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的同时,由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资源的有限性的制约,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环境问题。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使得各国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中共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可持续发展”一词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此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的企业,采取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上各合作企业的成本,而且还能够使得整条供应链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逐渐成为学者们热衷研究的话题。本文主要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从中国知网精确查询的251篇文献和从IEEE浏览器筛选出的400篇文献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来源期刊、被引量和关键词共现等方面进行比较,进而了解可持续供应链现在的研究状况,总结出可持续供应链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涉及的文献均是来源于IEE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国外的文献以IEEE数据库的文献为检索来源,检索的主题为:(“All Metadata”: sustainable logistics supply chain) OR (“Author Keywords”: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OR (“Abstract”: sustainable logistics supply chain)。而国内的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SCI、EI、北大核心、CSSCI、CSCD等核心期刊为文献检索的来源,其检索主题为:(主题 = “可持续物流供应链”) OR (主题 = “可持续供应链”)。中外文文献的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2022年。去掉农业经济、旅游和证券等学科类别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的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Literature search results
表1. 文献检索结果
主题:可持续供应链 |
检索的全部文献 |
筛选后的文献 |
中国知网(CNKI) |
248 |
235 |
IEEE数据库 |
400 |
333 |
2.2. 研究方法
采用发文量统计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可持续供应链领域在不同时间内的文献发表数量,洞察其各时期的研究热点与学术研究发展情况。关键词共现的着重研究聚类间关系,其主要包括主要节点及重要连接,以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3. 文献统计分析
3.1. 文献年度分布统计
以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核心期刊中的文献为汇总对象,如图1所示。图1反映了对于可持续供应链这一主题,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从2000至今出版文献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虽然从整体上看,该类文献出版数量较其他主题少,但是其出版数量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并于2021年核心期刊出版量达到最大。2005年之前中国知网文献出版量较少,表明此时该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事其研究工作的学者较少,早期学者主要以孔爱群(2004) [1]为代表的学者初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方向。2011年以徐凯波和丛浩[2]为主要代表的学者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的这一主题的研究出现了次高峰,他们认为当企业的可持续物流能力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的时候,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的设计与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论文出版数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直到2021年达到进二十年来的最大值。
Figure 1. Number of core journal publications on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over time
图1. 可持续供应链随时间变化核心期刊出版文献数量
3.2. 文献来源的出版物分析
3.2.1. 国内文献出版物分析
通过国内知网的数据库检索到的核心期刊文献按照被引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到被引文献的前五名文献,如表2所示。其中《中国流通经济期刊》是学者们尤为喜欢的期刊,该期刊有两篇文章位于知网被引文献的前五名,其中一篇是《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作者宋华[3]在文章中指出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可持续的,可以系统化变革其金融端,使之形成协同合作的网络,满足物流供应链上不同主体的不同价值诉求,从而促进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另一篇是《绿色物流路径:物流绿色化改造的战略选择》,郭泗薪和王文峰[4]认为绿色物流应对环保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关注,既要注重实现企业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各环节物流活动实现绿色化,又要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绿色化的物流活动进行监督、规范与控制,力求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的效益、消费者的权益以及环境的效益之间有机统一,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在知网数据库中,中国软科学期刊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被引量是最多的,达到了394。武春友等人[5]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企业在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用和产品与材料的供应过程(尤其是对供应商的科学评估和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中进行环境的友好实践,企业不仅可以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而促进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性也是诸多学者逐渐开始研究的主题。被引量位于知网第三名的南开管理评论期刊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马祖军[6]提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环境技术等),将供应链环节中的人、物、信息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实现整条供应链成本最低和效益最高,进而促进企业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互联网平台的带动下,直播带货成为了电商助农的新模式,它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直播带货也是近几年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其中郭红东和曲江[7]在人民论坛发表的《直播带货助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例如销售量激增导致的供应链能力不足、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等,此时就需要政府、平台以及行业协会等主体共同作用,从而促进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Table 2. Top five cited literature on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表2. 中国知网前五名被引文献
排序 |
作者 |
文章名称 |
期刊名称 |
被引量 |
1 |
武春友;朱庆华;耿勇 |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
中国软科学 |
394 |
2 |
宋华 |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
中国流通经济 |
221 |
3 |
马祖军 |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 |
南开管理评论 |
158 |
4 |
郭红东;曲江 |
直播带货助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人民论坛 |
91 |
5 |
郭泗薪;王文峰 |
绿色物流路径:物流绿色化改造的战略选择 |
中国流通经济 |
87 |
3.2.2. 国外文献出版物分析
通过对国外出版物期刊文献出版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的分析,按照被引量由高到低排序,在IEEE数据库筛选出发文数量前五名的期刊如表3所示,学者们倾向于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IEE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等期刊投稿,但被引次数尤其偏重交通类的期刊,比如《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期刊的引用量分别达到539和510。而期刊《IEE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和《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也是学者们较为喜欢的期刊。该五种期刊大部分收录的都是近五年的文章,更能有效地反映国外学者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研究的情况,为国内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借鉴。相比于国内文献,国外的文献倾向于采用综合方法对某一问题求解。C. N. Wang [8]首次采用综合方法对中国台湾有潜力发展太阳能类型的光伏电站建设地点进行选址,即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确定发展潜力大的地方,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挑选出来的地点根据一些指标进行排序,从而选出最优发展地区,为本台湾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Y. Issaoui [9]等人也采用综合的方法对配送活动时间进行预测和路径规划优化的先进调度操作。其调度系统涉及Dijkstra算法、以粒子群优化(PSO)和蚁群优化(ACO)算法为基础的混合层用来支持配送活动的有效进行。文章中的Uber-LSTM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送货时间和客户通知,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有利于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Table 3. Publication and citation counts of the top five journals in the IEEE database
表3. IEEE数据库前五名期刊出版量及被引次数
序号 |
期刊名称 |
文献数量(篇) |
被引次数 |
1 |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9 |
539 |
2 |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
31 |
510 |
3 |
IEE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13 |
119 |
4 |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27 |
118 |
5 |
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
14 |
39 |
3.3.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是通过文献的关键词之间出现的次数来进行关联强度的分析。运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的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并随时间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如下图2所示。由图2可知,该主题主要是围绕供应链展开的,起初学者们就关注到了环境问题,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就像李明生和李炳秀[10] (2009)学者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三个角度构建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法对其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得出的最后结果是此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般的。接下来有学者将循环经济与闭环供应链进行联系,比如王丽杰等人[11] (2013)指出闭环供应链将逆向物流放入研究范围内,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形成,而循环经济的实现也可以借助闭环供应链这一重要载体来达成目的。
Figure 2.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in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literature
图2. 中国知网文献的关键词共现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与“可持续性”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可持续供应链变得尤为重要。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整条供应链变得可视化,便于掌握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信息。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大力推动物流和供应链发展[12]。比如亢曼琦[13]鼓励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以解决信息共享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农产品的国际物流数据信息平台解决存在的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的问题,促进农产品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学者将当今时代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与物流供应链联系起来,就像王晓丹和沈思强[14]两位学者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不仅可以高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物流成本,而且还会有利于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保障农产品的配送质量。大数据技术的确能够促进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就如孙楚绿,于丽艳[15]所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物流供应链上的各环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实时实地信息,从而增加物流企业在经营方面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并通过实行互联网与物流业相融合的方式来改变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物流可持续供应链这一主题的IEEE数据库关键词进行共现,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国外文献对于supply chai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和supply chain这三个关键词研究颇多,而与之相关的就是学者们对于物流供应链上各物流活动(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环节)及回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在运输环节方面,S. Sabet and B. Farooq [16]提出了绿色车辆的路径问题(GVRP),是在进行车辆路径选择的同时也将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纳入课题的研究范围内。GVRP考虑到运输和物流方面的环境可持续性,可以用替代燃料汽车(AFVs)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GVRP的变体与专业化,也可以解决其充电、取货、配送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相关的问题。其次,在仓储环节方面,Xun Wang [17]订单政策的改进也改善了供应链运营的社会和环境条件。随着清洁和食物浪费的减少,排放和资源的使用将会下降。改进后的政策(将安全库存设置在理论建议的水平)减少了订单数量和库存水平的放大。这导致了较低的清除速率和较高的可用性。再次,在配送环节方面,Y. Wang and Q. Zhu [18]综合考虑供应链上各环节及在线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采用在线产品配送计分卡可以让供应商生产出可持续产品,并且有利于其运用可持续的在线服务平台进行销售。而根据记分卡的结果,在线平台可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此外,运输商可以与供应链上下游各参与者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其运输服务方面的可持续性绩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最后,在回收方面,F. Mohammed,A. Hassan and S. Z. Selim [19]考虑在碳定价、碳交易政策和回收方案较多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性混合整数的线性规划模型。由于采购的成本、客户的需求及客户的退货数量不确定,采用鲁棒优化方法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为企业制定不确定预算提供了参考。
对于该主题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学者侧重点不同。国外的文献倾向于求模型精确解且多个算法之间的比较,而国内文献则注重求近似解且单个算法的求解。国内学者霍晴晴和郭健全[20]采用TBL (三重底线法)理论,考虑最低成本、最小环境影响、最大社会效益,构建了不确定环境下3C产品可持续闭环物流网络模型,利用模糊机会约束方法将模糊约束转化为等价的清晰条件;并通过定义目标隶属度对模型中的子优化目标进行模糊化,将原始优化问题转换为基于最大满意度的单目标优化问题。而国外学者A. Jabbarzadeh [21]利用多目标鲁棒优化方法来解决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目标是经济(利润最大化)、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最小化)和弹性(网络弹性最大化),同时研究设施选址、容量扩展、负载分配、定价和需求管理等相关主题。此外,为了处理第二类不确定性问题——预测需求和可再生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Thiele等人[22]提出的基于Kelley算法的切平面方法用来解决基于区间的可调鲁棒优化问题。而切割平面技术已经成为面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在多目标多阶段性质的问题中,为了生成一组鲁棒帕雷托有效解,使用了一种高效的改进增广ε-约束(AUGMECON2)算法,而此算法可以在求解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中生成精确的帕累托集,进而为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Figure 3. IEEE database keyword co-occurrence
图3. IEEE数据库关键词共现
4. 未来发展趋势
从发文量来看,国内外可持续物流供应链领域的文献发表量呈现了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国外在可持续物流供应链研究上起步更早,积累了较为丰硕研究成果,国内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快速,显示出两者都经历了相似的发展阶段。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总结得出,“可持续”、“可持续性”、“环境”、“环境管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等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近年来,技术赋能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大数据、物联网、数字技术、区块链等逐渐成为研究的关键词。
国内在可持续物流供应链研究方面虽取得了显著发展并产生了丰富研究成果,但鉴于其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国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过去的十年国内研究从发展循环经济、闭环供应链为主逐渐转向发展可持续供应链。其研究的方法由单一经济效益目标优化转向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三目标的协调发展。通过总结已有文献,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与智能化设备的支撑[23]。可以将绿色环保理念引入物流企业的管理决策,借助绿色物流管理人才推动物流企业创新,加快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绿色智能化创新,优化产品生产到消费的服务过程,实现我国物流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其次,在经济、环境与社会三目标的定量分析方面,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多的侧重于对这三个目标协调优化研究;在数学模型方面,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采用集成的方法将设施的选址、车辆路径的优化与库存控制的决策纳入课题的研究范围内;对于需求等不确定环境的研究,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区间优化、鲁棒优化与模拟仿真等方法,并对其不同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在求解方法上,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着重采用国外学者提到的精确算法及元启发式算法[24]。
最后,绿色车辆路径的问题在未来研究的时候可以与大数据技术进行联系,实时获得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主体活动的信息;在供应链网络不确定时,未来发展可以将消费者意愿、社会关注和操作风险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都考虑在研究课题之中,侧重关注多目标(经济、社会和环境)优化的问题。此外,新的燃料技术的研究也在该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和IEEE数据库检索到的有关可持续供应链的近22年期刊论文,利用Excel软件对检索的论文进行年度分布统计、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该主题的研究日渐增多。期刊方面以中国软科学和中国流通经济为主。通过对文献的被引量进行比较、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研究的热点围绕物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展开,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实时获得供应链各环节物流活动信息,并将重点放在博弈论与定价策略上,从而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促进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