡碱的咖啡。

参考文献

[1] 石钊千. 中越各自咖啡出口贸易对比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2] 张丽英. 云南咖啡在特色产业链中的作用探析[J]. 社会主义论坛, 2020(7): 48.
[3] 赵梅, 兰昌丽, 龙蔚.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云南咖啡出口促进对策研究[J]. 经济师, 2022(3): 104-105, 107.
[4] 张方. 云南咖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20.
[5] 刘轶. 基于消费行为细分的云南小粒咖啡市场拓展策略探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42(6): 227-228.
[6] 刘艺卓, 焦点. 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云南咖啡产业的影响[J]. 世界农业, 2017(3): 181-184.
[7] 李阳. 基于引力模型的云南咖啡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
[8] 杨耀源, 王泽霖. 加快提升云南咖啡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 农村工作通讯, 2021(6): 58-59.
[9] 张捷华, 张毅. 云南省咖啡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3): 186-188.
[10] 肖兵, 匡钰, 李维锐. 云南小粒种咖啡初加工工艺技术改进与创新[J]. 中国热带农业, 2018(6): 14-16, 19.
[11] 吴园园.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大学, 2019.
[12] 代正明, 杜刚, 毛昭庆, 等. 云南小粒咖啡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热带农业, 2018(5): 11-13, 18.
[13] 张雪媛, 杨立昊, 赵昱, 等. 我国咖啡产业标准化水平浅析[J]. 热带农业科学, 2020, 40(12): 133-137.
[14] 李玲, 王韵雅. 云南咖啡世界共享[N]. 云南日报, 2024-01-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