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确立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强调了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报告明确提出,科技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力量,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而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主导力量,创新是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吸收能力的有效途径[1],创新绩效作为企业创新效果的重要体现,其被实证研究认可为衡量企业创新效果的重要指标[2]。
“十四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视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绩效提升,对于加速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业务运营,力求通过这一系列的数字化实践,优化创新流程,加速产品迭代,提升服务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显著增长。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有必要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通过研究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共现等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者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数字化时代赋予的机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网(CNKI)是国内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之一,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检索策略以“数字化”、“大数据”、“数字技术”、“企业创新绩效”为核心主题词,数据采集时间范围为2014~2024 (1~6月)年,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为确保研究的精确性和前沿性,对文献数据进行审查与筛选,删除了与研究主题不符合的文献,最后将筛选出的493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将文件的命名改变为download_xx.txt (utf-8格式),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
2.2.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一种以知识域为对象的图形,使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揭示科学知识的变化历程与知识间的结构关联,促进研究者之间的沟通、探索与信息交流[3]。目前,CiteSpace是国内外学者最常用的科学图谱绘制工具之一,该软件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教授开发,通过数据可视化的途径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模式以及分布特征[4]。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等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时间段(time slicing)选取2014~2024年,以单位年为时间切片生成图谱,最后根据软件生成的知识图谱结合高被引文献,以直观、高效的方式展现该领域研究的知识基础、合作网络及动态趋势。
3. 研究概况
3.1. 研究文献量分析
Figure 1.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apers issued in research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digital context, 2014~2024 (from January to June)
图1. 2014~2024 (1~6月)年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图
根据CNKI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得到2014~2024 (1~6月)年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图(见图1)。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发文量的变化以及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与萌芽(2014~2019年)。在2014年至2016年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尚未引起广泛关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广、“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提出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2017年至2019年该领域研究关注度逐渐提升,发文量稳步增长。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与繁荣(2020~2022年)。2020年受全球疫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十四五”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强调等多重因素的驱动,相关研究快速增长。2021年至2022年,随着国家对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AI、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研究不仅探讨数字化如何重塑企业的创新模式、优化创新流程以及提升创新绩效等,还开始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远影响,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第三阶段:调整与深化(2023~2024年)。2023年发文量维持在高位,2024年1~6月发文量为57篇(该年度发文量未统计完全),研究热度显著活跃。经过前期的快速增长后,研究从宽泛的主题向更深层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转移,意味着研究领域进入成熟阶段,研究开始关注数字化转型的长期影响、跨学科融合以及对新兴技术的成熟应用等前沿问题,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2. 核心作者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文献发文作者进行分析(见表1和图2),揭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团队构成。根据表1,发文量前两名是张振刚(7篇)、阳镇(4篇),其余作者发文量均为3篇。其中,张振刚聚焦于企业创新管理领域,包括企业创新绩效、数据赋能双元创新等内容,他的研究揭示了大数据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以及数字创新通过推动数字化能力重构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提升[5] [6];阳镇对企业数字化、研发投入、数字经济和创新绩效等前沿问题展开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强调数字化在企业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生正向调节效应[7]。
根据图2,2014至2024年间该领域的研究团队合作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部分集聚与大范围分散的特点。部分核心作者,如张振刚、叶宝升和户安涛等,通过频繁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研究团队。其团队主要探究制造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应聚焦流程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数字化三个关键环节,其中流程数字化能够促进产品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对服务数字化有积极推动作用[8]。总体来看,张振刚、阳镇及赵树宽等形成了各自的合作关系,其他作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说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尚需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以推动该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Table 1. Top 10 authors in terms of publications
表1. 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序号 |
发文量/篇 |
作者 |
发文作者单位 |
1 |
7 |
张振刚 |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2 |
4 |
阳镇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3 |
3 |
蒋丽芹 |
江南大学商学院 |
4 |
3 |
叶宝升 |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5 |
3 |
宋书也 |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 |
6 |
3 |
户安涛 |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7 |
3 |
曹勇 |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 |
8 |
3 |
朱秀梅 |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
9 |
3 |
侯光文 |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10 |
3 |
陈劲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3.3. 研究机构分析
2014~2024年共有416家机构对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领域深入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文机构分析并绘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网络图谱中共有416个节点、186条连线,其网络密度为0.0022 (见图3)。从图3可知,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主要位于
Figure 2. Author collaborative mapping
图2. 作者合作图谱
Figure 3. Collaborative mapping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3.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北京、广州等数字产业、经济水平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地区的研究机构主要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广州地区研究机构主要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整体来看,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并不频繁,形成了多个独立或小规模合作群组,而非广泛而深入的协同网络。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应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促进知识共享与资源整合,从而提升整体研究质量和效率。
Figure 4. Top 10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terms of publications
图4. 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
图4为我国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名的研究机构。其中,前两名发文机构发文数量超过10篇分别为吉林大学(14篇)、华南理工大学(12篇)。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广州等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说明经济和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更有利于此类研究的发展,同时也揭示了财经类与理工类院校并重、综合型大学的均衡发展态势,说明我国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并呈现出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和地域聚集现象。
4. 研究热点与趋势
4.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主题的核心概括,分析关键词有助于挖掘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知识框架。利用CiteSpace中关键词的路径分析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个关键词的共现频率和中心程度,每个关键词作为网络连接的节点生成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共识别出206个关键词,其中有232对存在共词关系,网络密度为0.011。由图5和表2的高频关键词统计可知,“创新绩效”占比最大为关键词共现的首位,企业绩效、数字经济、动态能力、数字化、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双元创新、中介效应、吸收能力、数字技术、财务绩效、人力资本、制造业等词频数较高。表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创新绩效这一核心主题,广泛融合了企业绩效评估、动态能力构建、数字经济环境分析等多个维度。技术要素,特别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成为推动企业创新表现的关键驱动力,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性和时代特征。同时,该领域的学者还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中介效应。整体上,该领域研究展现出技术驱动、创新投入和多元化研究特征。
Table 2. Top 15 keywords in terms of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centrality for the years 2014~2024 (from January to June)
表2. 2014~2024 (1~6月)年高频次及高中心性排名前15的关键词
序号 |
频次/次 |
中心性 |
首次出现年份 |
关键词 |
1 |
209 |
0.84 |
2015 |
创新绩效 |
2 |
50 |
0.28 |
2017 |
企业绩效 |
3 |
36 |
0.22 |
2021 |
数字经济 |
4 |
32 |
0.4 |
2016 |
动态能力 |
5 |
26 |
0.09 |
2019 |
数字化 |
6 |
24 |
0.28 |
2021 |
企业创新 |
7 |
19 |
0.08 |
2021 |
融资约束 |
8 |
17 |
0.17 |
2020 |
技术创新 |
9 |
13 |
0.02 |
2022 |
研发投入 |
10 |
12 |
0.36 |
2017 |
大数据 |
11 |
11 |
0.54 |
2020 |
人工智能 |
12 |
11 |
0.2 |
2019 |
双元创新 |
13 |
11 |
0.08 |
2021 |
中介效应 |
14 |
11 |
0.05 |
2014 |
吸收能力 |
15 |
11 |
0.02 |
2021 |
数字技术 |
Figure 5.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ping
图5. 关键词共现图谱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ratio, LLR)算法,对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206个关键词节点和232条连线,形成了10个有效聚类(见图6)。聚类图谱中,相同颜色的节点代表同一聚类,聚类模块化值(Q)为0.8173 (>0.4),表明聚类结果有效;平均轮廓值(S)为0.9623 (>0.5),显示网络同质性高,关键词联系紧密,聚类合理。排名前10的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如图6所示,#0创新绩效、#1人力资本、#2中介效应、#3大数据、#4企业绩效、#5战略柔性、#6企业创新、#7吸收能力、#8数字赋能、#9企业规模。
Figure 6. Keyword clustering mapping
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展现了研究领域的动态发展,平均轮廓值是0.9623大于0.5,说明图谱结构清晰、可信度高(见图7),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和时间线图谱,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主要为以下阶段:
初期探索与理论奠基阶段:在此阶段,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框架的搭建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关键词如“创新绩效”、“跨界搜索”、“扎根理论”、“吸收能力”等,揭示了研究者对于打破传统行业界限、探索多领域协同创新的重视。同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提炼企业数据驱动创新绩效提升的过程机理,依据机理和实证结果提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9]。此外,动态能力中的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10]。
技术应用与创新绩效优化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重心从理论构建转向具体技术应用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实际提升。关键词如“人力资本”、“中介效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数字赋能”等,表明研究开始关注人才和组织结构在创新绩效实现中的关键作用,并探索了多种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同时关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企业管理和创新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索技术如何赋能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11]。此外,“中介效应”的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为理解企业绩效的复杂性提供新的视角[12]。
创新策略与可持续发展聚焦阶段:这一阶段,研究不仅关注技术创新本身,还强调了创新与金融、企业自身能力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合等维度。关键词如“金融科技”、“企业规模”、“绿色创新”和“双元创新”等,反映了对创新策略和组织灵活性的研究深入探索。金融科技的兴起成为研究的热点,反映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此外,研究开始强调企业内部机制和战略选择在促进持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中的核心地位,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3]。
综上所述,这三个阶段不仅揭示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逐步深入,也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技术应用到综合战略考量的递进发展过程。这一研究脉络为理解企业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Figure 7. Keywords timeline mapping
图7.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谱展示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主要关键词在短时间内共现频次的爆发式突显情况(见图8)。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突显时间线分析,可得到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阶段性研究的重点、转折点以及近些年新兴的研究重点。图谱显示“大数据”、“跨界搜索”、“扎根理论”、“人工智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双元创新”突显强度较高,早期集中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体现了技术进步对企业革新至关重要。随后,商业模式成为热点,反映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新的增长路径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中小企业和绩效管理突出强调,显示出在面对经济不确定性时,优化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和采用适应数字时代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了企业和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
Figure 8. Keyword emergence mapping
图8. 关键词突现图谱
5. 结论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2014~2024 (1~6月)年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运用CiteSpace对文献的发文趋势、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经历了从2014年至2024年的显著增长,分三个阶段发展:初期探索与理论奠基阶段着重于理论框架构建和跨学科知识整合,关注创新绩效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探索;技术应用与创新绩效优化阶段,研究转向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中的应用与影响;创新策略与可持续发展阶段,强调创新策略优化与可持续性融合,以及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长期影响。
(2) 核心作者方面,张振刚、阳镇等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在推动该领域研究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形成了多个独立或小规模合作群组及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研究团队集中于高校,显示出研究力量的地域与机构分布特点。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虽存在一定的合作密度,但整体合作程度有待增强,以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3) 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显示,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热点包括创新绩效、人力资本、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赋能、绿色创新等,体现出从技术应用到策略制定,再到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深化过程。关键词时序变化显示出研究重点从数字技术驱动的创新绩效提升转向优化组织管理、制定前瞻性发展战略及增强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考量,以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持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4) 通过对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影响下,研究热度显著提升。未来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将在持续追踪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并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如何与企业管理、战略规划相结合,以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绿色可持续性以及长期效果评估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关注技术创新如何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以及科学评估创新绩效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为数字化时代下企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